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武昌鱼

2023-05-30 07:01喻言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武昌鱼鳊鱼鄂州

喻言

如果某一天,突然有人告诉你,你从前吃的武昌鱼都是假的,这确实是一件伤自尊的事情。

作为我国最大水系的长江,储存了太多美食资源。最著名的,除却已绝迹多年的松江鲈鱼,当属有“长江三鲜”之称的鲥鱼、河豚、刀鱼,至于鳜鱼、鮰鱼以及上游各个支流的江团、水米子、岩鲤、红沙鱼、雅鱼……多得不胜枚举。至于武昌鱼,在食客们刁钻的味蕾上,其实是排不上位置的。但武昌鱼的名气,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却盖过上述任何一种鱼类。那个时代过来的所有国人都知道一代伟人畅游长江的壮举,以及“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两句诗。

过去的时代,物流落后,武昌鱼之名虽如雷贯耳,却未有机缘得尝一口。直到九十年代初,作为进京讨生活的外省青年,才在首都的湖北饭馆得见真身。说实话,武昌鱼给我味蕾的感受,太过平常,如同所有的淡水鱼,带着一股浓浓的泥腥味。后来在北京的菜市场购过几尾,回家用香葱孜然辣椒面腌制后放进烤箱里烤炙,却得了意外的美味。此法,充分发挥了武昌鱼身体扁平的优势,让各部位均衡地接受热力,呈现出外酥里嫩的效果。不过,要说武昌鱼的美味如何卓然,却也谈不上。

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差去武汉,在当地朋友的接待宴上,却并无声名遐迩的武昌鱼,作为客人,却也不好问询。但资深的“好吃嘴”应有的好奇还是让我独自开始寻觅。市坊间,见过多家酒楼打出“杨纯卿师傅亲传清蒸武昌鱼”字号,品尝二三,与我在京城所食,并无殊异,颇觉失望。据传当年在东湖宾馆烹制武昌鱼的正是杨纯卿师傅,但市坊间这些酒楼所谓“亲传”的吹嘘,让我产生“打假”的冲动。

2000年初,因工作原因,陆续在武汉待了三四年。

湖北,古为荆楚要地,云梦泽核心所在,号“千湖之省”,武汉被称“百湖之城”,长江、汉江两条大江在此交汇,河鲜、湖鲜之丰富让一个饕餮之徒喜出望外。湖北菜并不出名,未列入八大菜系,但武汉地处大国中心,系九省通衢之地,东西南北的美食在此汇集。鄂菜不像川菜粤菜那样风味独特,常被人诟病为“四不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南来北往的客人,却也兼收并蓄,做到极大融合。加之食材得天独厚,虾蟹鱼鳖成了餐桌上寻常菜肴,对于一个食客来讲,却是天选之地。

那个年代,武汉的餐饮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市面上涌现出一批规模宏大的连锁经营酒楼,动辄几千上万平方米营业面积,兼营南北大菜,甚至还有域外料理,这种规模在全国其它城市很难见到。

不过,武昌鱼却不在这些酒楼的热门菜单上。我们外埠人口中的武昌鱼,在本地酒楼菜单上一律称为鳊鱼。我的潜意识已把它自动归入本土寻常食材,寻常的本地商家都无意中忽略了它,只是一句诗无形中拔高了它在全国各地食客心目中的品位,拉高了外地人的味觉期待。

偶然一次去武汉边上的鄂州,当地一位相熟的朋友突然说要请我吃武昌鱼。我居然有些诧异,觉得这种寻常食材似乎不必刻意提出。但是,朋友接下来的一句话却狠狠震惊了我一下。他说你以前吃的武昌鱼都是假的。

之后的餐桌上我确实品尝到了不一样的武昌鱼,肉厚而肥嫩、鲜美而少细刺、无泥腥味。朋友告诉我,真正的武昌鱼产量很少,仅产于鄂州境内梁子湖至湖水入长江口的樊口一带,水质清澈而流急,故所产鳊鱼比它处更加雄壮,脂肪更饱满,无土腥气。说着,朋友还指着吃剩的鱼架细数其中鱼刺,有十三对半,比寻常鳊鱼多了半根刺。朋友总结说,因为在激流中生存,就需要比别的鳊鱼壮硕,因为比其它鳊鱼壮硕,所以需要多半根刺支撑,可见大自然造化神妙。朋友的说法,我暂时无法判定真伪,但舌尖上的味蕾却无法骗我。

朋友继续介绍,武昌鱼与普通鳊鱼从外形上很难区分,即使本地人,没有专业经验的也不辨真伪,故此市面上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寻常鳊鱼,实际上砸了武昌鱼的牌子。

朋友还讲了一个“典故”,素有美食家之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在这上面也跌了眼。一次,王安石约苏轼喝酒,并托苏轼代买几条武昌鱼助兴,苏轼欣然答应,上鱼摊拣大的鳊鱼买了几条。王安石见后连连摇头,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后,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根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哝”一声冒出一个油花,再拈一条也是如此,直到最后一条鱼的鱼刺扔进清水后,水中接连翻出了三个油花,王安石方才点头说此乃武昌鱼。原来武昌鱼油脂丰厚为其它鳊鱼所不及。这个“典故”,我一听就知道是后人附会之说,那位常常囚首垢面的“拗相公”王安石,应该不会有这么细致的美食心得。不过,这个方法,或许值得一试。

好在我一直有刨根问底的习惯,事后认真在网上做了一番功课,才逐渐接近真相。

武昌鱼,只是种类繁多的鳊鱼中的一种,鳊鱼又称鲂鱼,生存于从大海到内陆江湖水系。我们日常所食多是长春鲂、三角鲂、草鳊之类的鳊鱼,外形与武昌鱼无明显差别,这类鱼生活在江湖中下层,于淤泥中觅食,故有一股土腥味。而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比一般鳊鱼有更丰富的油脂,仅生活于长江流域鄂州的樊口、良子湖一带。武昌鱼胜过寻常鳊鱼的美味,不仅因品种差异,还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

武昌鱼因出产地而得名,但如果不对湖北的地域历史深入了解,确实会对武昌这个地名产生误会。历史上,湖北有两个武昌,一为武昌府,一为武昌县,前者为今天的湖北省会所在,是武汉三镇之一;后者為现在的鄂州。鄂州建为省辖地级市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古之鄂州为今日武昌所在,旧日之武昌系今日之鄂州。外地人甚至本地一些年轻人多不知此段历史,以武昌所产鳊鱼即为正宗武昌鱼,却也是一般人爱犯的望文生义的错误。

朋友请我吃的武昌鱼,是梁子湖至樊口一带清澈激流中的野生物种,和鱼塘静水状态养殖的鳊鱼自不可同日而语。至此,我对武汉那些大酒楼菜单上只写鳊鱼不写武昌鱼的原因豁然明了,这也算是一种商业的诚信自律吧。

猜你喜欢
武昌鱼鳊鱼鄂州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聪明的鳊鱼
何须不食武昌鱼
聪明的鳊鱼
“被利用”未必是件坏事
鄂州唐代铜镜中的植物类纹样研究
七月鳊鱼渔事
股权争夺大战正酣 资本争食能否令武昌鱼“咸鱼翻生”
建政、救亡与启蒙:再论鄂州约法之人权条款
湖北鄂州拟投41亿元建市政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