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教师应具有生态素养

2023-05-30 00:48杨立雄
中国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文明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人民教师担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光荣使命,生态素养是高素质教师的必备素养。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生态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要以系统观念来提升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生态素养。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命题,即要大力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

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没有生态文明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教育要素的系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涵,对推动新时代中国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教育强国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态教育素养水平极大提高,对生态的关爱,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关心,就像爱护眼睛一样。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态环境,更加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现实性体现就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就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共同体教育,这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基本素养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结合点、融合度,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生活、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教育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二、生态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

1. 生态素养是具有坚定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想信念的政治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新时代育人三问”的背后,蕴藏着“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即让什么样的教师来培养人的问题。人民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让高素质教师来培养人。人民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的政治素养。人民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守铸魂育人的信念,必须履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使命。人民教师必须牢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宗旨。

2. 生态素养是具有深厚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扎实学识的专业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是事物的本源、根基,是最主要的部分。教书育人,有很多任务;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教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这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教师成长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能力素养、学识素养,还要满足人民对教师的期待—“专业的技术+未来的方向+大先生的情怀”。人民教师既要有思想高度、信念强度,又要站在学科前沿,有专业精度,视野开阔,更要有审美高度,要表达精彩、心灵通达。

3. 生态素养是具有高尚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师德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成为筛选教师、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尺。师德师风是人民教师的第一标准,优良教风是优良校风的风向标。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每年评选“生态名教师”,组织全体教师到西南联大旧址观摩学习,汲取被誉为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峰”的精神营养;通过参与“国培计划”以及云南怒江、云南昭通、四川凉山等扶贫支教,传播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让教师汲取生态营养,建设云南教师队伍的生态样板。佛山市顺德区陈惠南纪念中学让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好生态、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四好”)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展“优师强校” 领航名师育苗、家校生态好故事、教师健康管理等十大行动,推动“惠人教育”“惠心德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惠泽每个学子,适性发展再谱新篇章。

三、要以系统观念来提升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生态素养

1. 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中提升生态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第一次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体现了党的大教育观、大科技观、大人才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面临科学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的背景下,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规律的深刻把握,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一新的重要论述更加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各有侧重,在相互融合中协同配合、整体联动、系统集成、一体化发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保障,是源源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基础。没有教育强国,就不会有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新时代人民教师要辩证把握三者关系,充分认识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紧迫感。在教育、科技、人才相互融合的教育新生态中涵养生态素养。

2. 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中提升生态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教师角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实现生态化转型,主动完成教师“进化+创变”。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展中成長为“生态名教师”。推动人民教师从课堂育人到校园育人到家校社共育的意识强化、专业建设、实践能力提升,以及从“课堂”到“课程”再到“课程化”的迭代升级。珠海市十字门小学通过家长书籍、家庭读书、家长学校、家教沙龙、家庭会议、家校沟通、家长培训、社区阅读等多功能复合型的“家长书吧”项目建设,在“双减”政策下实现家校社共建、共治、共创、共育、共享。人民教师的生态素养是办学治校的“催化剂”,是家庭教育的“强心针”,是家校关系的“润滑剂”。从生态理论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处一个教育生态系统中,“育人”能量的传输交换、新陈代谢、良性循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从协同理论来看,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为一个协同系统,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产生协同效应。通过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最佳育人效果。生态理论、协同理论所揭示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生态素养为社区教育生态的重建、为千万人民教师涵养生态素养提供了支撑。

3.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中提升生态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德育实效的素养,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珠海市十字门小学探索用“52042”生态评价落实五育并举要求。鼓励教师进行生态评价微创新,为生态评价植入“小芯片”,为生态评价构建“小循环”,为生态评价智造“小工具”。“5”是指评价体现五育并举,“20”是指把传统的日常操行评语有机转化为“双减”背景下20条过程评价指标,“4”是指评价必须落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精神,“2”是指评价指向“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生态成长文化。

4. 在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的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中提升生态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教师生态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培养造就教育家型教师和“生态名校长”创设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奋勇争先、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关注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高质量培养拔尖创新苗子。形成淡化功利、发展素质的生态素养,形成不放弃、不抛弃、不嫌弃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生态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高质量教育体系6个方面的内涵有育人为本、公平普惠、结构优化、充满活力、开放多样、有贡献力,必将推动学生发展更加全面,质量水平更加向好,供给方式更加多样,公平底线更加牢固,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在脱贫攻坚中,人民教师涵养了生态素养。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杨立雄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连续三年承办云南省“国培计划”乡村中小学教学副校长访名校项目,乡村校长、乡村教师来到城市学校的校园、课堂、办公室,与城市校长、城市教師共同上课、听课、教研,项目惠及云南省16个州市97个县320多所学校的20多万乡村学生,工作室团队被誉为“乡村生态教育梦之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教师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的教育发展新生态,投身于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发展教育新生态,投身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新生态,投身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的教育新生态。大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教师从科学发展向生态发展的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新时代人民教师价值生态与内在动力的深度融合,淬炼师德师风,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民教师生态素养,推动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教师成长新生态在新时代发出更加闪耀的光芒。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惠南纪念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二十大文明育人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