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代码汉语言编程在中小学校的研究与实践

2023-06-06 14:34赵丽华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语言课题组编程

赵丽华

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参与了中文代码汉语言编程课题的研究,本文将重点阐述本次课题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意义、过程、方式及取得的成果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际STEAM教育大环境驱使 在国外,儿童编程已进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欧美许多国家都认可编程能力已经是这个时代必备的素养,就像读书识字一样重要,所以,学校十分重视对儿童编程思维的培养。

国内普及趋势要求 编程教育在不远的将来也将在我国普及。2017年浙江省的新高考方案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科目后,目前,已有很多省份将信息技术纳入了高考科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在中小学校试点开展中文代码汉语言编程(以下简称中文编程)教学,一方面要增强儿童、青少年对母语编程的兴趣,另一方面要通过中文编程教学探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法。同时在课题研究与编程实践中锻炼教师,开发积累优质的课程资源,培训母语编程教学师资队伍。

2.研究意义

中文编程教学为教师们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普及性的编程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与研究机会。中文编程教学以动画编程作为课程载体,在实现过程中穿插计算机知识学习,实现数制、色彩在计算机中表现、存储、运算等各阶段成果,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进行编程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中文编程容易学习、理解,对教师要求相对较低,有兴趣的教师亦可自己开发教学内容。同时,中文编程教学对于教育硬件要求非常低,老旧电脑一样可以开展编程教学,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投入,更利于普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是试点开展中文编程教学,探索编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总结教学经验。二是设计形成以中文编程课程为基础的综合学习教学案例。三是研究发现中文编程对青少年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四是通过组织教师、学生参赛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汉语言编程研究的内容,积累优质的编程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特色

1.研究方法

调查法 课题组开展了师生座谈与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他们对中文编程的认知,了解学生在中文编程课堂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调查、分析学生在中文编程学习中无效或低效学习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文献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行动研究法 定期开展中文编程课堂教学与观摩活动,开展听评课活动,提高中文编程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效性,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

2.主要特色

试点先行 实验前期,区教师进修学校首先选择了一批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好、师资强,领导勇于创新且大力支持的学校,并以立项的形式开展试点研究。

骨干引领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省市级骨干教师的排头兵作用,从而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积极带动区域内试点学校开展立项研究工作。

统筹管理 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统筹安排部署了子课题的选项、负责人的选定及课题成员的培训等工作,并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全力做好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等工作。

推广普及 课题研究经历了教师培训,编程课程实践,学生编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最终构建起了完整的科研成果体系,并在形成研究报告和具体教学案例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普及。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影响

1.突破性进展

教师的编程能力快速提升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相关培训,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保持与技术人员的沟通,进而保证了课题组成员都能学会基于编程平台的编程方法,所有成员也都撰写了中文编程案例。

以赛促训成效显著 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的各项赛事活动中,实验教师们积极制作优秀的编程作品展示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这不但为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许多优秀作品,而且丰富了平台资源。

学生的编程能力初步形成 通过学习实践,实验校的学生们纷纷在大赛活动中获奖,也使农村娃走上了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的大舞台。

2.主要结论与观点

在小学阶段开展中文编程教学能够增强儿童、青少年对母语编程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程序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汉语言编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能激发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成果的社会影响

锻炼了学生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两年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善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特长得到了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长春市双阳区滨河实验学校的学生李涵森发明制作的“导盲小鹰”还获得了吉林省2020年青少年发明创造大赛银奖。

成就了教师 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能力,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学习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提交了多篇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他们的多项研究成果在中期成果认定中获奖。徐海军老师的课件《编程猫中文编程源码初探》获第十三届吉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在2021年吉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课题组的25名教师参加了中文代码绘图板创意编程设计活动,均获得了奖项。

带动了学校发展 几年来,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基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和奢岭中心小学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2021年,四所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立为“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2022年,长春市第一六四中学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人工智能实验学校。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教师对编程思想及方法研究不深,往往只停留在作品的简单设计上;二是课题研究没有形成整体框架,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构建体系,同时个别教师一直是边缘性参与,限制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三是由于疫情,学生的社团活动时间受到了一定冲击,导致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实践操作受到了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区教师进修学校会充分考虑和优化研究团队的年龄、专业结构,真正发挥研究团队的作用。同时,将鼓励更多学校、更多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中,从而实现全区域的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汉语言课题组编程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课题组成员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