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共生”理念下师生融合生长的策略

2023-05-30 10:48肖红健
新教育·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肖红健

【摘要】在常态化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深入实践“教学共生”理念,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全体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教师指导,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共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共生;师生融合

教学共生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师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教和学共同进行,从而实现师生一起成长,共同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和实践教育共生理念,促进师生之间的融合生长,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相互付出,打造高效高质的数学课堂。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切入点着手。

一、明确目标,关注全体

1.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为了促进师生的融合生长,教师首先要确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目标,有扎实的收获。

以“角的比较与运算”这节课为例,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一是“探究角之间的大小和关系”,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如何通过两个角的一边重合来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如图1所示,∠AB0和∠A'O'B',让OA与O'A'两边重合,那么OB和O'B'就会出现三种位置关系,分别对应三种角的大小关系。二是“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活动中教师利用教具三角板为学生展示出如何画一个15°和一个75°的角的过程,以15°角为例,可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角,再沿其中一边画出一个30°角,这两个角一边重合,另外的边构成一个新的角,列式计算为45°-30°=15°。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大致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内容,完成了目标。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学习并实现目标,是教学共生理念的体现之一。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认真对待、精心设计和计划,带领学生走向进步,使其学得更扎实。

2.关注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打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助力器。在教学共生理念的影响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必要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择教育方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跟紧教学节奏不掉队,最大限度完成教学目标。

在开展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教学时,教师先带学生回忆旧知识,如同类型、合并同类项、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点,并指名一些学生回答问题,如7a-3a的结果是什么。随后,教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某家具城一个季度共卖出270个衣柜,第一个月卖出的衣柜数量是第二个月的3倍,第二个月卖出的数量又是第三个月的2倍,第三个月家具城卖出了多少个衣柜?设第三个月卖出x个,则第二个月卖出2x个,那么第一个月就卖出了6x个,根据数量关系可列方程x+2x+6x=270。这时方程的左边只有未知数项,可以合并同类项,将方程转化为9x=270,即可得x=30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同类项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并进行简单小结:合并同类项能够使方程变为ax=b的形式。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又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解方程的训练,在耐心指导下,学生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一方面要选择绝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一切动向。另一方面,还要格外关注学困生和问题生,对其多提问、多指导、多关心。

二、互帮互助,合作共赢

1.组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如“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和交流探究。首先,利用三角板工具在草稿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a、b,再画出另一条直线c与这组平行线相交(如图2所示)。

其次,在图中找到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并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最后观察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找到规律。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发现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又组织学生对所发现的结论进行验证,在小组内交流归纳,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一一验证观察所得的结论成立的理由。

2.及时提供指导,发挥教师启发作用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在学生迷茫时进行点拨,在学生困惑时给予指导,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充分启发,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在“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四边形求内角和的方式来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如五边形有5条边,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将其分为3个三角形,于是五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3=540°。求出若干多边形的内角和之后,教师出示一张表格组织学生填写,表格中分别有多边形的边数、所划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内角和度数。填写完毕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寻找表内的规律,尝试归纳出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在讨论中学生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和能划分的三角形个数有关,而三角形的个数恰好比多边形的边数少2,也就是说先用多边形的边数减2得出三角形个数,再与180°相乘即可,由此可以推出n(变形的内角和)=(n-2)×180°。有了结论之后,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三、构建情境,培养习惯

1.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个实际案例来创设情境:(1)一块面积为5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花布,将其一边裁掉5厘米,另一边裁掉2厘米,就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的花布,这个正方形花布的边长是多少?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假设裁减之后的正方形花布边长是x厘米,那么没有裁剪之前的长就是(x+5)厘米,宽就是(x+2)厘米,可列方程(x+5)(x+2)=54,去掉括号之后就是x2+7x-44=0。在这之后,教师又展示出另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

2.培养正向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在师生融合生长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对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例如最简单的预习习惯、总结习惯、纠错习惯、记笔记习惯等,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以记笔记的习惯为例,在“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这一课中,教师先板书了几道填空题:x2+x=________,x2-1=_______,要求学生自行填空。随后讲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这里教师不仅要求形式把概念性的内容记在笔记上,还要求学生将前面两个填空题也记录下来,如:x2-1分解因式得到(x+1)(x-1),反之(x+1)(x-1)到x2-1的过程是整式乘法,也就是说分解因式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之后教师以“ma+mb+mc=m(a+b+c)”来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公因式,什么是提公因式法,以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同样,学生在记笔记时不仅要记文字概念,还要记录提公因式的过程。

只有全力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才能够得到来自于学生学习的真实反馈,才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勇.初中数学共生课堂体验式教學的尝试与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7(05).

[2]李云霞.探讨初中数学课堂真实学习的“四轮驱动”策略[J].新教育,202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基于‘教学共生’师生融合生长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MCZ2022033)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