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04 13:06金梁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导学情境素养

金梁

【摘要】问题导学模式的运用,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创建情境,以引导为主,将课堂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时空化,提升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  自主学习  地理核心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湛江市霞山区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s2022z27)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72-03

问题导学模式是用“问题”整合相關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主动学习。课前预习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出发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方向,初步构建知识结构。课堂上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根本,创建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这样的课堂会更加轻松融洽,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做好问题导学模式需要重视两个环节:合理的问题设计与课堂实施。

一、“问题导学模式”的问题设计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是基础,合理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地理学习兴趣。设计问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材特点,联系社会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要有递进性。

1.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愿意学习地理,热爱地理,就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组织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培养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点问题,当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有趣的时候,学生肯定更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更加出色。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方法没有那么符合学生的心意,很多学生也会容易走神,甚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会没有办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可以考虑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预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还能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体系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问题情境化,避免了知识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了地理核心素养。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分析以往的教学经验,把地理课堂中的重点问题,单独摘取出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例如在2020版中图版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阜新的发展与转型》中,设计问题如下:

①预习课本,你认为阜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有哪些?②查阅资料,了解“资源诅咒”的含义,想想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③与小组同学讨论,尝试总结阜新在转型中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④如果你是当地政府官员,请尝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谈一谈阜新未来该如何转型。⑤(拓展)结合本节案例,请你为湛江的发展献言建策。

问题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读课本,实现区域认知,对本节课有整体的把握。问题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深入了解资源型城市困境。问题③④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合作,在探讨的过程中总结归纳,锻炼自己综合思维能力。问题⑤将问题拉回到自己的家乡,激发共鸣,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而湛江本身并不是资源型城市,这样就和阜新在自身条件上就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注意到地域背景的影响,整个过程不仅大大强化了本节的主题,也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2.好的问题设计应该目的明确,贵精而不在多

简单的知识不需要设计问题,一课时三到五个问题即可。因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章节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问题明确,让学生一看就懂,不易太多,太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高中生在初次接触地理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不是特别丰富,所以在这个阶段组织地理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地理问题中出现的干扰信息,问题应该尽量简洁且有效。问题的呈现尽可能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误导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语句应采用鼓励参与的积极语气,如:你是怎么认为的?你有什么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要解决问题,不看书预习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书上的理论不能用在生活中也不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自学能力,应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共鸣,提升兴趣。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设计,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问题的难度过大,大部分学生都解决不了,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达不到引导学生自学的目的。而问题过于简单,缺少思维深度,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因此,问题的设计应控制在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解决的层次上,并且难度要有递进性,引导学生完成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应用的能力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更加有效果。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逆温》这个知识模块中,设计如下问题:①画图说明什么是逆温并回顾逆温的类型。②回顾课本笔记,小结逆温产生的原因(不同的类似是否存在共性)。③用逆温的原理解释海雾的成因与形成条件。④你能否利用逆温相关知识,解释我们湛江的“回南天”是如何形成的。这四个问题从难度上层层递进,先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设计更有难度的地理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符合他们的学习规律,也很符合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多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逐个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效能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自信,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有趣的学习体验。综合分析下来,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4.问题设计要贴近生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该学科的教学特点,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在今天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们讲解的地理知识,大多都能够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种背景之下设计问题,教师就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见的地理知识,综合设计。另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到,高考试题中的材料也多来源于生活,因此问题的设计只有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深入探究,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刚才提到的问题“④你能否利用逆温相关知识,解释我们湛江的‘回南天是如何形成的”,就结合了本地的常见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學的是用得上的知识,愿意更深入地思考,同时也深化了知识点的学习,并把学生带入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5.问题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坚持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这样不同的学生会给出很多不同回答角度,不仅有利于老师通过不同的答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优势,也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在和同学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走向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地理学科思维。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模块中,设计问题“我们湛江徐闻地区的菠萝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但是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请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该地的发展献言建策”。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回答会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徐闻的自然条件一般,菠萝产量虽大,但质量一般,因此需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品种。”“物以稀为贵,产量太大,内部竞争激烈,需要加强宣传,拓展市场。”“发展深加工,提高菠萝的附加值”等等。开放性的问题让答案差异化、个性化显著,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思维能力,还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二、“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不是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应该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课堂就是重要的阵地,因此日常教学中应坚持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主动设问,并给予肯定和尊重,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1.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回答,不论好坏,都应该对他们的答案给予肯定,并且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拆解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地理。有的问题比较开放,也可以小组讨论,最终让学生给出一个小结,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较,这样课堂不仅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而且因为答案大部分来自于学生,出于好胜心同学也更愿意认真聆听,仔细比较。

2.抓住闪光点

如果遇到超出教师备课预期的学生回答,而且合情合理,又能切合该堂课的主体,那就是珍贵闪光点,一定要及时予以肯定,并且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一方面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自己也是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聆听者,学习热情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素材,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本身也是互相成就的。例如,我校2021年搬迁入新校区,在上到“太阳高度角的应用”知识板块时,有学生就提出新校区的教学楼从南到北依次变高一层是需要照顾到冬至日的一楼采光。这个案例生动活泼,就出现在校园里,不仅学生学以致用,也给笔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教学素材。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式导学模式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可以是预习中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该章节相关的内容,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笔者认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与章节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进来,大胆设问并共同探讨。例如在学习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小节时,笔者在分析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举手问了一个超过课本内容的问题:“老师,现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是不是与石油问题相关?”这个问题与本节主题相关,而且切合此时国际最热门的话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讨论。笔者根据这个问题拓展开,不仅深化本节课“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课堂主题,也通过和学生的探讨,引导学生对俄乌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笔者通过观察也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同学提出的问题热情更高,回答的积极性也高,在好胜心的驱使下甚至有点“吹毛求疵”,这种我也不比你差的心态往往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大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更多给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并予以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的学习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方向。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开放的,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探索,结合自身情况与学生学情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邱睿.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方式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82):137-138.

[2]高宝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2020(24):48-49.

[3]叶伟智.高中地理学科微问题导学课堂的建构[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1):86-87.

[4]孙婷婷.“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5):235-239.

[5]萨如拉.巧用问题导学法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9(4):212.

猜你喜欢
导学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