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检测分析

2023-05-30 03:07冉艳张运依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溶血性弧菌致病菌

冉艳 张运依

摘 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并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到的1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对微生物类型及占比、食物中毒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对比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的结果差异。结果:1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中毒季节分布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快速检测的总检出率高于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常见且夏季高发,PCR快速检测的结果较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更为可靠。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食物中毒;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of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testing methods. Method: One hundred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the type and propor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food poisoning were count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s of selective plate direct isolation and culture identifica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apid dete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propor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the 100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athogenic organism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food poisoning was highest in summer, lowest in winter, and in between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verall detection rate of PCR rapid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lective plate direct isolation cultur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s common in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summer,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CR rapid test are more reliable than those of the selective plate direct isolation culture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food poisoning; selective plate direct isolation and culture identification; rapi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食物中毒屬于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为摄入被微生物、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过的食物所致[1]。目前临床研究指出,食物中毒多急性起病或者是亚急性起病,类型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5种且在炎炎夏日更为多见[2]。微生物污染是诱发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且种类多样,明确具体的致病菌类型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成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与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为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常用的检测方法,对二者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为检验工作的合理选用提供指导,且总结主要致病菌类型以及高发季节有助于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本研究对此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采集到的1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24岁~67岁,平均年龄(45.64±10.23)岁;样本类型:粪便54例、呕吐物35例、食物11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食物中毒;②知晓研究方案具体内容且同意参与者。排除标准:①同一例患者的重复采集样本;②化学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者。

1.2 仪器与试剂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法国梅里埃公司;FYL-YS-50LK恒温孵育箱,北京福意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微生物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病原菌显色平板,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菌通用PCR试剂盒,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晶紫染液、95%酒精,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样本采集与检测

(1)样本采集方法。在食物中毒发生后检验人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具,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内容进行样本采集,利用75%酒精棉球对手部进行彻底的消毒或佩戴医用无菌手套。使用的样本采集容器均经过高压灭菌处理,镊子等医疗用物在使用前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样本具体采集方法如下:①采集呕吐物时选取没有混入杂质的新鲜样本,获得足够样本量后转移至无菌容器中;②采集残余食物时利用酒精灯灼烧过的镊子轻轻夹取待检测的样本并转移至无菌容器中;③采集粪便时收集新鲜的粪便3~5 g并转移至干燥清洁灭菌的专用容器中,尽量在采集后1 h内送检。如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则将采集到的样本置于-20 ℃冰箱中暂存待检。

(2)样本检测方法。①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将所有待检测样本分别接种至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平板、大肠杆菌显色平板、沙门氏菌显色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志贺菌显色平板、变形杆菌显色平板、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平板。置于恒温孵育箱中37 ℃下孵育24 h。从各个显色平板中挑选优势菌落并接种在微生物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中,微生物培养基与致病菌类型相对应。选取洁净的载玻片并刻画一个直径1.5 cm的圆环,滴入1滴生理盐水灭菌处理。将待检测样本中的菌落与生理盐水相混匀形成混浊溶液,菌膜大小以1 cm为宜。室温条件下自然风干,利用火焰加热法固定细菌,将结晶紫染液滴在涂片上,60 s后流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水分后加入卢戈碘液,60 s后流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水分。加入数滴的95%酒精并适度摇晃涂片使其均匀脱色。斜持涂片并再次滴加酒精直至酒精无色,流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除残余水分。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30 s,流动自来水冲洗并去除残余水分。涂片中滴加香柏油并在油镜下观察,染色为紫色时判定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具体致病菌类型进行鉴定。②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利用生理盐水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采用细菌通用PCR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内容执行操作。待检测样本的Ct值≥34为阴性,Ct值≤30为阳性,在30~34视为可疑样本,重复检测1次后Ct值<34且扩增曲线有明显起峰为阳性,反之为阴性[3]。

1.3.2 观察指标

(1)微生物类型及占比。微生物类型及占比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及占比、大肠杆菌及占比、沙门氏菌及占比、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占比、志贺菌及占比、变形杆菌及占比、蜡样芽孢杆菌及占比,占比为相应致病菌例数/样本总例数×100.00%。

(2)食物中毒季节分布。食物中毒季节分布包括春季及占比、夏季及占比、秋季及占比、冬季及占比,占比为相应季节食物中毒例数/样本总例数×100.00%。

(3)总检出率。总检出率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大肠杆菌检出率、沙门氏菌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志贺菌检出率、变形杆菌检出率、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的综合。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类型及占比比较

1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的微生物类型,见表1。

2.2 食物中毒季节分布比较

食物中毒季节分布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夏季高发,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少见,见表2。

2.3 不同检测方法的总检出率比较

PCR快速检测的总检出率高于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围绕1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展开分析后证实,副溶血性弧菌为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的占比最低。副溶血性弧菌属于弧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嗜盐性海洋细菌,主要源于海鲜和海产品,也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4-7]。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够产酸、产气且进入肠道中可以迅速、大量繁殖,多在粪便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为一大类形态、生化性状、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所组成,35~37 ℃将会快速增殖[8]。

在季节分布上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介于二者之间,表明夏季为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夏季的气温高、湿度大,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食物在夏季时非常容易腐败,加之苍蝇叮爬也会造成食物污染,而人们一旦摄入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随之提高。

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方法以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PCR快速检测为主,在本研究中PCR快速检测的总检出率高于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表明PCR快速检测的应用价值更高。原因在于選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虽然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的优势,但漏检率处于较高水平,此点对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不便。PCR快速检测使用的细菌通用PCR试剂盒已经商品化,在质控方面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检测方法流程化、规范化,使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但其不足在于检测费用较为高昂,所以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检验机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综上所述,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常见且夏季高发,PCR快速检测的结果较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

[1]林羽佳,李方,苏静,等.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的溯源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4):541-544.

[2]周勇,何颖意,王丰伟,等.食物中毒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6和ST7菌株分子特征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2):178-184.

[3]杨飞.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3):312-314.

[4]马鑫,李方,刘万里,等. 2016年新疆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溯源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4):448-452.

[5]吴灿权,刘绮明,仇绮琳,等.食物中毒事件中致病菌肠毒素检测和分子分型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3):5474-5478.

[6]李琦.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与病原菌耐药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9):100-103.

[7]郭玲玲,周文革,张志魁,等.4起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6):2032-2033.

[8]黄爱霞,申艳琴,吴燕,等.武威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及耐药监测结果[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2):235-238.

猜你喜欢
溶血性弧菌致病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