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街头的大型车“放气党”

2023-06-07 21:19帕斯卡尔·克雷默
海外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运动型多用途重量

帕斯卡尔·克雷默

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体型庞大,挤占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让本就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甚至被人们视为“马路杀手”。近年来,法国人对这些四轮大家伙的怨言越来越多了。

|“放气者”联盟 |

笼罩在清冷夜幕下的巴黎9区,四名年轻女孩在路边谈笑闲逛,看上去就是一群好朋友刚结束聚餐,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特殊之处。然而,接下来的这一幕令人震惊。她们镇定自若地开始为停放在路边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轮胎放气,动作十分娴熟。两小时后,近30辆大型车就都“缴械投降”了。

这些女孩每周至少会在巴黎行动两次,行动地点大多为昏暗的街道,没有行人,两侧住宅里也没有站在阳台上抽烟的人。她们专挑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四驱越野车以及皮卡车下手,但会先确认车身上没有残疾人或医务用车的标识,车内也没有婴儿座椅。一名成员在轮胎旁蹲下,假装系鞋带,另两名成员用身体为她作掩护,还有一名成员守在街角放风,以防有巡警路过。负责放气的女孩先扭下轮胎气帽,将两颗生绿豆按入气门芯。再将气帽拧回去,直到豆子顶住气门芯。此时,轮胎的气便会源源不断地放出。只要短短几分钟,就能给车主送去一份“大礼”。

放完气后,她们还会将一张写明情况的字条夹在雨刷器下,以防意外发生。“这类大车对环境危害太大了,所以我们才会给它们的轮胎放气。我们也不想针对个人,但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这是保护地球与未来的唯一途径。”其中一个女孩说道。弗朗布瓦斯、梅里斯、马洛、莱亚都有着高学历,其中两人是生物学博士,一人是物理化学老师,还有一人是财务管理专家。她们也曾试过游行示威,递交请愿书,创立相关组织,但都徒劳无功。因此,她们只能以放气来表达愤怒。

“我抵制这些大型车已经十多年了,但情况越来越糟。”弗朗布瓦斯说。“我家人开的都是这种车,但他们真的需要这些‘坦克’吗?这么大的车,就算在农村也用不上。在瑞典,‘放气行动’已经让很多消费者不愿再购买这类车了。”马洛说。她是团队中的两名博士之一,如今却弯腰做着给轮胎放气的工作。“科学家有责任抵制这类大车,光写论文是不够的。我们做的事情能引起大众反思,可以影响大家的购买决定。我觉得给轮胎放气不算激进吧,毕竟轮胎瘪了还能再充气。”她接着说道。但这种做法的背后,罚款数额也是巨大的。2023年2月,就有两名轮胎放气者被处以3万欧元的罚款。

梅里斯和马洛是大学同学。用梅里斯的话来说,她们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和那些“只会排放污染物的富裕车主”发生争吵。梅里斯头戴毛线帽,一绺金发跑了出来。她已度过了“生态焦虑”阶段,正处于“生态愤怒”期。她说:“公众越害怕自己的轮胎被放气,就会越多地在社交平台上抱怨,也就越能将这股担忧情绪广泛传播。”除了担忧,被传播的情绪还有愤怒。在巴黎的轮胎放气组织的推文下,暴跳如雷的大车车主留下了大量仇恨言论,甚至扬言要置放气者于死地。巴黎的放气组织有50余名成员,自称是“欧洲最强大的轮胎放气组织”。他们透露在法国其他城市,“还有至少20多个组织在行动”。

欧洲各大城市的放气人士似乎在相互比拼,看谁能“消灭”更多的轮胎。2022年9月7日,九个国家的600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在这一天失去了行动能力。2022年11月29日,被放气的大型车数量高达900辆。自2019年起,德国的环保主义者频频前往法兰克福车展捣乱,还曾在不来梅哈芬港口拦截下了一批运动型多用途汽车。人们对这类车的怨气越来越大。比起传统小轿车,它们更高、更宽、更长、更重,马力也更大。自60年代到今天,车辆的平均宽度增加了25厘米,高度增加了10厘米,重量增加了400公斤(从800公斤提升至1.2吨)。

| 要宜居的星球还是气派的大车?|

最近,在巴黎和南特街头,时常能看见反广告组织张贴的“嘲讽广告”,比如“丰田兰德酷路泽,碾碎你的生活”。在推特话题“反大车”下,一场图片大战正在上演:撞上了街心花园的皮卡车,副驾驶座上因引擎盖过高而什么都看不见的孩子,设计得犹如军事坦克般的大型四驱车(比如雷兹瓦尼的复仇者)……2022年8月,电视主持人西里尔·阿努纳因在摩纳哥驾驶了一辆巨大无比的四驱巴博斯而遭到声讨。

这类汽车的车主也感受到了这股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汽车俱乐部协会发言人伊夫·卡拉说:“最近大家越来越焦虑了。只要把大型車停在比较热闹的街区,车大概率会被划花。这类车吸引眼球,也招人嫉妒。”“4000万车主”协会发言人皮埃尔·沙瑟雷告诉我们:“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已成为了污染的代名词。它们大概是得罪了那一小撮自以为超前的人群吧,他们倒是骑个自行车就满足了。”

为什么大家对大型车有那么大的怨气?因为这类车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对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几十年来,“车辆肥大症”的风潮席卷全球,曾创造出雪铁龙“丑小鸭”、雷诺4等经典车款的法国也未能幸免。在美国的影响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占据了法国新车销量的半壁江山(2022年为45%,而2012年仅为9%)。

我们在路上采访了开着一款奥迪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热罗姆,他为大型车作了辩护:“我有三个孩子,需要大一点的空间。平时我骑摩托车上班,开车的话经常堵车,也不好停车。周末或者假期,我会开车带孩子们出去玩,还能省下五张火车票。而且我觉得这车很好看,很有现代感。轿车有点过时了,对我来说也有点矮。”50多岁的热罗姆思索了片刻,又补充说道:“而且这车很大,很有力量,很爷们儿……”

“这类车可以满足家庭的需要,这不是很明显吗!不然,谁没事会买又贵又难停的车啊?”沙瑟雷没好气地说,“法国人买的都是小型或中型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取代了以前的面包车。我们买的又不是保时捷卡宴那种奢侈的大型车。环保主义者根本没搞清楚!”座位宽敞,后备箱空间大,上下车容易,安装婴儿座椅也很方便,车身高还有安全感……在车主眼中,大型车拥有千百个优点。毕竟厂商每年的18亿欧元广告费不是白花的。

“这已经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车辆工程师马蒂厄·沙西涅说,“铺天盖地的广告把大型车宣传为标准车型,厂商也不愿再生产利润较低的小型轿车。轿车车主在路上被围困于大车车流中,感到不安全。最终,所有人都选择了大型车。”想象一下,你开着一辆迷你库珀正等着红绿灯,摇下车窗,目光正对的却是邻车车门……太闹心了!“换车的人往往想要买一辆更大的车。”前雷诺工程师洛朗·卡斯泰涅德说,“比如车主以前开的是雷诺克莱奥,那他可能就会换成雷诺卡缤,认为大一点的车才有安全感。”

大型车真的更安全吗?汽车碰撞测试结果表明,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安全性能和部分轿车也只是打了个平手。安盛保险集团的数据显示,这类汽车的驾驶员发生碰撞的几率比轿车驾驶员高10%。当车辆的重量超过两吨,这个数字更是攀升到了27%。法国“反道路暴力”联盟提出,“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行人遭这类车碰撞后的死亡率是普通轿车的两倍。人们驾驶它们时确实会更有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却是有害的,驾驶员会因此降低警惕,盲目自信,以至于造成危险驾驶。”

在宜居的星球和巨大的汽车之间,我们必须作出选择。2019年10月,国际能源署指出,2010年至2018年间,运动型多用途汽车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榜第二名,夺得榜首的是能源行业。同年,法国国家战略和预测总署发表数据:1980年至2018年间,新车的重量及马力分别上涨了66%和147%。虽然厂商会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车身重量与马力却在不断上涨,与此便两相抵消了。

2020年6月,法国《公民气候公约》建议对重量超过1.4吨的机动车加税,这给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致命一击(2022年1月,法国政府采取了这条建议,但对需纳税车辆的重量门槛提升到了1.8吨)。同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大型车对气候造成的负担是中小型轿车的1.2倍,且“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销量逐年增长,这与法国2030年的气候目标背道而驰”。此番言论令大型车的境遇雪上加霜。电动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怎么样?法国的自然保护组织认为,如果车辆的体积、重量及马力继续增加,那么即便采用电能也于事无补。

| 与城市环境无法兼容的大家伙 |

在部分人眼中,大型车是自由与舒适的象征,不应遭受此般非议;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类车是环境的破坏者,根本不应该出现在城市中。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主要消费客群为城市居民(尤其在巴黎和上塞纳省)。行驶在城市道路上的大型车里往往仅有司机一人,这种车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挤占道路空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

“在巴黎19区,随处可见占据了人行道的大型车。”分管道路交通的巴黎副市长大卫·贝利亚尔说,“对于一种非公共出行方式而言,大型车确实占用了太多宝贵空间,毕竟城市还需要为行人、自行车及大自然留出位置。人们对大型车的接受度越来越低了,它们不适合出现在像巴黎这样的城市中!”

法国城市的停车场是按照体型膨胀前的车辆大小建造的,因此,如今的大型车不得不占据两个车位。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部分停车场的承重标准是根据70年代小型车的重量计算而得,所以,现在这些停车场甚至存在坍塌风险。毕竟,现在的大型车重量是当年小车的两倍多。

里尔大学的交通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埃朗说:“大型车侵占了公共空间。建造于70年代的私家车库装不下这些大家伙。车主便把车库改作了其他用途,再把车子停放在街道上,把独栋住宅区弄得乱七八糟。”此外,大型车也让城市道路变得愈加危险。埃朗回忆道:“以前的车身没那么高,行人和骑车人都是高于车子的,可以看到前方道路。而现在,高高的大型车挡住了大家的视线。而且,里尔半数街道都只有十米宽。大型车的体积越来越庞大,自行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与大型车擦身而过,被停放在路边的车挡住前行的道路,或是被赶到人行道上,这是大部分骑行者都遇到过的问题。法国骑行者联合会副主席安妮–克罗德·蒂奥拉说:“这些年来,骑车人越来越提心吊胆了。大型车的司机也不看看他们的车有多占地方!而且,他们还有不少视线盲区,太危险了。”波尔多的部分双行道很狭小,两辆大型车会车时,有一辆必须驶上人行道。“行人要么避让,要么就是被撞死!”波尔多居民洛朗·卡斯泰涅德说。

“我骑车65年了。”75岁的克洛德·利埃旺自豪地说,他坚决捍卫行人的城市空间。“马路越来越危险,大型怪物横行,家长都不敢让孩子骑车上学了。为了让大型车能顺利通过,部分人行道甚至缩窄了20厘米,我也不能和我身患残疾的妻子并肩走在人行道上了。”利埃旺说。

美国停车场为超大型车辆设置了专门的停车位。欧洲又是怎么做的呢?瑞士为大型车拓宽了道路,增大了停车场的车位。布鲁塞尔把过于狭窄的双向行驶街道改为了单行道。部分欧洲城市,比如德国的图宾根,会根据车辆重量计算停车费。

巴黎也在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副市长贝利亚尔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法律上的可能性,考虑是否能根据车身重量收取停车费。里昂市政府也将在今年夏天作出尝试,打算在市民购车时提醒人们尽量选择尺寸适中的车款。来自滨海塞纳省的议员热拉尔·勒瑟尔认为,当务之急是优化机动车排放标准及相关处罚措施,除了车龄和燃油类型外,还应考虑车身重量及油耗等计量指标。

但有人担心,如果出台上述举措,民众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法国城市道路网络的负责人艾蒂安·肖福尔说:“如果开雷诺小型车的人又将一辆崭新的豪華大型车开上街,恐怕民众会抱怨‘只要有钱不就行了’。”

[编译自法国《世界报》]

编辑:侯寅

猜你喜欢
运动型多用途重量
重量
5万吨长货舱多用途船舶开发设计
浅谈解决几何类运动型问题的策略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创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
Put the Glass Down
小型货车及运动型多功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7.9 运动型几何问题
M-290“雷多哥”多用途教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