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对策研究

2023-05-30 05:20王常兵
成才之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王常兵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促进高职学生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导致学生对就业产生误解,这也是学生“慢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应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方向出发,改变原有的就业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不断改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探讨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就业,并给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03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项目“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SZYB2021-17)研究成果

在大思政格局的综合影响下,高职院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融合,构建科学系统的就业育人体系。在这个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最大程度推动学生的就业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

1.大思政的概念及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确保政治稳定的关键环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状态既与“培养什么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事关社会与家庭的稳定。近年来,“大思政”作为新出现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大思政在高职院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方面,提供了新的目标与理论依据;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思政格局下,始终与高职院校育人的整个过程相联系。

根据相关论述,可认定为“大思政”主要就是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以及用人单位与家庭多个元素的组合,通过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将各项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并在确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大思政”既具备“大”的特点,还拥有“合”的特点,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力量的前提下,能形成有效的“合力”。简单来说,大思政的内涵可以认定为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也是一种协同的工作观,属于必然的状态。

2.大思政的基本特征

随着“大思政”理念的出现,广义的育人观也相继出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体参与性。过去的狭义育人观,主要强调学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提高。但是大思政格局下的广义育人观,就是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扩大,不仅包含教育教学领域,还包括后勤服务等其他领域。这说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单个部门的任务,也不是部分人的工作,而应涉及高校所有部门,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积极参与的工作。大思政对全员参与提出了具体要求,社会各方要积极与高校密切合作,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己任,形成大思政的格局。

此外,大思政还拥有明显的系统优化性特征。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通常由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通过组合等方式,构建出整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有若干个子系统,大思政主要凭借各个子系统发挥的优势,以达到整体的育人效果。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就必须运用系统性思维,统筹管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前期的统筹规划,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安排、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系统化的效果。上述举措,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教育主要指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按照国家、社会以及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价值观等因素,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高效就业。

大学生就业教育包含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其中,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在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把强化个人的品德修养作为基础,并在实际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把品德修养转变成职业道德。

二、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

1.社会就业形势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重点话题。同时,受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倾向于选择公务员等较为稳定的工作。大思政格局下,社会的外部环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观。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当科技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广受学生的青睐。新就业形态的深入影响,改变了现有的就业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就业管理规范。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党中央提出要“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这些都对高职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2.部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就业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就业教育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并且就业教育改革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现阶段,部分大学生毕业时对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在就业方面出现各种问题。要促进大学生的高效就业,就要求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相关的就业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就业市场有序运行。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未按照相关程序开展招聘工作,还有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不重视、不诚信等,这些都是就业市场行为不规范的重要表现,也说明部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就业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除此之外,在就业政策方面,部分人员会出现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困难等问题。

3.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重视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教学方式单一。高职院校的部分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讲解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讲述。这样,一些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会以“画重点”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学习。例如,当思政教师讲到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时,这些学生才象征性地拿起手中的笔进行标注。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经常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繁重,非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很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再次,在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一些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缺少正确的认知,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要实现有机结合,还要解决两个现实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枯燥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就业教育,将就业教育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的阶段,这时候学生学习到的就业知识有限,在遇到就业问题时会感到不知所措。

三、大思政格局下就业教育的对策

1.明确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目标

为了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就业,高职院校要明确就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就业管理工作机制。

首先,注重在人才管理工作方面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就业教育管理机制,调动本校教职工参与到就业管理工作中,确定好具体的负责人。

其次,根据现有的资源与信息,搭建起科学系统的就业信息网,与用人单位、学生之间达成密切合作。在此期间,高职院校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就业指导,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让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高职院校还应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更广阔的地方,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选择到基层一线参与工作,或者到中西部地区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学生就业教育方面,高职院校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然后再强调职业技能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达成密切联系,可以让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情况、就业现状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大思政格局下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

在大思政格局下,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推动高职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认知。高职学生大多从事生产建设行业、服务业等一线岗位,高职院校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高职院校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在就业指导方面产生价值,高职院校要积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在职场发展的高度。

再次,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高职院校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对学生的就业理念进行合理引导,为学生高效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3.构建“五位一体”的就业体系

当前,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较低,出现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体系有待完善。这需要构建“五位一体”就业体系,包括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家庭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体系的作用下,不仅能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缓解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为实现学生的高效就业提供指导意见。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宏观调控措施。政府要对每年的就业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科学规划好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政府要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与用人单位达成深度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为用人单位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根据现有的就业政策,给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到基层第一线或西部地区就业,进而使学生在高效就业的同时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第二,要在充分了解社会环境的前提下,推动高职学生的就业。在社会环境较为复杂的今天,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全面的认识,多角度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与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第三,要加大高职院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高职院校要多与家长交流,在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后,再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就业指导意见。如果遇到一些就业困难的高职学生,可实行“一对一”帮扶,使就业帮扶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4.重视“四元契合”的就业方略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四元契合”的就业方略。“四元契合”的就业方略,主要包括大学生自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自我教育方面,主要是讓学生面对形势复杂的就业环境时,能够从科学评判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二,职业素养教育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还要重视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第三,职业规划教育方面,主要要求高职院校做好就业趋势的分析工作,确保与就业相关的计划能够与时俱进,并不断更新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第四,社会实践教育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

5.完善“三体联动”就业保障制度

现阶段,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三体联动”就业保障制度,从健全就业机制、就业激励机制、做好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三个方向,为企业输送匹配度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首先,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现有的就业机制。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仍沿用传统的企业双选会、就业讲座等形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对求职者的职业能力有明确的要求,而学生又不知道通过哪些正确的方式提升这些能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并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一是高职院校派选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二是企业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开展相关岗位的教学工作,使学生选择有意向的岗位进行学习。这样,能让高职学生对就业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为适应企业的相关职位而不断努力。

其次,为促进学生高效就业,高职院校要采用就业激励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可组织开展与就业相关的活动,通过采访优秀校友、技能展示等,以多种形式宣传就业政策,普及就业知识,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就业的印象,推动学生积极就业的进程。

再次,高职院校要做好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一是建立专门部门,统一管理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根据校内各个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指导教材,开设科学的就业实践指导课程,将高职学生就业率作为评定工作的重要标准。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部分就业指导专家到校内开展就业教育的讲座、培训工作,注重学生在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两个方面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思政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念,以多种呈现形式具体回答了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要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从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科学系统的就业育人体系,进而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朝晖.论如何构建大学生“慢就业”的解困机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2]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3]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4]刘海涛,秦黎明.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

[5]姚本斌.中职卫校校企合作对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思政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6).

[6]潘英,陈薇,刘玉锋.“慢就业”现象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思考[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01).

[7]王永刚.论“大思政”格局下的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8]艾宴清,王寅峰,黄国辉.“课程思政”促进大学生创业初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9]邹永平.思政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ducation under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tern

Wang Changb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52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uch as ignoring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leads to students misunderstanding of employment, 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students "slow employ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art from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nge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take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realiz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gives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