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促全面发展

2023-05-30 10:48郭德馨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郭德馨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按照该项政策的具体要求,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作业,以更好地调整并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减负提质”的相关需求,通过对作业数量的优化,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作业负担,重视作业的整体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大部分教师将数学作业设计作为重点落实的工作之一。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作业负担,教师需要根据相关政策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小学数学作业。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师需要优化数学作业,以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1.过度注重知识传授

现阶段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大部分教师主要将学科知识和教材中的习题作为作业内容,却未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思路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日常作业练习过于机械化,将重点放在教材中的固有知识方面,而知识结构成为教师具体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导致学生的知识点只能来源于书本知识、作业,无法扩宽学生知识视野,使知识获取渠道过于局限[1]。

2.过度重视书面作业

目前,书面作业已成为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唯一作业任务,且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书面作业中,长期如此,难以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實践能力。小学生年龄特点使其更加贪玩、好动,在作业形式的预留方面应当以多样化的形式为主。通过设计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形式的作业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应局限于书本作业中,能够以生活实践为重点,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2]。

3.过度重视“题海战术”

在以往的教学中,单元检测、月考等各种考试作为每学期的重点内容和“必需品”,甚至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小学生学习检测而要求天天练习、课课练习。部分学校、教师认为通过“题海战术”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通过不同类型的大量试题,使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利于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长年累月机械化的重复检测、做题,不仅不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甚至在该种情况下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1.层次性作业设计

由于小学生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数学知识接受与掌握方面各不相同[3]。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无法根据不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情况进行设置,无法按照各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布置作业。在该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设计并指定合理的数学作业,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水平的需求。关注并强调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梯度性,促进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与完成作业的兴趣、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在设计层次性教学中,需要充分按照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进行设计。针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将作业设计简单化;针对学习能力处于中等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当增加作业难度;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作业难度,并且延伸知识。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下学生的具体需求,强化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与作业完成的效果,能够在掌握知识方面获取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升。

2.实践性作业设计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环节中,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任务主要以书面数学作业为主,这类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枯燥,不具备创新、新颖性,难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作业完成效果欠佳,难以充分发挥作业任务的作用,无法通过作业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增强知识巩固效果。基于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需要加强作业的实践性与操作性[4]。实践、操作性作业更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作业任务,实践性作业与以往传统单一形式的作业不同,能够改变“题海困境”,并且通过改变作业设计的形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降低作业负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小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性作业充分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带的钱、购买的物品、每件物品的价格以及最终找回的零钱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在课堂教学中,详细地讲述价格计算的整体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利于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双减”大背景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能够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强化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将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得到充分表达与体现。

3.趣味性作业设计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正处于生性好动、贪玩的年龄,趣味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与知识掌握的强化。在“双减”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增加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乐趣性,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作业完成方面更加积极、自主,提高学生对作业完成的兴趣,改变小学生对作业单一、枯燥、无趣的认知,增添作业的趣味性与丰富性[5]。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需要对学生的兴趣、学情等方面进行切实的观察,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后根据教材实际内容,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小学生在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任务后,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掌握,利于巩固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有效地运用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方式,能够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符合“双减”大背景下对学生“减负提质,促全面发展”的相关要求,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欲望以及探究欲望,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增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实现其学科素养、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的整数”这一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小学生作业完成兴趣,教师需要增添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对此,教师可提问:“丽丽家电话号码共计7位数,后四位数字分别为0632,请同学们结合我给出的提示猜出丽丽家电话号码的前三位。提示:前三位号码分别为最小的质数、6的最小公倍数、最小的自然数。”趣味性数学作业能够充分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与热情,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阶段中,利于学生对这一单元学习的掌握,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

4.探索性作业设计

开展高质量的探索、分析活动,不仅仅只是通过对模仿、记忆的实施,而是需要学生能够在對知识探索、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探索意识,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与分析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小学生开展探索活动,能够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重难点以及技能的深刻掌握,同时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活动经验,提高数学作业的探索性价值,通过数学作业能够积极培养小学生探索、合作、分析活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探索者、分析者。该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与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以此充分发挥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价值。基于此,教师需要注重观察作业。观察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意识,使小学生能够对相应的问题、事物的主要发生规律等及时发现、了解,以此促进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探索相应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应当关注调查作业。调查作业的主要优势表现为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中每日的用水情况,以此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探索和分析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探究性数学作业能够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在探索性作业的优势下,小学生在数学知识、作业完成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数学作业在设计方面得到显著的优化效果,减轻小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压力与负担,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完成教师预留的作业,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印象,扎实基础内容。例如,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在该单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探索性数学作业,该作业形式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程的实际内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电脑自主设计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的手帕,并将设计成果展示在班级中,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观察,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热情。

5.游戏性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满足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可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化课堂作业,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在活动区域的一角,组织学生分为两队,并为学生画10个格子的长廊,每两条格子长廊中间写上相应的题目,提前准备好题目牌,组织两队的成员进行划拳,获胜的一方需要按照划拳数目进行单腿跳,石头、剪刀、布分别为十格、两格、五格。跳到哪一格就回答相应格子内容的问题。答对后,输的一方需要等待对方下一位划拳,如做错题目只能原地等待和对方继续划拳。最终哪个队伍先走完即为获胜。通过游戏类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加强学生反应能力,同时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各种数学题型,利于减负增效,促进教学体系的稳固性。

6.开放性作业设计

开放性数学作业能够增强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日常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从而获取准确的答案。通过该种方式能够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百分数”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问题:“小明准备外出游玩,分别找到旅行社A、B询问收费情况,A旅行社如果能够买5张全票,那么剩余人的票价均以半价形式售出;B旅行社需要按照原价的70%给予优惠,如果两家旅行社的原价票价为每人800元,请你帮小明选择旅行社”。通过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能够积极促进小学生对相关知识作业的分析与探究兴趣,这一过程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可充分按照小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开放性的选择,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强化小学数学的整体设计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大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小学生“减负提质,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并调整教学体系,将自身专业强项、能力充分发挥,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挖掘,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多样化,增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创新课堂作业设计,通过作业的实践性、趣味性、探索性等形式,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作业负担,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完成效果,实现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5).

[2]彭小强.小学数学层次性作业设计及实施初探—以西师版小学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作业设计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17).

[3]沈友娟.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例析—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5).

[4]宋慧晶.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2).

[5]邓霞.小学低年级数学“非书面”作业设计的路径探析—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5).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