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

2023-05-30 10:48夏杰长杨昊雯
改革 2023年2期
关键词:平台经济

夏杰长 杨昊雯

摘   要:经过近两年的专项治理,我国平台经济已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平台经济的有力支撑,平台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当前,我国消费互联网平台趋于饱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平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兴数字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吸纳了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日益凸显,实体中小企业可以“借船出海”,通过跨境平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平台企业还可以直接“走出去”将中国成功模式引入海外市场,带动国内产业向外延伸,提高全球化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未来,对平台企业要坚持支持发展与监管常态化并重,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平台经济;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3)02-0014-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产网络视角下服务业技术进步影响因素、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72073139);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2CJY1-005)。

作者简介: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昊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斷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2]这些重要论述为平台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平台经济要规范健康发展。2022年3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20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202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各种政策信号和政策利好接踵而来,平台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

当前,全球经济亟待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结构调整和重新战略布局;我国经济快速从疫情中恢复,但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亟须提振信心。为此,要充分释放平台企业引领发展的作用。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多源政策同频共振与平台企业自我革新,我国平台经济已经进入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平台经济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之一。厘清平台经济发展的理论机理,认清平台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困境,探索破局之策,让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理论分析与作用机制

平台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平台经济是指伴随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而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态[3]。数据是平台经济运行的核心[4],网络信息技术是平台经济的基础支撑,平台规则是基本指引,平台企业是平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托[5]。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而是为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沟通、交易对接、品牌共建的交易场所,以促成多方交易。平台上的交易主体越多,平台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6]。巨型平台企业普遍实现了有效的四方平台模式,即平台提供商汇集海量用户、低付费厂商、适量广告商的四方市场[7]。平台经济的理论特征有:规模效应、范围经济、长尾效应、普惠效应、网络交叉外部性等。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规律性特征有:一是业态日益丰富,平台经济的网络效应与外部效应进一步提升;二是主体更为多元,平台运行规则的公共品属性日益突出;三是数据价值凸显,围绕数据的价值创造与增值正形成全新的数据价值链理论,并不断深化。

正是平台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新经济特征与我国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相结合,才释放出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能。这里分别论述平台企业引领发展、创造就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机制。

(一)平台引领发展的作用机制

平台经济作为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平台企业具备技术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供需匹配。在消费领域,电商平台为实体企业拓宽了销售渠道;在生产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难点。随着平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其赋能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平台引领产业升级

平台将多种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嵌入全产业链发展之中。平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平台能够优化产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与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促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二是平台通过减少产业间信息不对称、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将原本分散的产业融合在一起,实现产业间跨界融合、关联协作[8]。如互联网将原材料、生产厂商、配送物流、终端消费者链接起来,助力产业链横向延长,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创新平台,催生出规模化定制等新业态。平台经济改变了产业组织结构,“去中介化”特征使生产与消费趋向扁平化,平台将生产企业与消费用户直接关联进行交易。互联网平台企业没有库存、店面维护费用较低,且具有长尾效应,即在平台完成固定成本投入之后,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的边际成本较低,基本为零[9]。通过长尾效应,平台可以服务无数的客户,拥有千亿级客户,增强了经济活动的普惠性。平台还能以低成本扩大销售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小众”需求的市场份额总和可以与那些热销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相匹敌[5],传统的生产模式正在向按需生产和精益制造的模式过渡升级。

2.平台实现降本增效

平台使生产端能够精准预测消费者需求,改变了实体企业盲目生产造成的原材料损耗、生产资料浪费和库存积压等局面,使以销定产成为可能,以数据驱动的柔性制造更能高效反馈消费者需求。平台经济具有规模效应,随着平台用户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供应增加[10]。平台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分别生产各种产品的成本之和[11],生产多种产品的平台企业比单一产品平台企业效率更高。平台经济与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贸易成本以及搜索、运输与追踪成本等。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数字技术及在线平台和搜索引擎服务对贸易成本的降低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成本下降了9%。同时,平台还具有范围经济特征,数字平台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联结企业、生产线、仓储、物流等形成产能巨大的“云工厂”,构成一种协同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众包服务平台、生产物联网的分布式生产模式[12]。平台承接订单并按照制造过程拆解分派给不同的制造企业,根据订单及时按需调配平台上的小微工厂,组建个性化“云生产线”,生产后统一进行物流配送,并实时监控各生产设备指标,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3.平台引领科技创新,孵化新业态

我国多数头部平台企业具有科技创新属性,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是数字时代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可以依靠新技术孵化新业态,为引领发展注入新动能。一些头部平台企业建立了基础研发机构,开始探索基础科学领域,进行原始创新,它们已经孵化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科技成果。头部平台的核心软件架构与算法具有对外开源特征,使平台具有开放共享、汇集众智、增强合力、演化迭代的特性,能引领带动同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共同攻关创新。平台能够进行分布式创新与研发网络构建,例如,数字研发平台接到研发项目后,会从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工程师与合作企业中选择最合适的团队进行分包。平台会将项目设计的产品研发工序分解为更小的模块单元,分配给合适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可能来自国内研发中心,也可能来自海外研发中心。各个研发主体依托平台协同合作、并联推进,提高了研发创新的效率与专业化水平,加快了产品与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

4.平台引领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

根据国际经验,头部平台企业多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消费平台是链接消费服务供需双方的关键设施,能够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降低信息搜寻成本[13]。平台通过集聚大量买卖双方用户群,积累大量有关需求方特点与供给方能力的鲜活数据,形成可动态调整的资源数据库,通过提升服务供需匹配效率扩大交易范围,通过创造的新业态与新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14]。实体企业利用平台,从潜在需求发现到新产品上架销售只需短短数日。平台经济还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创新了服务业新业态,通过平台,日常生活所需的点餐、购物、约车等服务都可以实现线上定制,培育了消费者数字化的消费习惯,实现了终端需求数字化。平台经济不仅能为消费者节省时间与花费,而且能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平台消费端的搜索与推送功能将用户的数据搜索记录与地理定位技术结合,可以为消费者推荐附近或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平台的“透明度”为许多服务行业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信任问题[7]。如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评价与商户评级机制,能协助消费者作出最优抉择。开放互联的平台突破了物理时空限制,企业与消费者只需通过认证登录即可访问平台的海量资源,促进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商贸交流,平台已成为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渠道[15]。此外,支付平台的发展,使交易数据具有了易验证、高频实时、颗粒度细等特征,降低了信用风险,促进了规范交易[12]。

(二)平台创造就业的作用机制

平台吸纳创造就业靠的是“一点带面”“一点带链”,如一个电商主播带动数个淘宝村,一个平台电商带动多条产业链。平台创造的就业渠道可以归纳为三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创造大量就业;平台吸纳灵活就业,催生新职业新岗位;平台推动劳动力“虚拟”流动,打破时空限制,让“老少边穷”地区有了数字就业岗位。

1.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创造大量就业

平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降低了大众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互联网融资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为融资困难的低资产群体提供了融资渠道。平台活跃了经济的微观细胞——中小微企业,平台使得过去依赖规模生产才能完成的生产经营行为,现在可交由小微企业完成。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16]。平台聚集众多的小微企业,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数字平台,能够对劳动供需双方进行高效率、大规模的精准匹配,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测算,平台经济能够带动上下游就业,2021年仅阿里系平台生态就带动了超过6 000万个就业机会。

2.平台吸纳灵活就业,催生新职业新岗位

平台经济改变了原有的固定制用工模式,劳动者可以在多平台、多雇主之间自由转换,工作时间、地点也更为自由。平台可以实现短期契约、即时契约,从而使劳动报酬计算方式更为灵活。平台所具有的灵活性吸引了越来越多自主择业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新业态创造了网络主播、网络营销师、送餐员、小程序开发员等新的就业岗位,丰富了劳动者的职业选择。此外,平台的远程展现功能、信誉担保机制等还为进入线下劳动力市场有困难的劳动者、低收入群体、下岗工人等创造了就业机会。利用平台,低收入群体可以用近乎为零的成本远程便捷进入求职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

3.平台推动劳动力“虚拟”流动

借助互聯网信息技术,劳动者不必物理流动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劳务服务,甚至可以实现“虚拟跨境流动”,这降低了地域时空、生活成本差异等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平台,如远程办公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等,劳动力可以近乎为零的成本在家向全球任何地点的雇主提供服务。这不仅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而且催生了新业态,甚至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三)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平台经济引领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平台企业是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数字平台是稳外贸促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它不仅可以提升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海外用户的依赖度,而且可以降低外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扩大零售进口消费规模,已经成为输出中国智慧的重要载体。

1.平台经济降低国际贸易的传统成本

在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发展背景下,通过贸易产品、工具和途径的数字化升级创新,国际贸易各环节的成本支出能够得到有效降低。一是在交易洽谈和商务谈判阶段,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能够构建便利快捷、超越时空限制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减少由地理区位、社会文化、语言障碍等所引致的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壁垒,提高跨境贸易的双边交易磋商效率,抑制信息高度不对称和沟通摩擦引致的成本支出增加。二是在交付和结算阶段,数字化的全新动能将推动无纸化数字单证平台、电子口岸和贸易线上保险服务等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对各类贸易单据凭证的技术革新,构建透明、安全、高效、绿色的全球支付结算金融网络,促进国际贸易领域一系列进出口程序的简易化、便捷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有效降低跨境贸易的各类风险和成本支出。三是在物流运输阶段,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技术等数字技术,推动数字物流和海外仓数字化系统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规划选择高效率、低风险、全程可视化的实体货物运输方式和路径,大大降低传统贸易模式的运输成本。

2.数字贸易平台是海外市场的探路者

在寻找和对接客源阶段,平台企业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基于对国际市场需求和客源海量数据的量化分析和趋势预测,制定高效的客户搜寻和需求对接策略,结合云端直播平台、数字会展、搜索引擎等多元化的线上跨境营销模式,有效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客源和订单需求空间。平台企业还能推动全球产业链发展、提高国际分工水平,利用其低成本优势服务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与服务交易,引领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平台企业国际化有利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能够带来新的用户增长,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与国际领先的海外平台竞争将倒逼平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助于平台积累管理经验,在国际市场中的磨炼将全面提升平台企业的竞争力。

3.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国际化创造新动能

大型企业一般先在本土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利用技术优势、财务资源等实现国际扩张。跨境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小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助力小微企业跨越数字鸿沟与成本阻碍。平台突破传统交易的时空限制,将本国厂商与国际消费者联结起来,为本国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专业化协同与信息共享。中小微企业可以依托跨境电商,实现低成本的“借船出海”,提升中小微企业国际竞争力[17]。

4.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打造“双循环”的重要引擎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支撑制造业全产业链资源汇聚、配置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新的经济增长极,不仅可以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循环流转,而且有力推动了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了国内外产业间的紧密联系,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本土龙头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广大中小实体提供技术支持,更能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创新。

二、我国平台经济的发展态势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经济模式,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新经济业态,又是对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从2003年5月我国第一个平台——“淘宝”诞生至今,平台经济经历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进入新时代十年,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经过近两年的治理,平台经济已迈入合规、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平台企业在引领经济发展、创造吸纳就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一)平台经济已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几年,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45万亿元,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18]。202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我国头部互联网支付平台活跃用户规模领先全球,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已达9.04亿人。

第一,消费互联网平台激发内需活力。目前,我国头部平台企业以消费互联网模式为主,平台企业成为引领消费的重要引擎。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比重约为 21.4%,同比提高 4.5个百分点;在交通出行领域,2021 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约为31.9%[19]。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 853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增长6.2%。《2022支付宝助力实体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夏日消费节”“金秋消費节”两场平台自创消费节累计拉动消费规模近650亿元。

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 900 万台,工业App突破59万个,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因素,2017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2022年我国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数量已达到28家[20]。腾讯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WeMake已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截至2022年底,该平台已为42万家制造业客户提供服务,开放了4 900个工业App;京东“三网通”供应链平台已为超过800万家企业提供服务;百度智能云平台已与超过300多家、22个行业的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国的平台经济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贡献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政府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建成众多数字基础设施;市场将大量资源、资金配置到了新兴的平台经济产业。同时,我国14亿的人口规模优势,为平台经济发展奠定了庞大的网民基础,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0.67亿人。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平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与良好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35亿个,移动电话基站已达1 035万个,光缆总长达5 791万公里。我国5G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累计建成开通185.4万个5G基站,总量占世界的60%以上[21]。

(二)平台经济稳岗促就业效果显著

第一,平台经济催生新岗位新职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电子商务类岗位总数猛增,比2019年增加13万个,其中直播行业岗位需求同比增加134.5%,2022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超1.2亿场,活跃主播近110万人。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有97个数字职业[21]。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加的人才需求,带动了劳动者知识与技术升级,创造了许多新生交叉岗位,工业互联网新生岗位需求不断扩大。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将带动新增就业105.02万人[20]。

第二,平台共享保障灵活用工。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平台和餐饮等企业通过协商调配人力资源,推动灵活用工模式进一步发展,开发了共享用工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升供需对接能力,解决了特殊时期的用工效率问题,稳定了社会就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已达55.68%,超30%的企业表示将稳定或扩大灵活用工使用规模[22]。截至2021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在外包与劳务派遣口径下,艾瑞咨询测算2021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达到8 944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23]。

第三,线上招聘培训平台助力稳就业。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创新招聘手段,线上招聘会、无接触双选会、网络平台面试等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多求职机会。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招聘用户数达1.12亿人,占全体网民比例的12.7%。此外,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就业者居家也能实现技能培训不断档。诸如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助力企业线上办公。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腾讯会议注册用户数已超3亿,钉钉已经服务超过2 100万个企业用户[21]。在线办公平台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平台助力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一方面,随着乡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平台已经认识到乡村人才培育对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性。电商平台助力农村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从而带动了就业,如“腾讯为村”平台开展专家下乡活动,举办系列培训讲座,为各地村干部、乡村电商负责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快手平台发起的“乡村振兴官”项目,使“短视频+直播”成为振兴乡村的“新农具”。据不完全統计,2021年电商平台累计带动771万农民就地创业就业,618.8万低收入人口因此增收。另一方面,线上销售平台、新媒体平台宣传等互联网特色方式让乡村产品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

总而言之,伴随着平台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产场景、消费场景、配送场景,孕育出新的就业机会与新的行业,这将有效弥补抵消平台冲击传统产业导致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我国经济转型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但也要防止和规制“人—机算法带来的陷阱”,强化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

(三)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2022年10月发布的《麦肯锡全球支付报告》显示:我国为全球电子商务增长贡献约17%,目前我国的零售电子商务销售额约占全球的近50%[24]。我国平台企业已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第一,平台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近年来,我国部分平台企业已成功“出海”,市场价值排名前十的平台企业中超过70%已进军海外市场。平台企业将“中国基因”植入海外电商平台,树立了中国品牌形象。数据显示:腾讯近10年对外投资总金额达12 759.3亿元,仅2021年腾讯对外投资同比增长59.6%。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四季度公布数据显示:公司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海外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总数达到3.01亿人,净增长6 400万人。国际批发业务方面,2022年中小外贸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46%。2022年,菜鸟联合卡塔尔航空货运、亚特拉斯航空开通了中国—巴西包机、中国—美洲航空专线,跨境物流合作伙伴数量已经有89家。2022年拼多多公司也在海外正式上线其跨境电商平台Temu购物网站。

第二,平台助力跨境电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动能。数字贸易平台是国内企业与国外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桥梁。2021年,我国进口跨境电商平台市场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8%;我国跨境进口电商用户规模约1.55亿人,同比增长10.71%[15]。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海外仓数量已超过2 000个,面积约1 600万平方米,业务范围涵盖全球,成为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25]。此外,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先后推出了“新国潮”“国货出海”营销计划,以提升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据海关总署统计,2017—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增长约10倍;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含B2B)达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第三,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例如,2017年海尔集团利用平台,将数据链路延伸至用户端,打造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2018年,海尔在卡奥斯平台赋能下成为全球首批“灯塔工厂”中唯一的中国企业。此外,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的树根互联已成功进入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凭借领先的平台能力已为美国、德国、英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企业提供落地方案,为超过75%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和超过80%的欧盟国家提供数字化服务。在2022年全球著名IT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树根互联云平台连续第四年入选,彰显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基座”力量。

三、我国平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至2015年,是平台经济爆发式增长阶段,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要特征;2015年至2019年,平台进入以并购和重组为特征的竞争加剧、风险累积阶段;从2020年开始,平台经济进入全面整顿治理阶段,平台发展面临金融风险、潜在垄断、数据安全等问题。同样,平台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平台经济在引领发展上面临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平台经济在创造就业上存在劳动保障问题;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有待提升;等等。

(一)平台经济在引领发展上面临的挑战

第一,平台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增速放缓。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国平台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平台企业高速增长遭遇瓶颈。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例,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当期净亏损224.67亿元;腾讯控股当期营收1 401亿元,同比下滑2%。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营收增速出现下滑,股票市值大幅缩水,平台企业遭遇行业发展新瓶颈。

第二,平台经济的发展与监管问题。部分平台企业存在垄断经营、无序扩张、数据滥用等问题。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网络外部性、长尾效应等特征,引致“以大欺小”“赢者通吃”等问题。平台兼具经营、交易和对小企业的监管功能,有可能损害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造成不公平竞争。数字平台企业壮大后可能出现“猎杀式并购”,即大量收购相近业务领域的初创企业,然后雪藏搁置,达到消灭潜在竞争对手的目的[26]。还有些头部平台通过“烧钱”做大市场,这会挤占过多创投基金,从而影响平台创新。经过近两年的专项治理,我国平台企业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如何坚持支持发展与常态化监管并重,防止和规制资本加持数据产生的无序扩张和市场垄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平台创新能力受到制约。近年来,欧美国家对我国部分科技企业实施封锁打压,平台企业的创新发展遭遇挑战。平台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本土供给不足,数据安全等方面面临着受制于人的困境。平台的综合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难以实现集成共享,部分平台工业数据建模分析能力较弱。此外,我国平台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发展较好的平台企业(如淘宝、京东等)的商业模式虽然已较为成熟,但尚未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军者,研发投入规模与美国同领域代表性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制约着平台的开发应用,使平台难以充分发挥引领发展的作用。

(二)平台经济的就业及劳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平台经济对就业影响具有两面性。平台经济的发展对创造就业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以平台企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市场竞争,一批传统低竞争力的企业会倒闭,这些企业的员工需要再就业。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也会使得缺乏新技能的老员工被淘汰,而这些人想要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往往不得不面临重新进修或被迫换岗减薪降职的困境。

第二,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机制仍不完善。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仍面临“零工”就业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27]。此外,目前国家层面并未推出专门针对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需要自主缴纳社保,这增加了灵活就业人员的负担。目前仅有广东省、四川省等地向灵活就业人员开放工伤保险[23],多数省份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只能拥有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同时,灵活用工易产生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险相关法律纠纷,用工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可能因此受到抑制。

第三,新业态就业者受“大数据算法”裹挟,其劳动权益易遭受侵害。平台经济的发展不仅催生了数字劳动者,而且创造了进行无酬劳动的非正式雇佣的劳动者[28],平台对某些劳动者存在隐性剥削。平台企业还利用算法优势形成算法霸权,主要表现为算法管控[29]。平台企业通过掌握的数据,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追踪和监管着新业态的从业人员,并根据评分反馈等机制对从业者进行奖惩,这些可能对新业态从业者的就业意愿带来负面影響。

(三)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提升

第一,我国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经验与欧美大型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1数字跨国企业TOP100中,我国平台企业仅有百度、阿里巴巴、滴滴和腾讯四家上榜,平台企业国际竞争参与度不足。与世界一流数字企业相比,我国数字科技龙头企业的净利润规模较小,海外收入占比远低于平均水平,2021年腾讯海外收入占比7%,阿里巴巴海外收入占比6.8%,这与我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规模在全球第二的排名不相称。平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

第二,跨境贸易平台发展能力亟待提升。尽管跨境贸易平台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但平台上的部分商家缺乏对海外市场的全方位了解,尤其缺乏对前端国际消费者的了解,这导致我国海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客户黏性不强[30]。跨境平台售后服务供应不完善问题也影响着我国平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在境外物流配送环节存在着跨境物流配送时间长、管理效率低、售后服务补偿难等问题。另外,跨境贸易平台运营商品从被揽件到消费者签收需要经历多次转运,过程中包裹破损甚至遗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国际消费者的跨境购物体验,降低了我国品牌的竞争力。此外,跨境运输储存成本较高,拉低了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我国平台企业发展动力较为单一。我国本土平台过度倚重消费互联网领域;工业互联网发展速度虽领先世界,但发展水平还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创新业务较为滞后,存在应用场景较少、缺乏顶层规划、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31]。国内平台企业的海外雇员、国际科学家占比较低,对全球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四、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将为平台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环境。未来对平台企业要坚持支持发展与监管常态化并重,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一)平台经济要在引领发展上发力

第一,激发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方面的潜力。平台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消除平台企业发展瓶颈,降低平台经济相关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推动平台企业调整业务重心,从消费者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业务转化。要利用好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经济,解决好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难点,激发平台企业活力;与行业龙头平台企业合作,提升企业一体化生产运营能力;积极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特别是对中小科技企业要发挥好“孵化器”作用,实现深度数实融合。政府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对平台企业在新技术、新业态等方面的探索和投资布局给予更大支持,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持续优化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提高平台经济参与主体预期,形成有利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二,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确保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政府要继续坚持包容精准审慎的监管态度,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形成有利于平台经济规范、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体系。欧美国家对数字经济反垄断治理大多只关注头部平台,而我国的平台经济具有许多全新的特性,且才开始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不宜简单照搬欧美的实践经验。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要关注“可竞争性”条件,即潜在竞争者进入或退出市场的便利度[32]。平台市场应具有较强的可竞争性,即使该市场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潜在竞争者也会对这些企业形成竞争压力,从而使其无法自由实施垄断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出台隐私保护、数据获取、数据确权、算法设计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把平台经济推向法治化的轨道,健全的法制保障是平台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第三,抓住数字技术这一关键变量。在技术层面,数字技术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主导力量,借助于先进的算法和数字平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重构。在经济领域,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持续攀升,而数字經济所带来的对全球既有经贸规则的冲击不容小觑。顺应数字技术变革这一时代趋势,是我国平台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全球经贸规则变革的关键抓手。一方面,要利用平台拥有的科技资源,下大力气攻克与平台技术应用密切相关的半导体芯片等技术难关,确保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同时也要保护算法和高度关注数字主权;另一方面,要鼓励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不断挖掘三次产业的发展效能。此外,平台企业要积极关注全球新一轮数字经贸规则的博弈动态,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构建更有利于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国际规则体系。

第四,全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能力,推动平台开发应用。齐心协力做好技术攻关工作,研发升级平台关键软硬件;积极培育开源社区开发者,优化平台开发生态;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要增强平台企业利用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在多领域打造一批面向多场景需求的数字化平台,带动行业融通发展。

第五,继续发挥商业服务型互联网平台在提振消费方面的关键作用。平台企业连着诸多实体小微企业和亿万消费者,吸纳了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员,与民生息息相关。政府要支持平台企业依靠市场优势、信息技术、数据资源等,赋能民生领域实体经济发展。平台企业要凭借技术创新优势,提升供需匹配和资源配置效率,为实体企业打通销售渠道、疏通堵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此外,政府对消费平台在保障民生方面所作的贡献,要予以适当贴息、补贴或精神褒奖。

(二)发挥平台企业创岗位稳就业的关键作用

第一,有效发挥平台经济创造就业的功能。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保就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滴滴平台的数据,目前约20.4%的滴滴打车司机是下岗职工,其中41.1%来自制造业,9%来自去产能行业。据美团研究院数据,美团的外卖骑手有77%来自农村,其中约1/4来自脱贫前的国家级贫困县。社会服务型平台可以为文化水平有限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机会,在平台上找工作平均两天即可上岗,且收入可观。虽然平台经济的发展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也可以部分被新业态消化抵消。因此,要注重发挥好平台经济“蓄水池”作用,继续利用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为稳定就业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以平台企业带动劳动力市场转型升级。平台企业发展带来了增量空间,激活了新业态和新需求,催生了一批新职业,创造了更多新型就业机会。例如,平台衍生出云客服、人工智能训练师和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数字新职业。平台企业要为分布在县域和偏远地区的自由职业者提供灵活就业的工作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的聚合和学习作用,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供针对新兴职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就业者的数字素养、职业技能与新兴职业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三,健全完善相关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制定实施有利于创造就业与吸纳就业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合理保障劳动力有序流动。对从事平台经济催生的新职业、新岗位的劳动者,要健全完善相关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政策创新重点放在社保缴费比例、劳动者权益维护、失业救济等方面。此外,还要不断提高平台从业者的岗位薪资待遇与社会认可度。

(三)平台企业要更加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第一,引导头部企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的“头雁效应”。要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的原则,支持头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重视骨干平台企业的培养,加速建设形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平台发展高地。同时,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加快推动平台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科研基地等,发挥平台“出海载体”的作用。要整合不同规模平台企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发展,通过产业整体化“出海”的方式,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第二,支持平台企业打造国际化服务生态。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要积极融入海外市场,通过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联合海内外的合作伙伴,构建平台企业“出海”的新航道;提升我国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鼓励平台企业积极推动海外仓建设,培育通关、结汇、物流、仓储等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跨境平台企业既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又是国际市场中的治理者,要鼓励跨境平台参与国际商贸渠道拓展、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等。同时,要加强政府对跨境平台经营行为的监管,对于跨境消费欺诈、跨境平台垄断等不公平竞争行为要严惩不贷。

第三,推动跨境电商实现线上线下、境内境外“双融合”。平台可以通过海外线下体验店开展差异化的服务,或将线下空间打造成生活空间,增强电商平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断强化品牌记忆。平台企业要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启跟踪、上传、查证跨境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售后服务是跨境电商平台的改善难点。一方面,与合作的海外品牌商针对跨境贸易达成售后共识,让用户在所购商品出现问题时可在线下店维修点维修保养;另一方面,加大对平台商户和产品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维护用户消费权益,打造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服务品牌。

第四,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国际竞争的内生动力和能力。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严峻,要警惕我国平台企业竞争力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逐步扩大的风险。增强平台企业内生创新动力,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中的作用,平台企业要把创新重点放在基础软硬件、核心元器件、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等领域。鼓励平台企业壮大人才队伍,加快人才引进。引导平台企业加大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新型创新联合体发展,鼓励平台企业构建更加开放、融通且有活力的数字创新生态。

第五,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在尝试将其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内规则国际化。以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跨国交易而形成的数字贸易为例,当前“美国模板”和“欧洲模板”的各项规则已经较为成熟。对此,我国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平台经济与数字贸易规则相关的国际规则的谈判,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积极就全球数字治理的议题开展广泛的合作。同时,也要积极作为,在我国牵头主导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中,提出涵盖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存储、跨境数字税收征管、移动支付、电商服务、数字企业反垄断国际合作等领域的“中国方案”,积极倡导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经贸合作新规则,进一步增强我国对服务贸易新准则的话语权,为平台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创造有利条件,成为平台企业“出海”的坚强后盾。只有这样,我国的平台企业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五、结语

面对全球疫情及地缘政治带来的复杂国际环境,面对2021年以来我国人口流量红利见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总体形势,面对平台经济自身遭遇发展瓶颈增速放缓、头部平台市值缩水的困境,平台经济作为当前及未来、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新动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作用,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耐力与韧性。平台企业作为“领跑者”,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长尾效应,推动“互联网+”向更大范圍、更深层次、更高效率方向发展,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在各种政策利好下,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平台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

第一,平台经济引领发展将更加有力。随着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数字经济的大发展,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与链主必将发挥出更强劲的引擎作用。展望未来,以BAT、京东、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必将成为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赋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等的重要引擎,创造无限的增长机会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如开发国潮国货、C2M定制生产等。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市场主体活力的进一步释放,平台经济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内生动力。数实融合、互联网扎根赋能实体经济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平台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第二,平台经济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展望未来,平台经济依旧是就业创造的主要增长点,是困难群体就业的主渠道,是缓解失业难题的稳定器。未来我国将拥有海量数据规模和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数字就业岗位必将不断涌现,就业质量也将随之提高。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社会对灵活就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新业态从业者的薪资待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灵活就业者会越来越多。根据艾瑞咨询预测,在外包与劳务派遣口径下,未来三年灵活用工市场有望保持20%的年均增速[23]。

第三,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将更有作为。从海外市场拓展情况来看,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进程将提速,“走出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将成为平台企业的普遍共识。未来,海外市场或将成为我国平台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可从如下方面着力:一是实体中小企业在平台企业的助力下“借船出海”。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数字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跨境电商B2B市场将会以25%的复合年均增速增长,达到13.9万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33],跨境平台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二是平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环境将持续优化,平台企业直接“走出去”将日益普遍。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有望引入海外市场,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平台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迈向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4-8.

[3]陈威如,王节祥.依附式升级: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的数字化转型战略[J].管理世界,2021(10):195-214.

[4]蔡万焕,张紫竹.平台经济发展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挑战及其启示[J].学习与探索,2022(11):126-133.

[5]江小涓.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J].经济研究,2017(3):4-17.

[6]由雷.数字时代平台经济创新模式与演化路径——基于京东的纵向案例分析[J].企业经济,2022(12):118-128.

[7]江小涓.网络时代的服务型经济:中国迈进发展新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77-181.

[8]姜琪,刘欣.平台经济、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3-104.

[9]黄益平,邓峰,沈艳,等.超越“强监管”——对平台经济治理政策的反思[J].文化纵横,2022(2):64-73.

[10] 杨卓凡.数字经济平台的规模效应、技术创新与“IT生产率悖论”解析[J].互联网天地,2018(10):24-27.

[11] 黄益平.平台经济的机会与挑战[J].新金融,2022(1):10-15.

[12] 江小涓,靳景.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率:服务分工、产业协同和数实孪生[J].管理世界,2022(12):9-26.

[13] 夏杰长,刘睿仪.数字化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1):7-12.

[14] 刘奕,夏杰长.平台经济助力畅通服务消费内循环:作用机理与政策设计[J].改革,2021(11):19-29.

[15] 江小涓.发挥平台企业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J].瞭望,2023(2):19-22.

[16] 易纲.综合施策  精准发力  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家,2018(8):20-23.

[17] 金泉,苏庆新.跨境电商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机制研究[J].国际贸易,2022(10):68-76.

[18] 王世强.数字经济中的反垄断:企业行为与政府监管[J].经济学家,2021(4):91-101.

[19]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R/OL].(2022-02-22)[2023-01-30].http://www.sic.gov.cn/News/557/11278.htm.

[20]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R/OL].(2022-11-06)[2023-02-02].https://www.china-aii.com/news?id=290da05d-7426-4fe9-a372-a409d1b9fb6e&ty=2.

[2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2-08-31)[2023-01-30].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22] 徐新鹏,袁文全.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研究[J].中州学刊,2023(1):61-69.

[23] 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R/OL].(2022-09-23)[2023-01-31].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4066&

isfree=0.

[24] MCKINSEY & COMPANY. The 2022 McKinsey global payments report[R/OL].(2022-10-07)[2023-02-01].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financial-services/our-insights/the-2022-mckinsey-global-payments-report.

[25] 孟濤,王春娟,范鹏辉.数字经济视域下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22(10):60-67.

[26] 张静.超级数字平台猎杀式并购监管难题及监管政策应对[J].宏观经济研究,2022(4):145-158.

[27] 李海舰,赵丽.数字经济时代大型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J].改革,2023(1):95-108.

[28] 张林忆,孙绍勇.平台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3(1):36-45.

[29] 阳镇,陈劲.数智化时代下的算法治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重新审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2):12-21.

[30] 卢敏,丁焕峰.数字经济下我国跨境贸易中介作用机制与转型路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12):39-43.

[31] 樊重俊.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策略[J].上海管理科学,2022 (6):14-17.

[32] BAUMOL W J. Contestable markets: an uprising i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J].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982, 72(1): 1-15.

[3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数字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R/OL].(2022-03-28)[2023-01-07].http://www.hgjjgl.com/show-190-236180-1.html.

Platform Economy: An Important Force for China's Steady and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

XIA Jie-chang   YANG Hao-wen

Abstract: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special governance, the platform econom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normal supervision, will continue to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cannot go far without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platform economy, which is at the right time to show its strength. At present, consumer internet platforms are becoming saturated, whil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s is gradually being released, bringing new growth pole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business formats of platform economy emerge endlessly, and new digital jobs are constantly created. The role of the platform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MEs can promote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through cross-border platforms. Platform enterprises can also directly introduce China's successful model into overseas markets, drive domestic industries to expand outward, improve the level of globalization and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place equal emphasis o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regularizing their supervision. We should make continuous efforts to support platform companies, so they could bolster economic growth, create more jobs and better compete on the global stage.

Key words: platform economy; leading development; create 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猜你喜欢
平台经济
共享经济下集装箱拼箱平台定价策略分析
基于平台经济学视角下的共享经济制度需求研究
福建省平台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激励风险视角下的平台契约选择
互联网平台中信息产品的定价模式研究
平台化货运运力组织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模型研究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平台经济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实质研究
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
会展经济理论的新支撑——平台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