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三大特征和教学价值探析

2023-05-30 14:38李丽娟
成才之路 2023年1期
关键词:原典教学价值文言

李丽娟

摘要:文言、原典和声韵节奏美是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三者相辅相成。文言发展一脉相承,与现代汉语是“源”和“流”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汉语和汉字文化。教师带领学生涵泳原典、诵读原典,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带领学生诵悟结合感受声韵节奏美,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文言;原典;声韵节奏美;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1-011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课标下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B2020072)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对于现代文和文言文白话译文来说,文言文有三大特征,分别是文言特征、原典特征和声韵节奏美特征。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这三大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源流关系,并通过带领学生涵泳原典、诵读原典等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从而真正发挥出文言文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

一、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之文言特征

1.文言发展一脉相承,自成系统

为弥补口语不能延时交流与传播的缺点,古人用文字记录口语,于是便有了书面语。“书面语在口语基础上形成,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论语》《孟子》中记录的对话,大体上就是当时的口语。”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逐渐加深变广,新词新义也随之产生。如用“衣”和“中”组成“衷”字来命名内衣,用单音词“司”和“南”组成双音词“司南”来命名“天然磁石磨制而成的勺形磁性指向器”。又如“果”字本义是“植物结出的果实”,为表达抽象的思维、思想,引申出“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中“成就”之意,“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中“饱足”之意,“魏武帝亦刑法严峻,果于杀戮”中“有决断”之意等。虽文言词汇词义一直在发展丰富,但主要是基本词义的重组和演变,新老词义之间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并非杂乱无章,无迹可寻,而是一脉相承,自成系统。“不管人们在口头上实际说着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在政治领域和正统教育中,凡提笔属文,仍要保持先秦文献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政治力量使文言几乎不受方言的影响,也不受其他语族语支的影响,使文言发展始终保持相對独立,从而能够实现一脉相承。

2.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文言与现代汉语有许多显著差异,但不能因此把文言与现代汉语割裂开来。如果说文言是“源”的话,那么现代汉语就是“流”,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历代文言都吸纳了当时规范、高效、典雅的口语词汇词义,并以文言文形式保存了文言所有语法、词汇、词义,可以说文言是汉语、汉字的档案库。文言里有过时的语法、词汇、词义,但文言里更多的是能满足时代需求、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通常意义上讲是识字、书写、阅读、表达、交流相辅相成的过程,而所识、所写、所读的汉字、词汇和基本语法,绝大多数都能在文言这一档案库中找到源头。

(1)文言词义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现代汉语大多数词义仍沿用文言词义。例如,文言单音词“失”的本义是“纵也”,如“在手而逸去为失”。引申义为“丢失”“失控”,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君子不失足于人”。又引申为“错过”,如“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失”的这些词义仍然保存在其现代汉语词素义里,如丢失、失态,错失良机等。又如,“兵”的本义是“兵器”,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引申义为“军队”,如“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又引申为“战争”,如“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现代汉语的单音词“兵”几乎不再表达这些词义,主要是“士兵”之意,但短兵相接、按兵不动、纸上谈兵……这些成语中的“兵”字仍然沿用了文言词义。再如,“火车”“可口可乐”“电脑”“高铁”“佛系”“躺平”……这些词语虽然是新兴词汇,但词素和词素义都能在文言中实现溯源。这样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见文言词义与现代汉语是“源”和“流”的关系。

(2)文言语法与现代汉语的关系。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文言语法大多沿用至今。即便某些文言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异较大,也仍然活用在现代汉语中。例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您美得很,徐公如何能比得上您呢”,原文和译文语法一样。又如,古代汉语有状语后置语法,现代汉语句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词语有“青出于蓝、绳之以法、持之以恒”等。古代汉语有判断句,现代汉语有“来者不拒、言者无罪、言为心声”等。古代汉语有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有“唯利是图、唯你是问、何罪之有”等。古代汉语有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有“冰释、蚕食、鬼哭狼嚎”等。古代汉语有形容词作名词,现代汉语有“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居安思危”等。古代汉语有形容词作动词,现代汉语有“热饭、中饱私囊”等。古代汉语有意动用法,现代汉语有“不耻下问、厚古薄今”等。由此可见,文言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根”和“枝”的关系。

3.立足文言本义,挖掘现代隐身义

教学文言的过程就是现代汉语的溯源寻根之旅,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素”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先用“素”字组词或说一些自己学过的与“素”字相关的诗文。在学生说出后,教师要一一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十三能织素、素车白马、尸位素餐、维生素、朴素、素颜、素来如此……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理解“素”字由本义到引申义的思维逻辑过程。“十三能织素”中的“素”其本义为“白色的生丝”,而“白色的生丝”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经过染色,抽象化后便有了丰富的引申义。一为“白”义,泛指一切白颜色,如素车白马。二为“空”义,即不付代价,“尸位素餐”的“素餐”就是不付代价地白吃闲饭。三为带有根本性的物质,是基本成分,“维生素”“元素”“因素”等就是此义。四为“本真”之义,如朴素、素心等。五为“本来”之义,如素来、素常等。“在整个社会语言中,词汇和他的意义都是有系统的,只是因为言语作品对语言的使用是没有次序的,使语言内部存在的系统被掩盖了。”而语法更是有规律的,文言教学不能止步于无序语料的积累,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用发散思维串联语言现象,再运用辐合思维以梳理、归纳、探究,发现词汇的引申义、词语的分化、古今汉语的联通等,从中获得规律,然后演绎到其他语言现象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必教授每一个文言字词句,而应抓住典型字词句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观察语言现象、寻找语言规律、沟通古今汉语的意识。

二、文言特征的教学价值

文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始终拥有着不可撼动的正统地位,不受方言和其他语言的影响,自身发展一脉相承,在维护民族统一、促进文化交流、保障文化传承方面功劳巨大。虽然有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已失去了语用功能,但它们在当年是“鲜活”的,它们是历史时代的烙印、文化发展的足迹,并没有失去历史文化价值,就像“地动仪”或者考古“文物”虽然在当今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并没有失去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文言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梳理归纳语言现象、探究语言规律中获得发展和提升。第二,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和汉字文化,认识到文言一直是“用中活”,不是“过时”的“死语言”。第三,可以使学生理解文言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学生真正明白了文言的价值后,就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保护文言,让文言在自己心中活起来。

三、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之原典特征

原典指先秦以来经时间考验、层层筛选的优秀文言文,区别于“白话译文”,强调其“原文”身份。当前,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现代汉语正经受着语法欧化、外语词汇杂糅、言辞粗陋的冲击。例如,“因此”被说成“基于这个原因”。“问题很多”被复杂地理解为“有很多问题存在”。又如,五四运动前汉语被动句通常表达不如意的事情,因为被动标记“被”是从“蒙受”“遭受”意义的动词“被”虚化而来,而现代汉语受英语影响,被动句失去了原来的“蒙受、遭受”的感情色彩,于是不分場合地滥用被字句。YYDS、集美、伞兵、哇卡、绝绝子、好稀饭等网络词更是泛滥成灾。而文言与现代汉语不同,文言经过数千年的锤炼、洗涤和积淀,发展出了与本民族思维、心理和文化相契合的丰富词汇和语法。用文言写作、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流传至今的原典,无不彰显词约义丰、言近旨远、构造灵活、文质兼修的汉语特点。汉语特点沉淀在原典之中,优秀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宝贵的人文精神也沉淀在原典之中。

四、原典特征的教学价值

1.涵泳文言原典,培养学生汉语语感

“母语的建构与应用是语文课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只有这一项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提高学生母语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母语的语感表现为不需要刻意组织就可以表达思想,不需要刻意分析就能够分辨和判断言语真误的敏锐性。语感看似是一种直觉,实则是习得和积累的结果。”一方面“分辨和判断语言真误”以“习得和积累”的语言为衡量标准。习得积累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语感,就有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如果习得积累的是语法欧化严重、外语词汇杂糅泛滥、言辞粗陋失度的语言,必然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感。“语文是母语教育,它应当有时代性,但是更重要的,它必须不能丢掉民族性……越是突出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才越可以立足世界。”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文言最有汉语的特点和优点,所以文言阅读是培养母语良好语感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语感是将世界的意义凝聚在语言中,沉淀进言语主体的精神世界,并且与主体精神世界达于同化状态,交融成一体,才能真正形成。”也就是说语感远远不是对客观语义的理解,而是对言语经验的直觉把握与表达,因此通过他人言语作品培养语感,不能只停留于理解客观语义,应该涵泳原文,唯涵泳方能沉浸、体验、交融。涵泳文言原典培养出的语感,不但在语言和思想情感内涵上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还能帮助学生凭直觉快速分辨出现代汉语中哪些词语是自己的,哪些词语是生搬硬套来的,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阅读文言原典,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

学习优秀的文言原典能“增进对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进一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那么,为什么学习优秀的文言原典就能“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呢?如果只是文言原典承载的优秀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宝贵的人文精神在发挥作用,那么阅读承载这些内容的现代文不也一样能实现吗?又何必辛苦学习文言原典呢?事实上,现代文即便写得再好,思想内容再丰富,也替代不了阅读文言原典在这方面的价值。如果把阅读比作对话的话,那么广泛阅读优秀的文言原典则是与往哲先贤直接的精神会面与灵魂对话,在这样一种广博的见识涵泳中,亲切感、认同感会不断增强。如果把文言原典承载的优秀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比作一条河的话,那么阅读现代文,就相当于看到眼前脚下的河。而广泛阅读优秀文言原典,则相当于穿越时空,溯流而上,从而亲历它的源起和经过,亲见它曾经的模样,以及它在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这样,学生便会明白什么是血脉相承,什么是愈久弥新,并为贯通千古的生命长度、生生不息的生命强度、光照今昔的智慧亮度所震撼,于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便会油然而生。

五、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之声韵节奏美特征

1.得天独厚的条件

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一般来说,元音是乐音,辅音是噪音,构成汉语音节的音素中,乐音更多,占主导地位,而乐音就是和谐悦耳的声音,所以汉语音节所表现的音韵美比较突出。汉语单音节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上是平声,去、入是仄声,和谐地交织,平仄协调,轻重相间,有助于形成汉语抑扬顿挫的声调美。另外,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大多数高频汉字都是单音节词,音、形、义三位一体。这都是展现元音、押韵、声调之声韵美,体现虚字与句子长短整散之节奏美的得天独厚条件。

2.审美自觉的追求

自先秦,汉字声韵节奏所体现出的审美特征很早就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于创作中,“四书五经”等典籍中的词句,因押韵、对偶、虚词、句式的灵活运用而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者俯拾即是。三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语言作品声韵美有如下表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西晋陆机在《文赋·并序》中对音律的看法是“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和“神思”中对音韵美有专门论述。唐代韩愈的《答尉迟生书》亦言“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这暗含了韩愈对“声韵节奏美”的追求。清代,以刘大櫆为代表的桐城派提出“因声求气”说,成为桐城派建构文体的一种普遍模式,表现出对声韵美的追求和推崇,此后历代桐城派文人都视之为创作法宝,不断发扬光大,后方东树、梅曾亮、吴汝纶、林纾也将文言文的声韵节奏之美推向了极致。元音、押韵、声调的声韵美,虚字与句之长短整散的节奏美,两者和诗文情思律动美高度契合,是古人审美自觉的追求。声韵美、节奏美、情思律动美的高度契合在优秀文言原典中比比皆是,无须赘述。

六、声韵节奏美的教学价值

文言原典展现声韵节奏美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是文人自觉的审美追求,情思的表达需要。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提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由此可见,声韵节奏美是文气之形,文气是声韵节奏美之魂,诵悟结合是感受声韵节奏美的主要方法。诵悟结合感受声韵节奏美可培养学生汉语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这正是声韵节奏美的教学价值。

七、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几千年的语文都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而是带着思想、载负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语话和篇章。所以,语文课程中的‘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理性的语言,更是语境中的言语和优质的母语语感”。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汉语,传承汉语精华,就必须带领学生溯源寻根学习文言。在教学文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原典价值,避免教條灌输和死记硬背,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的声韵节奏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言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王宁.文言与白话———谈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建设, 2004(12).

[4]王宁.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5(08).

[5]李贞祥.文道关系之源、流、变[J].上饶师专学报,1997(04).

[6]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7]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J].语文学习,2018(01).

[8]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Valu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 Lijuan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Classical Chinese, original classics and the beauty of rhyme and rhythm ar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Chinese, which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Chinese comes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and it has the relationship of "source" and "flow" with modern Chinese. Teachers lea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modern Chinese and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Teachers can lead students to learn from and read the original canon, which can increa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and pride in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eachers who lead students to recite and feel the beauty of rhyme and rhythm can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ability.

Key words: classicalChinese; classicalChinese;theoriginalcanon;thebeautyofrhymeand rhythm; teachingvalue

猜你喜欢
原典教学价值文言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对创建少数民族原典阅读品牌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