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2023-05-30 14:44邓艳昕
文化产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赣南革命

邓艳昕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先进的、主流的价值形态。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南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依托数字化技术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创新传播,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赣南红色资源的整合、保护与开发,发挥赣南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还能进一步加强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现探析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困境,并从坚持整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多元传播平台,积极打造赣南红色文化IP三方面提出数字化技术赋能赣南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我国的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革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经验、革命理论与革命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继承、弘扬与发展,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如何借助多媒体、智媒体以及全媒体的优势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命题。

赣南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赣南红色文化

赣南位于江西南部,主要由地级赣州市下辖的3区13县2县级市组成,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南地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和反围剿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红军万里长征的出发地。赣南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对初期红色文化的深入发展,也是后期红色文化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鮮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赣南红色文化既是区域的,又是国家的,在这片热土孕育的苏区精神与长征精神与其他精神一道汇聚成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数字化传播

当今,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普及,文化传播方式及内容更加多元化,单一的内容呈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受众在获取信息时更注重图像与文字的数字化,以及其带来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

数字化传播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传播方式。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相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交互式传播。数字化传播的优势在于其能突破传统传播方式的时空限制,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转化为双向的交互式传播,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利用数字化传播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生动直观的视觉要素,使红色文化的传播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对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赣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具有深厚内涵的红色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财富。赣州市被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之一,共有革命遗址666处。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兴国将军园、于都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寻乌调查纪念馆等是赣南极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有助于推动赣南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而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首要任务。赣州市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地域面积广阔,但地形较为复杂,山地、丘陵居多,而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县市区。由于地形限制,交通不发达,游客在参观红色景点时需要在各个旅游景点间辗转,舟车劳顿,从而难以获得较好的红色旅游体验。同时,受革命战争时期历史原因与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红色资源位于较为偏僻的乡村或山区,面临尚未开发或开发不完善的情况。因此,受地域分布限制,赣南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面临着庞大且繁重的工作量。

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呈现可以将现存的红色资源通过文字、照片、视频、音频等多样的形式进行全面且完整的保存,同时,利用VR、AR、5G、AI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历史较为久远、已经损坏甚至濒临消失的红色资源进行专业的修复,甚至可以对其进行“再现”“再造”,使红色资源重焕生机。此外,还能通过建构红色文化数字化场景——虚拟体验式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展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因此,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有助于解决赣南红色资源保护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对区域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加强赣南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有利于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传统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多通过纪念馆、旧址、书籍、影视作品、戏剧等形式传播。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VR、AR、5G、AI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为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下,赣南红色文化传播主要通过戏剧、影视作品、课堂、旅游等途径进行。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赣南红色文化加以搜集和整理,将其制作成数字信息、数字影片、数字图片的形式供受众阅读和学习,同时将数字化的红色文化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进一步强化了赣南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同时,赣南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也让红色文化学习方式更为便捷、新颖、直观和生动,进一步创新和拓宽了红色文化学习渠道,能够使受众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

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舆论引导能力

红色文化是主流的、先进的价值形态。赣南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能更直观地展示赣南不同区域的革命历史,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信息记录、革命旧址的数字化再现能够让更多受众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发自内心地了解学习红色文化,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受众的爱国热情。新时期,红色文化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对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与引导力,有效扭转受众对传统说教式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认知偏见,进一步加强党的舆论引导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赣南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困境

质量参差不齐,视觉元素较单一

在数字化传播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审美越来越趋于视像化,文字审美日渐式微,受众更倾向于直观的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带来的快感。

当前,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主要借助传统媒体,虽然也涉及新媒体,但是大多集中于对景点粗浅的介绍,内容和形式略显单一和乏味,没有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现红色资源。因为距革命战争时期较久远,年轻受众普遍对赣南红色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缺乏真切的体会, 对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意义也不够重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传播内容层面上,对赣南红色文化的内涵解读不够深入,红色文化视觉元素较为枯燥和单调。第二,基于数字视觉元素的红色文化传播多浮于表象,只是对红色文化进行简单的视觉化,难以体现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精髓。第三,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例如赣南红色景点、革命旧址的展示方式仍以实物和道具展示为主,难以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所以应加强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播赣南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红色文化场景建构欠缺,使用率较低

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应以场景构建作为基础。2014年,罗伯特·斯考伯与谢尔·伊斯雷尔合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移动、传感、数据和未来隐私》一书出版,场景作为专用名词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场景时代依赖“场景五力”,即大数据、定位系统、社交媒体、传感器和移动设备。

一方面,现阶段的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多是将原本的内容照搬至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内容平淡,难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赣南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仍存在普遍“重建轻用”的问题,部分景点、旧址设置有数字化展示,但多粗略简单,仅重视红色资源的收藏和展示,受众体验感不佳。同时设备更新、维护力度不足,对后期运营维护及数据更新的重视不够,这也是受众在参观红色景点时难以真正“入脑入心”的直接原因。

红色资源分散,数字化传播力较低

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各县区都有极为丰富宝贵且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但赣南红色资源集中度不高,许多红色资源位于偏远的山区或乡村,再加上革命旧址的不可移动性,加大了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难度。同时,红色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加之其年代较久远,而地方对红色资源的整合、保护和开发能力有限,这也使得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当下,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利用仍不够充分,赣南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仍是以“传者”身份为中心的单向传播,导致红色文化传播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依托数字化技术与红色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交互式、沉浸式体验,实现从传统的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到交互式传播与沉浸式传播,能够刺激观者感官,激发受众共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化技术赋能赣南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坚持保护、开发与整合相结合的原则

红色资源是极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些分布零散但又极具历史价值的赣南红色资源,如革命旧址、建筑、烈士墓等,由于地处偏远无人看管,加之年代久远,或坍塌,或毁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要充分进行保护、开发与资源整合。

一是梳理红色资源。不仅要梳理赣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历史遗迹,同时还要收集、梳理、挖掘与整合赣南各地的红色原始材料,如历史书籍、图片、标语等材料,进一步优化赣南红色资源结构,为红色文化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分散在赣南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相同、相通的人物、事件、景点、时间等进行关联,使相互关联、交叉的红色资源在横向与纵向的时空交汇点上形成可视可感的时空地图,形成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社交网络”,利用大数据挖掘、解析赣南红色文化。

三是积极探索赣南红色文化新的展示形式。赋予红色资源强大的叙事功能,重构历史场景,还原历史人物与事件,使红色资源“活起来”,进而“火起来”。可通过VR、AR等技术加强交流互动,打造沉浸式体验,从空间和时间等多维度全方位展示红色资源,使人们能“穿越”百年时空,更好地了解历史变迁。

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多元传播平台

一是加大数字化展馆建设力度,加强赣南红色文化的交互式体验传播。所谓交互式体验传播,是指在数字化展馆中应用VR、AR等虚拟技术,将有互动性、艺术性、教育性的数字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传递给受众的数字化传播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展馆都积极设计研发数字化展馆等新型交互式体验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历史与现今的时空界限,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实现数字化技術与红色文化的创新融合。

二是利用差异化策略,将赣南红色文化与赣南其他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整合,提高区域红色文化的辨识度。这不仅有助于凸显赣南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加强受众对当地文化的情感认同。例如赣南红色文化与赣南客家文化的差异化整合。赣南地区是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赣南有着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如兴国客家山歌、客家围屋建筑等,其内容丰富多彩。在红色文化数字化展示中突出有客家文化特点的建筑、服饰、山歌等,真实反映中央苏区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体现浓郁的苏区特征,不仅有助于实现赣南红色文化与赣南客家文化的资源整合,更能促进赣南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高质量传播。

积极打造赣南红色文化IP

传播红色文化,弘扬与践行革命精神,是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IP传播,是通过以文化IP为主题的文化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文化IP主要包括IP形象以及IP的衍生产品。伴随文化IP的兴起与发展,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文化IP产业是一种积极的模式探索,革命人物、遗址等都可以成为IP价值转化的渠道。

近年来,赣南地区积极打造赣南红色文化IP,拓宽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渠道,打造出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赣南红色文化IP。例如国内首座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沉浸式场景,充分依托红色文化,打造沉浸式演出,高度融合数字化技术,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赣州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一张全新名片。又如,由赣州市兴国县人民政府联合功夫动漫共同出品的红色动画《长征先锋》,以打造长征IP动画的方式,深挖赣南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动画品牌,用现代数字动画语言对富有革命意义的红色革命故事做出了新时代的生动诠释。打造赣南红色文化IP能有效地激发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如何在文化内容和情感上进行深度挖掘,讲好赣南红色故事,用红色精神打动人,培育红色文化IP显得至关重要。相关主体下一步应利用已有的经验,不断深挖已有IP,积极创造新IP。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用好数字化技术,努力实现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创新传播。

参考文献

[1]李良荣,郑雯.论新传播革命——“新传播革命”研究之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4):34-38+65.

[2]刘黎,郑海燕.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J].传媒,2022(20):80-83.

[3]梁军,陈丽娇.视觉重构理论下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140-143.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赣南革命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