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蛇岛探秘

2023-05-30 03:52
新传奇 2023年15期
关键词:蝮蛇神龙候鸟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有一个辽东神龙岛,岛上毒蛇遍地。有人猜测,大连蛇岛就是神龙岛的原型。蛇岛不大,面积仅1.2平方公里,却藏着两万多条黑眉蝮蛇。蛇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只有一种蛇“称霸”?

对人而言,蛇是一种冷血动物,一条蛇就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但如果在远离人烟的海岛上,遍地都是毒蛇,这样惊悚的场景你敢想象吗?在金庸小说《鹿鼎记》(《金庸全集》本刊有售,全36册,原价1298元,现价968元)中,有一个辽东神龙岛,岛上毒蛇遍地。有人猜测,大连蛇岛就是神龙岛的原型。

蛇岛不大,面积仅1.2平方公里,却藏着两万多条黑眉蝮蛇。蛇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只有一种蛇“称霸”?

“蝮蛇垄断”1.2平方公里小海岛

在我国辽东半岛南端、渤海湾东北角的海面上,有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小岛——蛇岛,当地人也称其为“小龙山岛”“蟒岛”,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蛇岛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海拔最高的山峰为216米。小岛四周是茫茫大海,岛上既没有淡水,也没有青蛙、蜥蜴等动物,却是全球唯一一座生存着单一蛇类——黑眉蝮蛇的岛屿。

“蝮蛇垄断”这一奇特现象为蛇岛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蛇岛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约1000万年前,辽东半岛和大连蛇岛是连在一起的。那时蛇岛不像现在这样遍布毒蛇,它只是一座小山峰,生活着各种生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昆虫等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维持着岛上基本的生态平衡。

然而,一场地震导致小山峰突然塌陷,随后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被海水包围,形成一座孤岛。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岛上生物措手不及,它们从此不得不和陆地遥遥相望,并在孤岛上艰难谋生。

由于食物匮乏且没有淡水,岛上动物开始了恶性竞争。先是食肉动物疯狂捕猎食草动物,导致后者灭绝,接着食肉动物开始互相残杀。一轮轮淘汰下来,孤岛上除了植物以外,几乎没有动物生存。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黑眉蝮蛇。

蛇岛四面环海,剧烈的海蚀作用形成了许多破碎、狭长的洞穴和岩石缝,为蝮蛇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地。它们生存繁衍,逐渐成为岛上“霸主”。

那么,蛇岛上有多少条蛇呢?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蛇岛上共盘踞着5至10万条蛇,这也是蛇岛的兴盛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岛上蝮蛇迎来巨大危机,周边有很多居民长期上岛捕蛇售卖,导致蝮蛇数量锐减。至80年代,研究人员初步探明蝮蛇仅剩下1万条左右。

为了保护这些蛇,1980年,我国正式成立“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严禁生产性捕捉,岛上还派有专人守护。经过长期禁捕与保护,目前蝮蛇已恢复到两万多条,种群规模稳中有增。

一年只吃“两顿饭”,过路候鸟成腹中餐

“蛇岛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几次海退海进,时而和大陆相连,时而分开,岛上动物大量灭绝,剩下的就只有善于忍饥挨饿的蝮蛇和候鸟了。”和蛇岛打了40年交道的孙立新说。退休前,他是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绰号“蛇岛岛主”。

孙立新介绍,因为小岛资源有限,蝮蛇进化成唯一一种既夏眠又冬眠的蛇类。每年11月下旬左右,蝮蛇会开启冬眠模式,6月中旬左右进入夏眠模式,这一规律与猎物出现的时间息息相关。

蝮蛇生存能力很强,一年只吃“两顿饭”。每年春秋两季,许多候鸟长途跋涉后会在大连蛇岛上歇歇脚再上路。此时岛上的蝮蛇会倾巢而出,它们盘踞在树枝、灌木丛、岩石等地捕食这些鸟儿,为一年的生存繁衍补充能量。“候鸟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蝮蛇的数量,这是一条生物链。”孙立新说。

所以,每年5月和10月前后是蝮蛇的捕食高峰期。这时候表面上看蛇岛很平静,实际上时刻都在进行着惊心动魄的厮杀。

据统计,每条蝮蛇一年要吃掉8至10只鸟,才能满足生存繁衍所需能量,每年至少有10至20万只候鸟葬身蛇腹。

蛇毒是蝮蛇“法宝”,3分钟就能毒死一只鸟

研究人员发现,蛇岛上的蛇变得越来越凶猛,毒性越来越强,这是为什么?

原来,捕猎候鸟不易,为了保证捕猎成功率,让毒液在候鸟体内迅速起效,蝮蛇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毒性。1克蝮蛇蛇毒可杀死3万只鸽子、1000只兔子,0.1克毒素可让一个健壮的成年人丧命。经过优胜劣汰,最终生存下来的都是剧毒蛇。

大连蛇岛上的蝮蛇不仅是用毒高手,还是不断升级的“狠手”。蝮蛇体型较小,常见体长只有60至70厘米,却能吞下比自身大好几倍的猎物。

鸟儿飞行速度很快,主动出击很难得手,所以,蝮蛇主要采取“守株待鸟”的方式捕食。它们非常善于伪装,皮肤颜色与树枝、草叶、岩石十分相近,并且能趴在一个地方十几小时不动,静待鸟儿到来。

毒牙是蝮蛇的“致命武器”。一旦有小鸟落在树枝上,潜伏在树上的蝮蛇便如离弦之箭一口将小鸟咬住,并将剧毒注入鸟儿体内,只需3分钟左右,鸟儿便会一命呜呼。

蝮蛇主要靠蛇毒来帮助消化。它的毒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混合物,其中毒性最大的蛋白质水解酶,连小鸟的羽毛也能消化掉。这是蝮蛇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法宝”。

蛇岛老铁山国家自然保護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王小平介绍,“蛇的眼睛和鼻孔间有一个洞,这个洞被称为颊窝,它就像红外线探测仪,能在十分之一秒内分辨出千分之三摄氏度的温度变化,还能判断发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蛇的视力和听力都不好,就靠这个特殊器官进行捕食”。

蝮蛇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还进化出许多独特习性。蝮蛇的繁衍方式是卵胎生,由于岛上环境恶劣,雌蝮蛇一般是将蛇卵在腹中孵化成小蛇后,再一条一条生出来,每条雌蛇可产2至8条。小蛇一出生就具有毒性,甚至还会上树捕鸟。

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蝮蛇不断升级进化,最终修炼成冷酷残暴的特殊蛇种。

(水云间荐自《齐鲁晚报》 于梅君/文)

猜你喜欢
蝮蛇神龙候鸟
40年坚守只为2万条蝮蛇有个家
快乐的发现
万蛇之岛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刺蛙的营救
巧技对神龙
“洋候鸟”回闽过年
Lanting Xu:Millennium Legend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