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延发展助力主题出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31 01:27原野菁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0期
关键词:延伸服务融合发展

[摘要]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将湘江战役精神深入、生动、多角度、切实地传播给读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出版过程中,以融合出版、延伸服务的方式,即根据本书特色和利用出版社“书天堂”平台进行融合出版,在图书出版后积极组织开展针对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及延伸服务,充分发挥红色主题出版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关键词]红色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延伸服务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1]

为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坚定必胜信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本书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融延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出版过程中实现图书内容资源融合、出版产业内部融合,在图书出版后实现针对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及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出红色主题出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积极探索主题出版物融延发展

2003年,主题出版工程开始实施,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主题出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从选题数量来看,主题出版选题从2003年的489种,到2019年的2800余种,增长了近5倍,整体实现了高速增长[2];生产形式也由初创期的纸质出版,成长到目前快速发展期的融合发展与产业链延伸相结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投入主题出版项目策划实施中,自2004年起,出版了“黨员素质丛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研究丛书、“文化广西”丛书和《湘江战役史料文丛(共九卷)》《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与脱贫攻坚思考》《红军长征记》《票证里的中国》《百色起义史稿》《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图集(1921—2011)》等百余种主题出版物。从题材来看,以广西本土题材为主的图书占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半壁江山。《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为立足于广西本土,以口述历史形式,呈现发生在桂北大地的涅槃新生之战;记录在党的生死存亡时刻,军护民,民助军,共同抗敌的军民鱼水情;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文化的主题出版物。

2014年,《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2015年,《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从中可看出新闻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顺势而为,在融合发展基础上提出了融延发展战略,意为融合出版、延伸服务,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出版”,做好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延伸服务[3]。融延发展具有两种属性:一是经济属性,追求“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4],出版社在做好传统图书出版工作的同时,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和前沿技术,根据图书内容做好相关产品开发;二是服务属性,出版社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利用新兴媒介,做好教育教学、知识推广普及等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社会价值。融延发展的属性决定了其发展方式必将是多渠道、多维度的,这打破了纸质形态对图书的限制。

《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所收录的口述史作品是具有抢救性质的珍贵史料。作者历时20余年,在湘江两岸遍寻亲历者、幸存者,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保留了民间留存的战争记忆,丰富了湘江战役史料。在主题出版高速发展,以及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新趋势强劲推动的当下,为贯彻中央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宣传、挖掘《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史料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针对本书开展了全媒体系列宣传及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的融延发展,另一方面提升了本书的社会影响力,切实实现了红军长征精神的价值传播。

二、平台建设助力主题出版知识服务

出版产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从2014年起,“全民阅读”开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等相关指导意见相继提出。到目前为止,出版业已经取得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数字信息技术与出版融合发展的初级成果,并开始向与大数据、5G、AR、VR、元宇宙等新兴前沿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和国民数字阅读规模逐年扩大。

《2021—202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1.6%,而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已达到79.6%,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达415.7亿元。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形式。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数字阅读用户和市场规模在2018年迎来较大幅度增长后,从2019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依然在持续增长中[5-9]。因此,作为传统出版阵地的出版社,一方面应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延发展过程中搭建好文化推广、宣传平台,不断扩大平台用户规模;另一方面应抓住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在移动游戏、网络动漫、短视频和线上直播迅猛发展,以及各类信息真假难辨、爆炸式增长、强势占领用户注意力的当下,强化自身在数字出版领域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以高质量内容吸引更多用户注意,实现优质文化内容传播,承担起引导大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在融延发展过程中,出版社应坚持用人文精神观照现实世界,不宜盲目追求新技术,应根据行业、企业、产品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用技术赋能产品、服务用户,这样才能不偏离发展技术的目的,摆脱“技术至上论”的困境[10]。因此,在思考图书融延发展的过程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始终以图书特性为依托,选择适合图书内容的融延发展方式,利用好已有平台和技术,实现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书天堂”作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发的图书平台,是一款针对手机用户的App(兼小程序)。“书天堂”App集合图书、电子书、音视频课程、Live讲座、公益课堂、文创周边等相关资源,读者不仅可以在“书天堂”App上获取多形态内容资源,而且可参与该平台不定期举办的线上社群读书活动等。“书天堂”App是一款集销售、宣传、社群交互于一体的平台,其多元化的功能可有力支撑图书的融延发展。

以《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为例,除图文以外,该书还有较多需要做延伸发展的资源。一方面,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整理了大量口述视频、音频资料,随着一些接受采访的亲历者逐渐离世,这些采访内容变得越来越珍贵。而这些采访视频是纸质图书难以呈现给读者的。另一方面,作者拍摄了大量红色文物,而纸质版图书只能以平面图片的形式展示部分红色文物。而“书天堂”App可为读者呈现音视频等资源,使得图书更加立体生动,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

另外,当前各种视频、音频、直播、销售、数据库平台不断涌现,此类平台专业性强,用户黏度高。出版社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为图书宣传、销售赋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营销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利用“三网”(当当、京东、天猫)和抖音开展音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其开展的直播活动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线上读者的关注。同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还做好线下宣传和服务工作,做到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三、实现出版过程中的融合

在纸质图书制作过程中,出版社提前将内容资源融合、出版产业内部融合嵌入出版流程中,可实现出版过程中的融合。

第一,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一方面应利用好出版社已有的融合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应全方位了解图书内容,做好融合发展评估和策划。例如,在《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利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办公软件ERP推进生产加工流程,实现流程透明和无纸化办公,有效推进出版流程,避免重复劳动。同时,编辑收集并评估作者提供的音视频资源,与作者及出版社融合发展中心联动,在出版纸质图书的同时,生产、把关数字内容,与纸质书同向同行,双线推动,保证纸质图书出版后数字资源能够同步呈现。

第二,编辑应充分利用图书从下厂到入库这一“空闲”时间,完善数字内容。在《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利用该段时间进行数字内容及新书宣传信息的制作、完善,与出版社融合发展中心等多方配合,使该书上架后读者即可通过书中的二维码体验获取图书详情、参与图书领读活动及阅读、购买电子书等服务。

第三,纸质图书的出版并不意味着融合发展的结束。相反,在数字服务平台上,各类资源、数据均持续更新,读者可以通过数字服务平台不断获取同一本书的更多资源,这显著提高了图书的性价比。《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出版后,编辑继续完善和丰富自有平台内容,并制作视频,实景展现相关珍贵红色文物,达到纸质图书难以呈现的视觉效果。

在纸质图书出版过程中,融合发展需要贯穿始终。这要求编辑尽早了解并收集图书有关资源,做好评估,确定是否有必要做融合发展;基于前期评估,提前做好时间规划;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根据平台特点及资源特点确定数字内容呈现形式;做好图书内容及数字内容的同步制作与审核;在图书出版后,继续做好数据、素材更新工作。由此,出版社可实现纸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有效融合。

四、实现针对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及延伸服务

克里斯坦森的“价值链延伸理论”认为,当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导致价值链中的价值从一个环节转移到其他环节时,一个企业就必须顺势而动,将业务从自己现在所处的环节延伸到更有价值的环节。目前,出版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出版平台的经营收益、版权运营收益、衍生品开发收益、出版服务收益等成为融合出版的重要收入来源。出版业需要重构出版价值链,向出版服务、平台运营、版权经营环节的创意开发和深度利用环节延伸[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为核心,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开展“走近湘江战役,赓续红色血脉”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为教育教学等各领域服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助力党支部活动

出版社举办线下图书交流活动,有助于读者在现场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力量。例如,“《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新书发布会暨‘走近湘江战役,赓续红色血脉系列红色主题活动”第一期活动涵盖新书发布会和红色文物展。在第一期活动中,党史专家结合湘江战役解读红色精神,作者谈口述史采访与写作经历,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从专业视角评点该书创新之处。该活动内容丰富、干货十足,参与的人员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党员干部,都深入地了解了湘江战役经过及红军精神。中国新闻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桂林日报》、桂林电视台相继报道了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促进“博物馆+图书馆”联动

近年来,“博物馆+图书馆”联动融合发展模式已在各地实施。博物馆的场景可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图书馆则可为博物馆提供史料及理论资源,并深化、扩展博物馆内容,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达到文化传播和教育等目的。例如,“桂林市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广西师大独秀书房·兴安红色书屋”即为以宣传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博物馆+图书馆”联动的特色案例。在系列红色主题活动第二期—湘江战役纪念馆之旅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双重赋能的方式,依靠互联网技术,邀请《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作者、当地党史研究专家及纪念馆讲解员一起带领广大读者云看展、云读书、云互动,实现上千读者实时参与,足不出户即可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三)反哺学校教育教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新时代大学出版社,一方面要支持学术创新,传播先进思想,服务广大读者,实现自身的独立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繼续践行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以“口述史+作家文学叙事”双视角呈现湘江战役经过,既体现了红军长征精神,也具有口述史与文学写作研究的双重研究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据此与部分学校展开合作,实现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融合发展。

第一,举办专项讲座。在系列红色主题活动第三期—“正能量”充值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广西作家协会、桂林学院、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为桂林学院师生举办了一期讲座。在讲座中,《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作者从民间视角回望湘江战役,为广大师生讲述了红军长征过湘江的故事,以及非虚构写作的特点和方式。

第二,《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用书。在系列红色主题活动第四期—有声演绎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途径。廣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市育才小学等学校合作,将该书定为学校在第24届、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活动用书。学生根据《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改编文本,精心准备服装、道具,排练演出了独幕剧、多幕剧、有声朗诵等节目。通过排练和表演,学生既提升了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又在心中种下革命精神的火种,了解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推动影视改编

将图书内容改编为影视作品,是图书与影视融合的形式之一。《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的作者刘玉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湘江战役的图书,近些年其受到各方关注,现已与腾讯视频进行签约洽谈,有望实现该书及其他图书的影视改编。若改编成功,则该书可通过影视改编继续延伸产业链,在融延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11]。

五、结语

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走融延发展产业路径,《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入选2021年广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项目图书;2022年入选广西农家书屋,湘江战役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得到广泛传播。目前,该书的融延发展尚在进行,实现音视频改编、助力红色旅游均在推进中。可见,融延发展不仅可以延长红色主题出版产业链,还可以延长红色主题出版的生命线,充分开发其各方面的潜力、价值,实现一种内容多项输出。

随着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超过万亿元,融合发展已进入深水区[12]。《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从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壮大数字出版产业、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未来出版任务,红色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13]。《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融合发展+出版延伸服务”,即融延发展方面做的一次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晓松,朱基钗.习近平谈湘江战役: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就是靠理想信念[EB/OL].(2021-04-27)[2023-01-25].http://lbyygdz.people.cn/n1/2021/0427/c437265-32089530.html.

[2]李忠.主题出版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大数据分析[EB/OL].(2020-07-13)[2023-01-25].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20/0713/c14677-31781223.html.

[3]张贻松.高校教材出版的融延发展实践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06):26-29.

[4]杜方伟,方卿.从“相加”“相融”到“深融”: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历程与展望[J].出版广角,2022(05):6-11,96.

[5]张立.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

[6]张立.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7]张立.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

[8]张立.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

[9]崔海教.2021—202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

[10]唐俊杰,李朝明.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思考和路径探索[N].中华读书报,2020-07-20.

[11]李文.论出版融合发展的前提、本质与路径[J].出版科学,2021(03):58-63.

[12]章红雨,孙海悦.《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发布逆势上扬,产业年收入达11781.67亿元[EB/OL].(2021-10-29)[2023-01-25].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75459.2021-10-29.

[13]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30)[2023-01-25].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作者简介]原野菁(1991—),女,山西太原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猜你喜欢
延伸服务融合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元化延伸服务实践研究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现状及展望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