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传统服饰纹样与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3-06-03 00:02韩兆一
艺术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

韩兆一

摘要:瑶族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瑶族传统服饰色彩艳丽,意蕴丰富,其刺绣纹样抽象、简练、质朴,给人以清新的视觉美感,是瑶族人民审美的体现,同时也是瑶族文化最直接的表达形式。瑶族传统服饰极具研究价值,发掘服饰色彩与纹样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对宣传瑶族文化以及保护瑶族传统服饰具有一定推动意义。

关键词:瑶族服饰 图案色彩 服装设计

瑶族传统服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属性,在漫长的定居、战乱、迁徙的循环中不断接触、吸收周围族群服饰的色彩元素,摸索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群体服饰,有着不同种群样貌的美学符号。郭沫若先生认为“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瑶族传统服装一般有日常装束和节日盛装之分,二者同为五彩斑斓,但盛装样式更为繁多,色彩更为夺目,如今瑶族的日常装束基本与汉族无异,只有在族群的节日和婚庆等重大活动中才会穿着盛装。瑶族各个支系之间的服饰色彩运用和形制成为识别支系群落的最佳手段,动、植物图腾和天体崇拜在瑶族服饰的运用上让各个支系之间又有一些联系,这种差异性和统一性体现了各支系之间的独特风格与艺术特色,同时也造就了民族多样性的其中一环。

一、瑶族服饰纹样

瑶族传统服饰以绚丽多姿而广受赞誉,其服饰之美又集中体现在图案纹样上,这些纹样的内容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装饰性、象征性、寓意性和故事性等特点。在早期,瑶族人民生产靠原始的采集和渔猎,生产水平低下,人们需要依赖自然界的资源,因此对于世间万物都怀有崇拜的心理,纹样的图案多取材于此,这些纹样生动的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聪明才智,体现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自然纹样和动物纹样便是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等原始崇拜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图案大多用点、线或几何折线构成抽象的动、植物形态;瑶族还有一些较为抽象的特殊图案是与传说和民族信仰相结合,较为典型的有盘王印、瑶王血手印等图案装饰。

(一)自然纹样

自然纹样是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原始图形化。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时代,人们畏惧自然现象,他们将这些现象的图形缝制在服装上,企图获得与自然沟通的能力。在瑶族,自然纹主要以单线几何纹为主,这种较为简单的纹样大致有两个作用,一是纯装饰线条作用;二是作为主题的辅助装饰线条来营造故事环境,如象征丰收的禾苗纹和期待子孙健壮成长的树纹等;禾苗纹与瑶族祭祀的谷神和禾神的自然崇拜习俗有关,绿色的禾苗纹多绣于衣襟和裤腿上,图案整体较其他纹样较为写实,饱满的椭圆形稻穗垂下瑶族将禾苗绣在自己的上衣领上,以表示对谷神的崇拜,将五谷丰登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瑶族人将树纹常绣于体弱多病的小孩的衣、裤、头帕等显著位置,祈祷小孩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太阳崇拜是天体崇拜最常见的一个类别,瑶族的太阳崇拜是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的一种天体崇拜。太阳是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这一象征在盘瑶的服饰上也有所体现,瑶族妇女的头帕和小孩的被带上经常绣上太阳纹,俗称“太阳花”。一般用红、黄色丝线,来表示太阳的颜色和光线,先用红线绣出太阳主体,然后用黄色绣上射线状的“太阳光”。太阳纹一般在头部正上方以示对太阳的敬意和神圣。

(二)动物纹样

德国社会学家格罗塞认为:动物和人的形态是装饰艺术最古老的题材,它是原始的狩猎部落所独有的。动物纹样在瑶族服饰中代表的瑶族神话传说的动物特殊意象,一般用自然纹样来衬托动物纹样营造的故事性。动物纹样主体多选择蜘蛛、龙、蛇、鸡、鱼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形象组成,图案多用粗犷的几何线条图形组合而成。蜘蛛在瑶族人民眼中具有平安的象征意义, 菱形作为蜘蛛的身体, 中间用丝线勾勒的“卍”字,八根线条规律的在主题周围排列,作为蜘蛛的脚,脚周围还有一些短线条,作为蜘蛛脚上的绒毛,每条腿之间绣有“卍”装饰。龙被瑶族认为是天上掌管雨水的神灵,将龙纹绣在衣服上表现了族人对天气的敬畏与丰收的期待;瑶族人民对于生殖崇拜直接体现在了蛇纹、鸡纹和双鱼纹等图案,代表瑶族生生不息。瑶族人民对于万物的敬畏体现在衣衫上的刺绣图案,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求得生活的风调雨顺,建立理想世界,对人生和生活都寄予了满腔热情。

(三)特殊纹样

瑶族是较多保留原始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瑶族的原始信仰中,影响最大的属盘瓠犬图腾崇拜。《过山榜》中描述:瑶族始祖是盘王龙犬,五色指龙犬盘瓠身上五彩毛发,瑶族的“好五色衣裳”便是纪念祖先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盘瓠在一次狩猎的过程中不慎跌落悬崖而死,离开人世时口吐通红的鲜血,于是红色被用在服饰上的刺绣,作为祖先的鲜血的象征来纪念他,以表与祖先盘瓠血脉相传。盘王印是瑶族传统服装上最常见的刺绣图案装饰,一种形式是八角花形纹,八个红色的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一组轴对称图形,橙黄色的线绣在红线的周围,寓意太阳与光明,表达盘王为族群带来了日月光明以及族人对盘王的崇拜。

二、瑶族服饰的色彩特点

(一)“好五色”的来源

早在秦汉,瑶族先民就形成“好五色衣裳,衣斑布,色斑斓,对襟齐领,椎髻跣足”的习俗,色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被主观地赋予民族特有的特殊含义。瑶族先民与中原汉人在早期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过山榜》中就已经有汉人阴阳五行观念渗入的缩影,李本高先生认为:“五行观念”现象,很可能是人类早期文化中对五这一数字的崇拜,这也促进了五色审美的形成。瑶族的“好五色衣裳”这一色彩喜好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色彩观在本质上相似。瑶族传统服饰因地区和支系的不同,在服饰形制上有所差异,但在服装色彩选择却基本一致,以红、黄、蓝、黑、白五色组成。这套配色系统把抽象的民族情感转化为具象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符号。这其中的色彩对应了族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春秋战国时期的的《考工记》中就有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它所表述了人最初對于地理方位与颜色对应的认识,提出“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同时也指出“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对应的色彩以及审美规范。原材料的影响是瑶族传统服饰色彩特征形成的客观原因,瑶族的传统染色原料是以蓝靛草这种植物为主,在染制的过程中把握材料的量而服饰明度深浅不一,逐渐以浅蓝、蓝、黑蓝、黑为主,另外用野果的汁液来染出其他鲜艳的颜色。瑶族人民在被迫失去土地迁徙到偏远地区的同时为了宣泄这种长期被压迫、被贬低、被排斥的情绪采用中原地区象征地位的五色正色,使之成为不愿屈服的民族对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五色的色调中寻找心理的慰藉,在“山高皇帝远”的边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让这种色彩选择得到发展,“好五色衣裳”成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瑶族男女为数不多的物质、精神层面的消费,而这五色所反映的色彩象征正是瑶族先民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饱含的血和泪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五色的现实意象

色彩本身本不具备情感,当它被有情感、有认识的人联系起来的时候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人们表达愿望、诉求等心理活动的一种载体。瑶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历代帝王开疆拓土剥夺他们的土地使用权,黑色在瑶族原始文化的潜意识中便象征着自然界的土地,表现先民失去故乡土地的悲痛心情,运用到服装上体现出坚忍、稳重的品格;红色在服饰中象征着生命的激情和流淌的血液,来缅怀祖先在战场上的英勇奋战,有着对生命的珍视和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寄托,也有象征太阳、火焰的寓意,可以驱邪消灾、僻壤平疾;蓝、白在在我国的文化习俗中的现实意象是广阔的白云、蓝天,而在心理情感上的体现则是沉痛和悲伤,被运用在服饰上表达了瑶族先民悲壮的民族心理情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黄色是象征积极向上、明亮辉煌的色彩,代表着阳光,是希望的寄托,被用于表达光明的意义。如太阳花中黄色和红色的运用,黄色丝线代表太阳光芒,红色代表太阳本体,瑶族一般以红色为吉祥,民间习俗认为,红色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象征着盘瓠在保佑族群的平安,是盘瓠让现在的瑶族过上了好日子;还象征着火焰,认为火可以驱邪消灾、辟禳平疾,凡以红色有关的事物都有这些相似的作用。

(三)五色服装的色彩搭配

瑶族女子受“好五色衣裳”观念的影响,把心思更多的让在了服装色彩整体搭配上,将对比色与邻近色运用的炉火纯青,盘瑶女子对于服饰讲究色彩搭配的质感与美感,多选用大红、大黄、橙黄等暖色调作为服装搭配的颜色。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对于色彩的搭配挑选又有所不同,青年女子性格热辣奔__放,朝气蓬勃,所选的颜色大都能代表青年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所以多以大红、橙黄等暖色调配以青、黄、白、蓝等色的挑花和刺绣;中年妇女多用白、深蓝、淡黄等颜色搭配大红、橙黄的挑花和刺绣,能够体现出女主人的贤惠大方、素雅端庄;深蓝、黑、紫等朴素的颜色是多数老年妇女的选择,搭配少量的大红、橙黄的挑花、刺绣在古朴的色调中更显老人的稳健,冷暖相间的颜色搭配显得老年人端庄典雅、雍容华贵,少量的高饱和、高纯度和高明度的颜色不仅可以增加服饰的色彩层次,也可以让中、老年人的服饰更加年轻态。

瑶族男子服装的色彩选择也受到了五色观的影响,多用黑色和深蓝色作为服装的色彩,而选择这两种颜色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女子织衣刺绣,男子种田打猎。深黑色服饰对于他们的经济生活较为有利,瑶族男子在狩猎的过程中,需要隐藏、保护自己,他们要利用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来伏击动物以提高打猎的成功率。获取便利的蓝草叶染制的深黑色系服装成为不二选择,这种颜色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从而瑶族人民产生了对深黑色产生了实用偏爱的感情,加之生存的自然环境多是山区,蓝天、河水、深山、树木等等自然环境,生态的恩赐也让群落的人们对于象征自然的黑色、蓝色充满感恩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善良淳朴以及对与生活实用性的追求。

三、瑶族服饰纹样与色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今的时尚界,民族风已经成为最受设计师欢迎的概念之一,许多国产时装品牌、个人设计师在近两年的国风热潮中不少采用少数民族服饰来进行现代服装的设计,把瑶族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相融合,以瑶族传统服饰为灵感的现代服装设计,用“五色”作为色彩选择来源,采用装饰性较强的自然纹样和具有瑶族特征的特殊纹样在服装结构进行装饰,使整体融入现代化和轻量化的服装之中。如广东知名服装设计师成晓琴在《瑶魂—生命树》的设计中,她以独特的角度把当代服装与瑶绣图案相结合,利落的剪裁、得体的颜色搭配,让时装与瑶绣相得益彰。特别是在颜色的选用上,成晓琴把将瑶族的“好五色衣裳”作为色彩选择来源,单独取出两到三种颜色进行搭配,浅亮色在上,深暗色在下,整体效果在没有丢失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又增添几分庄严。设计师没有大面积的采用瑶绣纹样,每套衣服只取一片区域进行刺绣,如领口、腰带、胸前等位置,纹样种类则挑选了装饰性比较强的几何形纹样,如“山形纹、禾苗纹、树纹”等,做到了纹样衬托服装本身,整体颜色以少胜多,这也体现了当前大众的对于服装的消费倾向便捷、简单、百搭。中元素设计师品牌创始人何文浩在《岭南瑶》中所展现的灵感来自于岭南地区的瑶绣,设计师通过个人理解,将现代成衣与瑶绣相结合。服装兼顾版型、材质与工艺,同时突出了民族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服装版型和廓形营造轻松、令人愉悦的氛围感,打造无性别化设计。色彩选择上,设计师同样以瑶族五色作为主色调,将反差色和邻近色运用的恰到好处,整体效果呈现了现代年轻人追求的简约时尚。服装图案用到了大量的动物纹样中经典的“鹿纹”“盛装人纹”等具有瑶族特色的图案,充满“国潮”元素的时尚感。

四、结语

图案纹样是工艺美术的语言之一,它可以较好的反应人的智慧与巧思,表达人的期待和理想。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中最具精华的一部分,是一种象征符号和历史文化现象,相对的均衡稳定,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征,五彩斑斓的服饰元素具有较为独特的民族审美,瑶族服饰的五色衣裳以及刺绣是其服饰文化的灵魂,众多的瑶族支系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风格迥异的服装也是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重要的灵感来源。其中将纹样进行变化再适当设计和选用五色中间色的高级灰是当前的设计潮流,也符合社会的原创潮流,服装采用中式服装进行合理裁剪、廓形,营造强烈的东方艺术风格。瑶族服饰的服饰现代化应用,不仅要将形式现代化,更要将风格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本土气息向世人展示。

参考文献:

[1] 春秋战国.考工记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2] 胡小平,王明仪,周晓晗,等.图像学在粤北瑶族服饰纹样分析中的运用[J] .丝绸,2021(1):123-129.

[3] 朱晓佳.花文化符号与瑶族服饰艺术的现代应用[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27-30.

[4] 尹录英.瑶族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轻工科技,2015(1):84-85.

[5] 廖莎.瑶族服饰图案的色彩观[J] .美术教育研究,2012(7):72-73.

[6] 黎洁仪.乳源瑶族图腾崇拜纹样考[J] .装饰,2011(2):114-115.

[7] 吴建陵,黄华丽.“好五色衣裳”-瑶族服饰色彩特点初探[J] .艺术教育,2008(4):109.

[8] 曾丽.粤北瑶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J] .美术大观,2009(6):244-245.

[9] 程朗.瑶族服饰审美简析[J] .广西民族研究,1992(12):116-118+68.

[10] 陈启新.也谈乳源瑶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J] .广西民族研究,1987(3): 116-124.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
《线迹》系列服装设计
《黑白空境》系列创意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南牖纳新》系列创意服装设计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电影中的服装设计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