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族复兴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2023-05-30 10:48于安龙
关键词:民族复兴新时代

于安龙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新的趋势,提出了关于民族复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括系统论析民族复兴的生成逻辑、深刻揭示民族复兴的所处方位、科学擘画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透彻阐释民族复兴的科学内涵、明确回答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突出指明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等。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习近平关于民族复兴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引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指南和精神灯塔。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复兴;新时代;中國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2-4917(2023)02-0012-09

新时代以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期间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民族复兴事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新的趋势,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277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民族复兴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引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指南和精神灯塔。

一、“由何来”:系统论析民族复兴的生成逻辑

民族复兴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充分的现实依据,是顺应人民意愿和时代潮流而来的,深刻体现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一)人民所愿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在很长时间内都走在世界前列,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衰落,历尽屈辱、受尽磨难,陷入山河沦落、风雨飘摇的窘境,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自此,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2]4对于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而言,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异常坚定;对于深受各种欺压和盘剥的中国人民来说,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无数中华儿女上下求索,不断探寻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然而,在一系列的艰难探索和百般尝试都归于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使民族复兴事业在屡遭碰壁后终于“柳暗花明”,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不懈奋斗,历经各种艰难困苦、风险挑战,不断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条件、开辟道路、奠基立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写下了光辉篇章。

(二)事业所唤

走向现代化是时代潮流和大势所趋,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与愿望,也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现代化进程中,彻底地改变在世界现代化赛道上落伍者、追赶者的地位,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成为中华民族的迫切愿望。而实现民族复兴与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紧密相连、交融贯通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目标追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39。不仅如此,二者的发展历程、实现路径、领导力量等,也是基本一致的。即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而实现民族复兴则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目标指引和强大动力,二者相互促进、融通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战略安排,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步骤。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要以实现民族复兴为总遵循、总引领,不能偏离民族复兴的正确轨道和愿景规划,不断为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正因为如此,在习近平关于民族复兴的重要论述和话语表达中,通常会将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在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逐梦、圆梦。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需要更好地发挥民族复兴的目标驱动、精神激励、共识凝聚等重要作用。

(三)初心所向

实现民族复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极具艰巨性、复杂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我们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充分说明,不是任何政治力量都能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以其先进性和强大组织力、战斗力,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诞生于严重民族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持之不懈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11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且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指引了正确发展方向、汇聚了磅礴奋斗力量,逐步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不断谱写出了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可以说,实现民族复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活动中,习近平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还是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改革时期,以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信心从未动摇、奋斗步伐从未停歇。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所决定的。正是因为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动力,才能不断开创民族复兴新局面、开拓民族复兴新境界。

二、“立何处”:深刻揭示民族复兴的所处方位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时空背景,不同的时空背景决定了我们发展的条件、环境、任务等都有所不同。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深刻揭示民族复兴所处的历史方位,有利于厘清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空坐标系中、从什么样的新起点出发等重要问题。

(一)“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激荡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5这一全局性重大战略判断,精辟论述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精准定位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坐标。这两个大局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内大局,它既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中的关键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际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外部条件和整体环境,这其中既包括重大发展机遇,也包括潜在风险和挑战。两个大局所构成的时空坐标系,清晰标示出了当代中国在世界发展大势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历史经纬,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世情、国情变化的统筹把握和对世界大势、时代潮流的精准判断。“两个大局”实际上是建立在“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基础上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内部与外部关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战略意识、历史意识与时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依托于世界大变局,在世界大变局中把握“时”与“势”,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在世界大变局中勇于进取、积极作为,不断实现自身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明确的方位判断是科学把握我们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所处位置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更好地明其所来、知其所往的重要立足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6]10新时代是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同时也奠定了我们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则为进一步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而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不断朝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发展演变的过程。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们又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7。这一新发展阶段,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任务的阶段,体现了民族复兴事业继承性与发展性、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的阶段

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逐步接近、渐次达到的过程,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奠定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接续和跃升,正是在这样的前后衔接、环环相扣中,不断实现向民族復兴的进军。每一个阶段都是民族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因其发展程度、社会环境等的不同,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能力水平、心理状态等也有所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与我们的自身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15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从历史的坐标轴来看,中华民族历经180多年的上下求索,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正日益迎来“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辉时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有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体状态和客观进程,清晰标示出了当代中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它也阐明了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即在这“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一棒,力争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四)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阶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4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和走过的路的理性总结,又是对现实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表明了对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底气,意味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大方向是确定不移的、大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是不可撼动的,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高度贯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表明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们所开辟的民族复兴正确道路,所取得的民族复兴重大成就,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整体面貌。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主动、战略主动、精神主动。具体而言,历经百年艰辛探索和持续奋斗,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优越的条件、更加显著的优势,如有了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更加成熟的理论指导、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完善的物质基础、更为丰富的发展经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能够确保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强大合力。总之,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基础,是我们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动结果,是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阶段性实践成果,它科学标注了实现民族复兴所处的历史方位,鲜明揭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极大地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三、“向何去”:科学擘画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实现民族复兴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有机统一,在系统回答“从何而来”和“所立何处”的基础上,更要科学擘画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前途等,从而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坚定奋斗信心。

(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当代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和指引力的时代热词,其最早出现于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随后党的十五大报告延续和继承了这一表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被进一步拓展、表述更加完整。具体而言,把原来“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具体化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原来“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升级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此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成为贯穿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中的高频词和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其时代内涵更为丰富、价值意蕴更为深远。在习近平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话语表达中,其总是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明确将其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8即是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之间是相辅相成、融通互动的关系,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二者通常会被同时提及、并重强调,成为新时代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事实上,新时代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和决胜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4。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一程,同时也使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步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二)“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

为实现民族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发展作了新的顶层设计,即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是对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后者第三步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使之成为更加具有可执行性、可操作性的宏伟蓝图。对于“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科学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时间缩短。“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原来的21世纪中叶调整为2035年,提前了15年,这一战略调整是建立在对我国现实发展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科学判断基础上的,深刻体现了我们的历史主动和战略自信;二是目标升级。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奋斗目标。自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后,这一表述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升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内涵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明确将“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中,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我们对现代化目标内涵的新把握。同时,这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

“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现实基础和战略支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这一目标实现之后的战略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19这一战略安排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实现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它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方向标、路线图,又明确了任务书、施工图,是统筹兼顾、科学缜密的战略规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6]29不仅如此,“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之间是前后相继、有序衔接、递进提升的良性關系,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准备条件、奠定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提质与跃升,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中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可行性、务实性的高度统一。

四、“是何义”:透彻阐释民族复兴的科学内涵

实现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时代话语,只有以宏阔视野、高远站位和多维视角才能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9

(一)国内维度: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有机统一

伟大民族憧憬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成就伟大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内涵丰富、视野宽广、意蕴深远。从其基本内涵上来说,中国梦体现为国家、民族、人民的“三位一体”,是三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5具体而言,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就是强国梦,这既包括从整体上建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也体现为一些具体领域的突破进展,如“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以及文化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从民族层面看,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从人民层面看,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并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不断推动民族复兴的实现。所以,中国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话语体系中,国家、民族和个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体利益三者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紧密相连、融通互动的,它们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脱离国家梦、民族梦而片面谈论个人梦是不现实的,离开个人梦而抽象谈论国家梦、民族梦是不科学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1]277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过程,能为每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厚实根基和广阔空间,否则人民幸福就会失去依托和基石。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为民众谋福祉是中华民族民本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的生动彰显。实现民族复兴是以造福全体人民为价值旨归的,其终极目的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梦实际上是无数个体美好梦想的集合,也正是无数个体为实现梦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汇聚成了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磅礴合力。总之,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之间不是相互平行,更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中国梦是建立在它们之间协调并进、良性互动基础上的。

(二)国际维度:中国梦、亚洲梦与世界梦的融通互动

习近平不仅深刻阐释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等,还以深邃眼光和博大情怀将其延伸到了更高层面、更广空间,创造性地提出和阐释了亚洲梦、亚太梦、世界梦等,科学阐明了中国梦与它们之间息息相通、高度契合的关系,从而极大拓展、延伸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赋予了中国梦更为深远的世界意涵。虽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其美好梦想的内容有所区别、实现梦想的路径不尽相同,但是在推动文明发展进步、实现共同发展方面是一致的、共通的。中国梦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梦、民族梦,同时也是推动实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共同梦想的重要动力和现实路径。质言之,中国梦是亚洲梦、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梦、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国际表达,它们之间是深度融合、彼此互通的。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歷史进程,不仅夯实了自身根基、壮大了自身力量,而且进一步拓宽了世界人民追求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理想之路,客观上为实现世界梦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10正是在中国梦与亚洲梦、世界梦的相互交织、关联互动中,共同构筑起美好世界的灿烂图景。

中华民族历来有兼济天下、美美与共的优良传统和博大襟怀,始终致力于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其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从本质上来说,民族复兴中国梦既不是“扩张梦”,也不是“霸权梦”,而是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和平崛起梦、造福世界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脱离于世界潮流之外的孤立发展是不可能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也能以其自身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带来巨大机遇,二者是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11所以说,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个人梦与家国梦的同声相应,也是中国梦、亚洲梦、世界梦的同频共振,它是以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以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为价值目标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惠及世界梦、贡献世界梦的。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它们之间在具体内涵、文化背景、根本价值、实现路径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

五、“凭何成”:明确回答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

关于民族复兴,习近平不仅阐释了“是什么”“为什么”,更明确回答了“怎样做”的问题,指明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一)走中国道路

道路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每个国家具体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发展道路,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各国在走向现代化、推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只有起步先后、发展快慢之分,而没有高低优劣之别。无数事实表明,照搬照抄或机械模仿西方模式是行不通的,各国只有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一条日益宽广的大道。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是随心所欲选取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即是说,一个国家的现实国情是关乎其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脱离现实国情的发展道路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几十年来,经过不懈奋斗和持续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于中国国情、契合于时代潮流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厚的历史底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进,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推动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可以说,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厚实的实践根基。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鲜明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其中就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能够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的“人间正道”。“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恢宏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继续坚持这条道路,而且要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宽广。

(二)弘扬中国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不仅如此,同物质基础这种“硬实力”相比,精神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具有更持久、更稳定、更充沛的特点,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之源。无论是对一个民族,还是对一个政党来说,精神上能否立得住、站得稳,并达到一定的高度,决定了这个民族、这个政党能否在历史发展中有所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培育和传承下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其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精神密码。这种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在今天和未来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40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中國精神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源泉,具有鼓舞人、激励人、团结人的重要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推动民族复兴事业的发展,靠的就是不断发扬百折不挠、自力更生、锐意进取、敢于斗争等精神品格,从而激发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尤其是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所凝筑的精神丰碑,在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着铸魂育人、凝心聚力等重要作用,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精神品格和精神气质。可以说,实现民族复兴的非凡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孕育、锻造和生成伟大精神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继承、发扬和升华伟大精神的历史。

(三)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长久夙愿,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需要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聚众心、集众智、合众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个体都应是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由无数个体力量所形成的合力,是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所以,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汇聚每一名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根本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最基础、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大智慧”“真智慧”,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是顺利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要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3]57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还会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克服。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我们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力量、凝聚人民智慧,以大团结、大联合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当然,中国力量不是无数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接,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下孕育生成的具有系统性、集成性的强大力量。

六、“倚何力”:突出指明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可能自发进行,而需要一定领导主体的组织、协调和统筹。领导力量的不同,对事业的发展会产生直接而现实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坚实依靠和最重要保证。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实现民族复兴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资格来谈论的,也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能力来实现的。在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基础薄弱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事业。民族复兴事业遭受一系列挫折后,中国共产党勇敢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为民族复兴“重现曙光”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革命斗争,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领导人民开启和推动改革开放,形成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能、积聚磅礴之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实现民族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脉。中国共产党以其先进的政党属性、科学的指导思想、高超的领导能力、深厚的为民情怀等,始终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6]16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地改变了民族复兴的方向和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事业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定海神针作用”[13。民族复兴伟业之所以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不断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所提供的理论指南、道路指引、制度保障等密切相关,它在其中所起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二)党的自我革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但是,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大的政党不会自然形成,而是在持续的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复兴砥柱,始终成为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的科学命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作为民族复兴事业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素质能力来实现伟大梦想。只有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才能使党自身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更好的组织保证、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充分发挥其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14可以说,伟大梦想进展到什么程度,伟大工程就需要推进到什么程度;伟大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伟大梦想的实现程度。

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相互激荡、相互作用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身由小及大、从弱到强的不断发展,也使自身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在民族复兴事业中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6]61伟大梦想越是日益接近实现,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就越加凸显。尤其是面对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更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永葆自身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7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02页。

[8]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3月29日。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

[10]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5月16日。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6页。

[12]李学伟:《坚定理想信念 勇于担当使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13]陆卫明、郭佳鑫:《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的现实考验、逻辑依据及破解路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

Original Contribu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National Rejuvenation

——Based on the Creative Answer to “What Kind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 Achieve and How to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YU Anlong

(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 has entered an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process. Based on new practices and new trends, 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Comrade Xi Jinping have scientifically answered a series of major questions such as what kind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 achieve and how to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creative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idea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cluding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generation logic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profoundly revealing the locat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scientifically drawing the grand blueprint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oroughly explain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clearly answering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highlighting the leadership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etc. Xi Jinpings thought on national rejuvenation is distinctive in terms of the time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t contains a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and is an ideological guide and spiritual beacon that guides us to realize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責任编辑 编辑朱香敏)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新时代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人文信仰的建构是民族复兴的关键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