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校社”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2023-05-30 10:48杨素萍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新加坡

【摘要】本文从“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的理念”“三位一体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两个方面论述新加坡如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并从树立责任意识、合理整合资源、结合具体国情等方面,探讨新加坡COMPASS式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 COMPASS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10-04

若把教育比作一颗待萌芽的“种子”,家庭、学校、社会就是其不可缺少的“养料”。基于这一理念,1998年12月,新加坡成立了全国社区和家长支持学校咨询委员会(Community & Parents in Support of Schools,简称COMPASS),由代表家长、自助团体、工业界、媒体和幼儿教育者等各种利益相关方组成,就如何加强和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向该国教育部提供咨询意见。新加坡构建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联动机制,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为我国探索家庭、学校及社会三者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一、以家为根,社会本位:新加坡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的理念

新加坡政府坚持在教育中强调东方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突显家庭的重要性。因此,“以家为根,社会本位”就成了新加坡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正是由于家庭这个基本单位的巩固和团结,才使华人社会历经4000年而不衰,这是一种在延续方面很独特的文明。这一思想一直贯穿在新加坡历任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中。1991年1月15日,新加坡政府通过讨论与修订,正式确立了五大国家价值观,即“国家高于社会,社会高于自我”“以家为根,社会本位”“以礼相待,相互扶持”“求同存异,博采众长”“种族平等,宗教和谐”,以在价值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形成国家认同。

自此,“以家为根”正式被确定为新加坡所有公民应遵循的共同价值观之一。依据这一价值观,1993年,新加坡政府针对家庭问题特别制定并公布了“家庭价值观”,其中包括相互关怀、忠诚承诺、孝敬尊长、互敬互重、和谐沟通,从政策上强化了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的理念。家不仅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还是传递价值观的主要场所。由于新加坡人接触了大量的西方价值观,导致该国民众的价值观正慢慢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会损害社会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对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他反对将个人权利凌驾于家庭和社会之上,认为没有家就没有个人,家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极力倡导家庭、社区参与学校教育,合力建设教育强国。由此,“以家为根,社会本位”的传统东方文化理念就为该国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探索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为了让孩子从小就认同东方核心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如孝敬老人、勤俭节约等,该国教育部将其列入国家课程的一部分。首先,学校通过课外活动和体验活动,如“行动价值”方案(Values in Action,简称VIA),从中培养学生尊重、抗压、责任、正直、关怀与和谐等价值观,并设置诸如孝顺老人、关爱他人、善于储蓄、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简称CCE)等重要主题。其次,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加强价值观教育。学校鼓励家长以“家长学校”的教学为基础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并与学校保持交流。同时学校加强与社区合作,让学生通过适龄的体验式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VIA与老年人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中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孝顺父母与长辈,如何在恰当时机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该国教育部定期审查学校的课程在渗透价值观方面的有效性。这样一来,通过家庭、学校、社区三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内化所学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二、保留传统,开拓创新:新加坡三位一体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

新加坡教育部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构建了三位一體家庭教育服务主体机构即COMPASS,并设立了相关的保障机构如“PIE网站”“COMPACT开拓者社区”等,还鼓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自发创建合作机构,依据全民参与、共创共建的理念,支持保障新加坡三位一体教育联动模式顺利运行。

(一)创立专门的教育联动机构:COMPASS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合作,1998年12月COMPASS的设立,成为新加坡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作的里程碑。COMPASS旨在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中每个群体之间互相理解、相互作用,齐心协力在实现教育预期目标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具体而言,其目标有三点:第一,促进和发展强有力的“家庭—学校—社区”伙伴关系;第二,从家长、行业和社区的角度分享关于教育问题和政策实施的反馈;第三,与家长、社区和行业分享本国教育部的信息,并与本国教育行政部门合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COMPASS作为新加坡教育部的一个辅助机构,在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搭建交流与推广平台“COMPASS论坛剧院”。该平台旨在开展亲子交流,激发家长积极参与育儿方式的讨论并共同反思和制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具体方案,充分发挥家长在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第二,设立“教育合作伙伴奖”,推广和分享教育合作最佳方案。该奖项旨在表彰每所学校在促进和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三,每季度举行一次与教育行政部门携手合作的会议,就如何加强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合作献计献策。

(二)创设参与平台:支持教育网络顺利运行

新加坡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除了设立专门的机构COMPASS外,还创建了参与平台来支持该机构的顺利运作(如图1)。

“PIE网站”即家长教育网(Parent in Education),通过提供有关学校课程、家庭学习活动、家长教育信息和资源,让家长主动与学校和社区联系,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COMPACT开拓者社区”(Community of Pathfinders in Action)由人文、语言、体育、美学与艺术、商业与企业、青年领导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组成,学校与有关行业和社区联系,让学生在该网络体系中寻找自身感兴趣的课程,在学校与社区共创的环境中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网关App”(Parents Gateway)是2019年新加坡教育部和政府发展委员会制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查阅学校所有的正式通知,追踪孩子过去和即将开展的活动,以此加强家校合作,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除了上述平台外,新加坡教育部还向学校提供“互助合作伙伴资源包”(School bags),以帮助学校吸引和获取家长、社区的支持,该资源包中包括大量与父母、校友和社区合作的有用资源及最佳的实践案例。

(三)家长合作:PSG指南的开发

随着新加坡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的深入,家长群体为构建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做出了贡献。其中,家长支持小组(PSGs)在激励和指导家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COMPASS的家长代表与几位PSG领导者合作开发了《家长支持小组——家长对家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Parent Support Groups-A How-to Guide By Parents for Parents),旨在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递给其他人,帮助他们建立、运行和维持各自的PSG,为三位一体合作机制提供保障。

《指南》分为建立家长支持小组PSG、持续参与、规划未来、特定的兴趣小组等四章。第一章从PSG的作用、注意事项、对学校的贡献、如何构建PSG、怎样制定工作计划与管理PSG的财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就怎样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了样本说明,从而确保全年活动的良好开展;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拓展招生、建立家长关系、家校沟通、管理冲突、举办活动、回顾活动及感恩文化的建立;第三章对继任计划、如何确定下一代领导者、怎样传承下去进行了说明,鼓励各成员立志达成共同目标,在PSG建立之后再建立一个特定的兴趣小组,如读书的母亲小组、工作的父亲小组等;第四章从四个方面阐明了相关兴趣小组的建立和发展、兴趣小组的作用和结构、招聘和外联、活动类型,并给出了兴趣小组如何与PSG和学校合作的指南。

总的来看,《指南》为该国的家校合作提供了指导、明确了方向。家长支持小组(PSG)的建立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帮助,不仅能促使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高的出勤率、更顺利地完成家庭作业,还能弥合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鸿沟,防止孩子出现反社会倾向和行为问题。同时,家长支持小组(PSG)不仅和学校有关联,还与社区合作,一起为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而努力。

(四)三位一体:齐心协力、落实推进

要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除了新加坡教育部的主导和干预,学校的落实、推进以及社会组织的支持、帮助同样不可或缺。为此,学校成立了“PTA家长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SAC学校咨询委员会”(School Advisory Committee)等组织,开展了诸多类似“志愿服务式参与”“开放日”“召开家长会议”等活动,以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交流。新加坡的多个社区组织、民众组织则通过建立“社区公益金”(如图2)、“好爸爸中心”“关注家庭有限公司”(Focus on the Family)等组织并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并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且这些社区组织与民众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都一定有家长、孩子、教师、社会相关人士的共同参与。

自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COMPASS教育网络以来,该国教育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设立专门机构、创建参与平台等方式主导和干预;學校以丰富多样的合作方式落实与推进相关政策;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创设自发性的社会或民众组织,全力参与建立新加坡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联动保障体系。

三、新加坡COMPASS式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中国、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有着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悠久传统。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新加坡的COMPASS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可以为我国的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树立责任意识,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

当前我国在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过程中,仍存在家庭对社会的反向依附、家庭成员个人主义膨胀、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职责边界模糊等问题,家长、学校及社区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各方的育人职能不明确,导致合作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困难,合作层次较浅。参考新加坡的经验,我国要想实现“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就要从引导利益相关者承担起教育责任做起,比如可借鉴新加坡COMPASS 运行机构的主席由教育部官员担任并进行统筹规划的做法,明晰各方职责。在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过程中,要保证资金的投入与各部门的监管,可借鉴新加坡政府向PSG的合作组织提供资金、设备与环境,通过COMPASS每两年颁发一次教育伙伴奖进行表彰和奖励等经验,最终形成教育合作协同关系和共生共享的格局。

(二)合理整合资源,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

在国内,由于家长与学校的理念存在偏差,家庭与社区的援助减少,学校的职责被无限放大,导致家校之间的职责模糊。因此,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提高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与社区、学校联系,并承担相应责任。

首先,以平等信任为基础,树立开放、民主的新型家校合作关系。正如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以信任为基础,以伙伴关系为一体”理念。在“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中,可参考新加坡学校成立PSG家长支持小组、PTA家长教师协会、SAC学校咨询委员会等组织来与家长沟通,实现协同教育。

其次,提高家长在“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中的主体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可借鉴新加坡组织开展的诸如“志愿服务式参与”“开放日”“召开家长会议”等活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交流。

最后,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合作中起着重要的辅助及推动作用。为此,可借鉴新加坡社区组织建立的“社区公益金”“好爸爸中心”等组织机构,创立学生、家长、学校参与的活动平台,积极承担社区责任,充分利用好社区的自然环境、街道风俗、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三)结合具体国情,探索“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之路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与新加坡不同的国情。因此,需要结合本国实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可操作的指导意见,推广社区教育先进经验,开展丰富的合作项目,探索适合国情的协同育人之路。

首先,明确教育联动机制的理念并提出策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联动机制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操作系统,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教育协同组织,保证合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一方面,制定指导文件,成立全国各地的地方家委會组织和社区组织,并密切三者之间的联系,做好落实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协同合作兴趣小组,成员包括教育专家、校长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共同承担组织、咨询、指导、培训等责任。

其次,推广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并加以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先后遴选确定了18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0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因此,我们应不断更新和推广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区域特色,努力创建适合本地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育人协作方案。

最后,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的合作活动。新加坡的三位一体合作活动中涉及很多层面,如教学计划、职业计划、网络安全、实践活动等,此外还有许多特色社区组织活动,如“社区公益金”的“Sharity Day”纪念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国内的家长、学校、社区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开发特色教育合作项目,在借鉴新加坡的特色活动时取其精华,与本地特色相结合,找到适合的联动合作模式,开展特色合作活动。

参考文献

[1]杨雄,刘程,等.教育合作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Parliamentary debates:Official report[EB/OL].(1991-01-15)[2021-02-05].https://eservice.nlb.gov.sg/item_holding.aspx?bid=4826189.

[3]Singapore MOE.PARTNERS AWARDS[EB/OL].(2018-10-11)[2021-02-09].https://www.moe.gov.sg/compass/partners-awards.

[4]Singapore MOE.This sample was adapted from Ngee Ann Primarys PSG Work Plan[EB/OL].(2021-01-20)[2021-04-10].https://www.moe.gov.sg/-/media/files/compass/psg-online-guide.pdf?la=e n & h a s h=D 5 B 7 1 C A 6 1 1 0 9 A F 0 C 8 A 5 0 2 8 6 8 6 0 8 F 3 F 0 C D F 6 C 6 9 2 E.

[5]古德莱德.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苏智欣,胡玲,陈建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广西农村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FSH020)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素萍(1975— ),山西太谷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