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定律,平衡少数与多数

2023-06-05 22:01孟庆丰
人力资源 2023年2期
关键词:胜任薪酬活力

孟庆丰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个奇妙的数字阵列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便是由1-2-7三个数字所构成的独特比例现象,有人称之为“定律”。其中,由“人”的划分所形成的比例往往是2:7:1;而由“事”的划分所形成的比例往往是7:2:1。

显然,无论是2:7:1还是7:2:1,背后皆有分布原理之无形力量的支配。我们经常将其与二八定律和正态分布紧密关联起来。这其中,给大家带来深远影响的是“GE活力曲线”,也称“末位淘汰法则”“10%淘汰率法则”。

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把员工分为“明星员工”,大约占到所有员工的20%,对这些员工,采取的是“加薪、加心、加信”的正激励;“活力员工”,大约占到70%,要求他们上进、上进、再上进;余下的10%是“落后员工”,对他们是裁员、裁员、再裁员。GE正是解雇每年评价最差的10%人员,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活力,更带来巨大的业务增长。“2:7:1”由此便进入我们的视野,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场景。

关于人的“2:7:1”:关键的少数

企业中的人自有三六九等之分,这指的是基于个人能力和责任发挥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贡献。参考活力曲线的A、B、C类员工划分,一般定义如下:

A类:是明星员工,高績效、高认同度,是激情满怀、勇于负责、思想开阔、富有远见的一批员工,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带动自己周围的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A级员工必须是团队中的前20%。

B类:团队的中间分子,业绩、能力、价值观认同等方面均不突出,但能够基本胜任工作,这部分人占团队的70%。

C类:团队中低绩效、低认同员工,这部分人会占到团队的10%。作为管理者,不能在C类员工身上浪费时间。

“2:7:1”源于绩效管理领域中的考核结果分布场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绩效管理领域。

自从GE提出“2:7:1”的活力分布曲线,国内不少企业都在模仿甚至直接照抄它的绩效考核结果的比例结构。而在绩效面谈沟通场景中,有人将面谈的对象进行了如此“2:7:1”的策略性应对和差异化处置。

对于20%最优秀的人,花大力气沟通,尤其是要关注双方之间的非正式沟通频率。对于这群人,要激励、发展他们,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其业绩,然后提拔他们,培训他们成为接班人。所以管理者要花80%的时间和精力要给这批绩优分子。

对于70%中间部分的人,用正式沟通仪式设计来解决。解决和这个群体沟通时长的方式,是加强对正式沟通仪式的设计,把20%的时间用好用足。针对大群体的正式沟通必须做到位,比如会议、誓师大会甚至内部刊物等。

对于最后10%的人,不是调岗降职,就是直接淘汰。在这里务必要少花时间,做好筛选和淘汰。因为绩效也低、认同度也低的人才会进入这个位置,他们不适合团队的发展。

相形之下,公司对培训人员的筛选及其资源配置也如出一辙。对团队中20%的A类员工优先、重点培养并使用;对70%的B类限制培训资源的使用;对10%的C类落后分子则弃之不用。

除此之外,在人岗匹配工作中,与人才层级对应的还有岗位价值形成的组织地位(角色),以此可以判断岗位的“含金量”。其中,大约20%的关键岗位匹配公司里的核心人才(差不多20%的优秀人才),要求人才起码是胜任岗位工作,岗位薪酬较有竞争力。70%左右居中的岗位数量对应公司中间的大多数员工;占比10%左右的边缘岗位。居中和边缘的岗位要求通常就是员工基本胜任即可,岗位薪酬竞争力一般。

我们在薪酬体系设计工作中,尤其是在水平策略设置环节往往也呈现出鲜明的“2:7:1”特征。比如实施领先型薪酬策略的员工一般占到团队所有成员的20%,跟随型薪酬策略可以占到70%左右,而滞后型薪酬策略在10%左右。特别地,对于那些盈利水平一般的企业可以将跟随型薪酬策略定到10%左右,而将滞后型薪酬策略定到70%左右。

还有招聘中的“2:7:1”现象。根据招聘工作的实践总结,HR所招的10个人中,大约2个人是胜任岗位的,也能稳定工作;有7个人左右基本胜任,公司只能凑合着用,同时这类人摇摆不定,喜欢跳槽;有至少1个人被看走了眼,还成了摸鱼的典范。

另外,根据统计,在离职员工中有20%左右的“毕业者”还能和老东家有良性互动;大约70%的“校友”一拍两散后,便形同陌路;几乎10%的“被优化者”会与前任雇主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

关于事的“7:2:1”:关键的多数

在HR管理场景中,关于事的“7:2:1”分布比例至少体现在两个领域。

●领域一:“7-2-1模型”,广泛运用于人才培训或干部培养场景。也有人称其为3E模型,是被世界知名企业广泛应用并得到实践验证的实效模型。

Exposure:动手实践(关键经历)。70%的能力通过工作实践得来,企业分配给员工特定的角色,让其“真枪实弹”地实践。重在“身体力行”,依靠自己的动手实践。

Experience:经验交流(人际关系)。20%的能力是靠经验交流(也就是和同事、上级的沟通)获得。通过他人的反馈,或者对他人的模仿,或者对他人的跟随,这些经验的学习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重在“高人开悟”,有人给予辅导反馈。

猜你喜欢
胜任薪酬活力
活力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