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盒子,大用处

2023-06-08 23:29
红领巾·探索 2023年5期
关键词:铜壶量器商鞅

如果你行走在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就会发现,大家比画的一尺并不一样长,量出的一升并不一样多,称出的一斤并不一样重……总之,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非常混乱。直到商鞅出现,这一切才发生改变……

国宝档案

本期国宝:商鞅方升

年    代:战国晚期(公元前275年—公元前222年)

尺    寸:全长18.7厘米,宽7厘米,深2.3厘米

重    量:0.7千克

容    量:202.15毫升

出 土 地:陜西省蒲城县

现 藏 于:上海博物馆

商鞅是谁?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帮助秦孝公变革了国家的法令和制度,统一了秦国的“度量衡”。只用了20多年,就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如何让你相信我?

商鞅推行新的法令时,为了让大家相信他,就在南门外竖起了一根木头,并告诉大家,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便能得到赏金十两。但没人觉得是真的。后来,商鞅把赏金增加到了五十两,终于有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也立即兑现了承诺,获得了大家的信任。这就是成语“徙木立信”的来历。

我就是标准

左边的这件国宝看起来平平无奇,不像其他青铜器,有优美的造型或精巧的花纹。但它却是一件重量级文物,是商鞅统一“度量衡”时所制造的量器,规定了秦国的一升是多少。120多年后,秦统一六国,这件方升也成为当时整个中国测定容量的标准。

左侧铭文的大意是,秦孝公十八年,商鞅颁布了量器的标准容量。上方铭文“重泉”和右侧铭文“临”为地名,是这件方升制造或使用的地点。中间铭文是120多年后,秦始皇命人补刻上去的,大意是如今天下统一,全国“度量衡”的标准从此也统一了。

度量衡

“度”是计量长度的,“量”是计量容量的,“衡”是计量重量的。

你知道吗?

每年的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

“五合一”量器

除了“升”,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还有斛(hú)、斗、合(gě)、龠(yuè)……西汉时期的刘歆设计、制造了这件“新莽嘉量”(也叫“刘歆铜斛”),将五种量器合于一体:圆形主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它们的换算关系是:二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古人的“衡”

“权”是秤砣,“衡”是秤杆,权可以在衡上悬挂、移动,并称出东西的重量。这就是“权衡”一词的由来,现在用来指“衡量、考虑”。

古人如何计时

除了长度、容量和重量,对时间的计量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你知道在没有手表、电子钟的古代,人们是怎么计时的吗?

圭表。石座上横着的是“圭”,竖着的是“表”;中午时,看“表”的影子落在“圭”上的刻度,就知道当前的季节和节气了。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利用圭表测出了一年有365.25天。

日晷。中间的金属棍儿叫“晷针”,带有时辰刻度的圆盘叫“晷面”;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中,晷针的影子会落在晷面的不同位置,指示当前的时间。这是放置在故宫太和殿月台东南角的日晷。

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上面三个铜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出水的龙头,下面的铜壶里立着铜尺和木箭;当水从上而下流到下面的铜壶里时,木箭慢慢上浮,顶端会指向铜尺上的时辰刻度。

猜你喜欢
铜壶量器商鞅
常用玻璃量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常见液体量器的误差分析及其正确选用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二等金属量器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