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设计优化研究

2023-05-30 07:10谷守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惠民县传统民居优化设计

摘 要:以山东省惠民县古城为研究主体,以国内传统民居设计优化相关理论为研究依据,根据其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有针对性的传统民居设计优化策略。为确保设计原则优化的准确性,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历史的原真性等作为出发点,结合古城文化的具体特征,从人文景观、传统空间延续和场所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统民居优化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开展此次优化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当前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山东省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的变革,在保证文化传承的同时,提升其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度。

关键词:惠民县;传统民居;优化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市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计划项目“滨州市传统乡村建筑保护及活化工程样板设计研究”(2022SHFZ022)研究成果。

城市发展是国家建设的一部分,如今国家对于传统民居、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民族性、人文性等特征也尤为关注。

一、惠民古城概述

山东省惠民县古城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是惠民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时期,惠民县古城被称为棣州城。古城历史悠久,诞生过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汉代的东方朔、隋朝的展子虔、元代的康进等。惠民县古城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底蕴厚重,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区域之一。除此之外,该区域的绘画艺术在我国传统艺术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清河镇木版年画、河南张泥塑等,人们至今仍能够看到这些艺术的踪迹。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建筑属于鲁北地区古建筑风格。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经过了多次改造,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但其传统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加之空间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可以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应对古城传统民居进行以保护和传承为主、现代化发展为辅的优化设计,制定出能够优化传统民居设计的方案。

二、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设计之弊端

(一)建筑物老化,传统功能具有局限性

在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建筑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限制,建筑的功能不够完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由于建筑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难以满足现代人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同时,建筑的表面是受外部因素影响最大的部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较低,所以其不具备抵御风沙、雨水、阳光等外部环境侵蚀损害的能力,建筑表层遭到严重破坏。另外,木質建筑本身容易出现受潮而导致损坏。这种损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会削弱房屋的传统特色,降低房屋的宜居性。

(二)历史文脉断裂,地域特征不突出

在现代建设活动中,山东省惠民县古城的一些居民利用自己的资源对传统民居进行重建,弥补了旧民居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外观落后的问题。但是,部分重建后的建筑由于缺乏科学、可持续的规划,破坏了原有质朴、精致的建筑结构和传统文化风格,而且重建或新建建筑的贴砖、刷漆等现象,导致建筑风格杂乱无章,缺乏当地的建筑特色,从而降低了群众对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认可度。

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上困难重重,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面临着挑战。新城外围的灰白水泥墙与传统建筑的灰色砖瓦不相匹配,新近改造和修建的建筑特色主要集中在正面,忽略了建筑背面的设计,导致整体风格缺乏统一性。从细节上看,小街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层次性的,但内部的空调外机网络和各种水管给人留下无序和杂乱的印象,破坏了小街的历史文脉之美。

(三)建筑功能较为单一,空间利用率低下

现阶段,惠民县古城的大部分传统民居只具备居住功能,缺乏能够体现本地特色的,兼具文化、休闲和旅游功能的建筑,难以有效宣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惠民传统住宅区缺乏活力和现代魅力。除此以外,传统住宅的街道、小巷和滨水公共空间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整体设计较为混乱、空间分割不合理等问题,传统住宅在整体上难以得到有效改造,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以满足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

三、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的设计思路

(一)取传统古城之气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

古城位于山东省惠民县,在经历几百年的变迁后,民间传统在其历史文化中得以沉淀,城市的传统文化在城中得以体现。在设计过程中,为最大化突出古城古建筑的特色,利用将符号的采取与抽象性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带有鲁北文化的图案装饰元素进行提炼,并融入当地的人文景观内容。同时重新规划街道的布局和对其进行命名,从而使人们能够直观地解城市的人文特色。通过将鲁北文化引入高层次的规划信息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整合细节,包括色彩、几何和人文元素,并辅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花卉图案设计,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古典和生动的形式充分表达古城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历史背景。

(二)以传统空间格局为基础,加强街道的优化设计

惠民县古城的大街小巷是一个整体空间,传统民居中的街巷继承了古城的主要功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城市的文化,最能体现古城的特色。因此,古城区的大街小巷从功能、规模和氛围上来看是最适合开展城市非物质文化推广活动的地方。

在对惠民县传统居住区进行设计完善时,应将优化街道功能和增强空间的多样性作为设计重点,通过加强有着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建筑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创造该地区特有的空间环境,用可识别的建筑元素增强吸引力。同时,为使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街道的优化设计能适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应将其与各种传统文化和民间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老城区传统街道决定了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的空间尺度,决定了老城区的功能布局,以多组建筑连接着历史老城区的街景,形成多种功能相结合的内街骨架,形成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街景,能让生活于此的居民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四、惠民县古城民居优化设计方案

(一)对新型本土材料的运用

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在建筑方面,应用的材料主要为灰砖,原因在于该地区位于鲁北平原,與黄河较为接近,因此黏土等容易获取,以用于烧砖。应用这种建筑材料,能够很好地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果添加过多的新材料,就会使其失去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该地区建筑材料面临着老化问题,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建筑建造中应合理地利用新型材料。这也是该地民居建设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承。

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不同方式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确定民居建筑的特征,包括建筑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等。材料类型有夯土、灰瓦等,要想将这些元素融入新型材料中,还需要结合材料的质朴性等特征,将这些特征充分展现出来,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外形,更好地传达内涵。其次,需要应用多种手法,将两种材料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材料的质感,并融入一定的现代化元素,使二者形成对比,充分突出建筑的特征。最后,应在建筑过程中引入更多新技术,改变传统材料的性能,使其性能得到提升,如可塑性等。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装饰等应采用不同的材料,如玻璃饰面砖等。对于建筑内部空间,可采用大量的灰砖,并采用镶嵌的方式进行布置,改变空间表现形式,同时体现出这些材料的质感,如颗粒感等。对于大量的玻璃砖,可改变粘合方式,主要应用各种黏土材料。这种材料原本主要被应用在灰砖中,可实现两种材料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将其用于玻璃砖的粘合中,具有通透性的玻璃与具有质朴感的黏土,会给人两种不同的感受,从而改变整体的视觉效果。

(二)优化建筑结构,美化建筑装饰

在传统民居中,应用较多的结构是木结构。在实际设计中,可应用多种结构,包括钢材和木材结构,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改变建筑结构,从而实现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

设计方法:改变木结构,使其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再搭配不同的材料,如灰砖和石材。前者结构较为统一,后者往往存在不同的形状结构,将二者合理搭配在一起,同时增加水体景观,可实现传统与现代审美理念的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装饰景观。对于门窗部分,可以应用各种传统吉祥纹样,如卷草纹等,对这些纹样进行分解、变形的处理,从而形成独特的乡土符号。同时,合理选择门窗色彩,主要的颜色为朱红色和黑色,采用这种配色方式能够展现传统民居的特征,增强其可识别性。同时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设置相应的装饰,体现当地民居朴素细腻和质朴的特征,对于室内装饰应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质感和形体等,需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

(三)空间界面的创新性设计

民居的空间布局要考虑原有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划分好建筑的不同区域,包括街、院落等,同时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采取聚合院落的形式,改变村落的呈现形式,体现出村落的主要特征。

在设计民居空间布局时,应注重整合原有资源,同时适当地创新布局形式,保留建筑的原有特征,如传统聚落肌理、较为清晰的鱼骨状路网以及合适的街巷空间等。同时,应合理地设计扩建部分,使其能够与原有建筑实现良好的融合,避免产生突兀感,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空间。要将原本破碎的空间形态合理地衔接起来。除此之外,应综合考虑道路情况等,通过设置不同要素展现出该地区的特色,尤其是庭院与街巷,重点突出其共享功能等,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空间。

在实际设计中,应适当地开发民居附近的滨河休闲空间,并形成空间下沉的结构。将开阔的河面和现代化景观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空间,便于人们休息,保证在这里开展商业活动不会影响整体区域的观感,使其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四)空间功能的置换与更新

传统民居应具备完善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商业旅游等功能。过度突出商业性,会影响传统民居的整体特征,难以凸显其文化气息,也无法很好地传承文化,应对其进行适度的创新。

应突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注重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实现空间功能的置换与更新。例如,可以在庭院中设置相应的装饰,并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如民俗表演等,更好地展现出居民生活情况和特色文化。对于场景感染力较强的部分,应适当地扩大区域范围,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使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文化氛围,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应突出文化展示功能,使游客处于不同的空间中,加强与游客的互动。这要求合理地设计街道,使其更具开放性。这样就能够使街道实现文化、景观的展示功能,同时可增加互动,借助各种组合景观展现出民居的特色,呈现出街道独有的历史厚重感,使人们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中,增强人们的归属感。

(五)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回归

当前,传统民居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窗口,要发现和展示该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如彩泥塑和木版年画等,展示该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习俗。充分利用文化符号、公共设施等展现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民俗活动,从而展现其人文气息,增强其文化识别性。

对于传统民居,应考虑塑造场所精神,对大量的外围的现代建筑加以处理和改进,使其能够与传统民居更好地融合,具体可以调整色彩和建筑立面等,从而形成统一的建筑风格,避免其影响传统民居的整体观感,防止出现一些现代建筑设计随意的情况。可以参考明清鲁北建筑设计方法,对内部沿街建筑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统一的结构和色彩搭配方式。合理地设计空间布局,使其呈现出传统文化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展现历史风貌。重新修葺一些破损建筑,引入各种新技术,并合理地选用材料,展现出传统建筑的文化符号,避免影响整体建筑的连续性,改变其结构,形成多个节点空间,做到充分利用空间,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出传统民居的特征,同时形成鲜明的空间特征,使人们产生良好的观感。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惠民县古城传统民居的设计方法,为传统民居的改造和调整提供参考,以便相关人员有效实施创新,充分突出传统民居的特征,包括人文精神等,实现其与现代思想的融合,为具体实践的开展提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为传统建筑的改造等提供指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效融合,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宇洁,仲利强.当代文化建筑中的共享空间设计[J].中外建筑,2009(4):119-122.

[2]徐鑫.旅游村镇的文化空间再造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谷守朴,滨州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惠民县传统民居优化设计
山东省惠民县老年大学摄影班作品选登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山东惠民县: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孙子兵法研究会专家重申孙子故里在惠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