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3-06-06 02:06季倩雯
求知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特色活动非遗文化幼儿园

摘 要: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文章研究了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背景、现状和策略,针对当前幼儿园活动与非遗文化资源的融合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促进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中的系统应用,以期帮助广大幼儿教师打造幼儿园活动新样态,实现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深刻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非遗文化;特色活动

作者简介:季倩雯(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牡丹江路幼儿园。

基于非遗文化资源,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发幼儿园活动,不仅可以促进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带动幼儿深度学习,在幼儿成长和非遗传承两个方面,达到双赢的效果。幼儿教师要明确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传承与发展的目标定位,完善其内容与组织形式,通过科学且符合3—6岁儿童年龄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活动实施过程,将非遗文化资源落实在幼儿园活动中,并使其系统化、理论化,最终形成经验总结。

一、非遗文化资源概念界定

非遗文化资源,简称“非遗”,也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其定义为“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的一种文化遗产”,它既可以是一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它被规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重视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为其相关者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使人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保持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但是在不同阶段、环境下,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资源,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本文所讨论的非遗文化资源,不仅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更在幼儿的认知范畴之内。

二、幼儿园非遗文化资源发展现状

目前,非遗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全面地应用在幼儿园活动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的预期,幼儿园非遗活动效果普遍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活动形式单一,幼儿无法投入

幼儿园活动包括区角活动、领域活动、课程活动、节庆活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具有丰富、多元、趣味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在不断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使其保持探索生活、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在非遗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活动结合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直接将课程活动视为重点,还有的教师只关心主题活动,导致活动形式单一,无法使幼儿完全投入[1]。而幼儿是幼儿园活动真正的主人,他们对活动的投入度不足,会直接造成幼儿园非遗活动低效,从而影响了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二)忽略非遗内涵,幼儿缺乏收获

为什么要将非遗文化资源融合应用到幼儿园活动中?怎么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非遗文化资源?教师只有明确非遗文化资源的内涵,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在幼儿园活动中发挥非遗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使幼儿有所收获。不过在目前看来,很多教师对非遗文化资源内涵的理解和探究仍然是有限的。

(三)管理机制局限,难以形成经验

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是对幼儿园活动的丰富,也是对幼儿园活动管理的挑战。幼儿园只有完善了管理机制,明确了非遗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与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活动的实施。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园整合非遗文化资源的活动管理机制存在局限性,部分教师没有对非遗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形成组织幼儿园非遗活动的有效经验,亦会影响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三、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应用——以泉州漆线雕为例

据考证,漆线雕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它发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传统工艺,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随着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泉州漆线雕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泉州漆线雕涉及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四个方面,线条运用十分精致,完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线”中的审美理念。

(一)聚焦环创,打造非遗文化空间

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具有隐性育人功能。让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活动,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环境特点,打造非遗文化空间,这也是完善管理机制的关键一步。教师要从环境入手,加强对幼儿园非遗活动的管理,让幼儿处于良好的非遗活动状态。

例如,教师可在生活中收集一些泉州漆线雕工艺品的实物与图片,用其与幼儿研学活动照片装点幼儿园开放活动室、教室和走廊,激发幼儿兴趣,在此基础上组织非遗活动。无论是主题活动、课程活动、领域活动还是亲子活动,教师都可以先引导幼儿回忆漆线雕的特点与精美之处,再让幼儿系统学习漆线雕工艺手法,将幼儿体验建立在丰富的前期经验上,以便取得理想成效。

(二)关注内容,设计特色活动体系

幼儿园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非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不应局限在某个方面,而是要系统化、灵活化、多样化[2]。同时,教师要在幼儿园非遗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充分重视活动重心与幼儿收获。泉州漆线雕对线条的极致运用,完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线”中的审美理念。教师可以“探索漆线雕线条之美,领略工艺手法”为中心,设计如下特色活动体系(表1)。

(三)变化形式,乐享多元非遗活动

以特色活动体系为引领,教师可以对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社区活动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创新设计,全面增加幼儿活动形式的变化,让幼儿在不同层面上体会泉州漆线雕的魅力,感受探索非遗文化资源的趣味。幼儿形成乐享非遗活动、热爱非遗文化的品质,对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園活动中的深度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

1.主題活动突出非遗特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其以一个特定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幼儿展开交流,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主题由幼儿兴趣点、日常生活、季节或节日决定,以便激发幼儿兴趣。在教师对漆线雕进行简要介绍后,大多数幼儿能够对其工艺特点、历史沿革与传承意义产生兴趣,教师可设计“探访漆线雕”研学主题活动,利用地域优势,带领幼儿到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实地探访漆线雕,了解它们的传奇故事。

探访过程中,不仅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漆线雕的历史,馆内工作人员也可以为幼儿了解漆线雕提供帮助,这很好地弥补了教师经验与知识储备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主题活动效果。

2.领域活动融合非遗元素

由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构成的幼儿园领域活动,也是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根据非遗文化资源特点,将其渗透在幼儿园领域活动中,将“领域课程”与“非遗活动”整合在一起,促进幼儿对非遗文化的深入学习[3]。泉州漆线雕既有精妙的艺术,也有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因此,将其融合在领域活动中,可以使幼儿着重关注“艺术”“语言”两个方面。

案例1:“好玩的漆线雕”艺术领域活动

教师准备《泉州漆线雕非遗小课堂》视频课件,以及画笔、超轻黏土、丙烯颜料、泥塑材料、抹布等美术活动工具。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泉州漆线雕非遗小课堂》视频课件,带领幼儿观看视频,观察视频中非遗传承人创作漆线雕的过程和工艺手法。其次,教师要找准时机进行提问和总结,帮助幼儿明确漆线雕创作过程——通过搓、盘、结绕、堆等手法,用漆土装饰出精美的漆线雕工艺作品。最后,教师要提出美术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借助泥塑、黏土等材料,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漆线雕作品。

案例2:“漆线雕的秘密”语言领域活动

教师提前通过互联网与社会调查搜集泉州漆线雕趣味故事,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对故事进行一些童趣化处理,使其更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进而设计“漆线雕的秘密”语言领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将故事配以泉州漆线雕实物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给幼儿,吸引幼儿听故事,了解“漆线雕的秘密”。

这样,幼儿就可在语言活动中逐渐加深对泉州漆线雕的了解,在美术活动中增强对漆线雕的“赏”与“玩”,以黏土代替漆线土进行创作,从认知、感知到创作,进一步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

3.区角活动自由探索非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使幼儿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基于关键词“快乐”,幼儿园活动应当是自由的而非约束的。教师应在合理范围内鼓励幼儿自由地活动和探索,让幼儿充分体会自由活动的快乐。

区域角是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区角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游戏化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支持幼儿对非遗的自由探索。例如,教师可将上述画笔、超轻黏土、丙烯颜料、泥塑材料、抹布等丰富的漆线雕美术活动材料以及漆线雕工艺品投放在美工区,提出自主活动的要求,让幼儿自由、放松地走进区域角,迁移艺术领域活动等经验,对漆线雕展开创作,并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意。鉴于在之前活动中,幼儿已经较好地掌握漆线雕工艺手法,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退出区域角,尝试完全放手,避免以成人思维影响幼儿想法。

在自由探索非遗文化的快乐状态下,幼儿的活动热情不断增长,幼儿园活动可进入良性循环,使得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得到长远发展。

4.亲子活动趣味体验非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指出了一个问题: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展开,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因而近些年,亲子活动成了幼儿园活动的关键组成形式之一,非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以亲子活动为载体[4]。

例如,在“大手牵小手,守护漆线雕”亲子活动前,教师可通过家长群向家长发送活动邀请,简要介绍活动内容与目标,使家长基本了解漆线雕工艺手法。在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家长与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创作漆线雕作品,并通过匿名投票等方式,选出最佳家庭作品,将其在幼儿园公众号“亲子活动日记”栏目中进行展示。

5.社区活动扩大非遗宣传

幼儿园可以是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载体,也可以是宣传者。而在家庭之外,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空间。二者相结合,教师可以在完成幼儿园非遗活动后,对外进行非遗文化宣传,带着幼儿及其创作的非遗文化作品走进社区。

例如,在幼儿模仿泉州漆线雕工艺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后,教师可将其作品进行编号整理,之后,与社区进行协商,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搭起展示台,开展“美丽的漆线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宣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向社区居民和其他小朋友介绍泉州漆线雕的历史、特点和传承价值,以及自己创作的漆线雕作品。

结语

包括泉州漆线雕在内,非遗文化资源作为在社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符号化文化产物,对个体与民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活动与非遗文化资源的融合,既是促进幼儿园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之举,也是实现非遗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之策。幼儿教师要持续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创新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与非遗文化资源同时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孙秀英.幼儿园“非遗课程”的探索与实施[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10):74.

宋继军.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J].中国教师,2020(7):85-87.

本刊编辑部,骆桃军.非遗文化 传承有道[J].幼儿教育,2020(Z2):48-49.

陈清淑.塑造孩子的“中国灵魂”: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施初探[J].教育家,2019(19):70-71.

猜你喜欢
特色活动非遗文化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