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渔船档案增值化管理研究

2023-06-01 14:03王颖
兰台内外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数据

摘 要:随着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推进,相关单位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积极遵循“四位一体”的管理原则,在渔船管理中始终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大数据时代,除了要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外,也要加大渔船档案管理力度,结合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档案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档案信息,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以此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渔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渔船档案管理存在的各项问题,逐一探究大数据时代的渔船档案管理思路,并提出档案增值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渔船档案;增值化管理

大數据时代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渔业档案管理也要响应时代号召,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目前,渔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趋于成熟,需积极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压缩管理空间与管理成本。在自动化管理设备的支持下,能够及时筛选出异常档案信息,为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必要支持,强化渔业渔船综合管理水平,以此推动渔业生产方式改革,实现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渔船档案管理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渔业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尤其是随着渔船种类不断丰富,国家更应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实现渔船的双控管理,以此缓解海洋渔业捕捞压力。随着渔业船舶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还应积极推动渔船管理走向法治化道路,在安全管理的同时,全面落实档案管理,遵循双控政策原则,掌握渔船数据信息,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1.减少档案地域性限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重要的管理作用。大数据时代,开展渔船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实现档案信息的实时传输、精准分析、高效管理,并生成大量的电子档案,实现高效保存。同时,所生成的电子文件需要经过整理归纳后,形成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保存。渔船电子档案管理更为便捷,且能够存储大量的档案信息,也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整体应用更为灵活,所展现出的状态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可实现与载体相分离,使得电子档案管理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也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2.压缩管理空间与成本

传统的渔船档案管理主要存储形式包括纸质形式与胶片形式,档案信息的保存周期较长,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量较大,而且在收集、整理、存储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需要消耗成本,也会影响渔船管理效率。渔船电子档案管理能够在压缩、加密处理技术的支持下,使用先进的技术载体,实现对档案数据的保存,同时也能够记录数字编码序列,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容量,还能够实现与纸质档案共同归档。电子档案可以与纸质档案实现互通,进一步健全渔业发展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必要支持。

3.提高渔船档案利用率

随着渔船档案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档案信息准确、安全、完整地保存,以此为各级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优化渔船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电子档案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渔船管理数据逐一筛选,可获得精准数据内容,以此为渔船管理提供参考意见。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实现实时、全面地对档案进行反复分析,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充分利用,高效排查渔船安全管理漏洞,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进而间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4.持续推动渔船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会使得渔船管理服务功能得以增强,纸质档案可由传统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而密封保存的档案信息也能够为渔船档案管理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从传统手工处理中脱离出来,降低烦琐的档案编辑工作压力。电子档案能够推动渔船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实现渔船档案管理开发水平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灵活应用,可进一步推动渔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后续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支持。

二、渔船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水平低

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渔船档案管理较为复杂,且存在诸多漏洞。过去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标准化管理支持,数据信息不够完整,使得大部分渔船档案管理信息缺乏主题标引,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国家也尚未出台统一化的管理标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盲目,整体管理水平较低。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渔船档案管理已建立了档案数据库,但现有的数据库规模较小,整体类型较为单一,服务水平相对较差,无法为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支持,尤其是随着各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硬件与软件设备的操作方法,能够灵活应用自动化网络技术,为信息化档案管理提供支持,以此推动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但是,目前渔船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掌握不够透彻,而且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人才,无法有效推动渔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筛选与应用,从而影响了档案综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现代化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三、大数据时代渔船档案管理思路

1.构建档案管理体系

渔船档案管理工作务必要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精准协调,从技术层面出发,落实对渔船的统一规划,构建数字化渔船档案,制定相应系列的管理标准。同时,应当积极出台档案网络化管理发展对策,确定未来的管理目标。针对现有的预算管理工作,确定执行标准,有效协调各项活动,破除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打破档案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

2.实现档案标准化管理

渔船档案管理需要明确档案管理标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结合档案管理现状,制定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在大数据技术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软硬件设备,按照统一化管理原则和标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结合国内外渔船的管理标准,确定网络数据库的建设要求,保障软硬件设备合理应用,避免造成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选择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3.促进档案数据库建设

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保障档案管理開展的必要支持,而渔船与渔民是档案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要想推动网络建设有序开展,就要推动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将国家国际标准作为根本依据,实现对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划分,保障各项资源合理利用。同时,积极构建多媒体数据信息库,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使数据库的应用功能得到全面展现。

四、大数据时代渔船档案增值化管理措施

1.提高管理认识,加大管理力度

渔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对渔船档案管理的认识,相关部门要不断履行自身的法律监督职能,确保渔业企业在开展业务的同时,能够详细记录真实的经营状况,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的完整性,而档案管理内容更要引起充分重视,既要推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将档案管理放在首位。档案管理是渔业管理的重要纽带,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档案管理的支持,因此,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前,要保障各项管理环节的有序进行。首先,要按照渔业、船舶的各项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规定,结合相关档案管理法规,明确具体的管理要求,并设立档案管理室,做好通风、保密、防火、防盗工作。其次,在选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要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热爱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岗位前需要组织开展专业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其档案管理水平。在渔业领域积极建立完善的渔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按照相应的标准,保障档案信息的归档分类符合标准,并在固定时间内及时、高效完成归档,实现渔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进行。

2.优化档案编制,实现全面管理

渔船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灵活运用各项信息资源,借助档案优势,充分提高渔船档案管理的服务效率,实现全面管理的最终目标。首先,在渔船档案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优化渔船编制环节,认真落实各项研究工作,在档案管理细则中要充分融入多元化的数据信息,除了渔船数量、信号与功能以外,也需要落实编号,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提高检索效率。其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渔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建立全国统一的渔船管理数据库系统,优化渔船动态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北斗导航系统、渔船自动识别系统等先进技术,完善遗传信息技术、装备,使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需要上传渔船登记、船舶检验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禁渔期捕捞违法记录、渔业资源费征收等多项信息,确保渔船能够实现档案管理部门集中化管理,以此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渔船的现有信息要实现与多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推动渔船管理规范化开展。比如,东营市针对全区535艘渔船,逐一核实建立了“一船一册”台账,同时全面排查摸清渔船船员配备情况,对全区1400余名船员建立了“一人一档”台账,使得渔船档案信息更为完整,为安全生产管理奠定了基础。

3.推行联动机制,杜绝违法行为

(1)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保持密切合作,积极构建联动机制,创设全面覆盖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在先进科研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渔船的实时监控,使综合管理更加直观。(2)积极建立全国联网的共享数据库,针对违法行为要落实全国联动管理,并建立三无渔船清理整治机制,在全国联动机制的支持下,将三无渔船的相关违法信息,记录到档案管理系统中。(3)建设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渔船数据信息的精准管理,及时处罚违法违规的渔船,使执法效率得以提升,降低管理成本,突破空间限制,提高信息交流效率,最大化发挥出社会的监管作用。

负责渔业执法的部门,要自动整合各项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网络管理系统,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渔船的网络监控。东营市进一步强化了海洋涉渔执法力量和管理效能,在涉渔“三无”船舶和违禁渔具清理整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开展“港口查+海上巡”执法行动,今年累计清理违禁渔具200多件套,查扣涉渔“三无”船舶6艘,其中已拆解2艘总功率520千瓦钢质船,这是我区首次拆解“三无”钢质船舶,取得重要突破,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渔业秩序,消除了安全隐患。

4.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信息利用率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并取代传统的人工处理模式,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当前,预转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实现了创新,所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得到了妥善管理,在纸质档案的基础上,获得了电子档案。当前,渔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将纸质档案信息转换为电子文档,同时可将其上传至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渔船档案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渔船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落实组织培训,加强教育活动,使其能够胜任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落实渔船等信息采集与数据记录工作,同时要联合调控监管职能,实现档案信息的精准控制与管理,并保障信息收集工作高效开展,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使渔船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安全。渔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深度挖掘档案信息,维护渔民的基本权益,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渔业经济。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休渔政策,加大海洋资源管理力度,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以此推动渔业的稳定发展。

5.确定归档范围,全面收集资料

渔船档案管理涉及渔业船舶建造、改造、年审、注销、转让等多个行为,每个行为都能够生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作为历史记录,需要做好保存。落实档案管理,是提高渔船管理水平的基础,是实现依法开展渔业船舶入户、转让的重要依据,也是证明渔船所有者合法权益的关键材料。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预转档案管理信息,结合渔船档案归档范围,保障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将收集到的资料交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完成档案信息的整合与电子化处理,各科室在开展渔船建造、改造、年审、注销、转让等业务工作时,务必要保证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并将其移交至档案室进行集中化管理,不可随意将档案资源占为己有,也不可拒绝归档。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渔船,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获取有相应的数据材料,针对已经办理入户的渔船,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档案信息,并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渔业要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功能,优化档案管理,充分关注渔船档案管理的各项需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随着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更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筛选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获取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提高综合渔船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此为渔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以档案电子化促进渔船检验管理探索[J].中国水产,2021(10):61-62.

[2]韩瑛蕾.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探索[J].黑龙江档案,2021(3):78-79.

[3]徐 畅,裴兆斌,郭昕黎.渔业生产安全形势下老旧渔船管理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36-41.

[4]刘金玲,宋庆超.浅谈水产科技档案的管理及应用[J].新农业,2020(15):56-57.

[5]张维东.加强渔船检验管理,保障渔业安全生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5):185-186.

[6]徐玉成,于 汉,李 明.渔业船舶信息化管理对渔业生产安全的作用研究[J].港航建设,2020,2(1):7-8.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作者简介:王颖(197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大专,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