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赏玉兔

2023-06-01 23:41蒋培培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短尾白兔玉兔

蒋培培

生肖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作为华夏民俗的文化符号,其吉祥、美好的寓意早已浸润于国人的生活习俗中。兔为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四,因此也称其为卯兔,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在传统文化中,玉兔作为仙兔从月宫仙境降临人间,被视为祥瑞动物,象征着吉祥、智慧和谨慎,深受人们喜爱,月宫嫦娥与玉兔的神话传说更是家喻户晓。

古人因为喜爱兔子,创造出一系列以兔为题材的纹饰,兔的艺术形象受到世人推崇。以玉雕兔,将兔子的形象雕刻在美玉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白兔的纯洁温良。

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玉质兔形饰。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兔形饰(图1)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早的玉兔。其表面光滑,受沁呈黄白色,造型简单,为抽象的仿生形态。长6.8厘米,高1.9厘米,厚0.2厘米。兔呈俯卧状,嘴前伸,双耳紧贴脊背,背部呈弧形上凸,歧尾上翘,身形长直,呈昂首飞奔之态;体下为长条形榫,上面对钻成四孔,形似良渚文化时期梳背形器。有学者认为,在尊崇万物有灵的史前时期,这件玉饰很可能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神器。

商代玉器规模空前,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中的一个巅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动物造型玉器占了近1/3,有228件,动物种类多达26种。其中也有玉兔的身影,造型简洁,纹样刚劲有力,反映出工匠卓越的艺术水平。

玉兔(图2),黄褐色,通体抛光,长10厘米,高5.8厘米,厚0.5厘米。兔做俯卧状,头大身短,长耳后竖,耳上饰鳞纹,眼部用双圈显示大圆眼,嘴微张,露舌,短尾略上翘,足前曲,爪、趾毕露,前足上有一穿孔,可佩戴。整体形态似奔跑状,头部整体用夸张手法,极为传神地体现出兔子的憨厚可爱和敏捷灵动,使玉兔呈现活灵活现的状态。

玉兔(圖3),安阳刘家庄出土,通体受沁,局部有斑点。兔做俯卧状,圆眼,耳部硕大,耸立在背上,背部略微凹陷,呈现出下弧状,短尾上翘,前足上有一穿孔。四肢蹲伏于地面,耸立的大耳,微微抬起的头部,像是发现目标,跃跃欲试,整体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

玉兔(图4),高3.2厘米,宽3.8厘米。白玉,片雕,兔眼圆睁,尾短向上翘,前腿较长。颈部有一小圆穿。将兔子的温顺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周时期琢玉风格与商代有所不同,其造型更加生动,突出主要特征,线条流畅,纹饰有繁简之分。

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也出土了众多动物玉雕。据《诗经》《山海经》记载,夏至西周时,尚有竹、漆、棕、楠等亚热带树种生长于崤山、中条山。河南三门峡出土大量仿生玉器的现象说明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三门峡的环境气候应该是比今天更温暖,更适宜热带动物的生存。在虢国墓地的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5件兔形玉佩,4件为片雕,1件为圆雕。

玉兔(图5),出土于墓主内棺盖板上。高3.6厘米,长4.9厘米,厚0.4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斑纹或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片雕。兔做奔跑状,正背面纹样相同,圆眼,长耳贴背,短尾,前腿稍曲,后腿蹬直,呈现兔子起跑的姿态。口部有一圆穿。工匠用精巧的手法将兔子的敏捷灵动定格在美玉之中。

玉兔(图6),出土于墓主棺内的殓衾之上。高2.3厘米,长3.7厘米,厚0.5厘米。青白玉,片雕。正背面纹样相同,曲体,垂首,椭方形目,大耳贴于背部,短尾上翘,屈肢。口部有一圆穿。拱起的背部使整体形似玉璜,蜷缩的形态刻画出兔子的乖巧温顺。

玉兔(图7),出土于墓主棺内的殓衾之上。高2.1厘米,长3.4厘米,厚0.4厘米。青玉。冰青色,全部受沁呈黄褐色或有棕褐色斑。玉质细腻,半透明。片雕。正背面纹样相同,做匍匐状,口微张,圆目,双耳贴背,短尾,屈肢俯地。嘴部和背部各有一小圆穿。玉兔琢磨精细、圆润,线条流畅,活灵活现,兔的自然与灵动跃然眼前。

玉兔(图8),出土于墓主人的面部之上。高1.1厘米,长2.4厘米,厚0.8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受沁有黄褐色斑点。玉质温润细腻,半透明。圆雕。正背面纹样相同,做俯卧状,张口,圆睛微凸,双长耳贴于背上,屈肢俯地,短尾微翘。口部有一小圆穿。这是虢国墓地出土玉兔中唯一的圆雕,娇小圆润的造型给人一种小鸟依人的感觉。

在虢国贵族墓葬中,出土有一件缀玉幎目,由14件仿似人面部器官形状的各种玉佩组合连缀成人的面部形象。计有额、眉、眼、下眼睑、耳、鼻、腮、口、下颚共9种。其中右眼就是由兔形佩构成。

玉兔(图9),长5.2厘米,高2.3厘米,厚0.3厘米。双面片雕。青白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黄白色。玉质细腻,半透明。兔做俯卧状,圆眼前视,长耳后扬,耸臀屈腿,短尾微翘。嘴部一圆穿。细致入微的造型体现出匠人匠心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及高超治玉技艺的特点。

玉兔动静结合、造型生动、雕琢精细,足见工匠出色的构思和卓越的技艺,彰显了虢国贵族的尊贵身份,也凸显了西周时期人们对兔的喜爱非同一般。

玉兔(图10),长3.3厘米,宽2.2厘米。玉兔为双面片雕,两面纹饰相同,用阴线勾出身体各部位轮廓,呈奔跑状,侧视,圆眼,长耳后伏,短尾上翘,颈部穿孔,用以系佩。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可爱灵动。

玉兔(图11),两件玉兔形状基本相同,绿色,体扁薄。片雕,玉兔呈俯卧状,侧视,圆眼,长耳后伏,嘴紧闭。长尾上翘,臀部肥硕,前后腿屈卧,刻出爪纹。用明刻线勾出身体各部位轮廓,嘴穿一透孔,两面纹饰相同。线条流畅,刻画逼真,突显出西周动物形玉雕的一般规律。

玉兔(图12),这两件玉兔出土于西周北赵晋侯墓地,长3—3.5厘米,宽2—2.8厘米,白色玉兔做蹲伏状,青色玉兔呈跳跃之态,大圆眼、夸张的大耳朵、较深的阴刻鼻孔和微微上翘的短尾将兔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一大一小,一动一静,可能是雌雄一对。这两件玉兔温润精巧,造型生动,俏皮可爱。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出土商周时期玉兔数量较多,以片雕为主,刻画出兔子的侧面形象,但两个时期的玉兔造型和风格也存在差异。商代玉兔造型纹饰简约,表现手法较抽象。周代玉兔的基本特征刻画得更突出,形态具有立體感,动感较强,给人一种自然轻松的艺术美感。

工匠用精湛的技艺将兔子的灵动雕琢在玉石上,像是我们今天的相机记录下瞬间的美好与活力,将兔子的神态定格,成为永恒。大量兔形玉雕的出土,不仅反映出商周时期人们对兔子的喜爱,也印证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诗经·兔爰》有云:“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兔子性情温和,憨态可掬,机敏可爱,因而在民间被称为喜兔、瑞兔。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中有兔,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晋人傅玄《拟天问》中也有“月中有何?白兔捣药”的诗句。因此兔子也被称为仙兔、药兔。各朝各代文人墨客笔下都有兔子的身影,贾岛的《赠智朗禅师》:“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又有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欧阳修的《白兔》:“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李白的《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从古人的文字和各种文物中,我们能感受到长久以来人们对兔子的喜爱。无论是它的灵动可爱还是其美好的寓意都一直备受推崇,延续至今,玉兔东升、玉兔呈祥等传统文化的含义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中秋文化、十二生肖文化等,都有兔的存在。兔子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短尾白兔玉兔
玉兔寻回行动
白兔眼睛红
微故事
世界上最快乐的动物——短尾矮袋鼠
短尾信天翁的生存之道
短尾狐买文具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
白兔白,黑兔黑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