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建构沉浸式体验课堂

2023-05-30 10:48李琦
小学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小学科学

李琦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希望突破传统课堂上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本文以小学科学三年级《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节课为例,通过创设AR月球观察体验、激光雷达3D模型构建,以及现实化身宇航员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教室里开启一场真实的探月之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月球的整体地貌,探究环形山的成因。与传统讲演式的课堂相比,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建构沉浸式体验科学课堂,更容易吸引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加学习动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2-0013-03

一、生活体验与学习脱节是科学学习的障碍

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需要基于生活体验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将课上学习的科学理论和课后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生活体验是科学学习的沃土。但是在目前的科学教学中,存在生活体验与课堂学习相脱节的问题。

(一)机械记忆,浮于表面

教师是科学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教材考点为主,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較抽象。教师很难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大多数是以讲述解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对知识点简单机械地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只是浅层记忆,无法从本质上对知识进行深层次剖析,探明知识点中隐含的原理及方法。

(二)探究缺乏,创新受阻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只有通过真实感受、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环节中,学生一般先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参与,享受探究过程,真正理解了知识点中蕴含的原理。但是有一些实验,由于受到场地和材料的限制,无法让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没有经历真实的实践体验,很难将知识原理构建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去,长此以往,学生就很难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资源单一,兴趣缺失

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体验场景,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常规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幻灯片以及一些多媒体资料来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很难沉浸式地进行观察体验,尤其是一些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慢慢地,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实验材料不足,无法满足每位学生的探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慢慢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虚拟现实技术是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集合了各种先进技术,如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旨在构建一个无比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进而获得宝贵的真实体验。这种新技术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与数字化移动网络技术相结合,将线上丰富的资源整合融入线下教学,进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知识更加直观化、情境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得益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发成熟完善,并且尝试在科学教学中应用。在化学学习中,牛津大学推出虚拟化学实验室,在不使用化学试剂的情况下,模拟出真实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体验实践。在电路学习中,克拉克森大学推出虚拟电路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电路设计,模拟电路的运行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压危险的实验,学生也可以安全地进行操作体验。除此之外,俄勒冈大学推出与热学、能量学相关的虚拟实验室,西北大学推出与光学相关的虚拟实验室。在我国,如华为、科大讯飞、火花学院等公司也在积极创新开发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技术产品。

相较于一般的科学学习方式,基于虚拟现实打造的沉浸式课堂有如下几个优点:营造构建接近真实的自然景观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点燃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将抽象的知识点剖析开来,直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看到、听到,以后更可以闻到、摸到,化抽象为具象,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通过情境化的一段旅行、一次探秘来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生动,科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像逛游乐园一样,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避免一些危险场景的出现,教师不用再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观察实验,充分体验。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课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地探索实践。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尽情感受,突破时空的限制,突破城乡的壁垒,尽情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学习盛宴。

三、课堂实践是科学研究的源泉

再完美的理论也离不开真实的课堂教育实践,接下来,笔者以《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节课为例,尝试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建构沉浸式体验的科学课堂。

(一)利用AR创设月球真实体验

让每位学生戴上AR眼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自登上月球进行观察。这里使用iPad中的“solar walk ads+”软件,再通过iPad实时投射到希沃一体机上。具体效果如图1(远观)、图2(近景)。学生戴上AR眼镜进行观看。

(二)利用激光雷达建立实验模型

在模拟月球表面小行星撞击形成环形山这一实验中,利用iPad自带的激光雷达可以扫描出学生撞击后形成的沙坑,并生成3D模型,使结果汇报更加直观真实。如图3所示,是学生撞击后形成沙坑的3D模型。学生可以通过3D模型更好地看到撞击形成的环形山高度、深度等相关参数,解决了之前用肉眼难以精确观察、形象对比的问题。

(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化身宇航员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化身为宇航员,从宇航员的视角体验一次登月之旅。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好奇心和学习激情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场景如图4所示。

四、激发兴趣是科学创新的种子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激活学生创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科学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科学知识,更可以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好奇心。现在的学生身处科学技术爆炸式发展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先进的技术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拥抱这个科技时代,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未来科教兴国、创新发展的重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科学课堂是开放的,不再是一间小小的教室,不再是一块小小的黑板,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走进课堂。学生不再局限于方寸之地,天高海阔,任意驰骋,同时创新的种子也会悄然播下,在生活体验的沃土上,在现代技术的新领域,在体验实践的源泉浇灌下,生长为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沈阳,逯行,曾海军.虚拟现实: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篇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教授[J].电化教育研究,2020(1):5-9.

[2]傅永超.国外虚拟现实(VR)教育研究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2):6-12.

[3]冯佳,安建强.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教育中的运用现状与趋势分析[J].开放学习研究,2020(1):39-47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教学领域的探索
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化方案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