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英语叙事性语篇研读策略

2023-05-31 16:56杨妙
关键词:初中英语

杨妙

摘    要:事件、人物和文本是叙事性语篇的核心要点。初中英语叙事性语篇的研读可以从事件、人物和文本三个维度展开,即多线推进以架构事件网状结构、多维构建以感知立体人物形象、多面分析以深入解读语篇特色,从而实现对语篇多线、多维、多面的解读。

关键词:语篇研读;叙事性语篇;初中英语;研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1],即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2]。

不同的语篇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因而其语篇研读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叙事性语篇包含通讯报道、人物传记、小说戏剧、传说轶闻等,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叙事性语篇以叙事为主,包含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评议(evaluation)、结局(resolution)和回应(coda)六个要素,即“一个完整的叙事模式以点题和指向开始,以进展为主体,用评议烘托气氛,以结局结束情节,最后用尾声将读者拉回现实”[3]。在这一完整的叙事模式中,人物是推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核心要素,事件则与人物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呈现一种“用事件衬托人物,用人物推动事件”的状态,而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的塑造推进都需要在语篇架构中得以实现。可见,事件、人物和文本是叙事性语篇的核心要点,三者融合发展。然而,很多教师在研读叙事性语篇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内容碎片化,以语言知识、语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鲜少聚焦语篇特点和作者意图,导致学生无法建构基于主题意义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间的关系;二是过程模式化,往往基于5W1H问题梳理事件;三是思维浅层化,缺乏对事件中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基于此,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事件、人物和文本三个核心要点研读叙事性语篇的策略。

一、多线推进,架构事件网状结构

“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4] 事件是叙事性语篇的细胞,任何故事都由人物的行動即事件组成,对事件及其组织结构知道得越多,对讲故事和指导讲故事就越有利。因而,教师在研读叙事性语篇时要对叙事结构、环境描写和写作手法等进行梳理,搭建事件网状结构,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篇的内涵作铺垫。

(一)叙事结构

叙事性语篇包含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六个要素,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语篇研读,可以有效提取叙事结构,呈现一个完整的叙事模式。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A Weekend to Remember”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语篇讲述的是Lisa一家到偏远乡村野营,偶遇大蛇的故事。教师根据叙事性语篇的六个要素进行语篇研读,可以梳理出如图1所示的叙事结构。

图1不仅清晰呈现了文章的叙事结构,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基于上位视角进行深层次的语篇研读。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为故事中的人物活动搭建舞台,对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旨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中的Section A 3a阅读语篇“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语篇研读时,教师从环境描写入手,就会发现语篇通过strong、black、dark等来展现暴风雨前的“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场景,渲染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通过beat heavily、a serious storm以及主人公Ben的辗转反侧来体现暴风雨中的雨势之猛烈,通过die down、rise (the sun)、fallen trees、broken windows、rubbish everywhere等来呈现暴风雨后的满目疮痍,衬托出文章主旨“Although the storm broke many things apart, it brought families and neighbors together.”。

(三)写作手法

叙事性语篇常常采用闪回、伏笔等写作手法来描述事件,旨在凸显文章主题。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中的Section A 3a阅读语篇“Robinson Crusoe”为例进行具体阐述。教师以写作手法为抓手进行语篇研读,就会发现语篇第二部分采用闪回的写作手法,旨在插播叙述之前发生的事情,体现主人公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并引入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为后续故事的铺开奠定基础。在文学作品中,不同写作手法的穿插使用能够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作品的丰富性。

二、多维构建,感知立体人物形象

人物是叙事语篇的核心要素,人物的所说、所做、所感对情节的推动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应从不同维度透视人物,感知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从人物视角窥探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挖掘学生的思维增长点。

(一)动作语言

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会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常常通过人物的具体语言和动作等折射出标签性特征。动作语言是指我们身体的部位做出表达具有某种含义的动作符号,包括我们的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身体部位做出的动作,是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个性的基本手段,能够助力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探究。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1 Whats the matter?中的Section A 3a閱读语篇“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讲述了一位司机见义勇为的事迹。在语篇研读时,教师从司机的动作语言stop、get off、act、move等入手,就能够很好地感知司机考虑他人安危的大义与尊重生命、顾全大局的品质,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

(二)心理活动

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能够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有利于读者从作品中感受道德之美。同时,内心活动常常引发外部行为。读者在人物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中能更清晰、更全面地分析、评价人物,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人物内心的成长历程,助力主题意义的探究。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The Winning Team”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语篇研读时,教师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着手,即从“felt like there was a heavy weight on his shoulders”“His mind would not stop thinking about”“made him angry”“was really worried that”到“his father said made him think carefully”,再到“went to soccer practice with courage rather than fear in his heart”“made him feel lucky”等,可以看出Peter的心理活动变化——从无比自责、惭愧和对自己的失望和苛责到内心慢慢归于平静,再到重树信心、内心愈发坚强和成熟,凸显了语篇的主题意义“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三、多面分析,深入解读语篇特色

如前所述,《义教课标》指出,要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语篇是主题意义表达的载体。作者在架构语篇时,常常选择有效的语言形式、准确得体的语法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以更有效地传递主题意义。

(一)语法功能

《义教课标》指出,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5]。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语法在篇章中的表意功能[6],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

下面仍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中的 Section A 3a阅读语篇“Robinson Crusoe”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使用了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五种时态,凸显了不同的功能(如表1所示)。

在语篇研读时,教师从表1的五种时态入手,可以很好地梳理出Robinson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状态,即由遭遇不幸到现在充实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期望,反映出主人公遇到困难不折不挠的精神与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的态度,凸显了语篇的主题意义“无论命运如何变幻莫测,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应珍惜当下,憧憬未来”。

(二)修辞运用

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能增加英语表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乐趣。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初中英语语篇中常含有比喻、拟人、反问、押头韵等修辞手法。基于语篇特点和写作目的,作者会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渲染气氛、强调对比、表达观点,旨在烘托和深化主题。

下面仍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中的Section A 3a阅读语篇“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语篇研读时,教师从修辞手法入手深入语篇研读,便能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具体而言,教师通过研读比喻修辞手法“With no light outside, it felt like midnight.”可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之猛烈,通过研读拟人手法“Ben was helping his mom make dinner when the rain began to beat heavily against the windows.”“He finally fell asleep when the wind was dying down at around 3 : 00 a.m.”可知暴风雨之猛烈及其逐渐平息的过程,进而结合押头韵的表达“Although the storm broke many things apart, it brought families and neighbors closer together.”,便能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暴雨无情人有情”。

语篇研读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在把握语篇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读语篇。在叙事性语篇中,教师可以从事件、人物和文本等方面进行语篇研读,多线构建事件、多维分析人物、多面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设计的开展奠定基础,让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育人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2][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48,17,21.

[3]赵伟雯.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39-43.

[6]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4):62-69.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实践思考
分级阅读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强化初探
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