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猪肚”精制“豹尾”

2023-05-30 18:09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圆融鲍叔牙猪肚

王淦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美政虽九死而未悔,苏武羁留匈奴持节牧羊坚守无怨,令人动容;王维半生沉浮于水穷处坐看云起,苏轼屡遭贬谪而身心河岳尽圆融,亦使人叹服。

“坚守”,抑或“圆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打造“猪肚”,论证常胜法宝

技法点拨

1.先总后分,并列铺陈

总分式结构,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其具体格式为: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加以拆分,分成并列关系的几个分论点(三个左右),而后逐层论证。这种论证结构易于操作和把握,但需要注意的是,分论点之间虽为并列,但有主次轻重,须讲究顺序。

2.起承转合,层层推进

起承转合,层层推进,是中国古代论述类文章最常用的结构模式。它符合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常用方式有三種:一是从现象到本质渐次深化,二是从因到果或由果到因逐层推进,三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部分到整体渐进推演。这样的论证,具有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

3.对比映衬,揭示本质

对比论证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能深刻揭示问题的本质,切中问题的要害。其中,正反两个方面可以是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也可以是将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对比,最终达到以反衬正、突出正面立论的目的。

范例分析

【写作示例】

不能僵化不变地“坚守”,亦不能毫无原则地“圆融”。是坚守,还是圆融,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看我们所面对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面对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须坚守良知,坚守法度,不越雷池半步。月黑风高夜,杨震面对当年受恩于己的下属王密的礼金,严正拒绝,并留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流传千古的“四知”箴言。因为杨震知道:自己举荐王密乃是为国举贤,绝无私念;私下收授礼金,乃是对公心的亵渎、对道义良知的践踏。在原则问题上,杨震守住了底线。

面对非原则问题、生活琐事,则可放宽要求,多些包容,通达圆融。鲍叔牙与管仲早年一起经商,管仲总爱多分多占,而鲍叔牙非但宽容有加,还在指责者面前为管仲辩解——管仲孤儿寡母,家境贫寒,亟须花钱。倘若鲍叔牙因“小问题”就将管仲“一棍子打死”,则日后齐国很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位能臣,齐国能否跻身“春秋五霸”亦未可知。所以管仲的功成名就,离不开鲍叔牙的一颗圆融之心。

【写作示例】

世人总爱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东坡居士视为“豁达圆融”的化身,认为他向来身处惊涛骇浪、心中波澜不惊。

事实上,很多人只关注了苏轼的这一面,而忽视了他的另一面。人们只看到他贬谪路上的洒脱、泰然、豁达,而忽略了他一生“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的根本原因。

苏轼不仅是卓越的文学家,亦是有自己政治主张的士大夫。也正是因为他坚守自己的政治见解,先是得罪了当时的“革新派”人物,以致惹出“乌台诗案”,虽幸免于死,却惨遭贬谪;回京后,又因看不惯“保守派”的贪腐行为,而落得再次被贬出京。

苏轼一生,既无法见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原因在于其内心对是非标准的执着坚守。在政治上,如果他能够稍稍“圆融”乃至“圆滑”一点,以他的聪明睿智、学识才干又何至于落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惨淡光景!

幸亏他的身上多多少少还存着圆融的基因,可以让他苦中作乐,乐而忘忧;要不,面对人生路上绵绵不绝的凄风苦雨,他如何消受!

可见,苏轼生活中的圆融豁达,正是对其政治上执着坚守的一种补充和调剂。

【写作示例】

原则问题上的“坚守”,是使社会良性发展、个人不走弯路的根本保证。方志敏投身革命后,先后担任过许多地方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经手的款项,总数达百万元。但是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他将其一点一滴都用于革命事业。在一个灾荒之年,母亲去向方志敏借几块钱,方志敏很为难地对母亲说:“一分一厘都不能用之于私人。”纵然温饱无着,方志敏依然坚守原则,没有半点通融的余地。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得民心、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反观今天,一些人为自己的私利,在亲情、友情、柔情乃至色情面前软化了刚性的原则,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指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而我要说:坚守,对原则的坚守,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

精制“豹尾”,言有尽意隽永

技法点拨

1.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总结全文、卒章显志,这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结尾方式。具体方法有:借助结尾,照应标题、呼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通过结尾,总结全文、归纳文意、点明主旨,深化作文主题;总结全文,适度拓展,增加作文主题的宽度……总之,要让议论文结尾体现出“豹尾”的精悍与力度。有道是“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好的结尾会提升作文的档次!

2.制造互动,启发思考

许多优秀的文章,结尾时不会一步到位、一览无余,而是会为读者适当留白,与读者形成互动,启发读者回味与思考。这样便会留给读者更多玩味和想象的空间,以少胜多,无形中丰富文章的内涵,让人读来意味隽永、回味无穷。

尤其是一些争议较大的话题,采用制造互动、启发思考的结尾方式,更易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呼吁倡议,鼓舞人心

只要读过高尔基《海燕》的人,一定都记得其结尾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的结尾就是高潮,将作者对革命的期待、对新生活的渴望和盘托出,呈现于读者面前,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观点凝聚成深情的或深沉的呼吁在结尾推出,起到鼓舞人心、激发豪情、激励斗志的作用。

范例分析

【写作示例】

由此看来,“坚守”乃是决定社会方向的“主干道”,“圆融”则是促进生活运转的“润滑剂”,二者配合互补,方可保证我们的社会和谐,并向着正确的方向运行。

社会如此,个人亦然。坚柔并济,人生会更圆满。

【写作示例】

细想想,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圆融”,亦不宜作教条式的“坚守”。就像饮酒,逢年过节、亲朋聚首、人逢喜事,三杯两盏把酒言欢,乃是人之常情;可若是搁在工作期间、开车之前,不沾酒就是刚性的尺度。

假如你是当事人,你又该如何把握?

【写作示例】

圆融和坚守,其实正是一种健全的人格中的两面。即如《尚书》中倡导的“直而温,宽而栗”,一个人做到刚柔并济、坚圆兼具,更容易成就成功的人生。

就让我们做一个原则上执着坚守、生活中通达圆融的人吧!

猜你喜欢
圆融鲍叔牙猪肚
管仲不荐鲍叔牙
猪肚鸡要上市
管鲍之交
蜂蜜的妙用
管鲍之交
无尽圆融
人太消瘦喝猪肚汤
圆融中心
稚拙率真 圆融大气
鲍叔牙与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