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园一区”劳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023-06-03 06:07邵爽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劳动教育

邵爽

关键词:三园一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劳动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细化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劳动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五育”融合为终极目标,进一步开创学校劳动教育的新局面。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及已有的劳动教育实践基础,进一步确立劳动教育目标,完善劳动育人体系,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构建“三园一区”劳动育人体系,从而实现“五育”融合。

一、劳动育人体系构建的意义与目标

(一)“三园一区”劳动育人体系构建的意义

1.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纲要》指出:“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让学生在田园劳动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劳动育人体系的构建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学校应遵循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劳动精神面貌良好、劳动价值取向正确、劳动技能水平提升,让“爱劳动、会劳动、能劳动,劳动创造幸福”的理念深植校园。

(二)劳动育人体系构建的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意见》以及新课标要求,学校因地制宜,确立了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以家园、校园、田园、社区为主要空间,坚持“五育”并举,知行合一,逐步建立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学校将劳动教育目标分层设定:在认知层面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学生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情感层面上,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具备满足日常生活和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在行为层面上,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劳动习惯。

二、“三園一区”劳动育人体系的实施途径

学校的劳动教育从知、情、意、行多方面人手,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的整体性与规划重点,统筹学校工作的层次和要素,做好内容的互动与衔接。通过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有序推进、资源保障等多个层次加强劳动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学校从劳动教育开展的实践场所出发,综合考虑劳动教育各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比例;从有效利用学校空间和现有资源的角度着手,确立劳动教育空间场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综合设计课程内容,保障课程的实效性,体现学校育人特色,建构立足于家园、成长于校园、乐学于田园、服务于社区的“三园一区”田园劳动育人体系,着力探索“三园一区”与劳动教育之间的深度联系,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育人体系。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确立了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在田园中健康快乐成长为中心。两个基本培养点:一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田园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落实以劳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多种劳动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需掌握的知识,稳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家园课程: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

家园课程主要包括日常家务劳动课程、美食课程,体现生活化特点。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日常家务技能。学校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1.明确具体内容,设计家务清单

学校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了《小学1—6年级家务劳动体系清单》,明确学生每日劳动任务,布置学生力所能及完成的家庭劳动作业,确保一二年级学生每天在家劳动不少于15分钟,三四年级不少于20分钟,五六年级不少于30分钟,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通过家务劳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劳作的辛苦,融洽了亲子关系。

2.发挥家长力量,注重劳动指导

学校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勤于劳动。家庭劳动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自己的事、家庭的事以及社会的事。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的事,培养责任心,掌握家庭日常管理的基本常识,为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的事,学会关心和了解周围的人和物,开阔眼界。

(二)校园课程:开发学校特色课程

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高劳动技能,锤炼劳动品质。校园课程主要包括传统工艺制作课程(陶艺、满绣)、校园环境课程(垃圾分类、校园环境维护)、食堂帮厨课程和社团活动等。以垃圾分类课程为例,学校通过以下措施开展课程。

1.进入班会课

学校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班会课,阐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的践行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从而热爱劳动。

2.纳入日常规范

学校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每日劳动任务,强化实践细节。对于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

3.拓宽教育空间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日常清扫工作中有很多垃圾分类的实践机会,学校启动家校联合模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德育,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务指导,使其放手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田园课程

1.“雅·趣”田园特色课程

学校因地制宜,在校园的东侧一角整合了空闲场地资源,规划和打造了田园实践基地,在“儒雅教育”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创建追求博雅、雅致的“雅·趣”园,并创设“雅·趣”田园课程。

“雅·趣”田园课程(见表1)以二十四节气课程为时间线索,包括田园技能、田园器具、田园文化、田园精神几大课程模块。学校通过项目式、主题式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基于田园的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雅·趣”园分为蔬菜园、花园、果园、中草药园、养殖园等几个实践基地,学校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蔬菜课程、玫瑰课程、葡萄课程、樱桃课程、中草药课程、养殖课程等,构建自己的生态实验室。

校园活动是实现劳动育人的有力载体。在别开生面的劳动课上,学生走进“雅·趣”园观察、触摸、采摘,探索植物奥秘,收获丰硕的蔬果,体验收获的喜悦,体会植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2.田园班级课程

学校鼓励班主任打造田园班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热情。走进四年八班的教室,一盆盆翠色欲滴的绿植摆满了花架。班级绿植品种繁多,似火的红掌、一枝独秀的郁金香、造型奇特的多肉,还有绿萝、万寿菊、仙人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绿植凝聚着学生的心血与汗水。班主任还引导学生从季节性、丰富性、童趣性、艺术性、探索性、整洁性、区域性、参与性等特点出发,创设具有本班特色的植物角。让绿色融进教室,既营造了舒适的学习氛围,宣传了绿色环保的意义,又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在美化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营造尊重生命、呵护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此外,学校分批组织学生走进魏家沟村参观学习,参与蔬菜的种植,学习特色农作物的种植知识,通过丰富多彩和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四)社区课程:有效利用社区劳动资源

社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社区课程主要包括职业体验课程和公益志愿课程,拓宽实践场所。学校加强与社区间的联系,积极发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志愿公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社区劳动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通过志愿服务,学生的劳动自觉和劳动自信都在逐步提升,形成了“他人的事情帮着做,公益的事情抢着做”的劳动习惯。

社区公益志愿者在春节期间,为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包饺子、送对联,这项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感恩与责任。学生还主动到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日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作为一名小公民的公益责任感。

三、“三园一区”劳动育人体系的综合评价

勞动教育评价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三园一区”劳动育人体系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评价主体。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劳动课堂、班级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班级劳动效果等方面,采用听评课、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观摩等方式进行积分。

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学校逐步确立一套实用高效的“2325”积分制评价模式。第一个“2”是两种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是三类评价主体,即教师、家长、学生;第二个“2”是两大板块评价内容,即校内劳动、校外劳动;“5”是五个主要评价要素,即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及其他。学校探索的劳动教育积分制评价模式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实用高效,操作性强。

学校设计了《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劳动小达人评价表》,各项指标有详细评分标准,学生每天自主记录,家长、教师定期评价,每一名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等情况一目了然。各班每月会根据评价结果评选班级“劳动小达人”。除了定期的积分评价,学校还会不定期开展专项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两手齐抓,切实发挥劳动评价的引导、改进与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站在多元评价的立场上,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的同时,让学生享受到评价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更能为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学生悉心照料种子生长的同时,也助推了自己的成长。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和积累,感受自然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在家庭中,孩子们了解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三园一区”劳动教育体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处处能实践、劳动即教育”的可贵之处,这不仅成为学校的课程理念,也是学校教9币共同的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电子商务专业校内学生自主实践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