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健康转移路径探究

2023-05-31 05:42吕静文樊肖言杨超
国际公关 2023年6期
关键词:老龄化

吕静文 樊肖言 杨超

摘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老年人的实际健康状况,通过对他们健康转移过程的分析并结合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转移主要受到农村生活用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针对这四点,我们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可以通过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增加与农村老年人的情感联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吸引高素质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等方式,帮助农村老年人减缓健康转移速度,打造更加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

关键词:老龄化;健康转移;农村老年人

一、问题提出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际化问题,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正在经历着老龄化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并且是以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在加深。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之所以《意见》中提出了健康老龄化,是因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转移问题形势严峻。

老年人的健康转移是指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从健康向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转移的过程。[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情况下降、身体机能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必然会发生的。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并且会由健康状态逐渐转向非健康状态(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根据2016年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有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

《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20—2021)》分析指出,老年健康公平的城乡和区域差异依然较大。农村与城市相比,在城市中居住的老年人获得优质的卫生资源、可靠的医疗保障、良好的医养结合服务的机会多于在农村居住的老年人。此外,从老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来看,城市老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即可退休,而农村老年人可能还要继续务农;很多农村老年人都有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这都可能会加剧农村老年人的身体负担,加快健康转移速度。[2]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分析法。我们对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广泛阅读,了解了农村老年人健康转移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电话访谈的方法对身边的一些失能、半失能的农村老年人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的记录、整理、归纳、分析,梳理出健康转移的过程,进而理论结合实际,完成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减缓农村老年人健康转移速度对策的相关内容的写作(详见表1)。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访谈对象的健康转移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不良的饮食习惯—高油、高盐、过量饮酒等,引起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引起脑血栓。如访谈对象中的崔某,在吃饭时,突然出现口角歪斜,倾倒在地,家人将其迅速送往医院后,确诊为脑血栓,下肢麻木无力,无法自主行走,且言语不清,健康状况向半失能转移。还有一些老人如王某,嗜好肉类食物、油炸食物,导致肥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的病症逐渐显现,在家做家务时突然昏迷,老伴发现后及时送医抢救,确诊为脑梗死,长期昏迷,健康状况转变为失能。

第二,家人和自身早期对疾病不够重视,没有对疾病进行医疗干预,导致健康转移过程加快。访谈对象中的李某和钱某某,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情绪起伏大,家人和自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没有引起重视,后来逐步出现了记不清家人、心智不成熟等症状,才选择就医治疗,确诊为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病情逐步发展,健康状况逐步转向半失能和失能。

第三,安全保护措施建设不足。大多数老年人家中并没有配备防滑地板、老年扶手等,增大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受访者中许多老年人都曾因在家中突然摔倒损伤了骨骼,引起行动不便,只能借助拐杖或轮椅,更为严重的则需要永久性卧床。还有少部分老人因长期从事较繁重的家务活动,导致关节损伤,引发腿部不适,最终导致健康状况转向半失能和失能。

第四,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钱某某年轻时患轻度帕金森,随着年龄增长,发展态势逐步严重,导致老年时期健康状况转移为半失能。

三、农村老年人健康转移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生活用能及劳动力转移与老年人健康转移

一方面,在生活用能方面,农村老年人在室内滞留的时间较多,尤其是在冬季,他们大多都在室内,而传统的能源燃烧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悬浮物等,长时间吸入这些极易引发各类呼吸道系统疾病乃至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3]当这些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下降,开始出现健康转移,加之经济收入较低,不足以支撑现代化清洁能源的费用时,他们会继续压缩自己的生活成本,继续使用传统、低廉、危害大的传统能源,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对老年人健康转移有一定的影响。在物质赡养方面,劳动力转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这对他们的健康转移有正面影响;[4]在精神赡养方面,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老年人和子女的情感联系减弱,加剧了他们内心中的孤单、寂寞情绪,也加剧了心理方面的健康转移。

(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及生活习惯与健康转移

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狀况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未形成全面、客观的健康自评;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对于保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也不注重通过适量的运动来保持健康。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只粗略知道部分老年慢性病,但并不知晓这些慢性病的诱发原因、发病症状、如何处理慢性病突发情况等。

农村老年人普遍不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从饮食上来说,农村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大都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导致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摄入不足;第二,许多农村老年人都会食用隔夜饭菜,隔夜饭菜中含有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加剧致癌风险;第三,农村老年人基本都缺乏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身体各方面机能及免疫力,无法更好保障自身健康。

(三)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健康转移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财政对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医疗设备不健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无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有些农村相对闭塞,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受到阻碍,农村医疗机构建设相对落后,“小病不出村” 的就医梦仍是镜花水月;缺少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农村多为老人和儿童,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或接受更高的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人力匮乏,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高量的公共卫生服务。

四、农村老年人健康转移的减缓措施

(一)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

第一,在农村地区建立光伏—风电系统。将风力、日照资源转化为高品位的电力能源,并将能量由蓄电池存储起来。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发光伏、风电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带去更多的优质能源,还可以借此助力我国的“光伏扶贫”,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改善农村地区的通风炉灶,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政府、村委会帮助农村老年人安装室内通风设备;集中统一供暖,用电暖器替代烧煤、烧柴取暖;用液化天然气替代传统的需要烧薪柴的大锅灶。

第三,政府集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作为清洁能源补贴。

(二)进行适度体力活动并增加子女与农村老年人情感联系

农村老年人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利于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从而减缓健康转移速度。但这种体力活动需要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老年人还可以身体力行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文娱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此外还需要增加子女与农村老年人的情感联系,增加对农村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从而减缓他们心理健康的转移速度。

(三)培养农村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将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与健康教育的普及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农村地区,面向广大的农村老年人开展小组工作。需要政府组织、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士、当地村委会及当地的基层卫生工作站进行配合。村委会负责动员农村老年人积极加入小组,以小组的形式面向农村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在整个小组工作过程中,向农村老年人普及常见的老年疾病及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如何紧急处理等,引导农村老年人正视自己的健康情况,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储备度和健康意识。此外,对于各小组工作的开展,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减轻农村老年人参加小组工作的财政负担。

在农村老年人具备一定健康知识的情况下,各村委会每半年组织全体村民进行健康體检,并在平时举办“健康体育” 活动,引导农村老年人进行适度锻炼,增强身体机能。

(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吸引高素质公共卫生服务人才

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出落实到位,严格践行对于医疗机构的财政规划,保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资金的稳定可靠。监管资金流向,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全部用于医疗机构的建设。

建立农村各级医疗体系保健网。医护人员联系各家各户,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及时准确地更新农村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形成安全可靠的“健康线”,使各“健康线” 相互交织。定期开展专业医护知识培训,鼓励农村医护人员接受专业化的医疗知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大力吸引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此外,要优化留在农村的高素质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以保障其生活质量。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事业。

五、结束语

农村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加速了健康转移过程。所以要通过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政府多方合力,为农村老年人营造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围,提升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积极构筑农村应对老年人健康转移的健康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瑗,原新.中国老年人口健康转移与医疗支出[J].人口研究,2020,44(2):60-72.

[2]    张慧颖.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3):85-86.

[3]    王萍,徐梦婷,刘姣,张金锁.农村生活用能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31-42.

[4]    郑晓冬,方向明.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基于路径分析方法的检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8):188-198.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