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的那些事

2023-05-30 09:48方郁芝秦银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

方郁芝 秦银银

云程发轫,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综合学习到专业学习,从懵懂前行到坚定方向,……站在专业选择的路口,你是否有过短暂的“挣扎”?本刊记者采访了《发明与创新》“科普专家团”部分科普专家以及往期创新之星,揭秘他们选择专业背后的故事。

不盲目跟风

任毅如  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系支部书记、教授。

几乎所有工程学科都以力学为基础,而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本科我选择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船舶与海洋工程与研究生转读的航空航天专业均以力学为基础,现从事力学方向的教学工作,涉猎的领域包括机械、航空航天、土木、交通、船舶海洋、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等。

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不要盲目跟风,本科期间打好基础更重要。

对个人发展有指向作用

邵明辉  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光学专业,现为济南物理学会秘书长,济南大学物理学院系主任、副教授。

喜欢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同学通常物理学得比较好。物理学专业能够满足从事物理教育、科学研究、应用研究等工作的要求,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对个人的学业和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

目前我从事大学物理教研工作,希望能将自己对自然界、宇宙的理解传授给学生。

时代发展需要

张震宇  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现为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工业化正在兴起,制造业亟需大量自动化生产设备代替人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于是,我选择了信息类新工科专业的工业自动化专业(现称自动化)。近年来,该专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焕发新生,朝着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年所学的与自动化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方法,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发挥自己的优势

赵昊裔  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现为中国中冶海绵城市研究院技术负责人。

从小,我好奇于父母工作的钢铁厂里大大小小的工业设备。当听到钢铁厂因某个技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时,我想,如果能有效提高装置的智能化水平,就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从小动手能力突出的我在高中阶段具备了优于同龄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本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后来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也是对本科专业的细化与延伸。

结合未来发展前景与自身兴趣

匡楚玉  《发明与创新》2017年11月封面人物,目前为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我结合自身兴趣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在选择研究生专业时跨专业报考了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

该专业以生命科学与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同时,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虽然跨专业学习需要填补许多知识的空缺,但我相信,凭借自己在思维和动手能力上的优势,一定能尽快适应。未来,我还会将现学专业与之前的编导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与创新。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王健舒  《发明与创新》2021年2月封面人物,2022年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

高考时我考了一个还不错的分数。填报志愿时,不少人劝我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我不断在心里问自己:我究竟喜欢什么?要选择怎样的人生?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在临沧市第一中学科创中心主任郑德杨老师的带领下,攻克一个个难题的喜悦,认识一个个国之重器的震撼,讲述一个个成果并获得肯定的兴奋……于是,我选择了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期待未来能投身于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

自然科学试验班是复旦大学理科拔尖生培养基地,大一统一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可分流至物理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气科学、材料物理等多个专业。

源于理想

宋政宇 《发明與创新》2022年1月封面人物,2022年长沙市长郡中学应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同济大学。

乍一看,发展前景好、国家重视程度高、人才需求大、薪资待遇好、符合我的兴趣爱好……这些是我选择汽车工程专业的原因。然而,选择这个专业还源于一个理想——“发明技术—攻克难关—投入生产—造福百姓”。

汽车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将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助力解决世界能源危机,让技术最终服务于人类,这也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

我想,遵循理想、坚守初心不仅是当代青年应有的博大情怀,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体现。

猜你喜欢
研究生专业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