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工商界在行动

2023-05-30 19:50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1期
关键词:倡议框架生物

赵爱玲

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中国是大会主席国,引领和推动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最重要的预期成果“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人类能否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关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2022年12月9日,世界经济论坛与普华永道中国联合发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其对企业的意义》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草案中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内容,阐明为实现框架下目标,需要更广泛地应用监管和商业双轮驱动的方法体系。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表示:“世界经济产出的一半以上高度或中度依赖于自然及其服务,‘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从全球层面直指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将有助于减少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自然相关风险,同时为采用自然友好型商业模式的企业创造机会。企业都须积极减少自身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否则可能面临声誉受损,甚至涉及违规。”

框架目标的制定将对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物圈正在经历着的改变规模空前,全世界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根基正在被侵蚀。赵柏基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上最终确定并通过的框架,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地位相当于2015年《巴黎协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地位。

“超过一半的世界经济依赖于自然及其服務,因此企业必须积极行动,在2030年前成功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降低商业风险。”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生态文明倡议中国总负责人朱春全说。他认为:“从白皮书中的案例研究可见,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缓解运营中的自然相关风险,同时在面对新的商业机会时顺势而动,帮助‘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实现。此类举措需要从小众变成主流。这个框架可以提供具体的政策导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指明方向,堪比《巴黎协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朱春全说,《巴黎协定》催生了一系列气候行动,预计与此类似,“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也将促进各国政策调整、利益相关者期望攀升和市场环境转变。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必不可少,反之亦然。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蔡晓颖指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旨在激励各方立即行动、转变行为方式,力争在2030年前成功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然而要实现框架下的目标离不开创新、投资和商业模式调整,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

框架草案提出了22项行动目标,其中10项与企业战略和运营息息相关。白皮书对其背景和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目标15旨在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评估、监测和披露自身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和影响,以期降低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同时扩大正面影响。目标2、3、5、6、7和8旨在从政策制定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着手,督促企业设法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如栖息地破坏、野生物种过度利用、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目标18和19呼吁逐步取消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激励和补贴,同时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支持。目标21旨在保障当地社区的权利和文化受到尊重,同时确保他们在相关决策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重要生物多样性领域关键守护者的作用。

此外,白皮书还介绍了六套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新兴方法体系,需要在积极的企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推动下加速推广应用。包括:供应链零毁林、供应链环境和社会影响尽职调查;确保建筑、基础设施和采掘业项目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净正效益的措施;调整金融机构有关政策,以避免贷款和投资组合中存在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减少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和推动循环经济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恢复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行为给予经济激励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促进农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和林业生产用地的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再生农业。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强调说:“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新的专业知识来评估其运营、价值链、投资和贷款组合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披露如何应对风险和把握机遇以及取得的成效。幸运的是,有一系列新的指导文件可以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指明方向,例如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框架。”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初稿中,更是进一步通过目标15和19,明确将企业和金融机构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主体。

推动企业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挑战,中国贸促会正发挥协同作用。

2022年8月底,中国“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西九江举办。“可持续市场倡议”由时任英国王储查尔斯发起,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理事会目前包括中国银行等15家创始成员单位。

查尔斯在此次中国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发表视频致辞说,“可持续市场倡议”将汇聚世界领先企业,对未来事务进行合作与投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中方各界通过“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采取的集体行动,将对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中国贸促会筹建“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是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工商界应携手并进,在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绿色金融等领域广泛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各方加快低碳转型,把全球绿色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应协同发力,把“可持续市场倡议”打造成政商沟通对话的重要平台,推动各国政府加强政策协调沟通,营造更加有利于绿色合作的发展环境。

除了中国贸促会推出的“可持续市场倡议”,代表中国工商界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政策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的组织或机构还有哪些?倪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其他组织还包括由九十多家央行、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为成员的央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与INSPIRE组成的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组和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PBF)。

谈到如何评价类似组织或机构从中发挥的作用,倪清认为,该类组织或机构旨在推动企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主流化发展,扩大中国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影响力。

“例如PBF联合金融机构、私营部门、学术机构、国际发展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助力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短缺,以及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总结推广最佳实践,完善资本投资保护自然和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倪清说。

猜你喜欢
倡议框架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框架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第12话 完美生物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