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山博爱之家”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2023-05-30 04:57陈元
团结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革中央江苏省委民革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也是责任的担当。在江苏,走到各地都能看到民革党员之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山博爱之家”。

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完善“家”的布局。长期以来,对于江苏民革基层组织来说,缺乏固定活动场所是一个共性的难题。由于民革党员较少、经费缺乏,民革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支部,一般很难配备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一应设施,平时开展组织活动就像打“游击战”,搞一次活动换一个地方。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在全省发出大力推进“中山博爱之家”建设的号召,将其列为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有关事宜、统一部署工作。民革江苏省委会大力支持基层民革组织创建“中山博爱之家”,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当地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家等党员志愿者的积极性能动性,采取与当地统战部门、兄弟党派或有关单位共建共用的方式,为建设和使用“中山博爱之家”创造良好条件。在民革江苏省委会的全力推进和各级民革组织、民革党员的支持下,截至2022年底,江苏已建成“中山博爱之家”171家,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构建了民革“中山博爱之家”特色履职网络。

围绕履行参政党职能,汇聚“家”的力量。民革江苏省委会将建设“中山博爱之家”与开展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让“家”成为民革党员们建言资政、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民革淮安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设有专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和基层组织办公室,以图片上墙、奖章入柜的形式直观展示民革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风采和各基层组织取得的荣誉成果,多次组织与政协、统战系统兄弟单位之间的考察交流以及调研座谈活动。民革江苏省直科技支部“中山博爱之家”重点打造以“科教公益中国行”为主题的科教公益品牌,开展了“用爱点亮心灯 为残疾儿童义卖捐赠”等活动,联合共青团南京市委等单位启动了“学科学云课堂”项目,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能实时共享优质科普教育资源,让公益助学实现常态化和长期化,推动教育扶贫从“扶智”向“扶志”的深度转变。

完善评比表彰激励机制,提升“家”的水平。随着全省“中山博爱之家”数量的不断攀升,民革江苏省委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中山博爱之家”的管理使用水平上来,推动建“家”、用“家”提质增效。要求全省各级民革组织研究制定“中山博爱之家”建设管理办法,确保“家”管理有效、物尽其用、维护良好。召开优秀“中山博爱之家”管理使用情况交流会,邀请优秀“中山博爱之家”所属基层组织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介绍建设和管理经验。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优秀“中山博爱之家”评选活动,遴选出一批富有特色、运行良好、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山博爱之家”,对其予以表彰并授予先进称号,同时通过《团结报》、《江苏民革》以及江苏民革微信、网站等多个媒体平台予以推介。通过不断完善评比表彰激励机制,充分肯定民革党员建“家”的心血与付出,鼓励各级民革组织再接再厉,不断提升“中山博爱之家”建设实效。

强调历史感与科技感并重,突出“家”的特色。2022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民革中央迅速下发通知,要求在民革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中共党史,系统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真学习多党合作史和民革党史。民革江苏省委会在推进“中山博爱之家”建设过程中,强调凸显党史元素,努力让“家”的温馨与民革历史、多党合作史和谐共生。民革江苏省直工委“中山博爱之家”用近百幅记录了江苏民革组织发展历史的照片墙,打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长廊;江苏籍民革党员著作组成的“书墙”,以及墙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博爱”书法作品等,则营造了浓厚的民革党史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中山博爱之家”的建设成效。民革无锡市委会“中山博爱之家”智慧展厅依托5G技术,通过交互方式和视频解说,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示民革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形象。

民革江苏省委会通过建家、管家、用家,加强思想建设,增强组织活力,开展社会服务,提升履职能力,“中山博爱之家”已经成为江苏民革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过硬成绩,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提升组织向心力。建“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家”凝聚人心和共识,汇聚智慧和力量。在民革江蘇省委会的推动下,民革各级组织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在“中山博爱之家”开展了一系列读书会、朗诵会、宣讲会、交流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等活动,结合思想政治建设年、组织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和履职能力建设年,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围绕民革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挥“中山博爱之家”平台优势,组织开展青年党员座谈交流、书画作品展、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省市民革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基地化与基层化结合、政治教育与文化熏陶结合”,先后举办了157场“中山博爱讲堂”,数万人次通过现场及视频方式参会。党员们互相学习、增进交流、共同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以及对民革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山博爱之家”已经成为民革的形象宣传阵地、提升组织活力阵地、优良传统教育阵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履职新突破。参政议政是检验民主党派履职成效的“试金石”。“中山博爱之家”不仅解决了过去民革基层组织参政履职缺乏交流场所的问题,也极大地激发了民革党员参政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江苏民革资政建言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在协商建言资政方面,《我国“十四五”发展形势研判及对策建议》等18篇素材被民革中央采用作为中共中央经济工作高层协商会、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等发言素材。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提案》和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李玉生提交的《关于完善我国安全生产一体化防控体系的提案》入选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名单。民革江苏省委会提交的关于社区养老的素材形成民革中央提案后被全国政协评为“2020年度好提案”。在参政助力发展方面,向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报送了10余篇直通车调研报告,其中《推进昆山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三点问题与建议》等8篇直通车报告获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长等主要领导批示。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方面,向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及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协、省委统战部上报各类信息1800余篇次。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采用90余篇,民革中央采用600余篇。多篇信息得到中共省委书记等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施行。“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需坚持人才先行”等信息被《人民日报》刊登。江苏民革上报社情民意信息的采用量在全国民革省级组织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关注民生,帮扶济困,搭建群众“连心桥”。开展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依托“中山博爱之家”树立“中山博爱”品牌,通过集聚全省民革资源和力量,重点打造“博爱·牵手”、“同心·博爱”、“博爱之光”三个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工作落地见效。“中山博爱星星之家”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举办各种亲子活动、互动游戏,促进了自闭症儿童恢复和适应性提升;“中山博爱海连之家”利用自身平台和资源,开展国学经典宣传和教育,举办“海峡两岸情·少儿百米绘画写诗会”等活动,共绘两岸情,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绵薄之力;“中山博爱华美之家”利用位居闹市的地理优势,为环卫工人和过往行人开设爱心驿站,成为民革组织向社会辐射热量的“温暖小屋”。五年来,全省民革弘扬博爱精神,扶危济困,共资助困难学生3503人;实施法律援助798次,受益人数8775人;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活动1406次;开展义诊活动808次,受益人数69000多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390次,受益人数11073人。“中山博爱之家”为民革基层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拓宽了渠道、创造了新平台,彰显了民革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有力提升了民革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民革江苏省委会构建的“中山博爱之家”特色履职网络,得到了民革中央的肯定、民革兄弟省份组织的“点赞”和民革党员的欢迎。踏上新征程,民革江苏省委会将继续推进“中山博爱之家”建设,为打造思想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陈元,民革江苏省委会调研处干部/责编 魏国良)

猜你喜欢
民革中央江苏省委民革
永留一片丹心在 好为人民服务来——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钱昌照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集中力量减少相对贫困 促进共同富裕
壮大主流舆论 传播江苏声音——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访谈
凝聚政治共识 汇聚改革力量
民革中央举办厅级以上实职干部专题研讨班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