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竞争力路径分析

2023-05-30 02:13王姝姝
佛山陶瓷 2023年3期
关键词:试验区竞争力

王姝姝

摘 要:陶瓷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创造了精湛的制瓷技艺,传播了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本文在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结合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国家陶瓷试验区实施方案内容,探讨影响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和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经,提出可以从传承创新发展传统陶瓷文化资源、优化陶瓷文化旅游模式,推动陶瓷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强陶瓷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产业注入创新型人才三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陶瓷文化产业 竞争力 试验区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長期以来文化产业相关的文献研究也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创造利润,助推经济增长,而且能给整个经济体带来良好的扩散效应,有助于经济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部分文化细分产业的规模和营收受到显著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仍有部分文化产业不断革新,逆势增长,表现出新的活力。整体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产业发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地域上,都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特征。陶瓷文化产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之一,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有着传承和传播陶瓷文化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由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有效地推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景德镇市文化产业虽受疫情影响,但仍保持平稳恢复增长态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2.91亿,比上年增长4%,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比重6.69%,位列全省第一,202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景德镇市利润总额增速最快的行业,增速达到83.1%,由此可见,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正劲。一方面,随着“陶瓷+”、“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加深,不仅给传统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景德镇凭借其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陶瓷专业化人才,并正通过建立陶瓷文化创意园区、陶瓷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形式,逐步推进独具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蓬勃的发展也将参与者们卷入了新的竞争格局之中,要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可持续、高活力、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就需要不断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同年8月相关实施方案正式落地,方案提出要在2025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陶瓷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体制机制,形成陶瓷文化产业同贸易、旅游等相融合的共赢体系,进一步在2035年全面建成试验区,成为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可见在不远将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仅是城市的名片,也将成为全世界了解瓷文化的窗口,因此在大力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积极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依据现有相关文献对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受到外部环境(如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市场情况(如本地市场、外地市场对文化类产品的供求情况)、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战略、政府资助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文结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从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2传统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陶瓷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传统陶瓷文化资源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虽然中国制瓷历史悠久,瓷器品类和产区繁多,但由于不同产区的生产工艺、环境和产品特色的不同,其传统资源的禀赋也有差异,加上不同地区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程度不一,因此陶瓷文化资源的区域差异性较大。

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在唐宋主要以生产白瓷为主,后历元、明、清三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出了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瓷等不同品种的瓷器并畅销中外。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一方面随着其精美的陶瓷产品流传至全国,漂洋过海传到世界,另一方面,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留给后世发现传承。“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条巷,一百零八条弄”。这是景德镇丰富历史遗存的写照。目前,景德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88处。其中御窑厂等151处老窑址、108处老街区、“十大瓷厂”老厂房等陶瓷遗迹遗存属于没有同构性的世界精品级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资源的支撑,因此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有赖于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在弘扬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和落实国家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景德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已初具规模,主要途径是对于不可移动的遗址文物,通过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进行专项保护,如“御窑厂遗址保护计划”、“湖田古瓷窑址保护计划”等,也建成了如“御窑厂国家考古公园”、“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机构对陶瓷文化遗产进行管理。但由于景德镇产瓷的历史遗址丰富,还有许多地址分散,规模不等的制瓷遗迹等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此外,遗址保护还涉及到文物的研究和修复、预防性保护措施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只依靠传统的保护路径和手段难以完全覆盖,因此需要更为直接的鼓励措施,推动更广泛的支撑力量如陶瓷企业和艺术家们,也加入到大遗址保护的计划中去。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因此在对传统资源重点保护的基础之上,更需要推动相关的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形成文化和经济相互助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2.34亿元,增长59.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88.2个百分点。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63.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GDP比重为6.69%,高于全省2.4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可见文化及相关产业近三年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增长趋势明显。但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陶瓷文化相关产业的结构尚在优化中,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创意设计也未形成规模,品牌杂乱,知名度低等。陶瓷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创新的路径,也要构建一个供优质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要从平台搭建、发展产业集群、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创意设计、保护陶瓷知识产权等多个维度同步提升竞争力。

3陶瓷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传统的陶瓷产品在过去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陶瓷文化也基于传统的日用陶瓷产生并发展。但是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文化及文化相关产品的需求趋于多元化,文化产业的消费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文化产品销售,而是升级到更深层次的“文创产品+文创场景+文创理念传播”融合的新模式,因此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从需求角度看,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构建以陶瓷文化、城市旅游、旅游消费相互支撑的新格局,不仅能扩大市场需求,创造经济效益,也能同时提升景德镇特色陶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700年冶陶史、1000年官窑史、600年御窑史给景德镇留下了丰富的陶瓷物质遗存,以及大量手工制瓷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古窑民俗博览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岭瑶里风景区、陶溪川文创街区、浮梁古县衙等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4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等。从文旅资源的内容来看,容易发现景德镇的旅游景点和陶瓷文化相关度较高,通过合理的规划线路,制定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能够加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陶瓷文化的认知,发掘游客对陶瓷文化产品的需求。

自2004年以来,景德镇于每年十月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共计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家参展企业、3000多家采购公司共20000多位中外嘉宾参与博览会,旅游、观光人员达到91万人次;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陶瓷盛会、国际交易平台,景德镇也成为国际陶瓷经贸、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此外,江西浮梁高岭·中国村的《大唐茶市》唐风演艺、古县衙景区国潮音乐节、古窑民俗博览区历代瓷窑生产技艺展示、陶溪川的创意市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瓷乐表演等節目活动也为国内外艺术家及旅游爱好者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参观游览选择。

在传统陶瓷文化资源和陶瓷文娱活动日渐丰富成熟的大环境下,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仍存在融合度不够,协同发展受限等问题。表现为:旅游景点虽多,但几乎没有成熟的精品路线。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虽形式款式多样,但普遍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产品鱼龙混杂,游客很难分辨甄选等。因此想要构建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的文化旅游体系,还需要加强旅游机构的规范管理,开发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结合的精品陶瓷文化旅游线路,优化文化旅游环境和配套服务,加强游客对陶瓷文创产品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4加强陶瓷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优化人力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陶瓷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有陶瓷大师、研究员、民间手工艺人、民间艺术家、设计师、陶瓷爱好者等。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景德镇陶瓷人才丰富,拥有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占全国半数以上,还培育了许多拥有高级技能和专业技术的省市级陶瓷大师,研究员和民间老手艺人等。同时还吸引着各地的陶瓷人才聚集此地,形成了独特的“景漂”、“景归”文化现象。另外,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国家陶瓷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也能够在将来,为景德镇培养输入陶瓷产业相关的储备人才。

陶瓷文化产业是传统陶瓷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中发展而来,因此陶瓷文化产业的人才建设既不能剥离传统陶瓷产业的人才队伍,还要求在传统之上推陈出新。具备精湛陶瓷技艺和文化创意思维的新型人才,将为传统陶瓷企业带来新的产销模式,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环境,从而提升整体陶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规模连年增长,许多传统陶瓷产业也都主动向文化创意方向革新,着力于吸纳和培养陶瓷文创相关人才,但和陶瓷产业的人才队伍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陶瓷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推动传统陶瓷产业人才向新型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转化。陶瓷行业是可以同新型行业实现协同发展的,不少传统陶瓷行业从业人员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瓷文化的传播和陶瓷文创产品的输出,进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其次,要吸纳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为他们提供优惠便捷的工作生活条件。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相关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应当更为丰富,但是在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和人才流通都极为迅速便捷,无法避免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向工作生活环境更好、收入更高的大城市转移。虽然景德镇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吸纳了许多身怀绝技的陶瓷大师和民间匠人,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更需要的是既有传统陶瓷文化内涵,又有创新能力产生文化共鸣、推动文化融合、实现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种高质量的文创型人才仍然是稀缺资源。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活力来源,合理应用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才能给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注入勃勃生机。最后,本地的高校和陶瓷研究机构是培养陶瓷文化产业储备人才的摇篮,应当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企业和高校进行产教联合,加强陶瓷人才国际交流合作,为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产业培育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丽丹,李本乾.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政策路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28: 95-104.

[2] 邹樵, 肖世姝. 基于AHP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统计与决策, 2017 (24).

[3] 郭建晖,李海东. 陶瓷文化产业视野下国际瓷都复兴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22, 4: 30-40, 206.

[4] 胡娟. 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J]. 中国陶瓷, 2012, 48(10): 34-36, 61.

[5] 龚志文,张翎子.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 2):112-116.

[6] 李海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意阶层集聚研究[J]. 中陶瓷工业, 2019, 26(2) :45-50.

[7] 李凤亮, 宗祖盼.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J].学术研究, 2015(1):137-141,160.

[8]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EB/OL].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909/t20190929_1181932.html?code=&state=123

猜你喜欢
试验区竞争力
立法护航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解读
18个自贸试验区
农村改革试验区:226批次任务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