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持续性

2023-05-30 01:02谢在阳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多元化经营

谢在阳

【摘要】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持续性是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投入视角, 基于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 围绕多元化经营角度实证检驗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 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但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国际多元化有助于企业整合国外市场资源优势, 促进实现持续创新, 而产品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正“U”型关系, 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拓展性研究发现, 当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时, 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该发现为从多元化经营视角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持续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创新持续性;企业数字化;多元化经营;动态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01-0046-10

一、 引言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前我国企业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张玉利等,2022)。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赋能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 新服务与新模式, 而且促进了企业间知识、 技术等的流动与传播, 对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提高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刘启雷等,2022)。过去十年来, 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步入快车道, 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领先水平。然而, 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 实现创新的持续性而非满足于短期创新的突破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持续性(Innovation Persistence)反映了企业持续知识积累与不断创新的能力, 是企业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Tavassoli和Karlsson,2015), 企业如何在数字化情境下实现持续创新是当前亟待探究的关键问题。

国内外学术界逐渐关注企业创新持续性的研究。围绕影响创新持续性的因素, 有的学者从组织内部视角指出, 组织学习、 财务柔性能力、 高管特征等会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影响(吕潮林等,2021;肖忠意等,2020; 余芬和樊霞,2022); 也有学者从外部环境视角探究了政府补贴、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与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关系(樊霞等,2020;王晓君和付文林,2019)。实际上, 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与资源的投入和战略导向息息相关(Clausen等,2012), 企业的创新过程依赖于多元化知识和资源的获取、 吸收、 整合及运用;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取和积累外部差异化市场中的资源和技术, 而且能促进企业内部市场主体间互补互益, 协作产生创新成果(盛宇华和朱赛林,2020)。已有学者关注到企业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 但主要集中在技术多元化方面(Suzuki和Kodama,2004), 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多元化经营走向纵深,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两个重要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 以深入探析不同维度的多元化经营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的机理及作用差异。

企业的数字化深刻影响其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拓宽了企业跨组织、 跨边界交流与合作的途径, 降低了企业进入不同行业与市场的门槛; 同时, 数字化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能力, 加快了组织间知识、 资源的传播及利用。根据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大数据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 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Cuypers等,202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日益凸显。现实生活中, 已有不少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多元化产品运营, 或通过跨境数字平台参与实现海外多个市场的布局(邬爱其等,2021)。在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探究数字化驱动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 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更加复杂多样, 动态能力作为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动态协调、 整合与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显得愈发重要(焦豪等,2021;Teece,2007), 是企业创造、 维持和提升竞争优势的前提。以往文献研究表明, 不同水平的动态能力是导致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因素(Sun和Govind,2018;苏汝劼和常宇豪,2019)。创新持续性的实现要求企业持续吸收、 整合多元化创新资源并与环境进行动态匹配, 动态能力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 本文将同时引入动态能力作为调节变量。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深化了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创新持续性的研究, 从企业多元化经营角度出发, 深入探究数字化情境下企业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影响创新持续性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机制, 拓展企业创新领域研究; 第二, 当前研究大多围绕多元化经营探讨其如何影响企业的绩效结果, 而相对忽略了推动企业多元化行为的前置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创新性地从组织层面探究企业数字化水平驱动其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发展的内在机制, 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 丰富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持续性关系的情境因素研究, 动态能力是多元化经营企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 本文深入探讨了动态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机制, 对该领域的研究是一个有益补充。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创新持续性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创新持续性是指企业在有创新产出记录的时间里其创新行为、 知识创造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具有持续性(Cefis和Orsenigo,2001;鞠晓生等,2013)。其有别于其他具体形式的创新(如技术创新、 双元创新), 是企业创新活动持续积累的体现, 也是不同具体形式创新长期交互形成的结果。已有研究分别从知识积累机制、 核心创新能力等角度探究了企业创新持续性形成的内生机制(Cefis和Orsenigo,2001)。

企业创新是一项周期长、 风险大且投入高的活动。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创新, 除了需要整合内部资源与提升能力, 还应主动吸收和撬动外部环境中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 充分发挥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势的能力, 打通持续创新路径(Antonelli等,2013)。从资源投入视角来看, 企业多元化经营(包括国际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是企业获取和积累分散在不同市场、 行业中有价值资源的有效途径; 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能够有效整合外部差异化的知识和资源, 提高创新资源投入水平, 进而推动持续创新发展, 然而鲜有研究对其进行关注。当前, 数字化的发展加速了资源要素在不同市场中的流动, 同时提高了企业资源整合与信息处理的能力(陈冬梅等,2020), 推动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高速发展。为此, 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数字化驱动其多元化经营发展的影响机制, 并进一步考察不同维度的多元化经营如何作用于企业创新持续性及其作用边界。

(一)企业数字化驱动多元化经营

在数字经济下, 企业通过引进数字技术①, 实现企业在生产、 运营、 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 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决策执行产生重要影响。国际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是企业两个重要的经营战略,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促进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和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等, 进而推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国际多元化表现为企业的业务拓展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 有利于降低国际市场交易费用, 企业通过数字平台(如跨境电商平台)可以更好地链接国外市场消费者, 跟进和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 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沟通成本(王墨林等,2022); 另一方面, 企业还能更好地了解国外市场情况和政治、 经济环境等, 准确地进行机会识别和风险评估, 降低不确定性和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同时, 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还增强了企业与国外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企业基于互联网、 区块链、 众包等信息系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与协调不同国家的供应商、 客户及合作伙伴, 弱化国家间距离的约束(Mariani和Wamba,2020), 促进实现多国扩张。

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有助于开展产品多元化, 表现为企业在多个行业或产品市场中经营。首先, 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使企业能够更广泛、 直接地与用户市场建立联系, 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 用户需求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反过来推动企业进入不同领域以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其次,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与决策分析能力,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分析和洞察消费者的行为偏好, 挖掘潜在的市场增长点, 为产品多元化经营奠定基础。最后, 数字化能够推动企业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郭海等,2022), 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嵌入外部创新网络, 通过在不同产品市场获取知识资产和创新资源, 提升竞争优势。综上, 本文认为, 数字经济下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会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由此提出:

H1a: 企业数字化有助于促进国际多元化水平提升。

H1b: 企业数字化有助于促进产品多元化水平提升。

(二)数字化背景下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

创新持续性的实现需要企业不断地投入与整合知识、 技术、 市场等多方面资源并进行持续的创新活动(Suzuki和Kodama,2004)。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推动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获取不同渠道、 不同种类的创新资源, 但多元化经营也会由于协调、 管理成本问题和对已有核心技术的冲击等, 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影响(何郁冰等,2017)。本文将进一步基于数字化背景, 探讨企业不同维度的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

已有研究指出, 新兴市场企业通常将国际化扩张视为一个“跳板”, 以克服其制度劣势和后来者劣势, 加速竞争优势积累和创新水平提升(Luo和Tung,2007)。我国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资源约束较大等特点, 国际多元化战略可通过以下方面促进企业持续创新:

其一, 企业可以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积累多样化的知识、 技术和创新资源, 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知识和资源基础(许晖和单宇,2019)。已有研究发现了“出口中学习”效应, 是指企业通过国际扩张能够从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不斷更新知识库并能长期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Xie和Li,2018)。数字化的发展增强了企业建立全球创新网络的能力, 加快了知识、 技术等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与传播, 企业能够更加便捷、 高效地整合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 从而促进持续创新水平的提升。

其二, 企业通过国际多元化能够广泛地与国外供应商、 消费者等建立联系, 已有研究发现, 高水平国际化会激励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满足国际市场差异化的消费需求(Cheng和Bolon,1993)。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当前消费者需求更加碎片化和个性化,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基于竞争激励效应, 企业开展国际多元化将有助于激励其持续进行创新以维持国外市场竞争优势。同时, 数字化时代下企业更加重视对国外战略性资产的获取(马玥,2021), 广泛分布的海外子公司作为国外知识资产与技术转移回流的核心, 对母公司的创新尤为重要。尽管企业国际多元化可能会带来协调管理的复杂性和技术外泄的风险(Sanna-Randaccio和Veugelers,2007), 但在政府对外开放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创新仍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国际多元化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创新资源约束的困境, 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对此, 本文提出:

H2a: 在数字化背景下, 国际多元化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持续性。

产品多元化也有助于拓宽企业获取和整合多样化创新资源的途径, 但在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初期, 其对企业创新发展带来的边际成本要高于边际收益(盛宇华和朱赛林,2020)。一方面, 企业进入陌生的领域通常面临“新生弱性”的劣势, 由于缺乏行业经验, 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数字化环境下行业发展呈现迭代更新快、 不确定性高、 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 增加了企业拓展和适应新产品领域的难度, 多元化经营会分散企业投入到研发活动中的时间与精力, 不利于持续创新(柳卸林等,2021; Xie等,2021)。另一方面, 企业刚实施产品多元化时, 会由于规模较小而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 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业务模块中不仅会挤占企业用以投资长期研发的资金, 还会出现管理效率低、 财务短视等问题(Zhou,2011); 特别是当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外界不确定性时, 会进一步制约企业资源配置及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 进而影响创新持续性。

然而, 随着产品多元化水平的提升, 企业资源挤占等问题能够得到缓解, 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使得企业产品多元化带来的边际效益高于边际成本。当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时, 其在某产品市场积累的成功经验能够有效帮助企业下一个产品领域的扩张并取得创新所需的资源优势。同时, 企业在多个产品市场经营有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产生协同效应, 形成内部市场主体间的互补互益, 并最终实现创新持续性。如小米公司旗下的“小米之家”通过产品多元化为用户打造全屋智能家居体验, 专利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市场前列。此外, 数字经济下的网络效应使得高产品多元化企业直接链接更庞大的用户市场, 用户需求因素将推动企业持续性地变革创新以对外部市场做出及时反应(Priem等,2018)。因此, 本文认为, 在数字化时代下, 企业产品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持续性存在动态演进的过程。当产品多元化处在较低水平时, 企业高昂的适应性成本及资源约束等问题会抑制企业的持续创新投入; 随着产品多元化程度不断上升并超过某一临界值, 其释放的规模效应会弱化资源约束的劣势(杨兴全和任小毅,2019), 并能使不同产品市场相互协同, 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和用户基础, 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正向影响。基于上述观点, 本文提出:

H2b: 在数字化背景下, 产品多元化会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正“U”型影响。

(三)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创新持续性: 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环境不确定性, 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还需要具备动态能力, 即企业建立和更新资源的组织能力, 能够根据需要重新配置和更新现有资源以适应市场的变化(Eisenhardt和Martin,2000)。对于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通常要面对不同的产品市场和客户需求, 企业能否有效适应环境变化并及时调整资源优势作用于创新持续性, 还依赖于企业的动态能力水平。

如前所述, 开展国际多元化的企业能够从不同海外市场中获取与积累多样化的技术和创新资源。当企业同时具有较高的动态能力时, 一方面, 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捕捉国际市场上的机会, 有效评估与利用不同国家间差异化的知识和资源(Monferrer等,2021); 另一方面, 有助于提高海外市场适应能力, 同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灵活地调整国际资源配置。相比于动态能力较低的企业, 国际多元化企业具有较高的动态能力, 能够更好地整合与运用不同国家市场的资源优势, 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从而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 动态能力较高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杨林等,2020), 当企业开展国际多元化经营时, 能够更好地从国外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并运用于自身创新实践, 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又有助于促进其国际化行为, 进而不断强化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因此, 本文认为, 企业动态能力越高, 国际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就越显著, 由此提出:

H3a: 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国际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

对于开展产品多元化的企业, 较高的动态能力同样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整合与利用不同产品市场中的资源优势。已有研究发现, 在高水平动态能力下, 产品多元化经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苏汝劼和常宇豪,2019)。然而, 高水平动态能力的培育与维持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精力, 当企业产品多元化程度较低时, 会加重资源约束的不利影响(盛宇华和朱赛林,2020), 限制企业创新资源的投入和提高多元化经营的成本, 使产品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负向作用得到增强。当企业产品多元化程度上升并超过临界值时, 其带来的规模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约束的问题, 在该情况下, 企业具备较高的动态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抓住不同产品市场中的機会, 通过持续变革创新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 动态能力较高的企业能够有效地吸收与整合各产品领域中有价值的知识和资源, 促进资源共享与内部协同, 形成良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对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综上, 本文提出:

H3b: 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产品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的正“U”型效应。

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 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 ~ 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该研究窗口期的原因在于: 其一, 2010年以来, 随着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 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其二, 该阶段同时避开了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对外投资及多元化经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WIND数据库, 并通过公司官网、 公司年报及其他公开媒体渠道对企业多元化数据进行补充和交叉验证。对初始样本进行如下处理: (1)剔除ST、 ?ST样本; (2)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 (3)剔除东道国或地区为英属维尔京群岛、 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的样本, 因为公司投资于该地更多的是考虑税收优惠, 而非正常的投资行为。本文最终获得1277家上市公司样本。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为了检验本文研究假设, 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ID= α0+β1Digitalization+β2Control+ε (1)

PD= α0+β1Digitalization+β2Control+ε (2)

S_innove= α0+β1ID+β2Control+ε (3)

S_innove= α0+β1PD+β2PD2+β3Control+ε (4)

S_innove= α0+β1ID+β2DC+β3ID×DC+

β4Control+ε (5)

S_innove= α0+β1PD+β2PD2+β3DC+β4DC×PD+β5DC×PD2+β6Control+ε (6)

其中: 模型(1)和(2)分别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其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模型(3)和(4)分别检验企业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 模型(4)中二次项系数方向为正且显著, 表明产品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正“U”型关系; 模型(5)和(6)进一步加入企业不同维度多元化与动态能力的交互项, 检验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1. 创新持续性。持续的创新投入是企业创新持续性(S_innove)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企业创新活动相关的信息主要反映在无形资产当中。一方面, 无形资产不仅包含研发投入, 还包含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 著作权等, 无形资产增加可视为企业创新投入的结果; 另一方面, 我国上市公司间研发支出的差异较大, 且多数企业没有披露R&D数据。基于此, 本文借鉴肖忠意等(2020)、 鞠晓生等(2013)的研究方法, 采用企业当年无形资产增量与期初总资产的比值作为创新持续性的测度方式。

2. 企业数字化。已有文献关于企业数字化(Digitalization)的测量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是采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建设的“0-1”虚拟变量(王海花和杜梅,2021), 该衡量方法虽然能够识别企业对数字化建设的关注, 但无法有效展现企业数字化水平的“程度”。二是采用企业数字化资产测量方式, 通过统计企业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中与数字化相关的软硬件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值进行衡量(余典范等,2022)。该技术处理手法能够反映企业数字化水平, 但不同企业间的无形资产有较大差异, 且可能受到企业炫耀性投资的影响。三是基于问卷调查法衡量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程度(祁怀锦等,2020), 然而问卷调查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造成企业间数字化水平的偏差。四是大量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 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上市公司年报中与“数字化”相关的关键词词频数量或占比来进行刻画(吴非等,2021; 周卫华和刘一霖,2022)。现实生活中, 企业的数字化不仅包括对数字资产的投资和关注, 还涉及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等, 这些信息通常会披露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对此, 本文借鉴吴非等(2021)的研究, 以企业有关数字化关键词在年报中的词频数作为衡量指标。

具体地, 本文首先确定数字化识别的关键词, 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种底层技术运用”和“技术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构建关键词库②(吴非等,2021); 其次, 在此基础上运用Python技术爬取样本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数字化关键词并剔除关键词前存在否定词语的表述; 最后, 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清洗、 匹配和词频统计, 加总形成各企业数字化水平指标。考虑到该指标具有典型的“右偏”特征, 本文参照以往研究方法对其加1后取自然对数。

3. 多元化经营程度。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测量主要包括计数法、 熵指数法、 会计比例法等(Xie等,2021; Schommer等,2019)。对于国际多元化(ID),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没有披露各海外子公司或投资所在国(地区)资产、 收入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无法采用会计比例法或熵指数法来衡量。本文采用计数法, 将手工统计的每家公司每年所涉及海外投资东道国或地区的数量作为国际多元化的代理变量。

对于产品多元化(PD), 本文参照主流研究方法, 采用熵指数法测量, 以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版)为依据衡量样本公司经营所涉及的行业情况, 并将各项业务归纳统计出各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然后, 按照计算公式(7)进行计算。

(7)

其中: n为企业所经营的行业数量, P表示各行业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值。

4. 企业动态能力。学术界对企业动态能力(DC)的测量尚未达成共识(宝贡敏和龙思颖,2015)。主流文献中指出, 动态能力包含吸收能力、 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Wang和Ahmed, 2007)。其中: 吸收能力反映企业接收、 消化外部知识和资源并转化应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 适应能力强调企业动态调整内部资源要素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活动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均体现了企业对于资源的整合、 重组、 更新与再创造(Schilke等,2018)。本文借鉴杨林等(2020)的研究, 对上述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进行测量(计算方法见表1), 并取该三个指标的算数平均值构造企业动态能力的综合变量。

5. 控制变量。本文同时加入了企业及行业层面的一系列控制变量, 这些变量被证明对企业实现创新持续性产生影响(盛宇华和朱赛林, 2020; Xie等, 2021), 包括企业规模、 员工规模、 资产负债率、 企业成长性、 前期绩效、 股权集中度、 企业年龄和行业竞争度。此外, 考虑到不同行业与年份中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活动的差异, 本文进一步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及行业固定效应。本文各变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如表2所示。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3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 样本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平均水平为0.014, 最大值为5.57; 不同企业之间的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 标准差达1.217; 从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来看, 平均每个企业涉及东道国的投资数量为3.52, 产品多元化经营的均值为0.422。

相关性分析结果(限于篇幅, 表略)显示, 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 且VIF值在1.01~1.72之间, 在临界值10的水平以下, 表明本文研究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基本回歸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企业数字化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列(1)和列(2)的回归结果显示, 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越高, 越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 且对产品多元化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这一结果表明, 企业具有较高的数字化能力能够降低其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交易成本, 促进企业与外部市场建立更广泛深入的联系。H1a和H1b得到验证。

表5进一步检验企业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本文将多元化变量滞后一期以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列(1)的结果显示, 国际多元化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持续性,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H2a得到验证③。列(2)的结果显示, 产品多元化二次项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即产品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存在正“U”型影响, 这说明: 在产品多元化程度较低时, 企业资源约束问题与较高的适应性成本会制约企业创新投入, 甚至会出现财务短视等问题; 而当产品多元化水平升高并超過临界值时, 其带来的规模效应弱化了资源约束的影响, 同时能够促进不同产品市场间的资源互补与产生协同效应, 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 H2b得到验证。列(3)的结果显示, 将不同维度多元化变量放入模型中后结果依然成立。

列(4)和列(5)用以检验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可以看出: 在列(4)中, 动态能力正向调节了国际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的积极影响, 当企业动态能力较高时, 能够更好地整合与利用不同国家市场中的创新资源, 并对国际环境变化做出积极响应; 在列(5)中, 动态能力与产品多元化二次方交互项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验证了动态能力能够增强产品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正“U”型影响, 即当企业产品多元化程度超过拐点之后, 具备较高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不同产品市场间实现协同效应, 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水平, H3a与H3b得到验证。图2显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 可以看出, 相比于较低的动态能力, 当企业具有较高的动态能力时,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更显著, 表现为斜率更加陡峭。

此外, 基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本文发现企业的资产规模、 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前期绩效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这表明规模越大、 经营业绩越好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解决资源约束问题, 并能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势, 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三)拓展性分析

前文研究发现, 企业具有较高的数字化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开展多元化经营, 那么,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持续性的关系是否同样会因受到不同数字化水平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表明, 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 数据分析与资源整合能力(Chen等, 2022)。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 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行业、 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消费者需求, 还需要协调不同市场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处理内部复杂的管理问题。本文认为, 相对于数字化水平较低的企业, 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在其具备较高数字化水平时更显著。一方面, 在高数字化水平下, 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外部差异化市场间的情况和潜在需求, 及时抓住机会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创新资源; 另一方面, 数字化提高了企业信息加工和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有助于企业加快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促进实现创新持续性。然而, 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对于规模较小、 产品多元化程度较低的企业来说, 可能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源约束问题, 且数字化水平尚未能有效支撑其业务发展与多元化资源整合, 进而加大企业创新的成本。

因此, 本文进一步基于企业数字化水平将样本分为两组, 以企业数字化指标是否高于总体样本的平均值进行划分。表6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企业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均会显著影响其创新持续性水平; 而当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时, 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弱化甚至不显著。以上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四)稳健性检验

第一, 考虑到企业国际多元化与创新持续性之间可能的内生性问题, 除了对其进行滞后一期处理, 本文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借鉴王化成等(2015)的研究方法, 采用相同年度同行业其他企业国际多元化的均值作为ID的工具变量, 记为ID_AVE。一方面, 同一年份中相同行业的企业具有相似的行业特征, 故与I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一方面, 鲜有文章证实同行业其他企业国际多元化会对本公司的创新持续性产生影响, 因而满足外生性。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显示, Shea's partial R2的值为0.753, 且F值大于临界值10的水平, 因此拒绝存在弱工具变量的假设。表7中列(1)和列(2)的结果显示, 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 企业国际多元化与创新持续性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符合前文假设。

第二, 替代变量检验。本文参考柳卸林等(2021)的研究, 以企业当年研发投入乘以研发投入的环比增长率(S_RDI)作为创新持续性的替代变量进行测试, 创新持续性也可表现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研发资源的不断投入, 表7中列(3)的结果支持了前文研究结论。此外, 本文进一步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替代熵指数法测量企业产品多元化程度, 记为PD_HHI, 该指标用“1-企业各业务单位营业收入占比的平方和”表示, Model 4的检验结果与前文不存在实质性差异。

五、 研究结论、 启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数字经济推动了企业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以及创新的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 创新持续性作为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值得关注。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投入视角, 实证检验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数字化有助于降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 促进企业更好地与外部市场建立联系; (2)从资源投入视角来看, 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均能促进企业的资源获取与知识积累, 但二者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国际多元化正向促进企业的创新持续性, 而产品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产生正“U”型影响, 在产品多元化程度较低时, 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会制约企业的创新投入; (3)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不同维度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持续性的关系, 表明动态能力在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进一步研究发现, 受企业数字化水平差异的影响, 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在其具备较高数字化能力时更显著。

(二)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带来了有益的实践启示。一方面, 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时应深刻意识到数字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与外部市场主体开展交流与合作, 提高数据分析与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将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经验理念渗透到管理、 运营、 决策等各个方面, 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还应重视不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影响, 企业进入到不同的海外市场或产品领域能够获取与积累创新所需的多样化知识、 信息和技术资源, 但也要克服资源约束和管理协调性的问题, 同时积极培育和提升企业动态能力, 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势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于政府而言, 不仅应持续完善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还应积极深化市场化改革, 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促进资源、 要素在企业间快速流动与共享的重要作用; 同时, 加大政府财政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整合、 运用好分散在不同市场中的创新资源, 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三)展望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如下: (1)本文并未区分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产品多元化在知识吸收、 资源整合及管理协调等方面存在差异, 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两者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不同的作用机制; (2)企业的创新活动过程有时并非局限于一个经营战略, 有关企业国际多元化与产品多元化如何交互影响企业的持续创新, 是产生互补抑或替代效应值得进一步探究; (3)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及多元化经营等存在行业差异, 如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高, 而服务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范围更广, 下一步可考虑区分不同行业分析企业数字化、 多元化经营与创新持续性的关系; (4)现如今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制度环境、 商业环境和合作环境, 制约了企业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创新水平的能力(Wang和Xie,2021), 逆全球化下我国跨国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持续性, 亟待进一步探究。

【 注 释 】

①通常包括ABCD技术,即人工智能、 区块链、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

②囿于篇幅, 关键词留存备索。

③本文同时将国际多元化变量的二次项放入模型, 发现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均不显著, 排除了国际多元化的“U”型效应。囿于篇幅, 未报告该结果。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宝贡敏,龙思颖.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最新述评与展望[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7):74 ~ 87.

陈冬梅,王俐珍,陈安霓.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 J].管理世界,2020(5):220 ~ 236+20.

樊霞,陈娅,张巧玲.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隐性担保与企业创新持续性[ J].管理学报,2020(9):1347 ~ 1354.

郭海,郭安琪,韩佳平.组态视角下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驱动因素研究[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3):94 ~ 105.

何郁冰,周慧,丁佳敏.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的持续创新?[ J].科学学研究,2017(12):1896 ~ 1909.

焦豪,杨季枫,王培暖,李倩.数据驱动的企业动态能力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分析[ 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174 ~ 192.

鞠晓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J].经济研究,2013(1):4 ~ 16.

刘启雷,张媛,雷雨嫣,陈关聚.数字化赋能企业创新的过程、逻辑及机制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22(1):150 ~ 159.

柳卸林,张伟捷,董彩婷.企业多元化、所有制差异和创新持续性——基于ICT产业的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1):76 ~ 89.

吕潮林,彭灿,李瑞雪,尹佳怡.动态环境下组织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持续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 J].科技管理研究,2021(22):135 ~ 144.

马玥.数字经济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机制、表现、问题及对策[ J].宏观经济研究,2021(5):81 ~ 91.

祁懷锦,曹修琴,刘艳霞.数字经济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视角[ J].改革,2020(4):50 ~ 64.

苏汝劼,常宇豪.经济新常态下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J].宏观经济研究,2019(7):136 ~ 147.

王海花,杜梅.数字技术、员工参与与企业创新绩效[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1):138 ~ 148.

王化成,曹丰,叶康涛.监督还是掏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 J].管理世界,2015(2):45 ~ 57+187.

王墨林,宋渊洋,阎海峰,张晓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国际化广度的影响研究: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2(5):33 ~ 47.

王晓君,付文林.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景气度的视角[ J].经济纵横,2019(11):91 ~ 102.

邬爱其,刘一蕙,宋迪.跨境数字平台参与、国际化增值行为与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J].管理世界,2021(9):214 ~ 233.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任晓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 J].管理世界,2021(7):130 ~ 144+10.

肖忠意,林琳,陈志英,许定宝.财务柔性能力与中国上市公司持续性创新——兼论协调创新效应与自适应效应[ J].统计研究,2020(5):82 ~ 93.

許晖,单宇.打破资源束缚的魔咒: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机会识别与资源“巧”配策略选择[ J].管理世界,2019(3):127 ~ 141+168+207.

杨林,和欣,顾红芳.高管团队经验、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突变:管理自主权的调节效应[ J].管理世界,2020(6):168 ~ 188+201+252.

杨兴全,任小毅.多元化经营缓解了非产业政策扶持企业融资约束吗[ J].财贸研究,2019(3):99 ~ 110.

余典范,王超,陈磊.政府补助、产业链协同与企业数字化[ J].经济管理,2022(5):63 ~ 82.

余芬,樊霞.高管认知、行业管制与企业创新持续性[ J].科研管理,2022(12):173 ~ 181.

张玉利,冯潇,田莉.大型企业数字创新驱动的创业:实践创新与理论挑战[ J].科研管理,2022(5):1 ~ 10.

周卫华,刘一霖.管理者能力、企业数字化与内部控制质量[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5):110 ~ 127.

Cefis E., Orsenigo L.. The persistence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A cross-countries and cross-sectors comparative analysis[ J].Research Policy,2001(7):1139 ~ 1158.

Cheng J. L. C., Bolon D. S.. The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R&D:A neglected topi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3(1):1 ~ 18.

Clausen T., Pohjola M., Sapprasert K., et 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as a source of persistent innovation[ 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2(3):553 ~ 585.

Cuypers I. R. P., Hennart J. F., Silverman B. S., et al.. Transaction cost theory:Past progres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21(1):111 ~ 150.

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10-11):1105 ~ 1121.

Luo Y., Tung R..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A springboard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4):481 ~ 498.

Mariani M. M., Wamba S. F.. Exploring how consumer goods companies innovate in the digital age:The role of big data analytics compan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121):338 ~ 352.

Priem R. L., Wenzel M., Koch J.. Demand-side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s:Putting value creation for consumers center stage[ J]. Long Range Planning,2018(1):22 ~ 31.

Sanna-Randaccio F., Veugelers R.. Multi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with decentralised R&D: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47 ~ 63.

Schilke O., Hu S., Helfat C. E.. Quo vadis, dynamic capabilities? A content-analy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8(1):390 ~ 439.

Schommer M., Richter A., Karna A.. Does the diversification 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hange over time? A meta analytical review[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9(1):270 ~ 298.

Sun W., Govind R..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cash flow volatility: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irm dynamic capability[ 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18(5):440 ~ 461.

Suzuki J., Kodama 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of persistent innovators in Japan:Two case studies of large Japanese firms[ J]. Research Policy,2004(3):531 ~ 549.

Tavassoli S., Karlsson C.. Persist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innovation analyzed and explained[ J]. Research Policy,2015(10):1887 ~ 1901.

Teece D. J..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13):1319 ~ 1350.

Wang C. L., Ahmed P. K.. 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1):31 ~ 51.

Wang L., Xie Z.. An outcome of decoupling and de-globalization?The weakened impac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firms since 2016[ 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21(3):630 ~ 635.

Xie Z., Li J.. Exporting and innovating among emerging market firms: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8(2):222 ~ 245.

Zhou Y. M.. Synergy, coordination costs, and diversification choic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6):624 ~ 639.

【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Q22G020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2YJC630168);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M722814)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 310023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多元化经营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分析
基于多元化经营的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战略研究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产权性质、高管薪酬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战略分析
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