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现状与趋势研究

2023-06-04 07:19郑文朱纯甜
教育界·A 2023年11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教育生态学学前教育

郑文 朱纯甜

【摘要】在学前教育评价中,儿童发展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理论研究愈发丰富,但将教育生态学引入儿童发展评价的研究还相对少。基于此,文章对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研究现状,尤其是真实性评价的现状,分析了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真实性评价;儿童发展;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文章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D/2021/04/1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郑 文(1989—),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

朱纯甜(1994—),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

儿童发展评价作为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工具。教育生态学理论为进行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搜集、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教育生态学理论及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相关研究,以期帮助教育界同仁更好地开展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实践,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笔者整理了在中国知网等学术文献库上以“教育生态学”为关键词的四十余篇学前教育领域文献,总结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幼儿园实践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经验。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内涵

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取向持有不同的意见,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如何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但均认同“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1]。

(二)教育生态学理論在学前教育的运用

生态学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关联,将生态学思维引入教育学,意味着教师要把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关注这些因素在现实中的动态变化[2]。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学者李玉杰、康耀华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审视了学前教育,提出“全面和谐的学前教育”目的观、“多元优化的学前教育”内容观以及“开放动态的学前教育”方式观。学者陈鹏、刘阳则认为,在教育生态学理论下的学前教育观要求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模式,不仅家庭与幼儿园要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也要保持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

二、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儿童评价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后现代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等逐渐进入学前教育领域。近二十年来,我国关于学前教育评价的研究日趋成熟,但理论研究仍占大多数,并且各个主题的研究数量不同,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多,关于评价主体、评价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总的来说,笔者以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实践研究仍数量少、内容零散,未能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一)对儿童发展评价内容的研究

儿童发展评价的早期研究以智力检测和身体健康发展评价为主,现今逐步过渡到对儿童发展的综合评价[3]。例如1988年张家健的《儿童智商(IQ)的测试与评价》、1991年赵维贤的《学前儿童身体准备程度的评价》都强调对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智力发育、创造性能力发展等方面的评价。21世纪后,儿童发展评价的内容逐渐丰富,愈发关注儿童认知发展、技能技巧、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等方面,强调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

(二)对儿童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方式逐步增多,档案袋评价、个案观察、学习故事、轶事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被运用到了实践中,更多教师开始尝试对儿童在自然状态下流露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以进行评价。此外,学者高敬对研究工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儿童发展评价的工具需要在借鉴和参考国外现行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研发,以确保研究工具更适合我国国情与儿童发展情况。

(三)对儿童发展评价主体的研究

在评价主体方面,儿童发展评价从教师评价占主导地位,逐步发展到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儿童自评、儿童互评等相结合。学者高敬及其研究团队也指出,应当建立一个幼儿园、家庭与教育专业人士共同合作的评价体系,以综合评价儿童发展[4]。

三、儿童发展评价的新模式—真实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了教育改革运动,真实性评价应运而生,并在儿童发展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真实性评价是儿童发展评价的新模式,在儿童完成真实性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并评价其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检验儿童的学习成效,对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真实性评价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儿童的学习成效,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国内外的幼儿教育评价中。

(一)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起源与内涵

1.真实性评价的起源与本土化

威金斯在1989年首次提出“真实性评价”这一概念。我国学者杨向东通过对真实性评价进行研究发现,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是真实性评价最初的实践领域,此后,真实性评价逐渐进入早期教育机构,被广泛运用于儿童发展评价,并掀起了评价改革的浪潮[5]。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质量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学前教育评价改革也有了长足进步。

2.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内涵

真实性评价是系统性的评价,教师在进行真实性评价时,不应采取单一评价方式,而应通过不断实践确定多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加深对真实性评价的了解。进行真实性评价时,教师还要注意不以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更加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与自我认知。

进行真实性评价时,教师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儿童的学习效果,了解儿童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真实性评价的信息可以让教师明确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向,从而采取适宜手段,促进儿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实施方法

近年来,真实性评价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档案袋评价法是教师进行真实性评价时常用的手段,这是需要教师先汇总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情况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评价模式,在应用这一评价模式时,教师需要考虑儿童学习的过程性和发展性,最终,教师的评价以档案袋的形式表现出来。学者刘燕在研究中发现,档案袋评价法在幼儿教育评价中更具全面性与科学性[6]。

除档案袋评价法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观察法、表现性评价法以及调查法进行真实性评价[7]。黄晓婷等学者在观察某省一百二十所幼儿园的近千名幼儿教师的评价活动后,详细论述了观察表的制作方法与可信度验证方法,完善了评价学前儿童的标准。

当然,部分真实性评价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研究者仅采用了某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儿童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当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丰富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发展状况进行真实性评价的方法。

四、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未来研究趋势

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开展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就是要用全面、联系、动态的思考方式来考察教育问题,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分析儿童发展与各种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系,注重儿童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真实表现,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为进一步的教育提供依据。

(一)坚持全面联系,推动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近年来,学术文献库中有关儿童发展评价的文献数量日渐增加,尤其是实证研究类文章。牛银平、丁艳芬等学者就评价儿童发展状况时家长的参与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在儿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则从 2006年起,通过行动探究为什么做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评价后又如何做的问题,最终建立了动态循证机制和评价共同体机制,取得了《幼儿评价操作手册》等一系列教学成果。这些研究都建立在教师、园所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并形成了具体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开展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真实水平,为达到此目的,与儿童有关的人都应参与评价,包括儿童自己、教师、同伴、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这些主体不应孤立地对儿童做出评价,而应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对儿童做出全面的评价,这样做能使得儿童发展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

2.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儿童的发展体现在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评价者要结合儿童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说明儿童的发展状况。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对“学习故事”、儿童成长档案袋、作品取样系统等儿童发展评价方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以为,探索適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模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着眼真实情境,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动态评价模式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评价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动态评价,要以动态的观点评价儿童,教师的评价方法就要随着幼儿生活环境中新元素的不断出现而调整。

1.让评价贯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

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强调完整的评价过程,教师首先需在真实情境中持续观察儿童的自然行为,其次需将这些行为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最后需对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儿童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并非孤立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儿童一日生活的全过程,将儿童发展评价与一日活动的目标与内容联系起来,在真实情境中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收集儿童的真实表现信息并做出评价,再据此有效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重视评价情境的真实性

真实性评价有多种形式,且具有科学性与适应性[8]。我国学者高敬在研究中认为,真实性评价反对在评价儿童的过程中去情境化,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真实性任务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具真实性与科学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真实性评价应将儿童发现及解决问题、交流合作、思维方式等多方面能力发展的状况作为评价重点,以更全面地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儿童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3.重视评价过程,淡化评价结果

在进行儿童发展的真实性评价时,教师应以过程性以及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持续诊断、分析儿童的发展水平,把评价重点放在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真实行为上,形成基于儿童发展过程的综合性评价。

结语

综上,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及一线教师应继续以儿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和儿童表现出的真实行为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以构建儿童发展真实性评价的框架,使儿童的学习、发展更顺利。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王加强.学校变革的生态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付娜.近30年我国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研究发展特点及趋势[J].当代学前教育,2015(01):4-7.

[4]高敬,覃佩香,李秋侠等.国外儿童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11):38-45.

[5]高敬.儿童发展真实评价在美国早期教育运用的分析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10):25-37.

[6]李秋侠.幼儿发展的真实性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7]黄晓婷,宋映泉.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01):2-10,189.

[8]杨向东.“真实性评价”之辨[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5):36-49.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教育生态学学前教育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