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6-09 02:11薛柳李和忠
南北桥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薛柳 李和忠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两个结合”,并着重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作为具有独特文化优势的贵州遵义,我们要深入挖掘并阐述好沙滩文化的精神内核,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关键词]文化自信;沙滩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为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扮演了符号性角色,如齐鲁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它们展现出了独有的精神魅力,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这句话高度评价了沙滩文化在贵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地处偏僻的沙滩村落孕育了数十名文人学者,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沙滩文化。沙滩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对当下的遵义乃至贵州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道德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因此,开展沙滩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1 “沙滩文化”概况

“沙滩文化”是指清乾隆以后一百多年中,遵义新舟沙滩以黎氏为主的郑、莫、黎三个家族,重视教育,倡导文化,其中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人才辈出,著述丰富,成为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全国知名文化区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学术成就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诗词、歌赋、志书、书法、绘画、音韵、金石、地理、天文、农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述达到二百余种,共计二千余万字。著名国学大师钱仲联在其编著的《清诗纪事》中高度评价郑珍的诗,认为“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郑珍为清诗第一;郑珍与莫友芝合编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称为“府志中第一”;黎庶昌第一个向朝廷上万言书痛陈时弊,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先后出使西欧、日本,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贡献突出。

2 “沙滩文化”的精神内核

作为一个在贵州黔北小山村孕育出的知名地域文化,百余年时间之所以涌现出众多文化名人,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成果,固然离不开这一文化的精神内核,经过几代沙滩人的传承,沙滩精神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与全国其他地域文化一道,其精神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里。从“沙滩文化”代表人物黎庶昌的人生经历来看,爱国爱民无疑成为这一文化最突出的特质之一。

黎庶昌,我国晚晴时期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被称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62年,黎庶昌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派往安庆听从曾国藩调遣。1876—1880年,黎庶昌以参赞身份出使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在此期间,他出席各种外交活动,對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进行全面考察。作为一个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外交家,西方先进的事物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同时,黎庶昌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国际局势,并建议朝廷制定战略计划。此后,黎庶昌还两次出使日本,他在赞同日本通过学习西方和进行改革使自己强大起来的同时,也看到了日本日益膨胀的野心,企图征服中国乃至世界。琉球案和1882年帮助朝鲜解除亡国威胁,充分体现出了黎庶昌强烈的忧国情怀。

除此之外,作为一位主张经世致用思想的学者,黎庶昌关注社会现实,直面社会矛盾,并力图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这也是他“以天下为己任”情怀的体现。在黎庶昌的外交生涯中,他对教育格外关注。1862年他在给朝廷上书时,将当时礼会存在的种种弊端陈述出来上呈朝廷 ,明确指出人才对于国家兴旺的重要性,并指出科举考试存在的弊端;在他出访西欧等国及日本期间,详细考察并记录了学校教育、文化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封建教育的弊端。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回国后他便着手创办川东洋务学堂,开设中文、英文、数学科目,培养翻译和实用人才,甚至亲自授课,给学生讲解东西洋各国概况。从黎庶昌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他忧国忧民的大爱精神。

3 贵州高校利用“沙滩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高校利用沙滩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从2022年10月至2022年11月,课题组对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9 %,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如下:参与调查的大一学生为132人,占25.83 %;大二学生为259人,占50.68 %;大三学生为120人,占23.48 %。

3.1 大学生对沙滩文化的了解情况

3.1.1 大学生对沙滩文化的相关内容了解少

(1)您是否听过“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的说法?大学生知道“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这种说法的占60.67 %,不清楚的占39.33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沙滩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您对沙滩文化的了解程度是怎样的?根据问卷调查,回答十分了解的占9.78 %,大概了解但具体内容说不清的占63.99 %,没有听说过的占比26.22 %。

(3)您是否了解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有近50 %的大学生对沙滩文化代表人物并不了解。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对沙滩文化了解不多、不深入。

3.1.2 大学生了解沙滩文化相关内容的渠道

(1)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沙滩文化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沙滩文化有多种渠道方式,其中网络、视频宣传等占比较大,均超过20 %。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获取讯息。

(2)您所在学校的思政课或其他课程是否提及或讲授过有关沙滩文化的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相关课程,如贵州省情等,接触到有关沙滩文化的内容,但多数限于浅表,缺少详实系统的学习。

3.2 用好沙滩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发挥沙滩文化的育人功能

3.2.1 沙滩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1)您是否认为沙滩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根据问卷调查,超过72 %的大学生认为沙滩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

(2)您认为沙滩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借鉴意义?根据问卷调查,超过63 %的大学生认为沙滩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借鉴意义。

3.2.2 存在未充分利用沙滩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您是否去过遵义新舟镇沙滩村,参观过沙滩文化陈列馆?问卷显示,除少数大学生去过或计划前往,大多数学生没有探访过沙滩文化所在地,缺少对沙滩文化的真实体验感,从而影响了青年学生对该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2)您认为影响遵义沙滩文化知晓度的因素有哪些?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认为宣传和传承力度不够的占比72.02 %,明显高于其他影響因素。这一情况表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沙滩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

3.3 地方高校应肩负起弘扬和传承沙滩文化的历史责任

您认为贵州高校在弘扬和传承沙滩文化方面应该有哪些举措?调查显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参与实践来接受教育,感受区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他们希望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对沙滩文化进行深入的讲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相关元素,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其育人效果。

以上调查表明,除少部分学生对沙滩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外,大部分大学生对沙滩文化的了解较少,由此可见沙滩文化在贵州高校的影响力普遍较弱;同时,对沙滩文化的关注和研究还存在专家学者、学术领域局部热,但社会整体关注度低的问题等。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沙滩文化知之不多、发掘不够、群众性基础弱,造成了对沙滩文化认同感的不足,内在凝聚力不强。还有些观点认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贵州长期以来被认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导致文化落后,看不到自己文化独特的价值,忽略了自身先进、闪亮、独特的方面。当面对外来所谓的强势文化之时,更是造成了许多贵州人的文化弱势心理。

4 沙滩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今天我们提出传承和弘扬沙滩文化,将沙滩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实现沙滩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帮助贵州高校大学生全面了解沙滩文化在贵州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将沙滩文化融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贵州大学生对沙滩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4.1 充分发挥贵州高校在弘扬和传承沙滩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沙滩文化,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与教育是深度交融的,沙滩文人学者的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及文化熏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沙滩文化影响下的地方高校,在弘扬和传承沙滩文化中可以大有可为。大学承载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人才培养,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提升其道德素质。

贵州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沙滩文化资源,推进“课程思政”,构建大思政格局,将爱国主义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使学生将国家发展、民族自强与个人成长成才融合,培育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2 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贵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省内,沙滩文化贴近他们的生活,容易产生共鸣,贵州高校利用沙滩文化开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先天优势。沙滩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学术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可以通过寻找与沙滩文化的契合点提高育人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知识点中关于“爱国”的部分时,可将沙滩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引入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增进其对沙滩文化的认同,还可以通过开设沙滩文化讲座、选修课程,播放沙滩文化影视资源,组建沙滩文化学生社团,设置沙滩文化景观、标识、文化长廊,开展沙滩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沙滩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了解沙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赴沙滩文化发源地、黎庶昌故居等进行参观调研,详细了解沙滩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实地感受沙滩文化的精神魅力,不断从中汲取道德滋养。贵州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暑期“三下乡”、实习实训等形式组织师生到沙滩文化发源地开展送教下乡、送医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种植业养殖业培训等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践中锤炼品德修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 结语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行为、情感性格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一切社会活动,这些精神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万群,赵国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侧记[N]. 贵州日报,2014-03-10(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