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的对外传播研究

2023-06-03 07:09向心怡伍洋
今传媒 2023年3期
关键词:桂剧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向心怡 伍洋

摘 要:桂剧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西的文化符号,它“走出去”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桂剧自身的传承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对外传播的现状,指出当前桂剧面临着由于对外传播主体较单一、传播内容较单调、传播渠道较狭窄、传播受众较局限而导致传播效果欠佳的困境,提出要促使传播主体元多化、创新戏剧内容和表达形态、构建国际化和多路径传播渠道、保证恰当有效的翻译,旨在增强桂剧对外传播的效果,为研究桂剧“走出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桂剧;“一带一路”;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3-0102-04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的外宣翻译研究”(2019KY0810);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瑶族自治县国家级特色瑶寨语言景观多模态译写研究”(21FYY016)。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桂剧唱腔优美、表演细腻、剧目丰富、人文价值突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今桂剧面临着无人传承、市场缩小、观众渐少的困境。如何在新时代拓展桂剧的发展空间,焕发桂剧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理应发挥优势,推动优秀地方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国内学界对桂剧对外传播的研究较少,为数不多的论文或在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研究桂剧的国际化发展策略,或单纯探讨桂剧文本的翻译策略。但是,这些研究均未能由表及里地分析桂剧对外传播的困境,忽略了文化因素对桂剧对外传播的重要影响。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为指导,在研究桂剧对外传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桂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传播的策略,旨在利用优秀文化艺术打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强化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共识,促使桂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实现自身传承,不断推陈出新。

一、桂剧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提出了经典的“5W”传播模式,即传播的主体(who)、传播的内容(saywhat)、传播的渠道(in whichchannel)、传播的受众(towhom)、传播的效果(withwhateffect)[1]。本文将以此为框架来剖析桂剧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的主体

桂剧对外传播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官方剧团和戏剧研究院等政府公共文化外交传播机构。目前,我国仅有“桂林市桂剧团”“柳州市桂剧团”和“广西桂剧团”三个官方桂剧团,以及“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和“广西戏剧院”两个桂剧研究院。

单一的对外传播主体导致了以下几个问题:1.传播效率降低。政府官方主导的桂剧对外传播通常以官方交流活动的形式展开,将桂剧由官方组织传播到民间普通个体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因此,产生了不易扩散和时效性不高的问题。2.传播效果减弱。单一的传播主体导致桂剧对外传播存在时空、话语、主题、传播方式的差异,减弱了传播效果。3.跨文化传播可信度不高。单一由政府主导的对外传播实践缺少对话性的交流,这使得国外受众因文化差异很容易曲解所接触到的桂剧信息;同时,官方发起的对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包装和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较难获得国外受众的认同[2]。

(二)传播的内容

目前,桂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传播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广西本土的民间传说和桂剧传统特技,相关剧目有《刘三姐》《打棍出箱》,以后者居多。由此可见,桂剧的对外传播内容较为局限和单调,偏重于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内容传播,而忽略了真实反映本土历史风情的内容展示。实际上,新时期的桂剧创作取材广泛,不仅有广西本土的民间传说,还有与广西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其创作素材在内容和思想上深刻体现着广西本土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渗透着强烈的当代意识[3]。然而,桂剧如此丰富的剧目和深刻的内涵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只露出了冰山一角,使得国外受众未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并欣赏桂剧,难以对桂剧形成长期的兴趣。

(三)传播的渠道

目前,桂剧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三种:1.媒介传播。通过对海外戏剧从业人员、专家及普通大众的问卷调查得知,除了网络(29%),桂剧通过书本(17%)、报刊杂志(11%)、广播(18%)、电视(25%)等传统媒介进行的对外传播占很大比例。在网络传播中,有关桂剧的信息基本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英文网站。主要包括视频网站Youtube、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学术网站和数据库、旅游网站trip.com和chinafacttours.com等、中文学习网站CLI和Chinesetime等。二是主流媒体的官方英文数字平台。目前只有“ChinaDaily”和“CRI”。2.艺术交流活动。各级政府和官方机构通过举办艺术展、戏曲演唱会、跨国春晚、海外“欢乐春节”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桂剧,但是频次较低、范围有限。据笔者统计,自2011年以来,桂剧对外交流的次数只有16次。3.其他传播渠道。借助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优势,通过在露天戏台和剧院进行演出,向部分外国游客展示桂剧风采。

桂剧对外传播渠道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网络传播渠道较窄,国际化程度较低。比如,缺少专栏、论坛、博客等具备互动性、对话性和开放性的社交媒体参与;缺乏以英语或其他世界性语言为主体、适合国际传播的专业桂剧网站。2.民间传播渠道尚待拓宽。比如,缺乏国际学术交流、中外商务合作等渠道的助力。3.缺乏桂剧艺术的系统翻译。比如,目前没有完整的桂剧剧本译本;舞台演出缺少以英语或其他世界性语言为载体的提示及说明,现有的舞台提示和说明不够规范化、系统化。

(四)传播的受众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数量近29%。然而,近10年来桂剧对外传播的资料显示,桂剧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的受众主要来自于为数不多的东南亚国家和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此外,桂剧的对外传播不仅受到地域限制,受众的类型也相对有限。目前,桂剧对外传播的受众主要是戏剧观众,而戏剧读者、戏剧评论者和戏剧研究者等其他类型的受众还处于缺席状态。

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和受众四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影响传播的效果。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桂剧的传播主体较为单一、传播内容较为局限和单调、传播渠道较窄、国际化程度较低、传播受众的范围较小,这些问题导致当代桂剧艺术文化不仅难以“走出去”,也难以“走进去”,很难唤起国外受众的情感共鸣,对外传播的效果不太理想。

二、桂剧对外传播的策略

基于桂剧的传播现状,本文将结合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四个方面,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的对外传播策略,尝试为桂剧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提供一个实用性的理论框架,以增强桂剧对外传播的效果,提升桂剧的海外影响力。

(一)传播主体策略

第一,明确桂剧对外传播主体的身份是“人”。施拉姆指出:“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的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4]因此,要注重打造“人格化”的对外传播主体,培养一批桂剧“明星”,让独具人格魅力和票房号召力的戏剧演员、编导来吸引国际受众[5]。

第二,促使对外传播主体多元化。在“全民对外传播”的大格局下,桂剧的对外传播主体也不能局限于官方团体或戏剧工作者,而是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如中国网民、华人华侨、留学生、国际友人、戏剧翻译人才等)参与其中。具体做法为:1.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0.51亿[6],我们不仅可以鼓励网民群体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娱乐化、社交化的方式向海外受众介绍并推广桂剧,还可以支持专业内容生产者制作出更具跨文化交流性、共情性的内容形态与符号表达。2.广西籍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700多万,其中,在亚洲(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超过了88%[7]。我们可以唤起华人华侨的故土情结,激发他们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社交传播等多种途径,自觉讲述更为生动的桂剧故事。3. 2012年以来,广西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东盟国家来桂留学生达1.6万人。我们可以利用庞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进行桂剧的跨文化传播,让留学生成为桂剧文化对外传播的接收者和传播者。4.近年来,有许多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外国记者、外籍学者通过网络媒体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体验,表达他们对中国的客观评价,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因此,我们不仅可以让这些外国记者来报道桂剧的舞台演出、学术交流等活动,还可以鼓励更多在广西生活、工作的外籍友人,通过网络媒体来宣传桂剧。5.可以将优秀的戏剧翻译人才纳入桂剧对外传播主体的队伍中,一方面,抓紧培养既具备良好英语语言能力,又精通桂剧知识和文化的翻译人才;另一方面,努力促使更多精通双语的海外侨胞和学者加入到桂剧翻译队伍中。

(二)传播内容策略

1990年,美国传媒巨子SumnerRedstone提出了“内容为王”的概念。基于此,桂剧的对外传播也要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以具有创新性的戏剧内容和表达形态讲述好关于“人”的故事。

第一,可以用桂剧创新演绎已获得较好国际传播声誉的传统戏剧作品,将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戏剧中。比如,可以推出当代桂剧版的《南柯记》《紫钗记》,在保留原著精髓和桂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对音乐伴奏、舞台表演、舞台布景、演出服饰等进行大胆改革。

第二,可以创作出中国古典名著的改编桂剧剧目。比如,对马来西亚受众喜爱的《西游记》进行桂剧剧目的创编,并面向该国传播;推出三国文化主题的桂剧剧目,并向泰国受众进行传播[8]。

第三,可以借鑒海外受众所熟悉的外国经典戏剧的内容和形式。比如,用桂剧的艺术表现形式重新演绎莎剧的经典作品,在创编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如何让莎剧题材与桂剧特色有机融合,演绎过程中要注重凸显桂剧质朴细腻的表演和宛转悠扬的唱腔。

第四,可以尝试桂剧在对外传播目标国的本土化。比如,马来西亚的皮影戏、缅甸的木偶戏、泰国的孔剧等都与中华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可以尝试在保留桂剧艺术特点和内涵阐释的前提下与之进行融合[9]。

第五,运用创新思维让现有的经典桂剧剧目焕发新的光彩。比如,打造同一剧目的不同表演版本,将一些经典剧目演绎为经典版、青春版、少年版等;吸纳影视、舞蹈和流行音乐等其他艺术元素,丰富桂剧的表现形式。

(三)传播渠道策略

要提高桂剧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传播渠道的建设,在保证恰当有效翻译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可跨越时空界限的现代传播媒体,坚持走从官方到民间的多元传播路径。

第一,不仅要提升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的利用率,加大各类传播平台的新建和扩建力度,还要建设一个中英双语的专业桂剧网站,并在已有的英文网站上增加“桂剧”内容。比如,在Wikipedia创建“桂剧”的英文词条,在全球知名旅游网站上增加桂剧的宣传和介绍,在知名海外社交媒体上开通账号,以图片、视频、推文等形式向海外受众传播桂剧,利用这些平台的互动性、对话性加深受众与内容之间的情感关联;在电商平台(如Amazon、Shopee)上推出桂剧文创产品;研发桂剧英文版APP,借助知名海外社交媒体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类媒体进行融合推广。

第二,要改变当前桂剧对外传播以官方为主导、以文化交流为形式的现状,拓宽桂剧对外传播路径。一方面,鼓励桂剧对外传播走商业之路,吸引成熟的商会集团进行商业运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受众推出如电影、电视剧、手游等适销的桂剧多模态文化产品,或在沿线国家开展商业巡演和展览。另一方面,推动桂剧对外传播的社会运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利用孔子学院将桂剧文化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开设桂剧体验课、举办桂剧文化体验活动;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孔子学院还可以尝试进行正式的桂剧教学,开设正式的桂剧课程。2.利用跨境旅游传播桂剧文化。在线下,可以加快《桂林有戏》的国际化进程;在线上,可以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云旅游”,利用5G、AR、AI、无人机拍摄等技术,将桂剧文化以图文、短视频、非遗直播、全景等形式传播给更多“游客”。

(四)传播受众策略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既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桂剧海外受众构成和受众需求的研究,加深他们对桂剧的认识,避免他们对桂剧产生曲解。

桂剧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对的第一个群体是戏剧艺术家、艺术学者、艺术机构、媒体等与戏剧文化艺术有密切关联的群体,他们对桂剧不仅有审美的需求,更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桂剧以形成个人观点、获得价值认同的需求。因此,桂剧在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我国的桂剧艺术家可以先与对外传播目标国的艺术家、艺术学者、艺术评论家进行交流,与当地媒体见面,得到同行的认可、评价,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受众。

第二个群体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院校的师生为代表的相关群体,他们希望探索跨文化的艺术创新。因此,国内与桂剧相关的艺术机构、演创团体、专业院校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以及像希腊、俄罗斯这样具备深厚戏剧文化底蕴的国家的戏剧院校和艺术大学合作,完成剧本創编、艺术展览、巡回演出等项目,还可以共建中国戏曲孔子学院,开设桂剧课程。

第三个群体就是所占比例最大的普通受众,他们的需求来源于对“异域风情”的审美渴望,并且,他们也喜欢能够体现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的故事内容。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桂剧相关文本和相关知识的译介工作,矫正已有译本中存在的错误信息,同时,要提高在译译本的语言质量,避免由语言障碍引起的曲解和误读;另一方面,在出国演出前要做好演出宣传品的制作和翻译工作,在开展讲座、研讨会、展览、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会等宣传活动之前,要让目标国的普通受众了解桂剧常识以及桂剧剧目的背景知识[10]。

三、结 语

桂剧作为广西地方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中国,也应当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为桂剧“走出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当前,桂剧要改变传播主体较单一、传播内容较单调、传播渠道较窄、传播受众较局限的现状,在充分考虑沿线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形成多元的对外传播主体,利用创新性的戏剧内容和表达形态,通过国际化的媒体融合路径以及恰当有效的翻译,把桂剧传播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类型的受众,并通过桂剧语言向国际社会讲好“广西故事”,使桂剧产生更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Lasswell,Harold.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 CommunicationinSociety[M].InLymanBryson(ed.)TheCommunicationofIdeas.NewYork:The InstituteforReligiousandSocialStudies,1948.

[2] 张志安,李辉.海外社交媒体中的公众传播主体、特征及影响[J].对外传播,2020(5):7-10.

[3] 朱江勇.桂剧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第2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孙萍.文化传播在于传心———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J].艺术评论,2017(1):130-138.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7] 胡启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开展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2):36-40.

[8] 李萍.当代川剧对外传播策略:顺应与创新———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对外传播经验[J].四川戏剧,2016(7):25-29.

[9] 康海玲.“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戏剧共同体的构建[J].福建艺术,2019(10):18-23.

[10] 林一.中国戏曲“走出国门”的新思路[N].光明日报,2015-06-21(04).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桂剧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非遗视角下广西桂剧的传承发展
浅析广西桂剧的起源发展
新媒体视野下广西桂剧的现代化重构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现代传媒视野下桂剧的发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