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6-08 03:38尚瑞红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其他閱读教学活动不同,部分教师尚未掌握教学要点,导致教学活动有效性不足。基于此,文章从现状分析、策略探索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尚瑞红(1975—),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基于某一篇文章或者某本书的选读部分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在相关内容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给高中语文教师一定的启发,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部分教师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使得学生无法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相关内容形成深入的认识。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越加多元化,这能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使教学活动更加新颖有趣,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一些知识与能力的发展[1]。但是,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觉得整本书阅读活动缺乏新意,从而逐渐丧失阅读兴趣和热情,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造成了影响,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对随意

整本书阅读教学虽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是阅读内容是否规范,能够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核心素养的培养、各项知识能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挑选。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时,存在随意选择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最终使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

(三)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畏难心理

整本书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且难度较大,导致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比如,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但是尝试结果不尽如人意,于是放弃;有的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导致收效甚微。又如,有的学生认为整本书阅读内容相对庞杂,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觉得这很困难,自己的各项能力不足以支撑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进行,所以对整本书阅读持消极态度。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较单一

之所以强调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予以学生科学的评价,是因为科学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正向反馈,在这些正向反馈的指引下,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会对整本书阅读活动产生较大的兴趣。若想使教学评价发挥效用,教师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取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办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就会降低整本书阅读兴趣。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对学生文本内容进行感知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若想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由于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较多,而且内容较为深奥,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理不清逻辑的情况,从而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对文本进行感知[3]。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部分学生会因为书中人物太多而无法清晰地梳理文章内容,对此,教师应根据该文本涉及的人物较多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顺利阅读,使其能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感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知识构架,让学生基于此对文本进行默读,并在默读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勾画,填写知识框架。在该过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感知及体验,可以对文章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进行分析及研究,从而对本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这能为学生准确认知文章的感情基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收获一定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不能代替学生做选择,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一些内容进行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习得方法,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4]。

例如,在教学《边城》时,教师应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指导其选择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关系进行分析,使他们在分析完人物关系后,找到一个主题——爱。使他们在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详细阅读,了解文中的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并基于此整理情节脉络。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其通过勾画、批注等方式标注文章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得一定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巩固阅读方法。

(三)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当前,部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会被故事的情节吸引,而忽视了对其中的深刻思想及情感进行分析及研究,所以其阅读水平的提升受到了影响。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5]。

例如,在教学《茶馆》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些机会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读什么、怎么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茶馆为背景?作者是怎么安排人物的?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进行勾画批注。如果遇到了问题,学生就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与周围的人进行讨论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其阅读能力有积极的意义,而阅读思维的形成与交流活动的开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时,教师就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这篇文章出自鲁迅之手,鲁迅的文章往往蕴含深意。但是,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无法站在多个层面上对文章内容进行研究,所以常常无法了解文章的深意,导致阅读能力的提升较缓慢。对此,教师不妨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发展阅读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及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继续探索及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他们可以通过思维碰撞,深入探析文章的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是从哪个方面解读这篇文章的,获得了怎样的结论,使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阅读,从而发展其阅读思维。

(五)引导学生进行精读,促进深度阅读活动的开展

整本书与节选文章的差距在于,整本书篇幅更长,内容更多。部分学生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对整本书阅读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所以,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规划,使学生基于阅读规划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开展深度阅读活动。

例如,在进行《边城》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精读,使其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获得一定的思想感悟。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有关湘西文化的资料,并且将其制作成PPT课件或微课视频。在课上,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基于此对文章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內涵。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确保所设计的阅读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教师应基于最近发展区理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规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而在当前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王清.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格言(校园版),2021(27):30-31.

窦敏华.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作家天地,2021(27):97-98.

廖勇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谈[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7-8.

殷连娣.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1(27):73-74.

王丽娟.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2021(34):68-69.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