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部编版教材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5-30 00:48刘润芳
中国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材策略

刘润芳

【摘 要】议论文是高中阶段重点练习的写作体裁。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阐释不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笔者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发掘素材,从提出观点、列结构提纲、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阐述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好、用好每篇课文。

【关键词】教材 议论文写作 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内容丰富,为议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例。但是,笔者研读教材时发现,编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并不是按照议论文教学的步骤从审题立意到阐述自己的观点再到分析论证等编排教学内容的。那么,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进行内容的调整和整合。当前,议论文写作对“思辨性”有明确的要求,要完成“思辨性表达”,先要进行“思辨性阅读”,笔者在教学中深入发掘教材资源,从提出观点、列结构提纲、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四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阅读中学习提出观点的方法,让逻辑思维的起点清晰、明确

提出观点,要说明观点是什么。“是什么”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是议论文的立意。议论文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是什么”的内涵阐释得不清楚。

近几年,受北京卷高考作文出题方式的影响,平时练习和各种考试中的作文题往往有一段提示语。提示语会列举一些现象,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有些学生不能区分现象和观点,从而导致写作议论文时偏题或跑题。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在古代,万千学子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以酬壮志、报国家。1949年3月,毛泽东把进驻北京筹划建国,比喻为进京“赶考”,并说希望能考出好成绩。70年来,中国人民秉承着这种“赶考精神”,不断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中华民族正奔赴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赶考”路上,而风华正茂的你们也在为未来的人生挥洒汗水、锤炼本领。

对于“赶考精神”,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这道作文题列举了三种不同时代的“赶考”现象,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归纳出“赶考精神”是什么。有的学生以偏概全,把“赶考精神”理解为“一种酬壮志、报国家的精神”。有的学生试图归纳出三种现象的共性,却偏离了题意:“赶考精神便是不惧险阻,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赶考精神是为中华民族‘赶考’路上取得好成绩而无悔奉献的精神”。“创新”和“无悔奉献”喧宾夺主,成了后面分析论证的重点。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归纳现象进而提出观点的方法。《反对党八股》采用分类的方法,把八种现象概括为八大罪状,一一陈述其危害,给出解决办法。《拿来主义》开篇运用找共性的方式,把送古董、送梅兰芳博士等现象概括为“送去主義”。分类和找共性都是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和归纳现象。用分类的方法,“所谓‘赶考精神’,于个人,就是为了理想不懈奋斗,以酬壮志、报国家的精神;于国家,就是不断地解决一个个难题,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的精神。”用找共性的方法,“‘赶考精神’突出在‘赶’字上,是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向前的精神。”当然,如果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思考将更深刻。

二、从阅读中学习列结构提纲的方法,让思路清晰、逻辑关系紧密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是什么(引论)、为什么(本论)、怎么办(结论)三个部分构成。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是一个有序的思维链条。不同的作文题,对写作内容的要求不同,学生需要读懂题意,根据题意确定立意,构建文章的逻辑结构。写作时,学生可以用列结构提纲的方法来构建文章的结构。

列结构提纲需要呈现哪些要素?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归纳。思辨性阅读要求读懂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逻辑,阅读教学中往往会画出作者的论证思路图,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文章的论证逻辑,找到结构提纲所必需的写作要素。普通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提纲:提出论点—阐述论点—举例分析(正反)—进行限定。

这个提纲“进行限定”部分加入了一个“虚拟论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体现。从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个结构提纲还需要再补充分论点的拟定、段间逻辑关系的说明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比如,并列式:第一,提出观点—阐述观点;第二,陈述分论点一,使用哪些论据、什么论证方式;第三,陈述分论点二,使用哪些论据、什么论证方式;第四,基于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的关系,进行分析整合,结合现实进行思考;第五,收束全文,回扣观点。或者层进式:第一,提出观点—阐述观点;第二,分析原因—角度一、角度二、角度三;第三,解决办法。

并列式最难的是找到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学生采用一个段落只用一个事例的单一模式,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采用多个事例并列的方式,确保举例论证中事例的丰富性。而层进式最难的是分析原因的部分,需要就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由于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次数有限,从写作到讲评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篇论说类的微写作,通过小作文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结构文章的意识。

三、从阅读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把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引向深入

“为什么”,这是议论文写作中最难的一个部分。阐述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学生议论文写作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很多学生都用中国和日本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新冠疫情做论据,但是,对这两个国家如此应对的原因却了解得很少,分析论证难以支撑观点。

如何进行原因分析?首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种结果,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应对的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六国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虽然六个国家的结果都是破灭,但他们的情况并不相同,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燕赵之君“虽小国而后亡”。其次,要拓展论证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立论更严谨。笔者曾听过特级教师陈富春的一节文言文教学课,他用《鸿门宴》中曹无伤和范增的话来讲议论文写作。他认为,曹无伤告密,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沛公欲王关中”,然后分别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论证,“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而范增先从沛公的角度,将他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比较,说明“其志不在小”,再从王者气数的角度,指出沛公有“天子气”,进而提出观点“急击勿失”。最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事物的未来。分析问题,需要见微知著。古圣先贤往往具有洞察先机的能力,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贾谊、杜牧、欧阳修看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下《过秦论》《阿房宫赋》《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出某些朝代灭亡的历史教训,对统治者进行劝谏。

四、从阅读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解决问题一般是沿着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原因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人或团体,进而提出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反对党八股》针对“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一罪状,提出写文章的人要“学群众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和“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三个建议。《拿来主义》以大宅子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怎样拿来。议论文写作时,可以学习以上两种方式。

用教材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不仅可以建构一套比较完整的写作教学体系,还可以“材为我用”,通过重组材料来论证其他观点,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在完成作文《突围》时,有的学生使用了烛之武的事例,他这样写:“郑国被秦晋联合攻打,正处于灭国之时,烛之武主动请命,前往劝说秦退兵解围,当烛之武进到秦帐时,只要说错一句便会人头落地。烛之武却冷静地分析此战秦的弊端,一步步地解析,临危不乱,成功将秦劝退并与秦结盟。”这一段事例叙述与突围有些脱节,没有说明“突围”的原因。经过教师的指导,这位学生进行了修改:“晋侯秦伯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不惜一己之身,得见秦伯。他不仅向秦伯阐明了亡郑是不利于秦反而会增强晋国实力的举动,而且指出晋侯是背信弃义之辈,成功地说服了秦伯,秦国退兵,郑国得以突围而出。”盘活课内所学,既能学习叙例和论证的方法,又能使作文受到老师的青睐,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的这些做法,笔者认为可以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解决论证乏力的问题。

面对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的现状,教师时常顾此失彼,甚至干脆跳过一些经典课文,以保证教学进度。但“欲速则不达”,扎扎实实学好、用好每一篇文章,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就是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一池活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材是我们的“写作宝典”,打开它,阅读它,爱上它,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体验人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捷径。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教材策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突出“重围”
第二语言议论文写作综述
让议论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