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民兵工精神厚植高职学生爱国底色

2023-06-04 09:44王鸿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高职

王鸿

摘  要:新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历史特点和时代内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必须肩负起为时代培育新人的使命。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从办学行业特色、特色校园文化、搭建互联网共享平台,建设“四力”育人队伍保障等方面,来传承人民兵工精神,厚植高职学生爱国底色的实践之路。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人民兵工精神;高职

中图分类号:E25;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凝聚着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热情。高职教育要把高质量供给作为发展方向,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要以德为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一、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厚植爱国底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特点和时代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育对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从战略高度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引导大学生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关系就业保障,关乎产业升级,承载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使命。新时代高职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五育并举,注重学生爱国情怀、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

以“高职+爱国主义教育”为关键词在知网中搜索,可查到相关文献1.66万篇,其中学术期刊9 323篇,学位论文675篇;以“高职+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为关键词搜索,可查到相关文献489篇,其中学术期刊346篇,学位论文41篇,可见当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陈丽章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中提到,新时代高职教育在力量保障、实践载体、“隐性+显性”教育兼顾、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教育载体、健全保障机制,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着力。刘征兵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理念,深度升华爱国主义教育的“三全”维度的方法。王晶晶在其学位论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以认知教育为基础,以情感教育为纽带,以信仰教育为驱动,以实际行动为核心来建设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董碧茹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提出了融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从融思维、融内容、融队伍、融话语、融载体五个方面的路径[2-4]。

(三)传承人民兵工精神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当代价值

人民兵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建的第一个军事工业部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5]。人民兵工精神是军工精神的历史发端,被誉为“中国兵工之魂”。无论从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传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要立足新时代的时代特征。

二、厚植高职学生爱国底色的途径

以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实际探索。笔者从学校六十载办学历程中总结出“学校孕育于军工企业,伴随着军工行业发展,服务于国防和部队发展”的办学特色;政军企校协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从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实践了“114751”提升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如图1)。即围绕一个核心、传承一种精神、政军企校四轮驱动、实施“七个一”铸魂工程,建好五大“互联网+”网络平台,培育一支“四力”育人队伍,网上网下双频共振,共同培养爱党爱国爱兵工的兵器工匠。具体而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传承人民兵工精神、发挥政军企校的优势合力,实施“开发一门《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课程、组建一支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队伍、设计一条校内校外红色实践路线、打造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做好每年10月份弘扬爱国主义宣传月、编排一套精品原创文化作品”、制定一套评价机制的“七个一”工程;发挥网上易班、大学生在线和校院二级融媒体矩阵平台互联网优势,建立“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活动、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展馆、互联网+宣傳”五大“互联网+”网络平台;建强一支具备理论力、实践力、宣讲力和研究力“四力”的育人队伍,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厚植高职学生爱国主义青春底色[6]。

(一)坚守教育初心,围绕一个核心

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核心,坚持“植根兵器工业、对接高端制造、坚持军地融合,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高地、兵工文化推广传承高地三个高地”的办学定位,六十年来一直坚守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军工小镇,坚守军工职教,致力于服务国防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厚积办学底蕴,传承一种精神

学院传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为内核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构建了展现学院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德能兼融、行知并重”的校训、“务实创新,和谐共进”的校风、“乐教善导、求精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好思、图强明礼”的学风等理念建设为主导构建精神家园,以章程为基本遵循、制度建设为重点建设文明校园,以环境整治为抓手打造美丽校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建文化校园。

(三)凸显行业特色,政军企校四轮驱动

学院专业群深度融入产业链,与中国兵器、湖南兵器、国防科技大学天空技术研究所、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航空兵学院、湘潭市政府等搭建了10余个产教融合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个,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以武器装备制造专业群为引领的军工特色专业体系。近两年,学院学生累计在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项目获奖人数近100人次。学院士官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全国第五,部队对2017年、2018年入伍士官培养质量满意度达98%。

(四)创新平台载体,实施“七个一”铸魂工程

学院充分发挥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器博览园的育人功能。一是组织开展《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课程的建设,并在智慧职教平台开课,讲述人民兵工近九十年的奋斗历程,讲好兵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故事。二是组建一支专业讲解和志愿讲解相结合的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队伍,在实践讲解中育人育心。三是设计一条校内校外红色实践路线,校内以真实武器展示、武器发展历程、部队一日生活制度为主要内容,校外充分发挥区域红色资源优势,形成从学院出发至毛泽东故里韶山、彭德怀故居乌石、刘少奇故居花明楼、陈赓故居湘乡等红色徒步长途行军路线。四是打造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宣传教育活动[7],如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连续组织省内高校开展长途徒步行军活动十余年;开展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每年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周、反间谍法颁布实施周年纪念等活动;开展道德模范、民族英雄、身边好人等学习教育,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杨芳、兵器大工匠罗军进校园,进而得到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等各级媒体报道。五是做好每年10月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月。构建了“学党史国史”“讲爱国故事”“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做志愿服务”的“学、讲、看、唱、做”集教育引领、文化浸润、实践锤炼于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六是编排一套精品原创文化作品。学院创作了体现国防特色的院歌,师生共同编排院舞“丹心献国防”荣获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七是制定一套评价机制,如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为每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8]。

(五)占领网络高地,建好五大“互联网+”网络平台

发挥网上易班、大学生在线和校院二级融媒体矩阵平台互联网优势,建立“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活动、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展馆、互联网+宣传”五大“互联网+”网络平台。一是学院在智慧职教、世界大学城等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设了《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毛泽东军事思想》《礼仪》等系列文化课程,为师生和社会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二是发挥易班平台优势,建立网上班级,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宪法小卫士”“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等系列活动。三是信息化技术助力智慧校园建设。部署了一套舆情监测大数据云平台、一套行为管理系统、一套日志记录系统,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建设了一套AIC智能校园系统,智能管理文件传阅、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日常管理工作。四是建立数字展馆。在世界大学城建立校史、人民兵工发展史、最美兵工人等系列展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弘扬。五是建立融媒体平台。学院将传统媒体数字化,数字媒体矩阵化,构建了官网、官微、QQ空间、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并进行了官方认证,提升了学院官方发声平台的辨识度和信誉度。与传统媒体共同打造校内外的正能量传播平台、校园舆论的监督引导平台[9]。

(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一支“四力”育人保障队伍

学院着力建设“党政领导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师、辅导员、队长+学生骨干”的育人团队,按照政军企校“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协同联动、专兼结合的互学互研互促“三互”团队成长机制,提升团队成员理论力、实践力、宣讲力和研究力“四力”,提升团队育人实效。一是夯实理论基础,提升队伍的理论力。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五个一”带头学、示范学、专题学;教职工集中理论学习“五个有”围绕中心学、丰富形式学、相互交流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五个学”(即课堂引导学、实践拓展学、网络自主学、活动带动学、劳动过程学),月月有主题,形成思政理论课教师导学、校外专家辅学、师生互学促学自学的浓厚学习氛围。二是重走红色路线,提升队伍的实践力。例如,师生利用假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深入红色革命老区,关注家乡身边的革命老人,重走江西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等人民兵工发展之路,将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育人工程。三是组织开展宣讲,提升队伍宣讲力。学院党委班子带头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校内外宣讲。四是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队伍研究力。鼓励老中青、跨专业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省级项目实践或课题研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学历提升、职称评定,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结晶[10]。

三、结语

经过笔者近年的实践经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在三个方面有所得。一是一体化构建五大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学院从组织机构、内容体系、队伍保障、平台搭建、综合评价等方面,结合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一体化做好顶层设计。二是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厚植爱国情怀。学院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筑牢学生的爱国底色。三是做好优秀典型宣传教育,发挥榜样力量。学院积极开展十佳青年、三好学生标兵、杰出校友、最美兵工人的榜样力量,以身边人身边事的榜样力量,推动爱党兴国荣校相统一,知识价值行动相融合,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亦希望在新征程中能够培养更多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能工巧匠。

参考文献:

[1]王宁霞.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的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5):55-57+62.

[2]刘征兵.“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公關世界.2022(19):184-185.

[3]王晶晶.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4]董碧茹.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5]中国兵器工业党建研究中心课题组.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实践研究[J].2020(Z1):118-125.

[6]张星星,孙明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审视及实践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1):30-32.

[7]江卉.“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观探微[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3):125-130.

[8]卜海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探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1,15(4):59-63.

[9]王鸿.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舆情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9):151-153.

[10]司志超.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三全育人”的契合性

探析——以陕西某高职院校为例[J].品位·经典,2021(19):75-78.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