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桨劈浪勇争先 龙舟文化代代传

2023-06-08 13:44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沅陵龙舟竞渡龙船

龙舟,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据记载,最早的龙舟竞渡是一种与庆典有关的传统仪式——在春去夏来的时节,向上苍祈求雨水充足、远离瘟疫。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的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行舟平安。

龙舟的起源

提起龙舟,人们自然会想起纪念屈原,其实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可比屈原所处的时代要早得多。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考证,端午节最初起源于江浙地区的龙图腾祭,先人为了求得龙的保佑,每年在端午这一天都会举行隆重的龙图腾祭祀活动,同时,还要在锣鼓声中划着刻上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竞渡。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证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据专家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了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还有一种说法是龙舟起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中,众多文章皆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

龙舟的传说

一、招魂盘瓠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二、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而遭到貴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被流放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奔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身体,直至洞庭湖也不见踪迹,之后便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他,并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三、纪念曹娥

浙江地区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据《后汉书·列女传》中记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是因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便描绘了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的景象。

除纪念曹娥外,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四、纪念伍子胥

《清嘉录》中记载,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龙舟的诗句

1.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唐〕张建封《竞渡歌》

2.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3.修名立与日昭昭。免向重华敷衽跪,来直皋陶。

——〔元〕姚燧《浪淘沙令·竞渡》

4.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明〕边贡《午日观竞渡》

5.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清〕陈维崧《贺新郎·丁未五日金山看竞渡》

龙舟的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是战国时期就有的习俗。战国时,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动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据史料记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安葬,故有此俗。

但赛龙舟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各地百姓还赋予了其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于龙船上,认为这样可以保佑龙船平安;闽、台地区则乘龙舟前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用人们的话说,这样做“图个吉利”,只为表达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

从古至今,老百姓们用龙舟竞赛的形式,在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中代代延绵的精神深深地扎在老百姓的心中,并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主体生存意志与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端午赛龙舟精神,更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龙舟的生命力

任何一种民间文化从诞生那天起,流传或者淘汰这两种命运就摆在眼前。而能生机勃勃地流传下来的文化,一定是得到了民众的认可,不是口头认可,而是自觉传承。龙舟文化,正是一种传承着的、拥有无限生命力的民间文化。

1984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把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成立,一时间,各省、市县相继成立了专业的、业余的龙舟队伍。香港在回归五周年时,在维多利亚湾举办了盛大的国际龙舟赛;台湾的端午节十分隆重,往往提前一周就开启各种庆祝活动,基隆河上的龙舟竞渡更是年年举办。

龙舟也正在“划出亚洲,走向世界”: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首个决赛日,三条龙舟在比赛间隙亮相海之森水上竞技场,这是龙舟作为表演项目,首次被列入奥运会。

百舸争流迎端午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选自沈从文《边城》。题目为编者加)

猜你喜欢
沅陵龙舟竞渡龙船
龙船颂
粤北龙船歌研究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沅陵“学治”文化价值探析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
龙船饭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从沈从文作品中的“辰州符”管窥沅陵巫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