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与收购课程教学创新探究

2023-06-07 22:27张若凡陈睿卿
南北桥 2023年4期
关键词:现场勘查机电设备高速公路

张若凡 陈睿卿

[摘 要]“兼并与收购”是面向金融学、会计学、国际商务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国际化应用型商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课程秉承“以学生为原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控“线上线下”的全过程学习,注重课堂的参与、讨论和反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智能教学软件,基于课程建设网络,打造全方位的学习社区,构建了“双线一体六循环”教学模式,形成了“理论构建—实际应用—高阶素养”的阶梯式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爱国情怀及社会担当、创新精神的五有国际化应用型商科人才。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ETC门架系统;现场勘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企业收购与兼并是微观经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或财务目标的活动。从宏观角度出发,又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同时,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快速扩张取得国际领导地位,具有借鉴意义。

1 课程概述

“兼并与收购”课程作为金融学、会计学、国际商务专业的新兴必修课程,对国际复合应用型商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课程以此作为出发点及切入点进行教学创新,实现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2 教学痛点解析

“兼并与收购”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以及国际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导向下,对本课程的深度以及学生的素养和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本课程教学面临以下痛点和问题。

第一,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专业知识不充足而导致的学习认知问题,如何促进学科体系的融合,怎样完善课程基础知识体系建设,进而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的计划。

第二,如何解决学生在获取知识途径局限于基础课件及教师指导,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如何促进学生适应线上自主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全方位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方式。

第三,如何解决学生缺乏对兼并与收购的理解,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引入国内外经典以及最新案例,如何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形成高质量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应用性、实践性为导向的金融课程教学。

第四,如何解决学生在兼并与收购的国际案例学习过程中西方价值观导向突出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从中国国情角度出发,立足于中国跨国企业和中国情怀,最终实现符合我国金融商业发展的人才培养。

3 解决“教学痛点问题”的创新理念与思路

3.1 “以学生為原点”教学理念创新

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原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国际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倡导应用性教学、任务式教学、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理论构建—实际应用—高阶素养”的阶梯式教学过程。

3.2 “双线一体六循环”教学模式新构建

结合“兼并与收购”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及线下闭环学习,结合课程结构特点,设置“双线一体六循环”的线上线下混合的BOPPPS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双线为一有机整体,其中课中教学重点以六循环板块完成课堂教学驱动。

课前阶段(线上):基础铺垫

导言环节(B):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点相关时事案例,前置章节知识点链接——目标环节(O):本章学习待解决问题,将学习到的内容,学习的掌握程度——前测环节(P):问题设置,问卷,讨论,小型作业等。

课中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应用巩固

任务导向(P):参与式问题导向法,PBL问题导向教学法,六循环式问题教学导向——后测环节(P):选择判断以及问答题,评级量表,真实案例剖析,小论文,案例分析的现场展示——课堂总结(S1)知识回顾,小组总结讨论课堂问卷反馈课堂评价。

课后阶段(线上线下混合):知识递进

复习总结与预习(S2):作业、论文、实践、答疑。

课前阶段、课中阶段以及课后阶段反复循环,以BOPPPS进行循环教学,形成课程教学的有机整体。

结合问题导向的教学法,课堂教学策略基本围绕以下六大环节展开。

环节一:以实际问题为课堂出发点。

环节二: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相关概念产生好奇。

环节三:在学生的求知心态下,结合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构建理论框架,以以往学科知识为基础,导入教材中的相关重要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形成反收购的基本概念。

环节四:以实际案例作为具象的载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引入研究案例材料:确定需要课堂讨论的热点并购案例,对其进行逐步细致化的分析。

环节五: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需求讨论,再指引学生从高层次角度对案例进行深度理解和分析。

环节六:课后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甚至可以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与论文写作。

4 解决教学痛点的设计方案

4.1 发散课程:宏观课程培养定位

以兼并与收购为轴心,与相应的课程组进行联立,蛛网式地发展其他课程,如国际金融学、货币金融学等。当学生对前置知识有盲点和存在疑问时,能够快速自主地进行线上学习,防止因基础知识薄弱而导致学习主观能动性下降。与此同时,教师团队之间加强合作,尤其是各关联课程的教师可以以辅助教师的身份加入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估,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和紧密。

4.2 与时俱进:更新微观教学目标

“兼并与收购”课程紧扣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坚持育人学德共进,课程目标设置紧扣应用性、创新性、高阶性,结合人才培养制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贯穿整个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及能力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中外经济事件可以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为中国国际并购、中国国际金融事业培养国际性金融人才。

思政目标:

具有良好的并购行业行为规范、并购从业职业道德和并购相关的法律素质;理解和掌握国际并购市场发展的同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分析,让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并购历史的发展道路和全球化的变化趋势;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正确,引导学生在国际浪潮的并购时事以及理论中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热爱党和祖国,为中国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奮斗。

4.3 盐溶于水:融入式的课程思政

国际性的并购中必然涉及国外案例,这个部分恰恰是本课程思政设计的出发点。所谓“洋为中用”,也就是批判地吸收外国案例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国并购发展所用。但在思政的设计中绝不刻意,不使用生硬的“加法”,将思想强加于学生,这样既浮于表面,缺少支撑,还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情绪。因此,本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是采用盐溶于水的方式渗透思政方法。在每一个课堂板块都设置或大或小的思政设计,形成全过程思政。

4.4 翻转课堂:以学定教课堂革新

案例教学:案例分析与讲解贯穿课堂,以实际案例作为更具象的载体,加强学生的理解。

分组协作:项目和任务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整个学期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收购、反收购模拟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并购问题的思考,并锻炼其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导入启发:以实际问题为课堂出发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相关概念产生好奇,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构建理论框架。

信息化参与:信息化教学参与与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4.5 智慧教学:可视化促教学融合

基于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及“双线一体六循环”的线上线下混合BOPPPS教学模式[1],在整体教学策略上,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思维可视化技术下的智慧教学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中,以“多环节助力,全程化贯通”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4.6 多维评学:公正发展教学评价

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并且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教学评价提倡多元化,从测试、演讲、论文、实操、研讨、互动、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即以学生为出发点,增加学生自评及互评的环节。同时,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和恰当的评价方法,增强教学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5 课程教学创新成效

5.1 课程内容体系解构重构化

为解决教学痛点,该课程在内容体系上进行了跨学科的解构与重构,将传统单一课程中授课教师进行讲授的模式,转变为将课程内容拆分,进行跨学科教研室之间的联动。目前,已建立金融、会计、国际商务三大教研室的联动体系,涉及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国际商务等多门课程的线上课堂,打造大商科教育理念。

5.2 学生高阶专业能力应用化

“BOPPPS”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型课堂”的质态[2],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运用提供了一种清晰、高效的设计思路。通过将每一知识模块分割成导言、目标、前测、任务导向式学习、后测、总结六阶段,完成课程的基本构建,力图为教师提供“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思路,为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实践样本[3]。

5.3 跨国案例思政完美融合化

课程提供了大量富有针对性的西方真实案例供读者参考,这些成功或失败的经典案例可以从实战一线给学生带来启示。同时,课程教师团队重点加强了对中国兼并与收购案例的运用,让中国的兼并与收购案例走进课堂,在“融育人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增强中国理论元素。

5.4 课程教师团队培养体系化

与传统教学团队中“老中青结对帮教”教学模式不同,本课程团队采取混合一体化模式,团队中不仅有老中青三代,更有关联课程的团队成员[4]。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做到真正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落地,教学设计不再拘泥于单一学科,而是站在整体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课外扩展,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了诸多可能。混合一体化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相同知识点重复教学的弊端[5]。

6 下一步建设方向

6.1 关联课程线上建设

继续完善课程基础知识体系建设,以发散式排列方式(思维可视化)进行线上线下关联课程建设。现阶段,除本课程“兼并与收购”已经进行“西方经济学”“金融市场与机构”“国际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的发散式建设,未来会继续以此为基础进行建设,和其他专业学科进行联系,进行学科互融。

6.2 并购案例教材出版

目前,并购虽已逐渐成为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但并购教材版本过久,并购相关案例时效性较差,因此本课程的长远目标是在建立课程的同时,以课程为试点,积极搜索时效性高的并购案例,进行并购案例教材及并购教学教材的出版,并保持2~3年的更新频率,以此为基础,建立并购案例数据库[6]。

6.3 线上学习生态社区

人才培养绝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应当是对学生的终身培养。基于此观点,本团队计划建设学习生态社区,在校师生可以通过此社区进行互助答疑、学习资源共享、学生科研组队等。已毕业的学生仍可以登录,可以通过社区主体程序进行交流讨论、问题咨询、答疑,也可以对数据文献资料进行互换分享,还可以结合论坛数据库搜索引擎来寻找相关信息和资料,力图打造非营利性的学术网站[7]。

参考文献

[1]金爱云,周永卫. 基于BOPPPS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实践[J]. 科教文汇,2022(24):72-75.

[2]张盼,郑继明,刘佳琦,等. 学习通和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J].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24):167-172.

[3]张艺兵,郝兆杰,张满义.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J]. 数学教学研究,2022,41(6):13-18.

[4]张勃,漆治文,方强恩,等.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为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8-26.

[5]乾清华,张震.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课程内外互动式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探索[C]//. 《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四辑,2021:303-305.

[6]董丽欣. “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2021(7):36-37.

[7]单慧娟. 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4):234-235.

猜你喜欢
现场勘查机电设备高速公路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分析
现场勘查中物证的提取及应用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完好率统计应用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