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下的时间革命

2023-06-05 22:01张晶
人力资源 2023年2期
关键词:成就价值管理

张晶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对于职场人来说,要想过上悠闲的生活,要么等到一定年纪退休,要么辞职。我们正深陷查尔斯·汉迪所说的荒谬局面:每周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态,同时却还要面临着工作短缺的问题。因此,社会上分化出两类人:有钱没时间享受的人、有时间却没有钱的人。

时间管理的流行,与人们担心如何正确分配时间,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圆满完成工作的空前焦虑并行。

但畅销书《80/20法则》的作者理查德·科克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结论:80%的成就花费了20%的时间,即80%的时间仅创造了20%的价值;人生80%的快乐仅存于20%的时间里,而80%的时间只创造了20%的快乐。

如果这两个假设成立,那么它包括四个含义:

★我们做的大多数事情毫无价值。

★一少部分的时间比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更有价值。

★我们能做的就是彻底地改变,缝缝补补似的改良不能有效提升利用时间的效率。

★如果我们把握好这20%的时间,就能不断加以利用,实现时间的用之不竭。

反思一下:二八定律是否适用于你的生活?数字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花费的时间和取得的成就(快乐)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失衡?最有效的20%的时间是否带来了80%的价值?80%的快乐时光是否集聚于你人生20%的时间里?这是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慎重地回答。

时间革命与时间管理勿混淆

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的重大成就——职业、智力、艺术、文化或者体育方面的成就,都是在少数时间中取得的。无论是以天、周、月、年还是一生去衡量,我们取得的成就和所消耗的时间之间,都存在严重的失衡关系。同样,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的快乐都发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我们可以衡量快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快乐时光都很短暂。

如果一个人的时间分配是失衡的,就需要进行时间革命。时间革命不同于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要更好地规划时间,或者微调各事项的时间分配;而时间革命是要彻底改变使用时间的方式、改变对时间的态度。

时間管理起源于丹麦,主要作为一种培训方法,帮助繁忙的管理人员高效组织时间。现如今,时间管理的主要业务不再是培训,而是兜售相关的小程序。一些时间管理的小程序深受用户们称赞,因为它们确实为用户提高了15%—25%的效率。然而,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在已经密集的行程里见缝插针地添加更多的事项,特别是针对那些对于时间追求有太多需求的商业人士来说,其目的是提速,其理念在于更好地规划每个细分时间段,帮助管理人员更高效地工作。时间管理还倡导建立明确的优先顺序,以免被一些虽然紧急但并不重要的日常琐事所困扰。

时间管理假设隐含的前提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时间分配方式。如果二八定律成立,这就是一个不安全的假设。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早就先着手做最重要的事情了,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通常建议人们将要做的事情分类,按照轻重缓急排出A、B、C、D的顺序。实践中,大多数人将60%—70%的活动归为A、B等级,并因此得出结论:时间严重短缺,所以需要时间管理,以此来更好地规划时间、延长工作时间、更加专注。很多人沉迷于时间管理,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也无法减少因力不从心而带来的愧疚感。

“时间管理”从名称上说明了其存在的问题。它意味着,时间作为一种有价值又稀缺的资源,人们有可能对其进行高效管理。因此,必须紧随时间的脚步,节约时间;否则,稍不留神,时间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人们对此的描述是,光阴一去不复返。

时间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职场人应该担心的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大多数时间都倾向于低效利用的问题。加速或者提高运用时间的效率并没有任何作用。实际上,这样的思考方式更可能带来问题。

我们不应该按照通行的方式,强行将时间视为从左到右的序列,而是将时间视为一个同步的、周期运转的装置,就如时钟的发明者所想的那样,时间不断地更替轮回,使我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加深关键有价值的关系、生产出优质产品或者带来收益,以及提升生命的价值。我们不仅存在于现在,也同样来自过去,拥有过去所获得的财富;我们的未来如同过去一般,与现在连接。

以此方式思考的好处在于,它强调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20%,即个性、能力、友情乃至有形资产。然后让这20%得到培育、发展、增强和深化,以此提高人们的效率、增加人生价值和获取真正的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相信自己能够将过去到现在最好的20%高效利用,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形成一种乐观的心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维系良好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并不是一部随机播放的电影——直到进度条过半时人们才惊讶地意识到时间飞驰而过。相反,未来是现在和过去的一个维度,给予我们机遇去创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自由地驾驭和引导最积极的那20%时间。

从错误的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

要进行时间革命,首先要颠覆三个常规认知: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工作中的懒惰行为是可耻的、工作就是别人出钱购买你的时间。

●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

“付出一定有所回报”这一理念在每个人心中都根深蒂固,但稍微思考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消除这种思想。问题是,很多人确实享受“努力工作”的状态,或者将看上去很努力当作一种美德。因此,我们必须清空大脑中的旧观点,植入新观念:努力工作有可能只得到低回报;朝着想要的方向去思考、行动,才能得到高额回报。

为了避免思维重走老路,我们需要给自己选择一个适合的榜样。我的榜样是沃伦·巴菲特。沃伦·巴菲特获得成功的方式并非努力工作,而是投资。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近乎懒惰的。大多数的基金管理人会购买大量不同种类的股票,然后频繁地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买卖换手。而巴菲特仅购买少量的股票,并且选择长期持股,他大多数的投资并没有基于大量的计算分析,仅坚持不懈地运用着基本的投资思想。这意味着他的工作量并不多。

给自己找一个这样的榜样人物,当你试图在很短时间内同时做很多事情时,就用他们的事例来提醒自己。

● “懒惰”无须愧疚

紧张的工作节奏让现代人神经紧张、身体疲惫。近年来,我不时听闻身边年纪轻轻的朋友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惨痛消息,其中绝大部分与过度工作有关。但是,很多声音让我们没法心安理得地休息——“比你年轻、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有什么理由停下?”“孩子的培优费、房子的按揭款都在向你招手,你怎么能停下呢?”这种声音基于一种可能:只要你不辍劳作,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涌来。但事实上,工作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80%的财富是我们用20%的时间创造的。其余80%的时间,你只是沉浸在“我在努力工作”的假象当中。

适当地偷个懒吧,抛弃“懒惰”带来的愧疚感,因为勉强把自己“绑”在工位上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是“懒惰”,巴菲特就需要精打细算地消耗他的精力。谈到此,我们又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有钱人能得到的一个额外好处是,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致富。如果用二八定律来解释,就是“20%的人不仅享有80%的财富,而且独占了80%的工作乐趣”。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无休止的懒惰,因为工作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自然活动。而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平衡状态,大部分人在过于懒惰或者过度勤奋时,都能自然而然地有所感知。二八定律对于时间革命的重要价值在于,鼓励人们追求高价值、高满足感的工作或娱乐活动,而非鼓励人们用工作取代娱乐。

●从他人强加的义务中解放出来

仔细想想,当80%的时间投入只让你得到20%的结果时,那么这80%的付出一定是在别人的强行要求下进行的。理查德·科克鼓励人们“为自己工作”。即使我们身处企业,从公司中领薪水,“也应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独立的个体企业,并告诉自己,我在为自己工作”。研究表明,成就最多的20%人群要么为自己工作,要么在工作中将自己视为老板。

当然,我们总是会承担一些义务。哪怕是成功的企业家也无法单打独斗,他们也需要合作伙伴、员工以及人脉关系网。没有付出也就没有回报,关键是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应履行的义务。

打破常规的时间观念

如果80%的价值仅由20%最有效的时间创造,那么你会怎么利用这宝贵的20%的时间?是把它花在满足他人的期待,或者参加拖沓低效的会议上?还是花在大多数同龄人都在做的事情上,或者社会为你设定的角色上?事实上,质疑这些事情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遵循传统的行为方式,80%的时间很可能都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可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脱离约定俗成的常规。

●找出能带来80%成效的20%时间

大约20%的时间投入,能给我们带来80%的成就以及快乐。但带来成功和幸福的20%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最终目标是什么——是成就还是快乐。理查德·科克的建议是,将此一分为二,分开思考。

想要快乐,那就列出自己的“快乐清单”,回想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无限快乐的短暂时光。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逐条列出记忆中的快乐事件,然后尝试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再按照上述方法,列举一个“不快乐清单”,找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以及这些不快乐事件之间的共同之处。

重复上述步骤,列举自己的“成就清单”,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或者每周、每月、每年,实现了高效成就的某个短暂时刻。在纸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取得的成就,然后试着找出这些事件之间的共同点。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列举“无成就清单”,写下自己无所作为和最低效的时期,然后找出这些事件之间的共同点。

●延长能够带来80%效率的20%时间

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清单和成就清单,就把时间更多地花在这些领域。这样你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可能是应该做但却迟迟没有开始的。迪克是一位出色的赛马骑师,40岁之前他一直循规蹈矩地从事赛马工作,直到40岁时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关于赛马解谜的书籍。他在书籍出版中获得的成功、赚到的钱、得到的个人满足感远远超过他在比赛中的收获。

人们通常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也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这将促使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探索能够带来高效率和更多成就的全新领域。但是,改变职业生涯或者生活方式是一件需要慎重思考的事情。当我们找出20%的时间消耗里,能够产生80%的快乐或者成就的特殊活动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增加此类活动的时间投入,使其不仅仅占20%。

●消除或减少低价值活动

对于只能得到20%产出却需要80%投入的活动,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将其消除。只有先完成这项任务,才有可能分配更多时间给高价值活动。但调研发现,让人们削减花在低价值活动上的时间其实很难,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低价值活动通常是家庭生活、社会工作义务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种思想需要立即转变。因为在我们现有的环境中,通常还有很多去做不同事情的可能。试试执行新计划,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一些低价值活动即便停止了,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妨就从此类活动开始替代,降低其占据的时间。兰迪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公司里唯一的“非工作狂”。他活得休闲自在:他只参加最重要的客户会议,其他事务都委托给年轻的合伙人。有的时候,他甚至会找一些奇怪的借口来逃避会议。身为公司的负责人,兰迪却对公司的行政事务表现得毫不关心。他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思考如何与关键客户一起增加收入和建立工作机制上,确保通过最少的努力去完成目标。他的工作状态看上去不够努力,但他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

只有放弃了低价值的活动,才可以将时间投入到高价值的活动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其他人身上。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他人提出了要求,或者接到一个电话、收到一封邮件就去做某件事。

在思考任何运用时间方法的可能效用时,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这是打破常规的吗?这能够数倍地提高效率吗?只有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情况下,才可以算作运用好了时间。

我们每个人,无论忙碌还是悠闲,都需要时间革命。不是因为我们时间不够,或者时间太充裕,而是我们对待时间的方式、态度需要改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想要进行时间革命,需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同时要认清一个道理:在如何分配时间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基础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想要从中收获什么。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

TIPS 1 二八定律的时间观

二八定律给出了关于时间的截然不同的分析,颠覆了人们对时间的传统观念,其主张如下:

★就目前来看,我们对时间的利用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利用时间时,寻求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进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需要回到起点,推翻关于时间的所有传统假设。

★我们不缺时间,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仅充分利用了20%的时间。对于那些极具才华的人来说,通常是微小的一部分时间造就了他们杰出的贡献。如果我们在前20%的活动中投入的时间翻倍,那么每周只需要工作两天就能比现在多取得60%的成就。

★二八定律将时间比作朋友而非敌人。时间过去并不意味着失去,时间会再出现。如果我们在对待时间时将自己放在一个舒适、放松和协作的位置上,就可能获得深刻、有价值的见解。我们的敌人是运用时间的方式,而非时间本身。

★我们应该减少行动。一旦专注于行动,就会忽略思考。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时间,所以就会肆意地挥霍。在项目中,通常最后20%的时间是最有效的,因为我们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如果将项目时间缩短一半,效率往往会提升一倍。因此,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们缺少时间。

TIPS 2 最浪费时间的十件事

★他人想要你做的事;

★循规蹈矩完成的事;

★你不擅长做的事;

★你不喜欢的事;

★总是被打断的事;

★很少有人感兴趣的事;

★比预期要多花两倍时间的事;

★与不可靠或者办事效率低的合作伙伴一起做的事;★存在可预测周期的事;

★接听电话。

猜你喜欢
成就价值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了不起的成就
失恋“成就”的CEO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