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2023-05-30 21:01陈建新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

陈建新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高考政策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标志着“考纲时代”的结束和“无考纲时代”的到来。在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手段和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以“评价”为准绳,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落实到位,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摆脱当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以及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对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1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35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指的是要以考查为主要目的,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进行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的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指的是具体的考查要求,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在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之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考纲时代”与“无考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比较

“考纲时代”高考命题经历的时段比较长,1977年至2005年是第一阶段,主要以“知识立意”作为考查的主要标准,以能力考查为辅;2006年至2014年是第二阶段,已经慢慢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2014年至2019年是第三阶段,在高考命题过程中,“素养立意”和“能力立意”并重。从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不难看出,高考试题命制已经完成了从“二元对立”向“多元有序”的转变,考查内容更加全面。和“考纲时代”相比,“无考纲时代”的发展比较短,2020年是其起始年,教育部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全新要求,高考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高中语文教学遵循的差异性

“考纲时代”和“无考纲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其遵循的标准不同。在“考纲时代”背景下,其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而在“无考纲时代”背景下,其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在当前教育环境背景下,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高考的主要风向标,能够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新旧材料的比较研究

从本质上看,高中教育是为国家进行人才选拔服务的,高考只是一种更加公平的渠道,这也充分展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参照系”和“风向标”功能。高考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基础性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旧教材的编制都是在教育部、国务院的指导精神下完成的,作为学生接受专业化知识点的主要途径,会对其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起到直接影响。但是对2003年版“课标”教材和2017年版“课标”教材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后者的编写更有助于教学策略的快速形成,其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特色和亮点,教学设计当中一些反映核心素养的词语,如“情境”“活动”“任务”等成为屡见不鲜的高频词。

(三)困境与思考

首先,高中语文学科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如果在教学中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课时不够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教学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开阔学生眼界,为了加深学生对考试内容的理解而故意忽略课本内容,和教育的本质相违背。教材编写理论上的合理性与教学实践上的操作性这一对主要矛盾该如何解决,是教师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2017年版的新教材中,语文学科涉猎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语言表达、语言交流、语言积累、形象思维发展、文学作品鉴赏、传承中华文化等内容。部分内容之间不仅没有太大的关联度,甚至是跨越多个学科而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驾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升教学质量,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难题,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一)将情境作为语文学科与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

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改革,还是在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立德树人都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对高考考查的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充分展现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高考评价体系还具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但是这部分内容考查起来难度比较大,这也是情境与核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和高考评价体系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在考查過程中,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充分展现出考查要求。高考评价体系将情境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个部分,前者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重在考查其知识运用能力;后者涵盖了学习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在考查其问题解决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试题的情境化设计,不能和学生生活距离太远,这一方面加强了知识点和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人性化”的原则,使教育体制改革真正做到从学生特点和需求出发。高考评价体系以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将高考评价改革和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相结合,是语文回归“本原”的体现,旨在强化学生利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高考语文要注重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应对高等教育学习的重要性,为人才选拔而服务,这和国家整体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学阶段的教育一般都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特点,对高考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明确语文课程的考核标准,目的就是考查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当顺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生活实践、学习探索为主要情境,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科关键能力。

基于此,“新课标”以及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牢固树立“情境”意识,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法,将“情境”深植于语文学科教学和新时代社会的深厚土壤之中,切实做到立德树人,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将关键能力作为理顺语文学科教考关系的抓手

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也要不断进行创新,不能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打造集价值、素养、能力、知识等为一体的考查内容体系,努力推动高考完成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朝着“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转变,形成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高考需要将重点考查内容放在语文学科素养方面,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学习探索情境中的表现等,推动“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顺利推进。

高考评价体系是为提升国家教育水平、人才储备质量以及高校人才选拔而服务的,这就需要高中语文充分重视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大背景,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让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在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中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学科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来高质量地认识难题,提升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学科素养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培养而成,不仅是基础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也是高校选拔人才时参考的重要标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绝非简单地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和句子的写法,而是要注重将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到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标准,要培养学生普遍适用于不同专业和学科领域的综合品质,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在高考的相关要求下,目前很多高中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时,读写教学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并没有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作为主要出发点,而是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的,现实效益驱动非常明显。课内外写作活动也是严格按照高考要求开展的,无论是“微作文”还是“大作文”,都有具体的命题以及字数要求,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挥。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多以专业教材、学科资料为主,无法开阔学生眼界。不管是高中语文阅读还是写作,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评价能力与反思能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立德树人、培养综合素质、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系列要求下,教师要明确高考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考查的载体,充分展现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情境的重要性,展现出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和具体方法。要贯彻落实“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原则,避免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形成束缚,充分发挥高考这支“指挥棒”的正面引导作用,推动我国语文学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三)将考试内容作为发挥高考语文引导作用的门径

高考评价体系除了具有考查和人才选拔功能之外,还可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引导作用,明确划分教学和考查之间的关系,真正意义上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有助于我国教育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高考是我国最大规模,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考试,对国家基础教育、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这也是高考被称为“指挥棒”的主要原因。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高考也是如此。其正面效应是,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可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其负面效应也相当突出,即过于追求升学率,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偏科,而且由于是“一考定终身”,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心理压力非常大。

高考评价体系可以对语文学科考试内容和命题起到指导作用,当高考内容发生变化时,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调整,慢慢形成“考什么就教什么”“非考试内容不教授”的情况,这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正是因为如此,如何正确发挥高考的引导作用也就变得十分关键,如何平衡考试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同样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

语文学科在高考中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以及写作这几个部分,但是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语文教学和考试预设的情况有一定差异,而且在不同题型和考试内容的影响下,学生的表现也会有所区别。如果学生能力结构和高考命题之间的差异较大,或者是其能力结构并不稳定,有可能对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古诗文阅读中,题型多半是以文言文词语解释、文言文翻译为主,从本质上来看,能力结构在于“解码”,高考中考查的能力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要求相违背。在新课改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把握“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明显和语文高考的重点不符。在唯考试论恶性循环下,考试和教学模式都已经十分固定,而且陷入“多、慢、费、差”的怪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机械性地背诵文言文中字词的含义,很难真正意义上透过文章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文化,致使学生普遍缺乏文言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机。

要着力改变这一局面,尤其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应该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突出学习能力培养、学术读写能力形成的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理清学术读写指导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既要满足高考考查的相关要求,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通过营造专业性、学术性的教学情境,扩展学生视野,从跨学科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界定语文关键能力,积极引领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这对推动语文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将重点放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要发挥高考评价体系的风向标和引领作用,设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语文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化改革,根据现存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正建议。高中语文教学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准绳,根据“课标”要求,以教材内容作为重点,适当开阔学生视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同时注重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以更好地实现“一核四层四翼”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惠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思考[J].学苑教育,2021(30).

[2] 缪向光.找准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着力点——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教学研究思考[J].考试周刊,2021(70).

[3] 肖君章.情境化·主问题·板块式——适应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9).

[4] 戴舟斌.浅谈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1(32).

[5] 王新胜.“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艺术,2021(3).

[6] 陈木林.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深度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1(9).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