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的隐喻转喻分析

2023-05-31 00:30任俊灵
今古文创 2023年14期
关键词:转喻认知语言学锦鲤

【摘要】 当前在社交媒体上转发锦鲤祈愿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BCC语料库和新华网、人民网、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搜集语料的基础上,试图从历时的角度追溯“锦鲤”语义内涵,从共时的角度探析“锦鲤”的句法特征,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的隐喻与转喻理论分析“锦鲤”的语义衍生机制。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词;锦鲤;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4-012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4.039

一、引言

2022年暑期热播剧《星汉灿烂》相关话题频上热搜,其中有一条热搜“三叔父锦鲤”,从这条热搜本身的含义可知,是为了向大众传递“女主的三叔父是一个幸运的人”这个意思,热搜话题体现的是语言的经济原则,用最简短的词语搭配传递丰富的含义。但为什么“锦鲤”可以代表“幸运的人”?人们转发锦鲤祈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什么大众要用锦鲤祈愿而不选择其他的带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来祈愿呢?近几年来,对于“锦鲤”一词的相关研究众多,但大多是从隐喻角度去解释它的引申义,“锦鲤”的语义演变是否只涉及隐喻理论还值得商榷。

二、“锦鲤”的语义考察

先来从历时角度,看看“锦鲤”的语义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目前还没有收录“锦鲤”,本文从BCC语料库、新华网、人民网和微博微信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检索分析,试图从相关语料当中描写“锦鲤”的语义内涵。

(一)本义

《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锦鲤”一词,两本词典对“锦”和“鲤”的解释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明确“锦鲤”的含义:

锦①: 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蜀锦。

②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集锦、什锦。

③色彩鲜明华丽:锦霞、锦缎。

④(名)姓。

由《现代汉语词典》当中对“锦”的释义中,可以看出,第3个义项更加符合“锦鲤”当中“锦”的意思。

再来看“鲤”:

鲤(名词)鲤鱼,体侧扁而长,背部仓黑色,腹部黄白色。有的尾部或全身红色,口边有须两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②

参看该词典中收录的另外一个相关词语“锦鸡”的释义:

【锦鸡】(名)鸟,种类较多通常指红腹锦鸡,外形跟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③

因为“鸡”和“鱼”都是动物,类比推理,“锦鲤”就是一种色彩鲜丽的鲤鱼。

在古代,锦鲤就是一种鱼类,可追溯到唐诗当中,后在宋词元曲中也有出现,从唐诗到元曲,可见“锦鲤”最初的含义就是一种色彩华丽的鱼。

(1)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

(2)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宋·苏轼《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3)我将这锦鲤兜,网索收。(元·佚名《上马娇》)

(二)引申义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锦鲤”除了本义以外,在历时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以下三种含义。

1.信使

由于锦鲤的水域生存环境具有流动的特点,“锦鲤”还被赋予了信使的含义,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

(4)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在这首诗当中,鲤鱼还没有真正成为信使,只是将书信放到了鲤鱼状的木盒里。到了宋元时期,“锦鲤”才被赋予了信使的意义,例如:

(5)水茫茫淹海角难寻锦鲤书,两般儿无归路。(元·陈克明《耍孩儿》)

2.富貴义

宋朝之前,锦鲤通常由地位比较高的富贵人家养在池中。更早之前,只有皇亲贵胄才能够拥有锦鲤,锦鲤便引申出了富贵的意味。

(6)禁沼冰开跳锦鲤,御林风暖啭黄鹂。(宋·王珪《立春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7)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唐·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从以上语料中可以见得,在“皇帝阁”中养着锦鲤,将“锦鲤”与“骊龙”相对,可见锦鲤地位的尊贵。

3.吉祥幸运义

很多传说中,“锦鲤”是祥瑞的征兆。从古至今常有“鲤鱼跃龙门”一说,民间常用这个传奇事件来比喻一个人飞黄腾达,在诗词中也有印证,例如:

(8)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宋·祝庆夫《池鱼》)

同时,古代还有“乘鲤”传说,汉刘向《列仙传》曾记载赵人琴高乘鲤的事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有子英乘赤鲤升天为神仙的传说。

总之,在“锦鲤”这个词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吉祥富贵的含义,有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还被赋予了信使的内涵,寄托情谊。

(三)现代网络流行词“锦鲤”的语义考察

“锦鲤”成为网络流行语,可追溯到2013年,微博号“锦鲤大王”的相关微博,到了2018年,支付宝“中国锦鲤”的活动引发网友竞相转发,“锦鲤”迎来了爆红时刻。归纳起来,“锦鲤”有如下意义。

1.幸运儿,幸运的人

“锦鲤”特指非常幸运,没有凭借实力,光靠运气成为人生赢家的人。参看下面这个标题:

(9)东莞体彩又有锦鲤中得千万奖金!(《羊城晚报》2021年1月5日)

这里的“锦鲤”就是幸运儿的代称。最初,“中国锦鲤”特指中了支付宝锦鲤大奖的信小呆,后来慢慢地只要是有好运气的人,都可以用“锦鲤”来指代。比如,2018年某热门综艺选秀节目中,唱歌跑调且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实力的杨超越,就成了当年“锦鲤”的代表人物。还有本文提到的影视剧《星汉灿烂》中的三叔父,次次化险为夷,被网友称为“锦鲤”。

2.祈求福祉的符号

在上文中,“锦鲤”特指某个网络红人,此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成为一种祈福的符号。例如,微博中成立了专门的“杨超越锦鲤超话”,至今一遇到大考,很多人都在超话中祈福,或者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一个杨超越的表情包,用来祈福。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词“锦鲤”在发展过程中,内涵得到了丰富,衍生出“幸运儿”“祈求福祉的符号”两种义项。

三、“锦鲤”的语法考察

网络流行词“锦鲤”有其独特的语法特点,在句中可以作不同的成分。

(一)“锦鲤”作主语

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锦鲤抽奖。

通过观察以上语料,可见“锦鲤”作主语时,通常和双音节谓词搭配,这跟前文分析的“锦鲤”的幸运义以及幸运儿义有联系,表示抽奖或者祈福这类特定场景的谓词多为双音节谓词,例如转运、祈愿、保佑、抽奖等等。

(二)“锦鲤”作宾语

(10)靠“转发锦鲤 ”祈求好运,靠刷微信朋友圈度过工作日。(《人民日报》2017年9月12日)

“锦鲤”还可以作宾语,这里宾语位置也有可能是介词宾语的位置,如下所示:

(11)我们希望用淘宝式拜年给锦鲤和他的家人朋友们送上新年祝福。(新华网2021年2月4日)

(三)“锦鲤”作定语

(12)这可能是“最有年味儿”的一份锦鲤清单。(天眼新闻2021年2月4日)

由例(12)可知“锦鲤”还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一般不加结构助词“的”,根据搜集的语料可以看出作定语的情况出现的频率最高,语义主要包括本义、幸运义和幸运儿三种,如下所示:

一种鱼类:锦鲤产业。

幸运义:锦鲤大奖、锦鲤大礼包、锦鲤体質、锦鲤女神、锦鲤热潮、锦鲤素质、锦鲤女孩、锦鲤年。

幸运儿:锦鲤清单。

由此可知,“锦鲤”作定语,作幸运义讲时,会与奖品类名词搭配,如“锦鲤大奖”“锦鲤大礼包”,可以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引人眼球。同时,也可以和人物以及事物搭配,表示幸运的人或事。“锦鲤清单”在原语料中,表示的是领属关系,也就是“锦鲤们的清单”的含义。

(四)“锦鲤”作中心语

“锦鲤”还可以作中心语,这里全部都被隐喻成为幸运儿义,可以受体词、谓词性成分的修饰限定。

体词性成分:中国锦鲤、支付宝锦鲤、苏州锦鲤、绍兴锦鲤、事业锦鲤、电竞锦鲤、追星锦鲤。

谓词性成分:好运锦鲤、幸运锦鲤。

体词性成分修饰“锦鲤”可以根据其语义进一步细分,如:地名+“锦鲤”,“中国锦鲤”“苏州锦鲤”表示的是某一个地区中了大奖的幸运儿;行业名词+“锦鲤”,“电竞锦鲤”,表示某个行业圈子中的幸运儿;此处是两种表示幸运的词的结合。

谓词性成为修饰“锦鲤”,会用“好运”“幸运”这样的吉祥词,因为“锦鲤”在这里本身就有幸运儿的意思,所以跟这些吉祥词搭配时会出现语义重复。

(五)“锦鲤”与构式结合

锦鲤本鲤,是从“锦鲤”衍生出来的一个词,套用在了“AB本B”这个构式当中,也指代幸运的人。

综上所述,“锦鲤”一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中心语,位置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此外,“锦鲤”也可以与构式结合,变成新词。在韵律上,“锦鲤”一般都会与双音节词搭配,与单音节和三音节的词搭配较少。

四、“锦鲤”的语义衍生机制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隐喻和转喻已经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重要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这部分中将会从隐喻和转喻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些语义的衍生机制。

(一)隐喻

Lakoff 和 Johnson(1980)认为语言就是隐喻,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④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建构了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概念系统,而隐喻以人体经验所产生的结构为理据,使人们能用直接的空间经验理解更抽象的经验⑤。从结构上来讲,隐喻是将始原域(source do- main)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上这种投射是单向的不存在从目标域到始原域的投射。⑥由此可见,隐喻可以是从具体的事物域到抽象的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在理解时间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会从具体的金钱概念来寻求帮助,比如人们会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和一个具体概念之间的隐喻,隐喻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不易察觉的。同理,理解“幸运”这个抽象的概念,就需要有一个具体事例或者形象出现来让它具象化。“锦鲤”从古代开始就有幸运吉祥的传说,“锦鲤祈福”刚好就顺应了人们想要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因为互联网,言语的发出者和言语的接收者在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共同理解基础上,对“锦鲤”和“幸运”找到了共同的投射点,“锦鲤”投射了“幸运”的意义,深得大众祈求幸运的心理,于是就开始传播了。

(二)转喻

Lakoff 和 Johnson(1980)同样也认为转喻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沈家煊(1999)认为语法中的“转指”就是一种转喻,可以视为语法转喻(grammatical metonymy),同时,构建起了认知框架,如“整体-部分”等。

本文中,“锦鲤”的“幸运儿”义就是建立在认知框架“物体-性状”的基础上转喻形成的。在前文,锦鲤隐喻了幸运的语义后,可以充当定语,去修饰人物或事物,于是,“锦鲤女神”等词便出现了。那么意味着锦鲤也可以去搭配具体某个幸运的人,例如:

(13)转发这个锦鲤杨超越,水逆退散,好运连连。(并配文杨超越图像,2022年1月23日微博)

例(13)中,“锦鲤杨超越”是一个同位短语,锦鲤指杨超越这个人,也可以说这里的锦鲤是杨超越,在此处又用特定的人物来代表锦鲤,因为锦鲤象征幸运儿的语义与幸运的杨超越之间存在相似关系,而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说,很容易将相似关系看作同一关系⑦,这里的锦鲤和杨超越就能互指了。此时“锦鲤”作为一种性状去修饰一类人或者具体的某一个人,而且这些人一定是有幸运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人,构成了“幸运儿-锦鲤”这样的认知框架。

此外,还要满足一个显著度的问题。A转喻B,A和B除了在同一认知框架内,还需要满足A比B显著,A能附带激活B。⑧简单来说,显著(Salience)就是更容易引起人们注意,更容易识别、记忆的事物。一般来说,具体事物的显著性大于抽象事物的显著性,生命度高的显著性大于生命度低的,具体到“事物-性状”这个认知框架中,人们往往会用性状转喻事物,比如用苗条的转喻那个瘦的女孩,这是为了突出人群中那个人最显著的特点。相应地,在“幸运儿-锦鲤”认知框架内,就用锦鲤转喻幸运儿,作为具体事物的“锦鲤”要比“幸运”这一抽象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锦鲤”先通过隐喻,有了“幸运”的吉祥意义,又通过转喻,转指幸运的人。

五、结语

“锦鲤”的幸运义自古就有,隐喻而成,又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转指幸运儿,“锦鲤”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到今天依旧热度不减,它依旧融入人们日常口語交流和网络语言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词。

注释:

①吕叔湘、丁声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79页。

②吕叔湘、丁声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800页。

③吕叔湘、丁声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79页。

④Lakoff,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⑤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外语》2017年第5期,第695-704+731页。

⑥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第7-15页。

⑦李明洁:《图式理论与隐喻中“相似即同一”之说》,《当代修辞学》1997年第6期,第8页。

⑧沈家煊:《转指和转喻》,《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1期,第3-15+61页。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Lakoff,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李明洁.图式理论与隐喻中“相似即同一”之说[J].修辞学习,1997,(04):8.

[4]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4):7-15.

[5]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01):3-15+61.

作者简介:

任俊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教学语法。

猜你喜欢
转喻认知语言学锦鲤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90后、00后行为观察大赏
有趣的锦鲤
小编,来条“锦鲤”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