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模式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2023-05-30 10:48刘正国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2期
关键词:书院制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书院制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新平台。本研究分析了书院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凝聚书院社区育人合力、构建书院思政育人主阵地、汇聚思政力量下沉社区、优化书院思政活动载体、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等举措,提升高校书院制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实效。

关键词:书院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书院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创新的育人模式,书院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书院多注重自身特色发展,与学校思政工作黏性不足

书院建设服务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文化理念和育人特色。但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为了特色而求新求异,书院工作过于注重自身的发展,与学校思政工作黏性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效果不佳,不能很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书院主体地位不突出,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

目前,很多高校实行“书院+学院”的双院育人管理模式,书院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来源分散,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教育对象广泛多样、教育内容多元开放、教育过程较难实现全覆盖等挑战。而双院管理如果不能协同发力,工作中可能产生交叉重叠或空白现象。此外,思政课教师主要以课堂为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而学院辅导员与书院导师分别处在学院和书院的工作岗位上,尽管他们都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但由于学生生活实践属于书院、专业学习属于学院,当教育主体不统一时,实现协同育人比较困难。

(三)书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引领性不够

当前高校中的书院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尽管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但活动质量参差不齐,书院文化底蕴和育人导向尚未凸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讲,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缺少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教育实践活动。此外,低质量的活动过多,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加上学业负担的压力,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应付心态。

二、书院制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一)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凝聚书院社区育人合力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院可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和学生特点打造社区思政育人场,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比如,晋中信息学院充分发挥书院社区思政研讨室(青年理论学习站)、“红色青年志愿实践团”等党团活动室和项目工作坊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了红色思想家、五四讲堂、红色光影学堂、新时代红色主题展、红歌快闪、“青春告白祖国”红色实践教育、“千人诵读 礼赞祖国”系列活动、“梦想照亮中国”朗读快闪活动等党团共建活动,充分挖掘书院社区的思政育人元素,在书院社区创新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二)构建书院思政育人主阵地,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书院不仅是建筑的集约,更是教育资源的高效联动,丰富完善的书院硬件条件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要提高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一线延伸。通过主阵地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畅通思想政治教育微循环,增强学生对书院育人工作的情感联结和价值认同。一是发挥书院“家庭化”与“包围式”特点,进一步完善思政宣传阵地和活动阵地建设,营造书院思政育人的浓厚氛围,将书院社区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走心、学习氛围浓郁、人际关系和谐、实践体验丰富的育人场域,实现浸润式的育人效果。二是通过构建书院“思政社区”等有形载体,结合书院特色将党团阵地、学工阵地、社团阵地等建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体验式、开放式、创意式主题党日活动,强化书院党团阵地的思想引领。三是拓展网络思政育人空间,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院新媒体平台建设,精选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特点的内容,开放性、有针对性地搭建网络思政学习交流平台,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汇聚思政力量下沉社区,实现全员德育功能

通过“双院协同、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把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汇聚到学生生活学习一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分工与合作、贯通与渐进的关系,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机制,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有机融合,发挥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提升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要構建书院与学院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专属定制方案,切实发挥双院联动协同作用,实现学院与书院共同育人。二是以书院导师为纽带,构建亲密互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引导师生在陪伴守望中加强对话交流。育人导师在生活化环境中,让政治政策话语向日常话语转变,走进学生的生活,找准学生的共鸣点。三是要重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在选拔书院导师的过程中,除了将思政素质作为一个硬性考核指标,还可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研讨、总结分享等培训活动,提升书院导师政治修养和思政工作水平。

(四)优化书院思政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书院活动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用生动鲜活、多元互动的书院活动代替说教的、传统的、生硬的、枯燥的传统教育举措,能使教育过程更加具体生动且富有感染力。一是在活动定位方面,应以思政引领为目标,摒弃一味看重工作量的传统观念,精心设计有吸引力、有内涵的活动,让学生在每一场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通过显性参与与隐性感受的融合,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悟真理,修养品性,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二是在活动内容方面,可以将德育融入日常活动中。比如,晋中信息学院的箕城书院、重庆移通学院的北山书院从“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家国情怀”三个维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文化涵养与自信,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标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精神、科学底蕴、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培养,深化“五育并举”,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多元、更鲜活的成长体验。

(五)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书院的导师制、通识教育、养成教育等教育方式,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可以通过强化思政教育、延伸专业教育、拓展通识教育、升级课外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一是要充分挖掘书院自身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将书院文化理念融入书院的非正式课程,即各类活动、项目之中。比如,重庆移通学院的北山书院通过建设的“红岩馆”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加强书院多维导师对课程思政的参与度,充分挖掘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养成教育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如社会关怀、责任担当、文化自信、创新精神等“生成性”理念,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价值引领,在教书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三是有效发挥书院的连接功能,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建立双导师制,将专业教师主流价值观教育与第二课堂成长导师的职业素养、生涯发展辅导教育等相结合,串联其中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

三、结语

总之,书院制育人模式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育人平台,为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创造了诸多可能性。各个高校书院建设发展、运行模式不同,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高校在依托书院平台开展思政工作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书院制育人模式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求结合起来,深挖书院的文化特色为学生社区的思政工作所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传伟,李庭燎,刘海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

[2]王泰鹏,季伟峰,张舰月.书院制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书院制人才培养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2).

[3]吴倩.书院制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5(3).

[4]栾敏,廖梦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路径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2).

[5]陈晓斌,刘星.论书院制“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之构建:以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4).

責编:应 图

基金项目:2021年山西省民政厅重点调研课题:大学生公益活动创新研究(编号:MZ2021035)

作者简介:刘正国(1987— ),男,晋中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书院制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