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编织梦想,一针一线传承技艺

2023-05-30 00:27武桂成
莫愁·小作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韩亚东台市刺绣

江苏省东台市素有“中国发绣艺术之乡”美誉。在绣制车间内,绣娘韩亚凤正全神贯注地创作着她的发绣作品。她时而凝神画稿,时而飞针走线,熟练地运用着多种针法绣制,花了一年工夫,创作出了这幅国内首创的微发绣《一百零八将》。这幅长86厘米、宽28厘米的作品中,有108个人物,人物的头部只有黄豆粒大小,却神态各异,动作、服饰、兵器也迥然不同。《一百零八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发绣界的普遍关注,荣获“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巧遇大师情定发绣

1972年,韩亚凤出生在东台市西溪工农村。18岁那年,高考失利后的她回到村庄。一天,姐姐春凤拿着刺绣的物料回家尝试着做平绣(线绣),亚凤看着看着入了迷,姐姐让她试试。平绣虽然简单,但没有耐心和美术基础,想绣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画稿,韩亚凤在姐姐的指导下,一针针、一线线,像模像样地绣起来,3个月后,她居然完成了单面绣《观音》。初尝战果的亚凤从此与刺绣行业结下了缘,四五年间,先后绣出了《清明上河图》(片段)、《八仙过海》《十鹤图》等15幅作品。其中最难绣的是《八仙过海》,因为作品要求立体感要强,人物表情要逼真,韩亚凤认真领悟,细心揣摩,终于绣出了满意的作品。在韩亚凤随姐学习发绣的这几年,她要负责将绣品送到市里的发绣厂进行后期制作和加工。以往,她总是把货送到楼下就回家了,有一次,厂长陈伯余看见她,招呼她到楼上绣房看看。这一看不打紧,韩亚凤傻了眼:十多位绣娘一字排开,飞针走线,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制作成功的发绣作品放满了大厅,单面绣、双面绣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陈伯余看出了韩亚凤的心思,“你们目前的绣品层次比较低、品种也比较单一,很难参与发绣市场的竞争。到我这儿来吧,我会悉心指导你,让你掌握全面的发绣技艺。”陈伯余期待地对韩亚凤说。其实,陈伯余通过前期的了解,认为韩亚凤是发绣行业的可塑之才。

“好啊,我就到您这儿来上班。”已经对发绣着了迷的韩亚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之前她打听到,陈伯余是东台市发绣行业的领军人物,多项作品在国内获大奖。想在发绣行业有所作为的韩亚凤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负您的希望!”1995年7月,韩亚凤正式成为刺绣艺术大师陈伯余的弟子。

不用扬鞭自奋蹄

发绣制作从传统走向现代,自身演变发展的同时,也从其他刺绣形式中汲取着丰富的营养,其制作工艺、绘绣技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它扬弃传统刺绣技艺,改进刺绣材质,融古今绘画、绣花于一炉,独特诠释和解构诗、书、画、印艺术,极具历史、文化、艺术、经济及学术价值。

韩亚凤在陈伯余的精心指导下,从头学起,不懂就问,常常深夜才回家,天不亮就到厂。做发绣需要耐心、细心。为了作品形象逼真,光针对一个节点的配色,韩亚凤就要用上十几种发丝反复对比,直到选到最佳的发丝才罢手。为了攻克微发绣的技术难点,她可以几天不回家,吃住在厂里。由于她勤学苦练,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绘制发绣长卷、彩色发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异色异样绣、胎毛绣和微发绣方面有独到之处。

一次,厂里决定把《闸口盘车图》创作成发绣作品,这一任务交给了韩亚凤。《闸口盘车图》为五代南唐卫贤所作,是一幅古代利用水能资源进行机械加工的图录,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水磨和箩面机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图像资料。这幅作品难就难在线条的处理上。为了绣好建筑物以及磨面器具,将作品中的“界画”特色展现出来,韩亚凤动足了心思,在开阔宏大背景之上的《闸口盘车图》发绣的制作,除了运用墨绣绣出质感之外,韩亚凤把大量的功夫花费在如何运用白描的手法施行“界画”技艺进行刺绣,在针法处理上基本运用“滚针”,具备“平、齐、和、细、光、顺”的特点。经过近七个月的精心绣制,精细工致的《闸口盘车图》在2014年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获得“艺博杯”银奖。

发绣作品《雄风》艺术挂屏,是韩亚凤历时近一年时间精心创作的。该绣品为一组两件套,一为原色墨绣,另一为彩色绣。作品展现的是盘踞高山之巅睥睨前方的威武勇猛的上山虎的虎首,韩亚凤采用平针加套针、局部则采用滚针、散套、点针等针法,无论整体还是局部、远视还是近视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雄风》中的翎毛单件规格之大,技术含量之高,艺术效果之佳,在2015年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此外,她还绣制出《丝绸之路》《東台条子泥欢迎你》等紧跟时代节拍的系列发绣作品,引起广泛关注。

韩亚凤在发绣艺术的天地里尽情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一枚枚奖牌是对她痴迷发绣艺术最好的褒奖。从事发绣工作以来,她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奖项十多项,多件作品被北京宋庆龄基金会、江苏大剧院等永久收藏。她创新研制夫妻结发绣、胎毛绣、填补了发绣史上的空白;研制微发绣作品,发明独创微发绣针法几十种,填补了发绣史上又一个空白。

发绣艺术无止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韩亚凤不忘自己的责任,致力于传承发绣技艺,使其不断发扬光大。自2019年2月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带徒讲课三百多人次,其中有四十多人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盐城市工艺美术名人、东台市“十佳绣娘”、发绣高级技师,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金、银奖三十多个。韩亚凤多次携作品参加省、市举办的展演、展示活动,并现场献艺。

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发绣这一古老的技艺,让发绣走向世界,韩亚凤在陈伯余的带领下,先后携绣品赴法国、德国、瑞士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赏,增加了中国民间工艺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

如今,已经50岁的韩亚凤依然每天与发绣打交道,除了技艺更加娴熟外,她的鼻梁上也多了一副老花眼镜。“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坐就是12个小时。做发绣拼的就是时间,没有捷径可走,一针针一线线,把作品绣出来。”韩亚凤和绣娘们一坐上绣台前就要全神贯注,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们尽量少喝水,除了吃饭时间,都要把精力集中在针丝上。

对发绣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韩亚凤正以满腔的激情、灵巧的双手在方寸之间描绘更加美好的画图。“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勇于探索和创新,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发绣技艺,致力培养新一代发绣人才,带动更多的人创作优秀的发绣作品,为中国发绣艺术之乡增光添彩。”

武桂成: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韩亚东台市刺绣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洗书记
练琴记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
东台市启动“祖国在我心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