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陕西特色文献 挖掘古籍时代价值

2023-06-07 05:48邱荻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村志古籍陕西省

邱荻

推动古籍工作融入陕西发展大局,需要深入挖掘古籍工作的时代价值,重视陕西地区古籍资源的地方特色,赋予古籍新的时代意义。应将古籍整理与陕西省的建设发展相结合,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让古籍从陈旧的书页中“活过来”,逐渐从冷门绝学走入大众的视野,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进而转化为强大的软实力,为陕西省的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上的赓续、弘扬和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陕西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省内现存古籍资源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目前,全省近100家古籍存藏单位,存藏的古籍大约有6万余种、200余万册,涵盖经、史、子、集各大门类。这些古籍资源,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也是反映陕西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做好省内古籍的整理、保护、利用工作,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应有之义。推动古籍工作融入陕西发展大局,需要深入挖掘古籍工作的时代价值,重视陕西地区古籍资源的地方特色,赋予古籍新的时代意义。

传承弘扬古籍中的爱国和革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大荔出土的《张春墓志铭》,墓主是明末大荔籍将领张春,在永平与清军作战不敌被俘,在狱中困囚十年,绝食而死,死前作《不二歌》,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陕西作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存留有大量包括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时期革命英雄事迹的文献、碑刻。例如陕西富平所存藏的《国民政府委员刘先生允丞墓志铭》《刘允丞先生之碑》《故陆军中将富平田将军墓碑》《丙辰陕西护国军富平战役纪念碑》等,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关中地区革命党人的斗争情况。陕西澄城存藏的《人民功臣刘业林同志纪念碑》,则反映了中共党员、人民英雄刘业林同志在荔北战役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事迹。

这些古籍资料,皆反映了陕西人民在面对强敌时所展现出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整理、研究、宣传这些古籍文献,具有传承爱国主义、传递革命火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深入挖掘古籍中的地方建设经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陕西省保留有大量明清以来的地方志资料,这些府志、县志记载了明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各地行政建设的相关史事,重视陕西方志典籍的整理工程,对于了解各地区行政沿革、为政举措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部分地市的古籍文献中还记载了古代陕西劳动人民建设水利工程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到陕西人民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智慧,例如位于咸阳市的水利设施“泾惠渠”,前身是战国时的郑国渠,历代屡有改建,至民国时为第六次工程改造,由我国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名泾惠渠。当地存有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十四通碑石,记载了泾惠渠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认真研读这些记载基层建设和治理经验的珍贵古籍文献资料,发掘其当代价值,亦可为当代陕西基层治理提供有利借鉴。

整理“丝路”典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以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利用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与沿线相关国家在经济、文化、交通等多个领域开放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掘陕西现存历代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古籍文献资源,为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智力支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人员重视整理、发掘、研究陕西地区反映丝绸之路历史的古籍资料,加强国内、国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华典籍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丝路文化体系,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并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构筑起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精神力量。

整理民族文献,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属民族交往、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陕西传世古籍中关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的记载十分丰富。

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来到关中地区,开始形成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复杂形势。陕西地区存藏大量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官员的传世文献、墓志、碑石等,其中尤以隋唐为盛。又如鄠邑祖庵、长安、华阴、合阳的蒙汉合文碑,乾县的金代契丹文和汉文翻译的《郎君行纪碑》,大荔的回文碑等,都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各族间相互交流的珍贵材料。

此外,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和宝鸡市的炎帝陵,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的陵墓,历朝历代祭拜不绝,古籍资料数量多,种类广,整理、研究相關材料,也具有深化华夏儿女血脉联系、凝聚民族情感、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民族观的重要意义。

整理传统医药典籍,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的振兴。陕西省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出现过多位医学名家,也存有多方中医药相关石刻资料和中医古籍。

位于陕西铜川耀县的药王山,相传即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隐居之地,其中藏有众多研究孙思邈及其医药学思想的石刻医方,包括《千金宝要》碑、《海上仙方》碑、《灵祐记》碑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载有中医药类古籍337部,陕西存藏4部,分别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东垣十书》《活幼便览》《十四经络歌诀图》。《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中也载有中医药类古籍共15部,除上述四部外,还包括《救荒本草》《太医院校注妇人良方大全》《玉机微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

整理、研究这些反映陕西古代中医文化的珍贵古籍,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整理、编修村志村史,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

陕西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作为小基数的行政单元,大多数村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村志,在当代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尚属薄弱区域。当前,我国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22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修订《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村志的编修工作。目前,陕西省内已出版《白家村志》《党家村志》《灵泉村志》等多部志书,也在全省多处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村史馆。村志编修和村史馆建设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一项极具社会主义特色的历史使命,它将眼光从传统的王侯将相,集中到普通劳动人民的历史中,讲述、记载属于人民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凝聚族群血缘、加深传统村落村民的家乡情怀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让人民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进而树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作为古籍工作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指导,将古籍整理与陕西省的建设发展相结合,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让古籍从陈旧的书页中“活过来”,逐渐从冷门绝学走入大众的视野,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进而转化为强大的软实力,为陕西省的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

邱 荻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村志古籍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一域全景式村志”的编纂模式探索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聚焦两会
江苏省张家港市村志编纂调查
把村志打造成村民的“传家宝”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较大规模推进村志编纂的调查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