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组织内部创新

2023-06-05 22:01罗闰
人力资源 2023年2期
关键词:领导者进展工作

罗闰

花重金请来“创新明星”,期待创新火种能够引爆组织变革,但结果却是空降兵难落地;耗尽心力组织创新课程,希望通过方法论指导创新实践,但最终成为分享会,流于一场培训,无法内化为创新能力,更无法转化为业务成果;寄希望于新生代人才力量的爆发,但组织里的95后、00后只喜欢高效执行,创新是我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上述场景对组织来说并不陌生。关于如何创新,谁都能说两句,但应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毕竟创新与其他工作不同,要从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探索员工内部工作状态

在工作日,最能激励情绪、动机,以及观感的事情,就是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中取得进展。长期而言,员工越常体验到这种进展,就越有可能具备创意生产力。想要寻找员工内在工作状态的诱因,管理者要了解进展法则。有两种内在工作状态的诱因,经常出现于最优上班日:催化剂,也就是提供给员工直接的支持,包括来自个人或团体的协助,以及滋养剂,比如表达尊重和言语鼓励。这两种诱因都有一个相对元素:一种元素是抑制剂,它无法支持,甚至故意掣肘员工的行为;另一种元素是毒化剂,它会打击士气,或是具有破坏性。不过,催化剂和抑制剂主要是针对业务,滋养剂和毒化剂则是针对员工本身。员工业绩出现倒退的现象基本会发生在最劣工作状态时。

约翰·麦基说过,“如果你足够幸运成为某人的雇主,那么你就有义务确保人们确实期待着早上来上班。”当员工的工作状态不佳时,他和所在的组织都会遭殃,导致低质量的产出。越来越糟糕的态度,会营造敌对的工作环境,产生倦怠感,降低生产力。同时,状态的好坏还会影响员工的出勤率,一旦员工上班的积极性不高,便会削弱职场影响力,最重削弱组织的竞争力。毋庸置疑,变革型领导者会挑选合适的人,让他们做合适的工作,让双方都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领导者会极大地赋能员工,提升员工的工作状态,让其有最大的自由去执行任务。

当努力工作被忽视时,员工会感到自身被忽视。许多人最后失去了工作的动力,甚至对领导和同事心怀怨恨,这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困扰。领导者要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对整个组织有多重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员工。与此同时,员工希望通过帮助组织而获得奖励。虽然外在动机并不总是比内在动机更好,但它仍然有很大的帮助。只要组织的经济状况允许,就要给表现最好的员工加薪,要公平但更要慷慨,这将清楚地表明员工对组织的重要性。其他可能的外部奖励有晋升到更高的职位、更多的假期、更吸引人的福利、额外的奖励、更多的津贴、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充满活力和具有积极氛围的工作环境最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状态,驱动他们内在的创新力,进而提升组织力,达到这个目标并不一定是一件苦差事。领导者要定下基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当你这样做时,团队成员将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每天来上班。你可以庆祝胜利,并通过艰难的补丁向前推进。员工也会为彼此的幸福做出贡献,并始终保持健康的工作动力。

支持员工推进工作

通过员工的进展原则,我们知道,员工的工作状态会促成“最好的一天”或是“最差的一天”。最好的一天,是推进工作效率最高的一天,反之则最低。在有进展的一天里,员工更有内在的创新动力,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感,更有意愿接受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戰。领导者可通过应用以下策略推进员工的工作:

●关注员工职业目标

帮助员工勾勒出组织内潜在的职业道路,以便员工可以想象自己在公司的未来。确定实现成就的具体里程碑,以及员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利用的支持资源。领导者就职业发展步骤进行直接沟通,帮助员工投入到工作中。

●促进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即使当前培训的预算比较少,但请记住,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投资可以为组织带来强大的投资回报。除了培养个人需求和发展特定技能外,还可以帮助员工跟上更广泛的行业动态。此外,让员工有时间和灵活性参与行业活动,尝试让员工与同事分享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到的知识。

●轮换员工角色

人脑因多样性而繁荣,轮岗是改变员工日常生活的明智方式。考虑允许员工在不同但相关的部门或职位工作。这些机会将帮助团队成员获得新技能,更加了解同事的职责以及更好地了解业务。轮岗也是增加跨部门协作和在远程团队中建立融洽关系的有效方式。组织也将受益于拥有更全面的员工队伍。

●支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工作与生活达成平衡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员工努力工作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领导者要明白这一点,才会鼓励员工高效地工作,想要提高工作的效率便会驱使他们进行工作上的创新,进而为工作之外的兴趣留出时间和精力。对于难以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的远程团队成员,此建议尤其重要。积极主动地为团队福祉着想,还可以防止压力上升导致的职业倦怠。通过采用增强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灵活政策,可以鼓舞员工的士气。帮助员工找到时间完成工作、满足个人需求,甚至参与有助于他们职业发展的专业活动。

●描绘未来

描绘未来并不是给员工画饼,而是告知员工自身可以实现何种愿景,增加员工的责任感。但是,不要假设员工已经知道他们的工作如何增加价值。在对团队成员的定期例会中,一定要强调公司在实现关键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并表彰个别员工的具体成就,因为这些成就有助于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创建继任计划

创建继任计划是为了留住具有高潜力的员工,使这些员工安心工作,其他组织可以给到的高职位高薪水,在这个组织里同样可以享有,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所以,不要把这个重要的计划放到不显眼的位置。为组织中的每个关键职位制定继任计划,可以激励员工学习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帮助组织定位更具竞争力。

在小赢中体验获得感

每当提到工作的进展如何,许多人便会联想到,这个季度的销售额是多少,同比增加了多少,这个项目有哪些重大突破。大额的收入和回报自然令人欣喜,但是周期长且实现难度较大。其实,任何一个大项目的实现,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小进展完成的,许多情况下,如果能完成一小步,便会引起参与者强烈的兴奋感。因为,他可能通过一个小小的进步就找出了长期困扰之处在哪里,它可以让人松一口气。正是这样一个里程碑或许就注定了这个项目必然会成功。如果能将这种激励分解到每一次小的进步中,便会增加员工的幸福感,从而对参与者的感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回想一下,我们在工作中最得最没有意义最无聊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是在学生时代的勤工助学,那都是一些体力劳动,比如钟点工、在图书馆进行图书分类。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赚钱少,还是因为贡献小。其实,这种工作无论如何进展,都无法从中感受到获得感,哪怕是阶段性的。不管你多么努力,总是有整理不完的书籍,总是有洗不完的碗,只有在每次拿到工资时会有一丝愉悦,但是它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不能发挥更多的创意。长时间下来,你会感到沮丧、茫然、没有价值、浪费生命。

1983年,史蒂·夫乔布斯想让约翰·斯卡利放弃在百事公司顺风顺水的事业,来苹果公司当CEO。乔布斯仅用一句话就说动了斯卡利:“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要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乔布斯就是利用了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人类对有意义的工作的强烈渴望。无论目标是否崇高,只要对员工有意义,而且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对目标有怎样的贡献,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便会驱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新力。

组织力的提升,靠的是员工,准确地说,靠的是员工内在的创新驱动。只有让员工认为其工作得有意义,有成就感,员工的行动力才会反作用于组织力。当然,工作的意义并不是通过会议或培训强加灌输给员工的,而是协助员工制定工作目标、确定职业发展,还要及时奖励他们对工作所出的一点一滴的贡献,肯定其工作价值。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领导者进展工作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不工作,爽飞了?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选工作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