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土文献诸本与王弼本十九章异文对比

2023-05-31 21:26李梓铭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子

李梓铭

【摘要】 《老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间有一些文本差异,具有极高的文献校对价值。通过出土各本与王弼本的文字考辨、异文对比分析,对《老子》各本的字形、文本含义、哲学思想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老子》;出土文献;王弼本十九章;文字考辨;异文对比

【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05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17

《老子》迄今出土的比较完整的版本有郭店楚墓竹简本、北大藏汉简本、马王堆帛书本(甲、乙),传世通行本主要有王弼本等。出土文献与传世版本存在诸多异文,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对价值。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间的文本对比,希望对《老子》的文本原貌进行进一步的还原,并对其文本思想进行分析与理解。

一、文本对比

(一)王弼本十九章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仁棄義,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①

(二)帛书甲本

絕聲(聖)②棄知(智),民利百負(倍)。絶仁棄義,民復畜(孝)兹(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③

(三)帛书乙本

絕  (聖)棄知(智),民利百倍;絶仁棄義,而民復孝兹(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四)北大藏汉简本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民棄義,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參(三)以為文未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五)郭店楚簡本

絕智弃  ,民利百伓(倍);絕攷(巧)弃利,覜(盜)惻(賊)亡又(有)④;絕  (偽)弃  ,民复(復)季(孝)子(慈)。三言以為史不足,或命之或  (乎)豆(屬)。視索(素)保樸,少厶(私)寡欲。

二、“絕聖棄智”章出土各本与王弼本文本差异基本情况分析

首先,在用字方面,帛甲、帛乙都使用了部分异体字以及假借字,如帛甲“絕聲(聖)棄知(智)”,帛乙“絕  (聖)棄知(智)”,王弼本、汉简本“絶聖棄智”對比可知,“聖”“聲”“  ”、“知”“智”音近義通。而汉简本与王弼本差别不大,部分用字有差异,如汉简本“絶民棄義”,王弼本“絶仁棄義”。从整本书的用字上来看,作为时代比较接近王弼本的出土文献,汉简本的很多用字习惯也是比较接近于通行本的。而楚简本的用字中,由于年代更早、且使用楚文字抄写而成,假借字和异体字的现象更加明显,较难释读,学术界争议也较大。如关于“絕  (偽)棄 ”  的“  ”、民复(復)季子的“季子”。对于出土《老子》各本的用字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到汉语书面语随时代的发展变化。

其次,在文义和句子顺序方面,楚简本与其他出土各本以及王弼本差异较大,乃至于改变了文义,如王弼本等为“絕聖棄智”,楚简本为“絕智弃  ”;王弼本“民複孝慈”句在“絕巧棄利”句之前,且王弼本等为“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楚简本为“絕  (偽)棄  ,民复(復)季子”。这样一来,王弼本等不仅多了“絕仁棄義”这一论述,且将其提前,大大增加了此句的重要性,也成为了老子反儒墨的一大论据。然而根据楚简本可知,楚简本中并无此句。这对于本章乃至于老子的思想的探究都是一个重要信息。

最后,在思想内涵方面,除了楚简本有较大差异外,出土各本与王弼本基本相同。关于哪种才是《老子》思想的原貌,学界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同楚简本,认为“绝圣弃智”与老子一贯的对于“圣人”的推崇相违背,“绝仁弃义”也不符合老子尚仁的观点,是庄子后学出于反儒墨目的而对《老子》进行的窜改。持此观点者主要有裘锡圭、丁四新、陈鼓应等。另一种认同它本,认为楚简本虽然更早,但是因为是孤证,所以也不能排除只是一种抄本而已;且已经受到窜改,窜改动机可能是有意回避儒道冲突。持此观点的学者较少,主要有李学勤、李零等。

在本文中,倾向于认为楚简本“绝圣弃智”章可以体现《老子》的思想原貌,原因有三。其一,楚简本依旧是出土文献中最早的版本,其内容无法被证伪。其二,在一些字词的使用上,楚简本避免了其他版本所产生的自相矛盾问题,可以自圆其说,如“絕聖棄智”句;其三,楚简本句子顺序与它本的不同,也反映了它本被窜改的可能性更大。

三、逐句对比分析

(一)“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句

郭店楚简本作“絕智弃  ”,弃下面的字形如  ,隶定为  ,现一般认为是“卞”字。前人大多认为“卞”通“辯”,将此句改为“絕智棄辯”。裘锡圭认为,“卞”与“鞭”的古文字形相同。裘说是。 下为手形,上为鞭形,意为手持鞭子驱赶动物,为会意字。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尊德义》篇中也有类似的字形,分别读为“辨”和“辯”⑤。裘锡圭认为,“辯”与“鞭”音近,可以互通⑥。陈鼓应根据郭店简本将此句写为“絕智棄辯”,翻译为“抛弃巧辩,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⑦。“圣”是老子思想中的最高境界,通行本的“绝圣”与《老子》全书的通例不合,故应根据古本改为“絕智棄辯”。

通过对王弼本《老子》中“聖”字的文献用例统计,我们发现,“聖人”一词通篇出现了三十二次,均为双音词的情况下出现,除了“絕聖棄智”一例外,未发现单独使用“聖”字的用例。在先秦典籍中,“聖”也是极少作为单音词单独使用的,一般用于“圣人”“圣王”“圣智”“圣贤”等双音词。此处“絕聖棄智”可能为后人附会强改。

需要注意的是,在郭店简《五行》《六德》篇等儒家简中,“圣”作为一个重要的儒家哲学概念被反复多次提及。《五行》:“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者,圣也。圣人知天道也……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⑧《六德》:“既生畜之,或从而教诲之,谓之圣。圣也者,父德也。”这也能体现出,这一阶段的儒家对“圣”极为推崇,甚至被认为是生发出“智”“礼”“乐”的源头。后世版本将“絕智棄辯”改为“絕聖棄智”,似乎是有反儒家崇尚“圣”的私心存在,但这种强改已经造成了与《老子》的本身思想的背离。

在《老子》中,“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在通行本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处中,“知”指的是智慧,是正面意义。而“絕智棄辯”的“智”,与《老子》中正面意义的“智”是不同的,可以理解为“智巧”,是一种贬义用法。郭店简《老子甲·三十一》:“人多智,而奇物滋起。”⑨《韩非子·诡使》云 :“险、躁、佻、反覆,谓之智。”此处的“智”,含有多变、反复无常的含义。修改后的“绝智弃辩”,我们可以理解为“弃绝反复无常和诡辩之术。”

此句各版本中,郭店楚简本文本、文意均有较大差距。在《庄子·胠箧》和《庄子·在宥》篇中有“绝圣弃智”句,陈鼓应据此认为是后世传抄者根据《庄子》句改之。谭宝刚认为,是此二篇的作者不满田氏代齐的现实,为了反对文子学派的“圣”“智”之说而篡改的。⑩

(二)“絕仁棄義,民複孝慈”句

楚简本“  ”字字形为上“为”下“心”,“虑”中间部分为分写的“目”与“一”。裘锡圭认为,“  ”应释为“伪”,不是“伪诈”之义,而是“背自然”的“人为”;“虑”释为“思虑”。⑪

“季”“子”,郭店楚简字形为“  ”“  ”,《郭店楚墓竹簡》隶定为“孝慈”,大概是根据传世本和帛书本、汉简本修改之。崔仁义认为,传世本、帛本作“孝慈”,是与“仁义”相对而言的,而简本是相对   而言的,所以用“季子”指小儿精神状态,在此处更加合适⑫。《说文解字·子部》:“季,少称也。从子稚省稚亦声。”段注:“叔季皆为少者,而季又少于叔。”⑬《玉篇·子部》:“季,小称。”《中华大字典》:“季字从子,其本义当为人之少。故少子曰季。”⑭此处“季子”可以翻译为“婴儿”。季旭升将季子释为稚子,认为本章的季子指的是婴儿,也是指淳朴的道德本质。(参考萧圣中的讲座:《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文本勘定》)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对比可知,郭店简出现的“孝”和“慈”字的楚文字字形,均为“  ”“   ”字形,且多次出现。“  ”字在楚简《老子》《唐虞之道》《六德》《语丛》都有出现,与“  ”的字形有明显区别,且读音并不相近,也没有互通的用例。而“  ”字在《老子·甲》30、31号简都有出现。在《老子·丙》3号简中出现了“孝慈”连用的用例,字形也是“  ”“   ”。《老子》一书的思想中,常以婴儿比喻原始浑朴的善德,如今本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二十章:“如婴儿之未孩。”此处的文本或应保持楚简本的“季子”,而传世本、帛本和汉简本的“孝慈”,大概是为了与窜改后的“仁义”相对而改的。

(三)“絶巧棄利,盜賊無有”句

“巧”,通行本《老子》第五十七章:“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可以窥见老子对于“巧”是持有负面态度的,在语境中应指的是奇技淫巧。而关于“利”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利”指的是财货之利,以蒋锡昌为代表。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利”指的是“利器”“利剑”“利词”等巧妙精良的技术或工具,以裘锡圭为代表。

我们认为,“巧利”并列使用,其含义应该相近甚至相同,倘若“利”为财货之利,则与奇技淫巧的含义无法对应。若“利”解释为精妙的技术或工具,那么“绝巧弃利”就可以翻译为“抛弃奇技淫巧和精妙的工具,盗贼就会消失。”与观点一相比,这种说法也更加有深度,更符合老子总体思想。

“  ”(隶定为覜,音跳)“  ”(隶定为恻,音测),这两个字形在郭店简《老子甲·31》也有出现:“法物滋章,覜(盗)恻(贼)多有。”词义与此句一致。“覜”与“盗”、“恻”与“贼”音近,故通假。

(四)“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句

河上公注:“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我们认为河上公注的解释是通顺的,且符合《老子》全书的主要思想。《老子》中出现“文”除了此处外,还有五十三章:“服文彩,带利劒,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夸盗非道也哉?”可以看出,老子对于“文”是持有反对态度的,过于强调文饰,则会失去本来的质朴的样子。

郭店本“史”或通“使”,古文字常见这种用法。故此处句子意为“(智辩、伪诈、巧利),使用它们不足以(治理国家)”,也可通。

“故另有所属”句,郭店楚简本缺,但多出“或命之或   (呼)豆(屬)”句。裘锡圭认为,上古音“豆”与“属”读音类似,故可通用;“  ”音“乎”,故可通用。“或命之”“或乎属”当作为两句独立意义的话理解。

(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句

后两句郭店楚简本作“視索(素)保樸,少厶(私)寡欲”。整句可译为:“要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四、楚简本与其他本句子次序差异问题

上文提到,郭店楚简本与其他四种本子内容及顺序有所差异。作为迄今出土《老子》年代最早的抄本,这一差异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让《老子》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新的解释。裘锡圭认为,郭简的出土,说明了老子并不主张“绝圣”,也不主张“绝仁弃义”,只是主张弃绝智辩、巧利、伪诈,而帛本以及之后各本的异文的出现,是由于简本之后时代的某些传授《老子》的人,为了反儒墨而进行的篡改,也正因为如此,才将“绝仁弃义”提到“绝巧弃利”之前。楚简本此处的异文,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源流考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老子》“绝圣弃智”章出土各本与传世本的文本差异,集中在用字、句子顺序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上。而本章中,郭店楚简本与其他各本的差异更加明显。作为《老子》迄今出土的最早版本,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出至少简本成书时期,儒道两家还未形成明显的对立关系。

注释:

①为方便观察字形以及区分异体字,本文在引用“绝圣弃智”章原文及相关字词时,均使用繁体,其他部分使用简体。

②凡例1:()前为通假字,中为正字。

③凡例2:【】内为残损部分,根据其他本补全。

④楚简本与其他本顺序不同,此处为了方便对比文本内容,将二、三句简文互换。

⑤⑥⑧⑨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第113页,第151页,第5页。

⑦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147页。

⑩谭宝刚:《〈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本的关系》,《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32-39页。

⑪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页。

⑫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⑬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2970页。

⑭冯国超:《中华大字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427页。

⑮蒋锡昌:《老子校诂》,成都古籍书店1988年版,第118页。

参考文献:

[1]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20.

[3]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0.

[4]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汪韶军.《老子》“三绝三弃”辨正[J].北京社会科学,2017,(08):61-68.

[7]权光镐.从郭店简本《老子》看“绝仁弃义”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04):21-25.

[8]韩同兰,黄连芬.“季子”、“孝慈”辨[J].中文自学指导,2002,(06):36-37.

[9]谭宝刚.从《老子》郭店本“绝智弃辩”到今本“绝圣弃智”[J].史学月刊,2009,(07):114-120.

[10]尹振环.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与黄克剑、孙熙国商榷[J].哲学研究,2003,(01):44-49.

[11]高晨阳.郭店楚简《老子》的真相及其与今本《老子》的关系──与郭沂商讨[J].中国哲学史,1999,(03):77-81.

[12]李红薇.出土战国秦汉四古本《老子》文字研究综述[J].简帛,2017,(01):221-240+279.

[13]丁四新.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研究及其展望[J].国学学刊,2021,(01):21-29+141-142.

[14]谭宝刚.《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本的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02):32-39.

猜你喜欢
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安居乐业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漫画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论老子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