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审计助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2023-05-30 03:56王婷李广苜紫
今日财富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双碳目标环境

王婷 李广苜紫

环境污染、极端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影响因素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审计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监督力量,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保障节能减排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碳审计推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通过开展碳审计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引言

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成了世界瞩目的重要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威胁,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无碳未来”成为各国所追求的目标,碳中和无疑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话题。从长远来看,所有产业都将不可避免地趋向于低碳化,或者说无碳化。所有国家都希望在制定国际公认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标准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以确立国际公认的标准,并在其他国家设置环境技术壁垒。《巴黎协定》《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绿色协议”等政策的宣示,可以看出各国已将减碳降碳作为战略性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在2030年之前达到排放峰值的愿景。要实现这一愿景必须加快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的开展给予深刻重视,并且加快减污、降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和交易体系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而审计作为经济生活的有力监督和推动力,将参与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并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审计工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低碳化发展是我国未来的方向,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碳审计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它的机制是什么?都值得探讨和深思。基于此,本文在全面梳理碳审计和低碳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具体分析碳审计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的作用。

二、研究回顾

(一)低碳发展

目前国际上对于“低碳”标准有三种界定:一是不排放、二是减少排放总量、三是降低排放的强度。潘家华等认为低碳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资源发掘和使用等方面都要有所体现,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系统逐步趋向低碳化发展。付允等认为低碳发展需要尽可能地降低二氧化碳(CO2)等溫室气体的排放,但是同时也要能够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杨美蓉认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低碳发展的表现形式,即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约束来实现低碳发展。厉以宁等认为“低碳发展”不能在降低能耗、污染的同时以牺牲发展为代价,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齐头并进。低碳发展应该兼具综合性、战略性和全球性。马大来等也发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与低碳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对低碳经济发展有增强作用;政府干预和城镇化发展则与低碳发展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彭星等通过考察认为文化等非正式约束也能够促进低碳发展。

(二)碳审计

1.碳审计本质

黄溶冰等认为低碳发展衍生出了低碳绿色经济领域,因此,作为新领域社会价值评价的尺度,环境审计由此产生。环境审计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环境活动过程、环境财务信息及其环境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来促进减碳降碳、污染治理的现实效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除此之外,碳排放标准、碳税与碳排放交易等也是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何丽梅等表示环境审计是实现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其中碳审计也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分支。王爱国认为审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作为经济监督和控制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现代审计应当在实现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低碳文明、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污染不再加剧的情况下同时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以最终实现双赢局面,需要加大(碳审计)碳排放验证力度,以“抓大放小”为原则,积极主动地对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环境相关活动的合法、合规、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

2.碳审计主体

碳审计的主体是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王爱国认为碳审计是可以规范企业环境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实施碳审计可以带来较高的政治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并认为政治效益为主要产物。因此,想要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双赢目标仅仅依靠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责任和使命意识的非正式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必须由政府参与到碳排放鉴定的过程当中。为此,碳审计主体应当以国家鉴定为主,社会审计、企业内部鉴定为辅。但高建慧反而指出,社会审计不同于以政府为主体的审计模式,其独立性和公允性在对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技术研发、环保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碳审计鉴证业务时将更能有所体现。同时,第三方在进行碳审计时也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其审计质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碳审计主体应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环保专业机构中挑选。Nugent认为碳审计也应当关注风险的评估及应对,以社会审计为主体开展碳审计时受制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审计质量控制的约束,能够规范碳审计过程并提升碳审计报告的质量。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审计更多的业务重点在于财务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碳审计工作开展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前进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检查风险。王爱国指出,若由不同的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可能会产生过高的成本,同时责任划分也可能产生纠纷。

3.碳审计范围

目前学术界对碳审计的范围仍未达成统一意见,主要观点认为碳审计范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减碳降碳”资金使用效率效果的财务审计;二是对碳排放量的审计;三是关于“减碳降碳”政策制定、执行效率效果的审计。杨博文的研究认为,可以对企业主要产品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鉴证和评价,通过测度碳足迹来确定该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学者唐建荣则认为,碳审计可以从企业已生成的社会责任报告入手,对已披露的相关碳信息进行鉴证评价。

三、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碳交易制度与机制尚不成熟

在我国,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完成,目前,除一些政府机构和环保部门需要对企业环保责任、资源利用情况进行鉴定时需要收集碳排放数据外,其他部门的碳审计需求相对较少,并且这些部门目前对碳排放数据的精准度要求也不高。此外,我国虽然在不断尝试探索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但截至目前只制定了些许管理办法,对企业的约束力不高,导致很多企业并未完全以碳排放配额进行碳排放。因此,只有碳排放市场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各项交易制度逐步完善,才能对企业环保责任、减碳降碳责任的履行起到约束作用,碳审计的需求才会增加,从而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碳审计意识薄弱

虽然目前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对于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而言还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盈利情况,除环保部门重点关注的企业外,多数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是较为淡薄,因此,企业披露的碳信息较少。以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站所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上市公司并不会主动去披露对自身不利的碳审计信息,非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即便有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或财务报告中提及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但就审计报告内容来看,并未将其作为重点审计部分,也没有单独的审计报告披露。目前企业、政府、社会公众都还未意识到碳审计的重要意义,相关的指导文件和理论框架也还未成熟。

(三)碳审计业务标准不完善

从2005年起,我国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解决碳审计标准不足的问题,但目前相关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资源消耗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管理信息等,但是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够明确,也没有明确要求开展审计。《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中关于气体排放的要求为“大气污染物监测”,并未明确提及温室气体及二氧化碳。《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只要求企业在年度环境报告中披露“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并未要求其报告必须经过专业机构审计。由于尚未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信息披露企业清单,且未要求实施强制性审计,我国企业碳排放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碳审计主体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审计作为一个监督者,能够有效把控双碳目标实现的效率效果,通过对企业披露的碳排放信息进行鉴证和审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减碳降碳的效率效果。但是目前碳审计主体还不够明确,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导致“木桶效应”的产生。大量从业者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碳审计服务,但是鉴于碳审计的需求在不断攀升,有不少“恶性”从业者以低廉的收费来获得审计业务,从而对市场的有序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现在的碳审计只有形式而不具备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实际驱动力。因此,应当针对碳审计出台相应的指导文件,定期组织相关从业者学习并取得资质,以此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素养,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监督部门,对碳审计质量进行严密的把控,以期真正实现以碳审计促进“双碳目标”落实的期望。

四、碳审计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探索

(一)完善碳交易制度和机制

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使我国尽快进入到低碳发展的行列中,我国顶层设计需要尽快跟上进度,加快碳交易相关的指导文件编制及制度设计。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已经出台和确定了一系列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指导办法,对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已在发电行业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向其他行业拓展。尽快提升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需要对碳交易主体、交易方式、交易标的等内容进行探索,丰富其内容。

(二)增强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意识

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需要及时并主动披露与其经营相关的信息,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借助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指导其活动。在此之前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大多为财务信息,近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备受关注,不少企业主动披露了社會责任报告。据调查,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声誉,提升竞争力。例如吸收残障职工、慈善捐助、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等。20世纪以来,冰川融化、雾霾等极端现象的出现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企业发展不能再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公众、政府都迫切希望看到企业披露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碳排放信息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其次,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碳审计业务的开展也依赖于企业所披露的碳排放信息。因此,基于多方因素,企业都应增强碳信息披露意识,主动积极地披露真实可靠的碳排放信息。

(三)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多途径开展审计监督。

“生态兴则文明兴”,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尽快实现低碳文明时代的目标,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对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可以由各级政府牵头,对各级地方政府“环境修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管理效果、环境保护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价。其次,由民间审计协同企业内部审计共同监督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及企业头上。

(四)加强专业碳审计人员的培养

传统的审计业务更多专注于财务、金融、经济等领域,对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相关内容了解并不多。因此,在开展环境审计或者碳审计时显得无从入手。提高碳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方面可以从准则等指导性文件入手,尽快完善碳审计实务相关指导文件,使审计人员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和执行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计划组织碳审计从业资质考试,要求必须持有相关资质才能开展碳审计业务,逐步提升审计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

结语:

碳审计业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同时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但是碳审计的开展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共同配合,同时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较高。为了切实监管与指导碳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需要全面构建企业碳审计系统,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要求企业开展碳审计工作,并通过文件指导企业克服碳减排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碳排放交易、碳审计指标体系,根据行业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意见,以期进一步提升企业碳审计效果,并进一步丰富碳审计方式和碳审计标准,为保障中国企业的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为我国企业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等总体目标,奉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双碳目标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